文:刀與筆(作者原創授權)
說起張苞和關興,三國愛好者們一定不陌生。作為名將張飛和關羽的後人,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張苞和關興的戲份並不少,且在眾多蜀漢名臣的後人中,張苞和關興算得上出類拔萃。不過,歷史上,關於張苞和關興的記載甚少,現今關於張苞和關興的許多事跡,大抵都是小說所描繪的。
小說中,張苞在張飛亡故後正式出場,出場不久就向劉備請命為伐吳先鋒。關興與之相爭,張苞為展現武藝,於百步之外立起箭靶,三箭皆中紅心。後在劉備調停主持下,張苞最終與關興結為兄弟,因張苞長關興一歲,遂為兄長。劉備東徵伐吳,張苞曾陣斬吳將謝旌、夏恂,生擒吳將崔禹,劉備遭陸遜火燒連營,張苞拼死保護劉備退往白帝城。劉備亡故後,張苞在諸葛亮的統領下,曾在安居平五路和南徵孟獲時作為諸軍接應。諸葛亮率軍北伐曹魏,一出祁山時,張苞為帳前右護衛使、虎翼將軍,負責保障諸葛亮的安全,也曾積極接應先鋒趙雲,並斬殺魏將薛則,又在諸葛亮的計策下,巧取安定、南安兩郡,誅殺安定太守崔諒,協助收降姜維。還在西羌進犯時,主動請纓去抵禦羌兵。蜀漢在街亭失利後,張苞奉命埋伏在武功山小路以為疑兵。二出祁山時,張苞曾協助伏擊魏將費耀並奉命襲取魏軍營寨。三出祁山時,張苞曾受諸葛亮之計襲取陳倉。但最終在追擊中伏的郭淮和孫禮時不慎連人帶馬跌入澗內而負傷,最終傷重身死。
小說中,關興的戲份要多於張苞。早在關羽水淹七軍時就曾到關羽寨中省親,後關羽大意失荊州,為東吳擒殺。關興欲報父仇,曾和張苞爭奪伐吳先鋒,在張苞箭中紅心的情況下,關興手射飛雁,贏得了眾人喝彩(筆者按:小說中此處張苞、關興二人比箭,張苞所射紅心是固定標靶,而關興所射飛雁為移動標靶,故而箭術上關興略佔上風)。後在劉備調停主持下,關興與張苞結為兄弟,因張苞年長,關興遂為弟。劉備東徵伐吳,關興曾陣斬吳將李異、周平,活捉吳將譚雄,殺敗一度任吳軍統帥的孫桓。同時,還手刃了仇人潘璋,奪回了其父關羽的青龍刀。劉備遭陸遜火燒連營,關興同樣拼死保護劉備退往白帝城。劉備亡故後,關興在諸葛亮的統領下,亦曾在安居平五路和南徵孟獲時作為諸軍接應。
諸葛亮率軍北伐曹魏,一出祁山時,關興為帳前左護衛使、龍驤將軍,負責保障諸葛亮的安全,也曾積極接應先鋒趙雲,並斬殺魏將董禧,又在諸葛亮的計策下,巧取安定、南安兩郡,協助收降姜維。西羌進犯時,關興主動請纓去抵禦羌兵,還曾和西羌的越吉元帥兩次交手,第一次被西羌的鐵車兵所敗佔據下風,是在父親關羽亡魂的指引下才逃出生天(筆者按:小說此處的描寫不免有些怪力亂神),第二次則在諸葛亮的計策下佔據上風,陣斬了越吉元帥。蜀漢在街亭失利後,關興同樣奉命埋伏在武功山小路以為疑兵。二出祁山時,關興亦曾協助伏擊魏將費耀並奉命襲取魏軍營寨。三出祁山時,關興亦受諸葛亮之計襲取陳倉。諸葛亮為誘出魏軍設計偽退,中途伏擊魏軍,關興曾奉命掠陣。四出祁山時,關興還和廖化搭檔,依計伏擊魏軍,隨後扮作魏軍襲擊曹真營寨。五出祁山時,關興曾配合諸葛亮隴上妝神,打扮成天蓬模樣,手執七星皂幡,步行於車前。又在撤軍時同魏延一併斷後誘張郃至木門道伏軍處。最終,關興於諸葛亮準備六出祁山時因病逝世。
不過,雖然小說中張苞和關興的表現活躍,但相較於張飛和關羽,還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張苞和關興的個性不夠突出。另一方面,張苞和關興在行軍布陣和謀略方面似乎乏善可陳,相較於張飛曾義釋嚴顏、智敗張郃,關羽曾水淹七軍,張苞和關興在小說中更多的表現則是衝鋒陷陣,純粹扮演武將或護衛的角色,唯一一次率領偏師抵禦西羌軍,還被西羌軍的鐵車兵所擊敗。
(筆者按:計破西羌兵的情節,張苞、關興同姜維的角色定位完全不同,張苞、關興在初戰失利後急忙求助於諸葛亮,而此時姜維在諸葛亮身邊已有破敵之策。下處情節亦能表明,同為後輩,張苞和關興遜於姜維。)
引《三國演義》第九十四回·諸葛亮乘雪破羌兵司馬懿克日擒孟達:「(張苞、關興)二人同歸寨內。馬岱接著,對二人說:『此軍無計可退。我守住寨柵,你二人去稟丞相,用計破之。』於是興、苞二人,星夜來見孔明,備說此事。孔明隨命趙雲、魏延各引一軍埋伏去訖;然後點三萬軍,帶了姜維、張翼、關興、張苞,親自來到馬岱寨中歇定。次日上高阜處觀看,見鐵車連絡不絕,人馬縱橫,往來馳驟。孔明曰:『此不難破也。』喚馬岱、張翼分付如此如此。二人去了,乃喚姜維曰:『伯約知破車之法否?』維曰:『羌人惟恃一勇力,豈知妙計乎?』孔明笑曰:『汝知吾心也。今彤雲密布,朔風緊急,天將降雪,吾計可施矣。』」
當然,張苞和關興的小說形象缺乏立體感,與二人缺乏一定的歷史記載有關。歷史上,有關張苞和關興二人的記載僅寥寥數語。《三國志張飛傳》載:「(張飛)長子苞,早夭。」 僅一筆帶過張苞的情況。而《三國志關羽傳》載:「(關)興字安國,少有令問,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弱冠為侍中、中監軍,數歲卒。」較張苞而言記載稍加詳細,但內容亦極為有限。據此,小說中張苞和關興所參與的戰役、所立下的戰功均於史無載。另,從歷史記載可以看出,張苞和關興二人離世較早。此外,歷史上關興少年時即頗負盛名,此後的任職偏向文職,與小說中定位的勇武形象不盡相同。
在如此有限的歷史記載下,小說仍能夠增設虛構不少關於張苞和關興的情節,雖然在人物塑造上可能脫離不了張飛和關羽的形象限制,卻也足見對張苞和關興的偏愛,二人能為後世所熟知,小說的塑造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