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名叫戰矛,生於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父親是一名跟隨太宗皇帝李世民徵戰一生的老兵,對太宗皇帝十分的敬佩和崇拜,所以在我出生後給我起了戰矛的名,寓意我長大後成為大唐王朝的一柄戰矛,牢牢保衛大唐疆土不受侵犯。
太宗皇帝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我光榮地加入了戰無不勝的大唐軍團,成為一名光榮的大唐騎兵。同年,太宗皇帝病逝於翠微宮含風殿,太宗皇帝的第九子晉王李治繼承大統,成為大唐王朝的新皇帝,即高宗皇帝。
提起我們的新皇帝唐高宗,大家立刻想到的肯定是「李世民的兒子」或「武則天的老公」,這只能說我們還不是特別了解大唐王朝的這位新皇帝。虎父無犬子,唐高宗的一生也許沒有父親豐富多彩,但唐高宗在歷史上也稱得上一代明君,繼位不久就開創了「永徽之治」的盛世局面,並且在之後的多次對外徵戰中,使得大唐疆域達到唐朝最盛。
向北攻略東突厥
太宗貞觀三年八月(公元629年八月),當時我還沒出生,太宗皇帝李世民為徹底消滅東突厥,任命李靖、李績、祡紹、薛萬徹等將軍為各道行軍總管,分路合擊東突厥,並於次年二月徹底打敗東突厥,並俘虜東突厥頡利可汗。
在頡利可汗被唐軍俘虜並帶往長安後,東突厥殘眾擁立阿史那斛勃為東突厥可汗,即車鼻可汗,沒過幾年車鼻可汗便擁兵數萬,東突厥再次恢復了元氣。太宗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車鼻因殺害我朝使者,使得太宗皇帝大為惱怒,於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正月任命右驍衛中郎將高侃為統兵將軍,率大軍討伐車鼻。高侃本次徵討未找到車鼻本部,便將兵鋒指向之前歸附車鼻的東突厥其他各部落,使得其他各部落紛紛脫離車鼻而主動歸附我朝,車鼻因此實力大損。
公元649年,太宗皇帝病逝,高宗皇帝繼位,這年我也光榮地加入了大唐軍團,成為一名大唐騎兵。次年,也就是永徽元年,高宗皇帝為完成太宗皇帝徹底消滅東突厥殘餘勢力的遺願,再次派遣高侃率軍徵討車鼻,我這次也隨軍出徵,是高侃大將軍麾下的一員騎兵。高侃大將軍用兵如神,只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就帶領我們徹底打敗了車鼻並招降了他的全部部眾,車鼻僅帶數百親衛騎兵逃走。
高侃大將軍並沒有打算放過車鼻,他帶領我們千裡追擊,最終在金山附近將車鼻抓獲,至此漠北廣闊疆土盡數歸入我朝疆域版圖。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九月,我們押解車鼻回到長安,高宗皇帝犒賞三軍,我也因戰功被提拔為仁勇校尉(唐朝正九品上武官)。之後,聽說高宗皇帝以德威服四海,不但沒有處死車鼻,反而將他封為武衛將軍。
之後,高宗皇帝下令在東突厥舊地設置狼山都督府專門用來管理車鼻舊部,自此我大唐北方疆域最遠達到貝加爾湖及其周圍地區。
進軍西域,平定西突厥
高宗皇帝永徽二年(公元651年)正月,羽翼豐滿的西突厥阿史那賀魯反叛我朝,自立為沙缽羅可汗(一稱為沙缽略可汗),之後公然侵犯我朝西域邊關各州縣。高宗皇帝得此消息後大怒,下令將軍梁建方、契苾何力等人率軍迎戰沙缽羅叛軍。在這次軍事行動中,我軍僅是打敗並斬殺依附沙缽羅的朱邪孤注,並沒有與沙缽羅交戰。
高宗皇帝永徽四年(公元653年),高宗皇帝任命老將軍程知節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王文度為蔥山道行軍副總管,蘇定方為前軍總管,統率大軍討伐沙缽羅,我也隨軍出徵,在蘇定方大將軍統領的前軍。之後,因為副總管王文度嫉妒我前軍的戰功,假傳高宗旨意,使得我軍失去最好的殲敵機會,僅僅是重創了沙缽羅的軍隊,並未徹底擊敗沙缽羅。此次戰役後,我因功被提拔為宣節副尉(唐朝正八品下武官)。
公元657年正月,高宗皇帝任命蘇定方大將軍為大軍總指揮,率領我們再次前去討伐沙缽羅。我軍一路所向披靡,於次年二月徹底打敗沙缽羅,並將沙缽羅押解前往長安,至此西域又歸於平靜。此時,我大唐西邊疆域擴大至鹹海周邊,大軍班師回朝後,我因戰功被提升為致果校尉(唐朝正七品上武官)。
向東攻略朝鮮半島的百濟
在高宗皇帝繼位後,朝鮮半島的百濟國與新羅國再次發生戰爭,這次百濟國兵鋒強盛,連續攻佔了不少新羅的城池,新羅被打得已無還手之力,於是便在高宗皇帝繼位的第二年派使者向高宗皇帝求助。當時大唐王朝地域遼闊,並且國富民強,是國際上名副其實的「萬國之主」,同時因為大唐和新羅關係一直很好,於是高宗皇帝便答應了新羅的懇求,派人給百濟國下了詔令,令百濟國儘快歸還其所佔新羅的城池,但夜郎自大的百濟國王並未按照高宗皇帝的詔令歸還新羅城池。
公元660年五月,也就是高宗皇帝顯慶五年五月,高宗皇帝任命蘇定方大將軍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率領十三萬唐軍徵伐百濟,我也很榮幸的成為十三萬唐軍中的一員,此時我已官至振威校尉(唐朝從六品上武官)。同時,高宗皇帝還給新羅國王金春秋下令全力配合我軍攻打百濟。
蘇定方大將軍打仗從來都不拖泥帶水,再加上我軍在裝備和紀律上都遠遠優於百濟軍,因此我們只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便攻佔了百濟國都,將百濟國滅國。平定百濟後,高宗皇帝下令劉仁願將軍留下來鎮守百濟,並在百濟設立熊津等五個都督府專門管理百濟舊地。蘇定方大將軍率領我軍主力部隊班師回朝,回朝後我因功被提升為遊騎將軍(唐朝從五品上武官)
向東攻略朝鮮半島的高句麗
公元666年,也就是高宗皇帝乾封元年,高句麗聲名遠揚的權臣淵蓋蘇文去世,他的長子泉男生成為高句麗的實際掌權者。不久,泉男生又被他的弟弟泉男建和泉男產奪權並被驅逐出高句麗,走投無路的泉男生來到唐朝請求高宗皇帝發兵援助。隨後高宗皇帝開始調集軍隊,任命任命契苾何力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帶兵討伐高句麗。
為保險起見,三個月後高宗皇帝又任命大將軍李績為徵討高句麗的最高指揮官,與薛仁貴等將領率大軍增援契苾何力,我再次隨軍出徵,此時我的官職為定遠將軍(唐朝正五品上武官)。公元668年九月,李勣大將軍指揮我軍各路在高句麗都城平壤城下勝利會師,至此高句麗滅亡。高宗皇帝接到戰報後,下令在高句麗都城平壤設立安東都護府,用於統管高句麗和百濟舊地,此役之後,我因為戰功被提拔為忠武將軍(唐朝正四品下武官),此時我已三十五歲。
此後,我任職於安西都護府,最後官至懷化大將軍(唐朝正三品上武官),能成為一名唐朝軍人,是我一輩子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