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營業中,後廠村大橘帶你看明星,娛樂圈「大橘觀」了解一下!
文/大橘
大橘最近有在看一個綜藝,叫《德雲鬥笑社》。
這綜藝算是德雲社的團綜,德雲社裡叫得出名字的相聲演員在這個團綜裡幾乎都能看到。
除了張雲雷。
不過張雲雷這個名字在綜藝裡倒是出現過幾次,郭德綱自己還在閒談時說過一次。粉絲們把提到張雲雷的片段單獨cut下來在社交平臺傳播。
張雲雷自己參加了國潮音樂節,在微博的現場圖裡,有人曬出了張雲雷粉絲為他亮起的「綠海」,讓人再次感嘆張雲雷的高人氣。
無論你承不承認,張雲雷已經是典型的流量藝人了。
張雲雷在《星空演講》說自己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一夜爆紅」,他沒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一夜爆紅的。
有很多聲音說張雲雷是「一摔成名」。
大橘去翻了一下2016年張雲雷摔下舞臺的新聞,發現「一摔成名」這個詞對他並不適用。因為在那個時候,張雲雷僅僅就是個人名,他的知名度也並沒有因為這次事故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傳播。
真正讓他有記憶點的還是「探清水河」。
這歌火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大橘雖然沒完整聽過,但居然也能唱出幾個小段。而且大橘身邊的朋友好像都是這種情況。
這首歌火了,也帶紅了張雲雷,把他帶入了流量的世界。
張雲雷是個相聲圈的流量,他自己也知道這一點。當年做採訪時被問到自己為什麼能做流量,他說——都是相聲帶給我的。
大橘看過一採訪,說張雲雷怎麼發現自己紅的。1000人的劇場,他能賣出至多500人。突然間,2700人開票,7秒就全光了。
大橘一看,到底是說相聲的,度量衡標準還是劇場。
不過說相聲,並不會讓他在流量圈被任何區別對待。
作為不資深的流量觀察家,大橘我這兩年最大的發現就是,這明星是哪個圈兒的根本不重要,他只要進了流量圈,就都要接受這一套流量套餐——無論結果如何。
套餐包括:粉絲、爭議、罵戰、沉寂、再出發。
張雲雷也不例外。
他粉絲為他修圖、追他相聲,也為他製造聲勢。在他錄製綜藝時送上應援物,在紐約時代廣場上買下屬於張雲雷的「位置」。
這些都是粉絲「秀肌肉」的操作。但操作多了難免招人非議。比如說張雲雷炒作,說他業務能力不好,說他花了更多的心思在包裝自己上。
後來這爭議愈演愈烈,張雲雷就被人翻出了早前在節目表演中的不當言辭。
然後似乎就迅速走入了第四步——沉寂。
2020年,大橘似乎沒聽到關於張雲雷的新聞。這次他空降騰訊新聞客戶端,大橘還專門問了他今年的狀態。張雲雷說,他今年年初時腳又動了次手術,老老實實在床上躺了三個多月,然後慢慢開始恢復工作。
翻看他的微博會發現在今年1月的時候,張雲雷曬了一張病床照,只說了八個字:手術很順利,放心吧——而這八個字下面有超過10萬的評論。
然後終於走到了流量的最後一步。再出發。
10月12日張雲雷發了新專輯《牽掛》,專輯封面是在陰影處若隱若現的張雲雷,和上一張專輯《藍色天空》的單純懵懂很不同。
那個「新的張雲雷」是什麼,張雲雷告訴大橘,「就是經歷了一些磕絆之後逐漸成熟的,能豁達說出『天涼好個秋』的年輕人。」
雖然張雲雷在空降客戶端時說這詞和他親身經歷沒有什麼關係
但這詞確實符合張雲雷的部分心境。而與其說他達到了自己追求的「天涼好個秋」的豁達境界,不如說這其實是他理想的、渴望自己能達到的境界。
他渴望能平和、豁達地看待自己所經歷的一切。大橘還問了他一個問題,我覺得很多張雲雷的粉絲肯定都想問,就是他有沒有和歌詞裡一樣,想要重新活一回?
你們猜張雲雷怎麼說?
他可以回到過去,要像重生一樣,帶著現在的記憶和相聲技巧——這樣就不用擔心師父布置的作業了。然後呢,自己會提前預知人生,一直健健康康、順順噹噹的做個相聲演員。
就還是個相聲演員。
去年年底,張雲雷在《星空演講》回顧自己爆紅,說他很珍惜還能繼續穿著大褂站在舞臺上。
今年,這又要到年底了,張雲雷發了新歌,大橘問他還想朝哪個方向發展。張雲雷說就是相聲。他有個夢想,就是等到七老八十了還能站在臺上說相聲,臺下坐著和他一樣大的爺爺奶奶,還有他們的孩孫,大家就一起聽相聲。
經歷了人氣爆紅、流量爭議後的張雲雷似乎是變成熟了,但可能有些東西也一直都沒變過。
不過呢,你要說流量生活什麼都沒給張雲雷留下倒也不可能。比如,大橘見過不少明星在空降客戶端時面對粉絲的示好是手足無措的,他們不知該如何回應那樣的喜歡。
但張雲雷似乎處理得駕輕就熟。
「啥時候和我回家見爸媽」
「在山峰沒有稜角的時候」
「不理我 我傷心了 辮兒哥」
「不要心碎,我幫你一片一片粘起來」
他在空降客戶端時說自己要去吃銅鍋涮肉
過一會兒就曬了自己吃涮肉的照片,說「我沒騙你們吧」,活生生變成了連續劇。
就這麼一字一字認真地回復,把每一個回復都做成是給粉絲的獨一無二的「梗」。後來工作室也發了張雲雷互動時的圖,張雲雷彎著手指打字的樣子,畫風一下子搞笑起來。
流量除去爭議,如果真的給張雲雷留下了什麼寶藏的話,那就是粉絲的喜歡,而這些喜歡,張雲雷也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回饋著。
大橘觀
幾乎所有人都同意,流量是把雙刃劍。它可以給藝人奮鬥幾年都不一定能得到的熱度,也能在瞬間用這些熱度毀滅藝人好幾年的努力。然而流量最可怕的是被它裹挾著的人可能永遠看不到真實的自己。張雲雷似乎很清醒,這可能和他過往的經歷有關,也可能和相聲這個相對特殊的藝術群體有關。但無論如何,流量時代不可避免地到來,而這個時代要如何自處就是未來藝人們都必須要學習的課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