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光衣服爬上售票亭要見川普 裸體男模大鬧時報廣場

2021-02-17 今日美東

     《每日新聞》報道,曾經為時裝雜誌如《Harpar’s Bazaar Men》及《GQ》拍攝封面的男模特兒麥克林,周四早上全身赤裸在時報廣場上擾攘了90分鐘,期間大聲咆哮著川普的名字,最終從TKTS的賣票亭掉下來,結束這場荒誕之旅。

 

     根據他的博客,麥克林在泰國曼谷出生,後移民美國,在紐約長大,從史蒂文生高中(Stuyvesant
High School)畢業後,在哥倫比亞大學修讀英語和文學,也曾經是史蒂文生高中的足球隊成員。

 

    身高6呎2吋的麥克林,是一名時尚雜誌的封面模特兒,被認為是業內的後起之秀,他曾經跟大品牌如D&G、Armani及Calvin Klein合作,曾經在曼哈頓、米蘭、泰國等地行天橋。

在周四的鬧劇中,當麥克林從25呎高的賣票亭墜落後,安然地被送往表維醫院時,遊客和繁忙時間通勤者也被嚇得目瞪口呆。

      

    售票員比爾在麥克林被綁在擔架後說:「我在時報廣場也見過不少瘋子,但從來沒有像這樣的事情。他在45街左右開始脫下衣服,每當有女士行過時,他就把衣服扔向她。」

21歲的麥克林在擁擠的時報廣場上,要求跟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川普見面。他赤裸地大叫:「川普!你在哪?」

 

    有目擊者表示,當時麥克林不斷向警員吐口水及揮打,而他的女友則歇斯底裡地站在附近嚎啕大哭。比爾說:「警員想要救他,但那男子不停地吐口水,以及一邊打人一邊舉粗口手勢。」

    據《紐約郵報》報道,麥克林向人群飛吻,跳舞,扭動屁股,並摸自己的私處。麥克林父母在羅斯福島的鄰居說:「這真是太瘋狂了,我希望他沒有大礙。我認識他們一家,對於這件事十分遺憾。」

鄰居指出,麥克林總是衣冠楚楚,穿著得十分精神,而且很友善,會跟鄰居打招呼。

    據指麥克林最近暫停一年模特兒生涯,但就於周四早上繁忙時間發生了這場裸奔事件。麥克林在杜菲廣場內擾攘了大約90分鐘,被目擊者艾格倫拍下並透過社交媒體應用程式Periscope即時串流。他當時正在附近的Marriot Renaissance酒吧跟家人吃早餐,但就目擊這奇怪一幕。

    麥克林最後爬上了TKTS賣票亭,幾名警員在下面戒備,並迅速在地面架起一個巨型氣囊。艾格倫說,面對瘋漢的嘲弄奚落,警員們也表現出驚人的克制,「他開始對警察吐口水,我對於警方在事件中的冷靜感到驚訝。早餐室內有其他國家的人也目擊事件,他們說『如果這是在我國家發生,警察早已經開了槍』。」

    事件結合了滑稽、怪異和悲劇,在擾攘一個半小時後,其中一名警員試圖伸手抓住他的胳膊,但麥克林避開,失足從賣票亭掉落在氣囊上,他受了輕傷,但仍然繼續與警方對抗,最後被制伏及綁上擔架送去醫院。

相關焦點

  • 時報廣場千人睡街 呼籲關注遊民危機
    美聯社  綜合《紐約時報》及NBC新聞報道,參加者奧謝及尼蘭於7日晚上來到時報廣場的行人廣場,鋪上一塊藍色墊子,為接下來整晚的「遊民生活」做準備。當然,他們比真正的遊民要舒適得多,枕頭、瑜伽墊、睡袋等一應俱全,而且更有人帶著薯片及毛公仔一起參加。
  • 派中英文傳單 籲行人勿受騙 真和尚時報廣場打假 警趕走偽和尚
    美國佛教聯合會會長瑞法法師聯合日本法師中恆顯實及華人法仁、智瑜法師昨日上午冒著酷熱天氣,早上10時多先在大中央車站集合,沿著熙來攘往的42街,從東走到西邊的時報廣場旅遊熱點,法師拿著橫額,義工則在派發中英雙言傳單,用行動實踐打壓假和尚。
  • 數百餐廳業主時報廣場示威 籲取消堂食禁令 出臺救濟計劃
    數百名來自大紐約地區的餐廳東主15日在時報廣場聚集,手持標語,高呼口號,一路行進至位於中城的州長柯謨辦公室前。示威者表示,柯謨要求關閉堂食以及即將到來的暴風雪天氣將給一整年來苦苦掙扎的餐飲業最後致命的一擊。他們呼籲柯謨解除堂食禁令,出臺將餐飲業者納入首批接受疫苗人群以及提供財政支持的救濟方案。
  • 除夕夜時報廣場交通管制 街道封閉部分地鐵停駛
    因應時報廣場新年倒數慶祝活動,市警宣布在附近區域實施交通管制。    紐約市警宣布除夕夜時報廣場附近區域的交通管制及道路封閉詳情。與此同時,該區域的地鐵交通亦會因新年倒數慶祝活動而受到影響。        從12月31日(星期六)凌晨4點開始,時報廣場就會實施封路,禁止車輛駛入。
  • 「TEMPORARY TITLE」裸體藝術表演
    裸體藝術源自於古希臘,更是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大盛行,並視為很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裸體雕像有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盛行的裸風對於現代西方藝術有著深遠的影響。裸體藝術在西方國家並不鮮見,他們把為了藝術而當眾展示裸體看成是一件平常事。相較於亞洲國的美術史上,主流藝術史上是看不到裸體藝術,而大眾難免會帶上有色眼光看待這項藝術。
  • 新海怡廣場名牌天堂--香港海怡半島outlet攻略
    記住不是坐公車經過那個海怡廣場啊,OUTLET是在「新」海怡廣場啊,英文是Horizon Plaza,差一個字差很遠的呢。         一說是明星的大衣櫥,今天就讓我碰到一個明星了,是草蜢樂團的蔡一智呢;        很多人也會認為Joyce的衣服都是明星上舞臺的衣服很誇張,很高調,對,他就是適合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人^^
  • 網上瘋傳露體狂「臺中米娜」IKEA拍裸體照 引公眾關注警主動調查
    近日臺灣一名叫「臺中米娜」的女子就因為多次在公眾地方裸體拍照,並放上twitter與網民分享,結果引起公眾關注,警方也在沒有報案人的情況下主動調查。臺灣警方指,現時仍在確認女子的身份,認為女子涉嫌違反公然猥褻罪及妨害風化罪,罪成可被判監最多2年。「臺中米娜」會在twitter帳號上分享在公眾地方裸體拍攝的照片,最近一次就是在臺中IKEA。(網上圖片)
  • 當下時尚圈最火男模Alton Mason是什麼來頭?
    如今時尚圈最火的男模是誰?前幾年問或許會有很多個答案,但到了2019年大局已定,必須是Alton Mason了。因為Alton Mason討好了兩大時尚集團開雲和LVMH,不僅是GUCCI的廣告男模也是LOUIS VUITTON的廣告男模。
  • 德國男模足球隊又要來了
    當然這也意味著所有的女球迷和偽球迷又可以看美好的肉體和青春的"男模"足球員啦。       如果說哪個國家隊是當之無愧的男模隊,那一定是德國隊了!   德國男模隊以整體高素質的表現引得粉絲紛紛轉入德國陣營,眉眼深邃身材健碩,穿衣顯瘦脫衣有肉,可以說秒殺真正男模。
  • 這3位精品大牌超愛的韓國刺青男模,你也要認識!
    時代逐漸改變,大家也越來越能接受刺青,甚至視為創作藝術的發想,之前小編也已為各位介紹過多位歐美派"刺青派帥哥",而本番小編則特別整理出3位在韓國時尚圈備受關注、精品大牌御用的韓國男模,他們不只顏值高、身材好之外,身上還有許多能夠表達自己魅力的刺青,你一定要認識!
  • 九龍城廣場改建住宅 影響街坊生活
    吳寶強解釋,九龍城廣場是區內唯一的大型購物商場,也是居民的集體回憶,拆除廣場對社區生活有很大影響。他表示,九龍城廣場內有社區內唯一的酒樓、唯一的大型購物超市、唯一的戲院,同時也是許多社區嘉年華會、室內綜合文娛表場的唯一場地,區內街坊很希望能保留這個集休閒、親子活動和購物消費為一體的大型購物中心。如果重建九龍城廣場,市民不僅會失去購物場地,也將失去文娛活動空間。
  • 納達爾大戰脫衣網球賽 性感男模只剩內褲遮體
    網易體育12月5日報導:北京時間12月5日消息,儘管本賽季狀態下滑,遭遇生涯的低谷,但納達爾的性感還是抵擋不住,身為Tommy Hilfiger內衣的代言人,近日納達爾在參加網球活動時聯手性感模特奉獻世界上最性感網球比賽,大玩誰輸誰脫衣服遊戲。
  • 全球第一男模肖恩·奧普瑞,世界十大男模之一
    近年來,隨著潮流文化的發展和交流,越來越多的男模被大眾熟識,各種類型眼花繚亂,大眾審美不斷變更。全球第一男模肖恩·奧普瑞但即使潮流變幻莫測,新人變舊人,舊人無人識,有一位男模卻從出道就備受矚目,經歷潮流更替之後仍穩坐世界十大男模之一地位,他就是美籍混血兒——肖恩·奧普瑞。
  • 李良汪:綜合整治塔石廣場
    但地下車道的天花位置由於被廣場上的樹根貫穿,引致滲漏水,嚴重時甚至會出現如下雨般的滴水現象。他指出:起因是塔石廣場設備坑槽不通,積水經管線孔流入行車隧道,樹根同樣經管線孔生長至行車隧道,他促請各相關部門盡快聯合跟進處理,以免造成意外;同時,應就有關結構安全進行監測評估,並進一步向社會說明,釋除公眾疑慮。
  • 精緻帥氣的男模愛凹造型,更愛健身+運動,帥顏配肌肉好上鏡
    這樣精緻帥氣的男模是否已經成功抓住了你的眼球?每一個男模身上的那種時尚潮流文化,在某種意義上都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站在復古的汽車前面,他敞開的襯衣衣領,讓我們看到了在他的衣服下,似乎還有精壯的身材,想必是一個有顏有肉的肌肉男模了呢,真的是叫人不得不心有所動呢!
  • 「美顏」男模微微敞懷,盡顯男生之性感,這一身肌肉更是絕了
    一襲紅色毛衣,倒是襯的這個高顏值的帥氣男模白淨了不少,而且非常的有文藝範,看上去特別的精緻。不得不說,男生一旦擁有了「絕世美顏」,那真的是行走的衣服架子,感覺能夠駕馭一切衣服和一切造型。當然,很多人會給你一些雞湯,說內在才是最重要的,我們不要過分在意自己的外在。
  • 中國義大利皆「封城」 《紐約時報》為何態度迥異?
    近日,美國《紐約時報》就在不經意間將這種「雙重標準」展現了出來。當地時間3月8日,《紐約時報》官方推特連發兩條Twitter,一條批評中國對疫情的防控稱,「為了抗擊冠狀病毒,中國將近6,000萬人置於封鎖之下,並對數億人實施了嚴格的檢疫和旅行限制。這場行動給人們的生計和自由帶來了沉重的代價。」編發自該報的文章《中國也許有效控制了疫情,但代價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