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我們,添加星標留住圈哥
來源:西北望看臺(ID: xibeiwangkantai),本文已授權轉載
今年6月,有著「日本梅西」之稱的久保健英年滿18周歲——這是他和歐洲各大豪門苦苦等待的日子。10天後,銀河戰艦用100萬歐的年薪,200萬歐的轉會費將現實版的大空翼攬入懷中。
此前,久保健英因為巴薩被裁定違規招收未成年球員而被迫離開拉瑪西亞。
一旦年滿18歲,久保健英就能籤訂職業合同,為任何球隊踢包括一線隊在內的比賽。皇馬、巴黎和巴薩等歐洲豪門都對久保健英有意,最終「日本梅西」選擇了皇馬。
其實,久保健英已經在巴薩創造過奇蹟。
拉瑪西亞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外籍球員要想加盟青年隊至少要13歲以後,梅西正是13歲來到巴薩。而久保健英所展現出的天賦,讓巴薩的球探根本等不到13歲——10歲那年,久保便踏入了拉瑪西亞的大門。
一來到無數足球少年的夢想殿堂,久保健英就大放異彩。第一個拉瑪西亞賽季,久保健英29場比賽打入43球。代表巴薩少年隊以24-0戰勝塞爾達尼亞少年隊的比賽中,久保健英獨進6球獲得MVP稱號。
一個日本小孩每天的進步讓拉瑪西亞的教練幹勁十足,「他就是年輕版的梅西,有時候我會認為自己在做夢,夢裡見證著梅西的成長道路。」
久保健英的故事很快成為日本足壇的驕傲,一海之隔的中國球迷只能一如既往的泛酸。
諾大的中國為什麼就出不了梅西?看完就久保健英父母對他的教育,可能每個人都會同意:中國不缺梅西,缺的是「梅西的父母」。
01
「放養式」教育
中國每一個普普通通的90後,對於社會很多深層次變化都有深刻感受。其中最重要有兩點,一是計劃生育,二是城市化進程。
小時候父母經常給我講他們小時候的故事:姊妹五六人,家長為了養活一家老小早晚奔波。姊妹五六個都是大的照顧小的,很多人的童年都是放養的。
放養的程度,到了我們這一代有所下降,再到了我們孩子這一代——父母巴不得像養條狗一樣,把孩子死死的拴在自己的褲腰帶上。
當然,在每一個90後的父母、自己和子女三代人中間,有一個社會問題不得不提:中國猛烈的城市化進程。以筆者為例吧,我10歲以前在中國一個普通農村,10歲以後家裡經濟條件見好,舉家在一個二線城市買了房子。
我由農村進入城市最大的感受是孤獨。
為什麼門對門見面不講話?為什麼我不可以在農村那樣,與左領右舍的孩子成天一塊玩耍?這樣的孤獨父母也感同身受,在農村,一個村莊世世代代相交,大人見了面至少得打個招呼,小孩一個年齡段的都是朋友。
在所謂的大城市裡,一個樓道見面的場面,多半是一前一後把門一摔。
計劃生育和城市化進程摻合在一起,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理念會改變嗎?孩子從小生存的環境會對孩子人格產生怎樣的影響?帶著這兩個問題,讓我們先來看看久保健英的故事。
「外面很晴朗,出去玩吧。」這是從小到大父母對久保健英說的最多的話,這句話給久保健英帶來了一生最大的財富。
從久保健英2歲開始,父母幾乎不買任何玩具給他,甚至連可以躺靠的沙發都沒有。
「宅男」這個詞興起於日本,宅男能夠足不出戶是因為家裡應有盡有。久保健英的父母反其道而行之,特意塑造一個無聊的家,讓他從小就出去尋找樂趣。
一年裡面,久保健英超過350天每天早上都在家附近的公園踢球。家裡設備的健全程度,根本無法與公園比!父母為什麼這麼殘忍,將三五歲的孩子推向「社會」?
外面的世界千奇百怪,久保健英從三五歲就不得不嘗試適應。此外,跟素不相識的人交流本來就需要勇氣,日復一日,跟陌生人打交道成為久保健英的常態,他的交際能力與同齡人比十分驚人。
不僅如此,父母在雜誌上發現「自主保育」的團體後,立馬就給久保健英報了名。這種團體混雜著2到6歲的孩子,有老師組織他們在公園玩耍,爬山等。父母不在,要上廁所怎麼辦,摔倒了怎麼辦,被其他人欺負了怎麼辦?一切的一切,都得自己想辦法。
亞洲球員留洋歐洲最大的挑戰,其實久保健英從三五歲就得到日常訓練。
久保健英十歲就去到拉瑪西亞,正當所有人擔心他能否適應時,他就跟換了一個日本公園練球一樣。對於拉瑪西亞頭髮、眼睛顏色都不一樣的同齡人,久保健英「自來熟」的本領屢試不爽。
他只是一個10歲的小朋友,而中國近幾年數位國腳留洋倒在了這一關。
為什麼中國二十幾的球員,就不能快速適應國外環境、跟隊友打成一片?還記得看久保健英故事前我的提問嗎——計劃生育和城市化進程摻合在一起,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理念會改變嗎?
計劃生育的實行,讓目前中國多數家庭只有一兩個孩子。孩子少了,一家老小含在嘴裡都怕化了。上初中還要接送是常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小孩子自己出去玩?壞人那麼多怎麼辦啊?摔倒了摔疼了怎麼辦啊?迷路了怎麼辦啊?
本來在農村,一個村的,世世代代的為人都很清楚,孩子在一塊玩耍也是自然而然。城市化之後呢?五湖四海的人匯聚一棟樓,一是祖祖輩輩的情感紐帶斷了,小朋友本來就不容易產生交集。再者,與一層樓、一棟樓的陌生人再也沒有了在農村的相互信任,根本不放心小孩兒一塊玩。
「爸媽,我要出去玩會兒?」「不許去!或者我跟著你去。」這是中國孩子與父母日常的對話。
而久保健英父母每天對兒子說的話是「外面很晴朗,出去玩吧。」
02
父親如哥哥
久保健英還有一個弟弟,在體育界,其實弟弟成才的例子不勝枚舉。
從小和哥哥一起玩球,逐漸培養起濃厚的興趣。這是弟弟更容易踴躍而出的原因。
久保健英的媽媽也對這個理論深信不疑「根據第幾次出生,性格和生活方式也會發生變化,名人和有實力的運動選手中次子居多,所以即使久保健英是長子,我也想用次子那樣的環境中培養他。」
媽媽一直想給久保健英塑造一個次子的成長環境:足球上有人給他做榜樣,陪他養成興趣;生活中每天有人謙讓他,像哥哥一樣跟他交流,開導他。
哪裡來的哥哥呢?這是歐洲人很提倡的一個概念——因此爸爸從小就與久保健英平等相處,父子像兄弟一樣可以打鬧嬉戲,無話不說。
在中國,可能大多數喜歡踢球的小孩都有這樣的經歷:小心翼翼地在家踢球,一不小心打壞了家裡的家具。父母聞聲而來,接著就是一頓批評——客廳是你踢球的地方嗎?你看不到家具在那兒嗎?
久保健英的父親怎麼做的呢?為了兒子每天可以在客廳踢球,家裡直接拒絕買沙發。空間足夠大,容易被打碎的家具幾乎沒有。只要久保健英從床底下抱出球,客廳就是一塊現成的足球場。並且,父親每天都陪兒子一塊練球。
「自從和健英踢球後,我還得收集各種各樣的情報,開始享受一起練習的樂趣。」
不僅僅是陪伴和理解,父親在久保健英的足球道路上更起到了榜樣作樣。
父親畢業於筑波大學體育專業,對足球和體育有著超乎常人的理解。而且父親從小喜歡足球,高中、大學時代都加入了學校足球部。值得一提的是,在陪兒子練球後,父親的球技大為增長——可謂迎來了第二春。
交流是父親每天最注重的事情,他會和兒子互訴心腸,有的沒的都說。
「這是因為希望大家養成思考說話的習慣。那個時候,與其說父母和孩子的上下關係,不如說是用朋友的視角傾聽。」
久保健英家裡基本不看電視,沒有玩具。閒暇的時光就是一家人說說笑笑。父親不僅是久保健英的傾聽者、引領者,他還利用閒暇時間記錄了兒子的成長點滴,寫了一本書叫《我想去巴薩》。
除了城市化和計劃生育之外,目前中國還有一個元素讓每個人都變得孤獨——科技(手機、平板)。無論是家庭聚會,還是同學聚會,大家都「身在曹營心在漢」:即便身體在一塊,科技能夠無限拉長人心靈的距離。
久保健英父母每天的閒暇時光都跟孩子交流,中國的父母呢?
不得不承認,每一分每一秒照顧孩子都是個艱巨的任務。以至於很多年輕父母走捷徑——「來來來,看電視上,這有你喜歡的動畫片嗎?來來來,給你手機,想玩啥玩啥!」
很多父母在家為了抽身享受自己的時光,直接給小孩一個手機。筆者甚至很多次的見過這樣的畫面:一家老小,上到六十、四十,下到十幾歲,五六歲,每個人抱著一個手機,仿佛自己處於一座孤島一樣,整個家裡鴉雀無聲。
久保健英的父母一直嘗試和兒子拉近距離,就像哥哥跟弟弟一樣;而目前中國相當一部分的父母,將自己獨立成一座孤島的同時,也將孩子越推越遠。久保健英一家不看電視,甚至沒有玩具;中國的很多家庭,目前除了冰冷的手機別無他物。
久保健英的父親就是他的「哥哥」,中國成千上萬的父親呢,「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機!」
一轉頭,父親們自己抱起手機。「那你為什麼可以玩呢?」
「我是大人!你是小孩兒!」
03
儘管去嘗試
足球是一個玩身體的項目,更是玩腦子的項目。
這一點,久保健英的父母一開始就想得很明白。所以,父親是久保健英從小的陪練,而母親則擔任起「教書育人」的工作。
久保健英父母從小對兒子的教育原則——增加孩子認為快樂的事。在一個過程當中,父母悄無聲息的植入了一些「獨家絕學」。
小朋友小時候本來就愛光著腳玩耍,中國的部分父母可能會加以斥責,而久保健英的父親則加以利用。「腳掌也是健康的晴雨表,為了培養腳掌的感覺,我認為赤腳是有用的。為了鍛鍊身體,使腿的感覺變得更加敏銳,在外面遊玩的時候也要注意光著腳玩。」
久保健英的自信,根源上來自於父母時刻緊緊包裹的愛,但在日常生活當中,一旦兒子某一點做得好,父母從來不會吝嗇自己的讚美之詞。以至於自信滿滿的久保健英6歲就說了這樣一句話——「我想加入巴薩。」
中國父母聽到這句話心裡會怎麼想呢:這件事情可前無古人啊。然後大腦開始飛速運轉,怎樣才能委婉地不傷到孩子的自尊心。
日本此前同樣沒有人加入過巴薩,但久保健英父親的第一反應,不是「避免傷到兒子自尊」,而是——為什麼不呢?
「好,試著做一下。」
正是由於父母言傳身教孩子的信念感,2009年,久保健英在「巴塞隆納訓練營」當中脫穎而出,獲得第一名圓夢拉瑪西亞。
母親每天也有自己的使命,她負責開發兒子的邏輯和思維模式。每天父親都會給久保健英繪聲繪色的讀故事書,一個月大約20本。兒子擁有基本的理解和想像能力之後,母親把書換成了連環畫,這對於小朋友前後聯繫的邏輯能力提出考驗。
長年累月下來,久保健英被書的魔力深深迷惑,自發地開始了閱讀行動。
青年作家蔣方舟說過,「一個人不看書,他的價值觀就只能由親朋好友來決定。」久保健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為閱讀的習慣完完全全的跳脫出了狹窄的生活圈。他踢球的風格與梅西相似,都是動腦子型的,這與他的思維能力密不可分。
一去到拉瑪西亞,久保健英的學習能力嚇了媽媽一大跳。僅僅兩個月,久保健英已經能流利的用西語和所有人交流。這樣的語言天賦和學習能力簡直就是奇蹟,母親前往西班牙陪伴久保健英,日常生活中,他就是媽媽的小翻譯。
「學習和足球都喜歡。」當被問到更喜歡踢球還是學習時,久保健英給出了這樣的答案。這不是因為某個語文老師,也不是因為拉瑪西亞的教練,這就是久保健英父母從小給予他的愛,這是他一生當中最幸福、最快樂的回憶。
日本足球擁有「梅西」,因為日本有「梅西的父母」。
其實遠遠不止足球這個行業,中國其他行業缺乏天才的緣故,根源上還是缺乏「天才的父母」——缺乏天才家庭成長的環境,天才的家庭教育。
西北望看臺(公眾號ID:xibeiwangkantai)——為中國球迷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