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老泡OG(laopaostrategy)
魔幻動蕩的2020隻剩最後一天,突然意識到時光飛逝的這一年有很多感悟、以及想要說的東西,在這裡跟各位做個分享。
因為寫的東西不限於營銷領域,存在很多認知方面的局限性,所以內容可能會比較分散和跳躍,也僅僅代表個人的一些主觀看法。
疫情
疫情的降臨致使全球經濟陷入了停滯,指數級增長的確診病例讓每一個人都陷入了無限的恐慌,面對這個百年難一遇的災難、眼看著一條條生命的逝去,才發現人類在自然災難面前是多麼的無助。在跟疫情奮力抗爭這件事情上,我國政府表現出來的抗疫態度、抗疫手段、抗疫效率、防疫治療等,讓全世界豎起了大拇指並紛紛效仿;真心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和人道主義,我們可以說拍著胸脯說:2020年中國就是全世界最最安全的地方,沒有之一!
貿易戰
美國的危機日益加劇,中國的方案日益清晰;正如19世紀的英國腐朽沒落,沒有能力繼續領導世界,20世紀的世界需要生機勃勃富有活力的美國領導前進。進入21世紀初,美國的經濟制度和思想文化逐步腐朽沒落,已經不能領導世界克服日益嚴重的經濟困難和債務危機,迫切需要一個全新的制度和文化挽救行將就木的「工業文明」,這可能就是中國所提出的建設「全球生態文明」。
職場
上半年兇猛的疫情和未來的不確定性,很多企業不得不選擇裁員甚至直接倒閉,導致往年春節後的跳槽旺季變成了失業季;很多人陷入焦慮並擔心裁員輪到自己身上,也有不少人在網上奉勸要那些有跳槽想法的人不要亂動,整個職場充斥著焦慮和謹慎。然而事實是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職場現象,大概可以把職場人歸成三類,每一類面對疫情的做法和態度都不太一樣:
第一類是特別擔心裁員輪到自己的頭上,每天繃緊神經謹言慎行,以求保住收入來源。
第二類是截然相反壓根不把疫情當回事,做的不順心了照樣裸辭,不理會社會上各種焦慮的聲音,同時對自己的能力表現出極高信心。
第三類應該是最多的,有跳槽的想法但是卻不敢貿然裸辭,於是採取騎驢找馬的策略,然而卻發現一年過去了依然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
我認為這三類人做出的選擇都是對的,因為每個人對環境的判斷不一樣、對自身能力水平的自信程度不一樣,還存在性格上和目標上的差異,他們只是做出了自身所處境況下最優的抉擇而已。
科比離去
當看到科比乘機墜毀的新聞,把自己悶在房間發了一天呆,思緒一直飛來飛去的不知所措,回憶起學生時期跟同學看NBA、討論籃球、爭論哪位球星更厲害的片段;那位在球場叱吒風雲美如畫、那位凌晨四點出現在洛杉磯球場、那位激勵了無數球迷的黑曼巴,他那無比絢爛的生命難道就以這樣的方式止步於此?他天生屬於戰鬥英雄,本應在更大的戰場繼續綻放。於是,重溫了科比一場場經典比賽,重讀了科比自傳,重看了科比的紀錄片……只為進一步挖掘曼巴精神的理念和準則,生怕自己的理解會有所偏差;曼巴精神詮釋了人類活在世上應有的追求「永遠要強過昨天的自己,人生是一場無盡的旅程」,應有的行事準則「熱愛、堅韌、勤學、思索和無畏」。作為很多時刻被科比所激勵的球迷,必須把曼巴精神認真貫徹並傳承。
自我激勵
沒有誰的人生總是一帆風順的,如何在逆境中依然保持源源不斷的能量、獲得前行的動力?答案是不斷得到正向的反饋。 然而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錯綜複雜,很難一直從外部得到正向反饋,因此學會在合適的時機自我激勵就變得尤其重要,給自己正向的反饋並不代表自我或自戀,甚至成為當代社會極其稀缺的一種品質。要先相信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去遵守一些規律和理念,以獲得行動上更清晰的指引;切忌在行動的時候卻依然對自己所遵守的理念產生懷疑,信念不夠堅定往往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 我們能做的就是在認知能力的範疇內,儘量選擇自己能理解的最優規律和理念,然後再去採取行動;至於行動之後能拿到怎樣的結果,只需擺出正確的心態:因上努力、果上隨緣。破圈
在特定領域已經做到了老大位置,想要尋求更大規模的發展和新的增長點。 同類競爭過於激烈一片紅海,不得不切入其它細分市場、或者跨界合作來尋找破局的機會。 還有一種純粹為了跟風,既然大家都在講年輕化、講破圈,也得跟上潮流不能掉隊,然而並沒想清楚破圈的意義在哪。這麼多年來,定位一直是談商業、談營銷繞不過的一種思維範式,然而破圈和定位貌似存在一些理念上的衝突,因為一旦破圈成功勢必會影響老用戶對品牌追隨的忠誠感。
直播
直播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迅猛發展,已經呈現一幅百花齊放的熱鬧景象,成為品牌營銷的基礎操作、晉升企業賣貨的必選渠道。 然而有多少人或者企業真正通過直播賺到了錢? 做直播的供應商賺了錢、網紅明星賺了錢、帶貨主播賺了錢、直播平臺也賺了錢;至於品牌主更多時候是花錢的那一方,所產生的ROI往往很難覆蓋投入,因此企業對於直播的使用和態度,一定不能當成純粹的賣貨工具,而要去挖掘更多的價值和機會。跑業務
作為營銷從業者,很多時候對各種營銷玩法信手捏來和對營銷理論熟記於心,然而卻不怎麼重視和了解產品,這是對市場沒有敬畏之心的表現。 產品是1營銷是後面的0,如果沒有把業務和產品研究透,再厲害的營銷手段最終產生的結果,也頂多是做了很多看上去熱鬧的營銷動作,卻跟業務和產品沒多大關係,也沒能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最好的方法就是前往一線去體驗業務,把自己當成一位做生意的老闆,去一線了解市場、了解產品、了解競爭對手、了解消費者,並想法設法把產品和服務賣出去。有了跑業務的經歷之後,所形成的業務體感會讓你設計的營銷活動時更務實更有效。 在學校讀書時老師總是說同學之間拼的是課後時間的努力,同樣在職場中同事之間拼的也是工作之餘的碎片時間。 因為上班時間所分配的工作,是在公司和領導的要求下不得不完成的任務,而下班時間如何支配完全取決於自己,長此已久就拉開了差距。今年學會了如何更加有效的利用碎片花時間,通過碎片時間的堅持養成了一些不錯習慣,也利用碎片化時間在給自己進行充電學習。
自我審視
每周留出時間進行一次簡短的總結,每月留出時間進行一次深度的思考,這是我堅持了多年的習慣,也從這種思考的習慣中獲得了許多正向的反饋。 時間久了會發現通過不斷的自我審視來認清自己,是一種非常難得的修行,這種修行既是對能力和經驗的總結、也逐步提升了自身的格局。信息
利用碎片時間在社交平臺獲取信息,已經成為個人信息來源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通過朋友圈能得到別人篩選過的優質信息,通過微博能立馬知道當前的熱點是什麼,刷個抖音也能知曉年輕人的流行文化有哪些…… 信息可以分為消費型和工具型兩種,消費型的信息通常是為了滿足娛樂消遣的快感,而工具型的信息卻是為了掌握信息作為許多決策的依據。如今所有這些都只需要一些碎片化的時間,就可以輕鬆實現。社交
因為工作的愈發繁忙,漸漸能夠抽出來去維繫社交關係的時間越來越少;不過船到橋頭自然直,人類對環境的適應性是非常強的,發現通過碎片時間來維繫社交關係、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以前可能會選擇定期見面聚會、聊天,如今更多是在需要的時候及時出現,通過朋友圈的點讚而保持日常互動、偶爾抽出時間聊一下近況等,能夠長期沉澱下來的關係也許真的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真正能夠平衡好生活和工作,在生活獲得快樂、工作中取得成就的人,都有一項特別的技能就是能夠在生活和工作兩者之間快速切換;當其處於生活模式,能夠把所有工作中的壓力和煩惱拋諸腦後,盡情的享受生活美好或陪家人渡過快樂時光;而一旦切換到工作模式,又能快速進入狀態,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當中,高效地完成手頭的事情。不過聽說能否在生活和工作兩種模式間自由切換,跟個人的性格有很大程度的關係,不得不說這是一種難得的天賦。
拔高維度
很多時間我們很容易陷入到一個個的框框裡面,生活不順心會憋在心裡一直難受著,工作中遇到不公或挫折會產生抱怨。
然而如果能夠衝破現有的框框,把時間維度拉長以更高的維度來看待這些不順心和挫折,就會發現從人的一生來看這些事情,只是一個個不起眼的小插曲;相對整個宇宙來說個體就是滄海之一粟,接受和體驗一切的酸甜苦辣因為這才是人生。
打工人
羅振宇曾提到過一種僱主與員工的新型關係,就是和公司約定好當你離開的時候,希望公司幫助自己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員工最大的收穫應該是成長,擁有了更多的社會資源、更多的經驗、更多的技能、價值觀得到了提升。這才是一個人在一個公司工作了幾年後,應該去追求的最大的收穫。打工人抱有創業者的心態才能取得雙贏的結果。
健康
最後想簡單說下健康,身體的損傷往往是不可逆的,因此無論你是否年輕,也無論對自己的身體有多麼自信,要有意識的去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尤其注意飲食少熬夜多鍛鍊。
一篇並不充分的2020雜談,迎接一個不確定的2021
註: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梅花網立場。
本文由公眾號:老泡OG(laopaostrategy)投稿梅花網,並經梅花網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梅花網正在火熱徵稿中,詳情請戳https://www.meihua.info/article/3266306526462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