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務農老兵農產品找銷路
為沒有「硬核」文憑的退役軍人找學校
為城市退伍老兵找保障性住房
為海南打造一座《中國海創未來科技新城》
消費日報網訊(吳俁 記者 鄭紅梅)海南省退役軍人服務協會(簡稱軍服協會)會長、航天紫光國際防務(海南)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南迪,接受記者採訪時剛好是協會成立100天的日子。協會以全心全意服務全省退役軍人為宗旨,不向會員收取任何費用,通過有效整合外部資源、企業和個人自願捐贈、社會化運營等方式,以退役軍人保障服務基地、軍服基金會、就創業服務為依託,利用社會力量為海南省退役軍人打造擁有自我造血功能的服務保障體系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成立於2020年4月23日的海南省退役軍人服務協會,是教育部、應急管理部、退役軍人事務部聯合成立的《中國退役軍人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社會化保障服務課題組》為適應課題成果轉化與實踐,聯合中國航天集團、中國建築集團公司、中國鐵路集團公司、中國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中菊資本、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中國大健康產業基金、南粵基金、啟迪金控、紫光智能集團公司、卓銳教育投資公司等國有大中型企業,以及海南省內外有志於為退役軍人保障事業提供服務的單位和個人共同發起,經海南省民政廳批准,在海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領導下的公益性社會組織。選擇在「八一」建軍節前夕接受採訪,張南迪會長說軍服協會當前最想為老兵幹下面這些事。
談及幫扶退役軍人,張南迪說最難的還是海南至今仍在務農的退伍老兵。具體表現在農副產品銷不出去,地處鄉村物流運輸成本偏高,沒有抵押物融資難等方面。為此,軍服協會將重點在資金和產品銷路方面提供幫扶。在立足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整合農副產品,出口海外的同時,退役老兵憑著退役證明和農副產品原產地證明即可爭取把老兵的各類產品加入國務院扶貧辦的採購目錄,擴大銷路。此外,藉助軍隊農副產品統一供應鏈,讓現役軍人吃到退役軍人提供的放心菜等優質農副產品。為解決創業貸款難問題,成立了退役軍人幫扶基金等資金幫扶平臺,現已籌集到2億老兵幫扶產業基金。老兵幫扶基金將以萬寧市作為試點,由萬寧退役軍人事務局牽頭,引導成立老兵農民合作社,享受政府貼息政策,解決資金難題。張南迪會長表示,省退役軍人服務協會未來將會把工作下移,深入全省2762個鎮村,實地調研,出一條適合老兵創業的路。
張南迪透露,大多數退伍老兵都是高中生、大專生學歷,回到地方擇業時面臨著沒有「硬核」高學歷文憑的瓶頸。除了國家扶持退伍老兵免費享受高職高專院校的技能培訓學習,海南省軍服學會還積極聯繫清華大學退役軍人學院(擬用名稱)在陵水建立二級學院,為退役老兵深造提供王牌院校。
據軍服協會調研發現,海南全省各市縣目前尚有相當數量的城市退役兵沒有住房。張南迪告訴記者,為著手謀劃、推動全省退役軍人保障住房項目,重點解決好農村住房困難老兵住房保障問題,軍服協會整合央企、國企資金,計劃在全省修建老兵保障性住房,讓老兵切實感受社會的優待、關懷和實際的幫扶。
眾所周知,剛退役不久軍人仍然具備過硬的軍事素質和體能,如何在參與地方建設或者自主創業中保持退役不褪色,創造自身價值,也是軍服協會一直在思考並探索的問題。海南軍服協會組建了一支一帶一路海外安保公司,讓退役老兵走出國門,做好中國駐外企業海外防護,首期隊員已經全部被籤約。海外「服役」一定年限後,如果因為年齡、家庭、身體等原因申請回國的隊員,則會被推薦進協會戰略合作相關學校擔任教練、教官等軍事教學活動,回國再就業得以保障。
受今年疫情的影響,部分海外華裔科學家欲歸國安家置業。海南軍服協會了解到這一重要信息後,積極對接科技部和海南省政府將中國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組織編制《中國海創未來科技新城》實施方案,引進到海南落戶。為中國的晶片技術、清潔能源、太陽能玻璃、汽車電子、未來交通、生態技術、納米材料、智慧機器人、智能穿戴、免疫藥物、醫療器械、軍工裝備等高科技原創技術產業描繪未來發展前景。 中國海創未來科技新城十二個專項技術產業園項目,以及中國航天集團、中國電子集團、中國保利集團的軍工裝備產業園都是國家目前發展急需的核心技術和產品,領銜院士專家都是國際領域裡頂尖技術開發及持有者。將為我國提供戰略性新興技術產業和未來技術產業,包括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的項目以及國內外核心技術、前沿技術、原創技術、顛覆性技術等領域的技術、人才、孵化平臺,以及基金支持平臺。
據了解,海南退役軍人服務協會在全國各省市第一個成立,未來將立足海南打造全國榮譽軍人的康復、康養基地以及建設老兵公墓等基礎項目。海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黨組書記、廳長羅時祥,對海南軍服協會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羅廳長表示,面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發展機遇,助力退役軍人在自貿港建設中大顯身手、建功立業,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激發社會企業承擔服務退役軍人的社會責任和義務。海南省軍服協會在助力退役軍人就業創業、住房保障、困難幫扶和維護退役軍人群體和諧穩定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政府力量的有益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