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老外,可我比很多外國人更喜歡過洋節,我要做聖誕老人的「化妝師」。
我掙的是美元,寫的是英語,可我最喜歡的,還是用磐安話給大家發獎金。
我不要一個人做土豪,我希望看到身邊每個人都富起來。
我是張森鴻,金華廣鴻禮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支部書記,也是一名擁有18年黨齡的共產黨員。
記 者 江勝忠
通訊員 倪 晗
攝 影 朱凌飛
很多人都知道義烏小商品市場是全球最大的聖誕用品銷售市場,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義烏市場上的這些聖誕用品,絕大部分來自周邊的山區小縣磐安。
僅有20萬人口的磐安,至少有一萬人從事聖誕用品的生產與銷售,有三萬多人靠這個行當養活自己。
帶頭創造這一奇蹟的人就是59歲的張森鴻。
300多個員工,年產值過億,生產的聖誕節服飾、帽子、襪子遠銷美、英、法、義大利、荷蘭等國家和地區,每年做的聖誕帽子足以給全美國人每人戴上一頂。
張森鴻原來是東陽水利局的一個普通職工。1987年,他辭職創業,來到離家不遠的磐安。「看中的是磐安的優惠政策與百業待興的無限商機。」
帶著美好的憧憬,張森鴻懷揣自己全部家當兩萬元,租了三間房,又聘請幾個技術人員,生產工藝麻袋。
讓他始料未及的是,一直被他看好的工藝麻袋生產後沒多久就無人問津,堆積如山的產品成了一堆「廢品」。
正當張森鴻灰心喪氣的時候,妻子告訴他,南下去廣州的春季廣交會看看吧。帶著幾個麵包、幾包榨菜,身著皺巴巴的西服,背著裝滿工藝麻袋的蛇皮袋,他上了南下的火車。
廣交會上,張森鴻編織的工藝麻袋並不走俏,很少有人問津。正當他絕望的時候,展櫃前來了幾個外國人。一位西歐外商拿出一雙麻編的襪子,問他能不能做。
接過襪子一看,和自己加工的工藝麻袋差不多,只是上面多了一個聖誕老人的圖案,是用彩色的布粘上去的。
張森鴻想了一會,滿口答應下來。就這樣,他與外商順利籤訂合約,接到40餘萬元產值的麻布聖誕禮品訂單。
這隻襪子改變了張森鴻的命運,並讓他走進聖誕禮品加工這個行業。
如今,只要外國人過節日,張森鴻就有忙不完的活。
他的成功也帶動整個磐安縣禮品工業發展,現在,許多以前跟他一起學藝的年輕人紛紛辦起同類企業。張森鴻說:「他們現在成長起來,能自己辦企業,我這個當師傅的看了也很開心。」
聖誕禮品類產品主要靠手工操作為主,凡懂一點縫紉、針線活的人都可以幹,這為農村、城鎮的許多閒散勞動力開闢了一條致富的門路。「全縣一半以上的鄉鎮,包括鄰近的天台等地都設有廣鴻禮品的來料加工點。」
張森鴻是磐安縣慈善總會名譽會長,抗洪救災、扶貧濟困、幫教助學、造橋修路、社區共建、新農村建設結對等,他都積極參與,慷慨解囊,累計捐資120多萬元。他還結對了12個貧困家庭的學生,包攬了這些孩子的學雜費、生活費,其中有個受助孩子還成為磐安縣高考狀元。
張森鴻覺得,身為一個企業家,做善事是一種社會責任,為國家創造更多的稅收,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則是更大的慈善。
中共金華市委「兩新」工委和都市快報 聯合推薦
金華駿寶行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協辦
BMW7系 領袖座駕 助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