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阿尼瑪卿,圖片來自qjtrip.com
阿尼瑪卿、岡仁波齊、梅裡雪山和尕朵覺沃並稱為藏傳佛教四大神山,岡仁波齊,梅裡雪山的故事之前已經為大家介紹過,現在為大家介紹位於中國青海省的阿尼瑪卿的故事。
美麗的阿尼瑪卿,圖片來自網絡,作者未知
海拔6282米的阿尼瑪卿(Amne Machin,Anyemaqen)位於青海省果洛州,主要由四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組成:海拔6282米的阿尼瑪卿I(Dradullunshog),海拔6268的阿尼瑪卿II,海拔6090的阿尼瑪卿III,海拔6070米的阿尼瑪卿IV。
阿尼瑪卿的大致位置示意圖,圖片來自diversechina.com
阿尼瑪卿山脈四座主峰分布示意圖,圖片來自《Amne Machin:A Closer Look》,作者JOHN TOWN
攀登歷史
也許是因為山峰美麗雄偉的原因,阿尼瑪卿的高度一直是一個神秘的話題。據JOHN TOWN的文章《Amne Machin:A Closer Look》記載,1922年,英國探險家George Pereira 在160公裡外的地方看到了被雲層環繞的阿尼瑪卿山峰,並且被當時的日照金山的美景所震驚,這位英國人覺得這應該是一座很高的山峰,甚至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Pereira把這座山告訴了另外一名在中國西部遊歷的探險家Joseph Rock,這位探險家估計這座山峰的高度可能要高於8500米,在1930年的國家地理的文章根據Joseph Rock的描述將山峰高度說成是高於8500米。在二戰期間有美國飛行員報告說在中國和印度邊境存在高度大於其飛行高度9100米的山峰,在濃厚的力圖找出高於珠峰的山峰的氛圍下,甚至有美國的情報官員測定阿尼瑪卿的高度為9040米。1960年,中國的一隻登山隊登頂了阿尼瑪卿並測定高度為7160米,直接打破了阿尼瑪去高度的傳說。不過後來證實他們登頂的是阿尼瑪卿II峰,實際高度為6268米高度比主峰低14米,所以很容易混淆。
1981年5月,日本一隻登山隊登頂了阿尼瑪卿主峰,同年6月一隻國際登山隊沿著類似的路徑也登頂了阿尼瑪卿峰,兩隻隊伍都是從東北山脊登頂的。
來源於網絡的圖片,猜測是1981年日本隊的登頂路線圖
阿尼瑪卿主峰,右邊的山脊為東北山脊,圖片來自《Amne Machin:A Closer Look》,作者JOHN TOWN
據美國登山年鑑記載,1986年4月底5月初,美國和加拿大的幾位登山家登頂了阿尼瑪卿I和阿尼瑪卿IV峰,年鑑中並未找到他們的攀登路線和報告,只有簡短的記載:這個季節攀登非常危險,因為冰裂縫很多,雪橋很脆弱。
1994年8月,國內一隻民間登山隊前往攀登阿尼瑪卿,登頂了阿尼瑪卿II峰,但同時有兩位隊員永遠的留在了阿尼瑪卿。1996年,北京大學登山隊登頂了阿尼瑪卿峰。此後再未見登頂記錄。
山難
阿尼瑪卿II峰在1994年8月發生過一次山難,三位山友相約攀登阿尼瑪卿峰,在觀察到天氣明顯不對的情況下繼續登頂,登頂後已是下午7點以後。登頂下撤時風暴已經襲來,三人不得不在頂峰不遠的地方挖雪洞相擁過夜。第二天下撤過程中,估計是因為前一晚的疲憊和勞累,其中一人發生滑墜並將三人繩隊一同拉下,滑墜過程中隊長汪曉徵受傷。事後其中一名隊員下山請求救援,後來失蹤。滑墜發生後第二天,汪曉徵死亡,留下陪伴他的隊員孫平獨自下撤。雖然裝備不足,食品短缺,但是憑藉其頑強的意志和求勝欲望,最終在三名藏族群眾的解救下生還。
後來孫平把這次攀登過程寫成文章《阿尼瑪卿八晝夜》,完整的記錄了不順利的攀登過程和驚心動魄的求生歷程,推薦各位山友一閱,回復「阿尼瑪卿山難「可見連結。
A為孫平等三人登頂後露宿處。B為三人滑墜處。C為汪曉徵遺體處。D為孫平獲救處。藍色路線為登頂路線,紅色路線為下撤路線。圖片來自於旗雲探險,emg.com.cn
(全文完)
專業、有故事的山友公眾號,歡迎資助
原創文章,禁止其他媒體抄襲和轉載,保留一切權利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有哪些好的抓絨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