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出門、不聚集、不扎堆,期待重逢在浙裡春天 -
◆ ◆ ◆ ◆ ◆
「聽說那兒有個燈塔,失戀的人都喜歡去,說把不開心的東西留下。」
《春光乍洩》的一句臺詞,讓世界盡頭的燈塔成為了失戀患者心中的希望象徵。
或許當你來到不期而遇的燈塔,驀然回首,迷茫和迷惘已經丟進了大海。而眼前,只有一片光明。
在舟山,這名叫花鳥的小島上,聽著潮起潮落,感受微風吹過臉龐的陣陣感官,猶如是遠離喧囂的彼岸。島上一盞高聳的燈塔,是代代島民對生活的寄託,也是旅友心頭的一處羈絆。
花鳥島燈塔
聖託裡尼很遠,但花鳥島很近,行走在藍白色相間的小漁村,仿佛已到了愛琴海畔 ...
一直追尋到花鳥島的西北端,你會和這座標誌性的燈塔不期而遇。
花鳥燈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衛護揚子江口的三大燈塔」之一,重要國際燈塔。踞中國海岸線與長江交匯處,上海至太平洋國際航道的花鳥燈塔,百餘年來指引過往輪船通江達海,跨越五洲,規模巨大,功能齊全,歷史悠久,被譽為「遠東第一燈塔」。
燈塔一般由基座、塔身、燈籠等三部分組成。與燈塔相配套的還有霧燈座,座身多呈白色圓柱形,邊設鋼梯,頂立霧燈,以供能見度低時指示航向之用。
陽光下的斑駁與厚重,細雨中的朦朧與滄桑,在漫長歲月中,燈塔逐漸被磨平了稜角。
島上古舊的灰瓦磚房,瘦窄的青石小路,整齊的漁具漁網,協奏的船鳴濤聲…鐫刻下多少美麗的回憶,而燈塔,就是TA們的見證者。
海上古堡裡的燈塔,仿佛一位英俊挺拔的戰士,他面朝變化莫測的大海,默默地守護著海上過往的船隻,靜靜地迎接漁船的返航歸來...
○最初的燈塔由英國人建設管理,畫中的女神舉著燈為船夫們指引航行的方向。底部的英文翻譯為重新修建於1927年。
○經過百年的沉澱,燈塔附屬建築上的磚刻的英文字母,仍舊清晰可見。
在燈塔上看日出是極具浪漫的事情,靠海的一側,最適合瞭望遠方。
從晨曦前的黑暗醒來,惺忪著睡眼,耳邊傳來輪船的陣陣汽笛鳴響,站在燈塔前追隨清晨的第一束陽光。
太陽伴隨著淡淡的雲霧從海面上升起,陽光把大海染成金色,照亮過往船帆,照亮山礁石林。
看一座島嶼慢慢在晨光中顯露,真的是別有一番風味。
在日月交替間,花鳥島如同自帶顆粒質感。黑白配的燈塔憑欄而望,像極了一部膠片電影,在眼前放映著一幀幀畫面...
圖片來源於:嵊泗縣文廣旅體局(李傑)
花鳥島的美不只在明媚的陽光裡,金色的夕陽下,更在那曼妙的夜色中。
夜幕降臨,海浪拍打著岸邊,水裡泛起陣陣幽藍,隨著海面波紋漸行漸遠,美得不像話~
圖片來源於:嵊泗縣文廣旅體局(李傑)
村莊在山腳下沉沉睡去,耳邊只剩下海風和浪花的節拍此起彼伏。燈塔的燈光照常亮起,塔頂的氙氣聚光燈便以每分鐘一周的旋轉速度向四周掃射,射程可達22海裡;如遇濃霧陰霾天氣,能見度差,塔內還裝有大功率霧笛,聲音可傳出10多海裡之外,以告來往船隻。
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
對花鳥島的船夫們來說,燈塔就是希望。燈塔也是孤獨的,默默守航、無聲無息、不求回報。
如今,它仍忠誠的守望著這片海域,任憑白晝黑夜,見證時光滿滿..
【來源:詩畫浙江文旅資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