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野戰排》
戰爭到底是人類文明的一部分,是人類的一場遊戲,還是就是戰爭本身,絕對敵我的對立呢!戰爭對人的異化,戰士中的眾生相。伊萊亞和巴恩斯戰爭的兩極態度的隱喻,最後好像要麼貪生怕死的要麼心狠手辣的走出來了,而戰爭中的仁慈和保有人性反而不利於個人生存。戰爭應該是人類的一種遊戲,卻也是對人性的摧殘。
2.《全金屬外殼》
庫布裡克導演,史上最佳戰爭片之一。構圖,運鏡,配樂絕佳,前半部分教官的各種粗口是最大亮點,另外又見老庫對廁所的鐘愛...後半部分巷戰簡直完美,真實又緊張刺激!全片充滿了各式各樣的黑色幽默,使氣氛不至過於壓抑,又處處表達了反戰思想和人性的二重性,雖是越戰題材,但適用所有現代戰爭。
3.《現代啟示錄》
旁白的頹廢、搖滾的癲狂和影像的疊化構建了極豐富的內部空間。從開始仿佛知道自己要幹什麼,到後來不知不覺的迷失,最後整個逆流而上尋找和刺殺讓自己在別人眼中成為了對方,影片和越戰一樣漫長似乎永無止境。觀影體驗與影片還有現實的越戰產生了高度的相似。「這部電影不是在描寫越戰,它就是越戰。」
4.《拯救大兵瑞恩》
影片在戰爭場面的表現非常逼真,幾乎是真實再現了當時的戰場血腥景象,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美國電影協會將其定為「極度渲染戰爭的暴力片」。許多二戰老兵對影片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稱它是「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尤其是片中全長25分鐘的重現諾曼第登陸的壯觀場面,被影迷、軍事迷、發燒友奉為寶典,無人可出其右。
5.《獵鹿人》
很少接觸越戰題材的電影,這部老片告訴我們,是誰奪走了這些曾經中二的年輕人的快樂、幸福、希望,乃至生命。是誰改變了他們,讓他們再也無法回到溫暖的家,和最愛的姑娘一起共度餘生。經歷過戰爭,他們最終變得傷痕累累、身心俱疲、冷硬麻木,再也無法融入原來的生活了。
6.《血戰鋼鋸嶺》
作為集體意義的回憶,那是一個恐怖的回憶,電影中每個畫面都是一幅油畫,它使觀眾將注意力放在消極的精神層面上,讓觀眾聯想周邊的世界可能會走向毀滅,或想像,將來毀滅的世界是什麼樣子,這是好奇與擔憂的混合思緒,它警醒觀眾,這一切可能會發生,在意識到這一切中,觀眾獲得潛意識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