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濟南作品《太行山下》(材料:樹皮,盆長30cm)
▲仲濟南作品《崎峰摩天》(材料:樹皮,盆長35cm)
「材料:樹皮」。想不到吧!
沒錯,它們都是用樹皮做成的。這是著名盆景藝術家仲濟南先生的獨創。
文、圖丨仲濟南
一件山水盆景作品的成功與否,除了作者本人的製作能力外,更多的取決於你手中材料的優劣和數量。現在許多形狀紋理色澤上佳的好石材已經越來越難以覓到,更何況製作一盆山水盆景要有多塊石頭且要紋理色澤相似方可以做成。
因此,尋覓山石替代品製作出別具一格的山水盆景作品,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恰逢友人贈我一些枯樹皮,木質堅硬,有較好的皴紋,因而試作山水盆景——《故鄉的記憶》。
▲這些枯樹皮高10cm—20cm,呈條片狀,淡褚褐色,有較好的皴紋,且木質堅硬,是較好的山石替代材料。
▲製作前先把材料刷洗乾淨後涼幹,儘量挑選表面有皴紋、顏色有深淺、外形輪廓有變化的,如圖中左邊二塊較好,右邊二塊就儘量不用。
由於材料高度不夠,排除了高聳挺拔的高遠式布局,把構思立意放在了平遠和深遠結合的布局上。先用了長50cm、寬20cm長方形盆,初步造型布局後,感覺山勢不能肆意鋪排開來,水面亦不夠空曠遼闊。最後選用長70cm、寬38cm的橢圓形盆。
布局時先以一組山峰為主,作為主峰,其餘為次峰。主峰與次峰之間需先後相連,由低漸高,並安排矮山與坡角平臺過渡,使盆中景物獲得深度和層次。
▲選作主峰的一塊較寬的圓渾狀樹材,用電動切割機把底部切平,放入盆內左側約三分之一處,偏近盆後邊,留出約7cm空擋,以作遠山鋪排之用。這樣儘可能留出前面的大部來作主山峰布局。
▲選用的次峰材料過低且頂部過於圓渾,缺少起伏變化的山形輪廓,但它的紋理顏色最接近主峰,只好將就。貼近主峰左側前面,又在其後用一略矮但山形較佳的作次峰過渡。在主峰右側後面添加一略矮次峰,這一次峰與主峰連成高矮起伏的主山群,稍稍彌補了左側次峰缺陷。
▲左右兩邊次峰前面的矮山布局。矮山是主山群與坡腳平臺的中間過渡,主山群要依靠它來呈現層巒疊嶂的景色,形成山脈走勢和交錯變化的溝壑,使主山群在矮山的襯託和呼應下,主峰、次峰、矮山加上坡腳平臺,形成一個完整的山體構圖。
▲主山群已基本完成,在其中部用矮山、坡腳和平臺處置了一個山窪溝壑,這個空間下面就是水面,與外面水系連通,使之主山氣脈貫通而水面迂迴曲折。在其右側亦處理了二個要小於左側的溝壑,目的是避免主山群過於滿悶擁塞。
配山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與主山遙相呼應,起著平衡整個盆景畫面的作用。也使的主、配山隔空相望而產生了彎曲的江河水系,增加了作品的虛靈感。也因為配山的低矮而凸顯了主山的雄渾險峻。它的平衡、反襯、對比作用使整件作品的構圖布局才完整、生動、優美。
▲選出四塊符合主題要求的材料,在盆的右側靠近後邊盆沿約9cm處布局,配山群亦由主峰次峰矮山坡腳平臺組成,除高度體積必須小於主山群外,其餘可根據主題和構圖需要相機處理。
▲配山構圖初步完成,山體前後層次豐富,山形起伏上下。最前面安置二個條形狀較低臨水平臺,一上一下相依似梯田,增加了水面曲折度,亭臺樓閣茅屋有了可放之處,使布局更豐富,構圖更美觀。
主、配山布局成形後在兩山之間作遠山布局,遠山源出主山之後並與主山聯成一體,從左向右由高漸矮鋪向配山後面,直至消失在天際邊。同時再將主、配山周邊坡腳和點石作一細心安排,這一步較為重要,坡腳與點石布置是否得體,關係到整個作品的觀賞效果和成敗,應該認真對待,反覆斟酌直到最佳。
▲主、配山以及遠山的輪廓構圖,高低起伏變化自然,基本達到設想預期效果。只是遠山盡頭小點山的形狀過於圓渾,還需稍作處理。主山左側和右前側水岸線還須進一步調整。
現布局大致已定,開始主、配山前面和兩山中間空出的大片水面作島礁磯石與點石的安置。同時對全景水面的坡腳點石不足之處一起調整修改,直至滿意為止。
▲先在主山前面的水面安置一組低平緩的島嶼,島嶼之間既有相連,也有分開的,這樣處理水面與島嶼、點石虛實自然,豐富了畫面景色和作品的藝術效果。
▲配山左側的水面安置的一組島嶼,周邊外形呈不規則變化。它靠近配山,中間空出彎曲迂迴的水道形成小河流,使得坡腳岸線愈加靈動活潑多變。而島礁則有收有放,有彎有曲,呈現流暢自如的天然曲線美。同時在其前面的水面上安置一小組平緩低平島嶼,增加了深度和縱深感,畫面就鮮活起來。
作品完成布局後,不要急於膠合固定,可以放上幾天,然後再來審視觀察,有不足之處就加以改定。膠合可以用101膠水,也可以用熱熔膠槍或木工用的白膠(白膠要選質量好的,如熊貓牌)。以上諸多膠合材料雖然使用較為方便,但缺點是膠合時間都不長,少則一年半載,多則二至三年膠劑就會老化脫離。所以筆者以為還是用高標號水泥加807建築膠水攪拌效果為好,使用時要注意隨時清潔露在盆面的水泥。
樹皮固定於盆中,待膠水幹透再用熱熔膠槍在其背後底部噴膠加固。由於材料是木質的,為使其保存長久,可以用101膠水塗抹在樹皮表面。塗過膠水後的樹表皮硬度增加而且防水防腐。
▲膠合固定好的全景圖,主山巍峨,氣勢渾厚,與其相連的遠山逐漸消失在配山的後面,最後融於蒼天江水之中;配山則與主山遙相呼應,山巒略矮起伏蜿蜒,壑谷多變平臺臨水,與其隔水而置的江邊島嶼迂迴延伸入水,給人一種波動感、生氣感。使之山水相依、動靜得宜,水繞山轉、虛實相生。自然逼真,意境深遠。觀景之餘,不由耳邊迴響繚繞起動人的歌聲:「誰不說俺家鄉好」,故題名《故鄉的記憶》。
▲放上配件和植物的效果圖,在主山前面的水面上又作了稍稍改動。
本文原載於《花木盆景》(盆景賞石版)2015年3月號
原文標題「《故鄉的記憶》創作記」
此次轉載,得到了作者仲濟南先生授權,
並作相關文字修訂。
仲濟南,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原副秘書長,現任上海莘城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丨仲濟南先生山水盆景作品欣賞丨
(材料:樹皮)
▲題名:風景這邊獨好
▲題名:情滿江山
▲題名:劍指蒼穹
▲題名:江山如此多嬌
▲題名:竹樓塔影
▲題名:高山峽谷
▲題名:孤峰峻峭
▲題名:川江泛舟
——- END -——
🎐
往期內容回顧
點擊圖片或標題,即可進入相應文章
價值1000萬元的盆景,你見過幾棵
✨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查看歷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