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是蒙古族,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
「王氏家族」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蒙古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蒙古族宗親交流。天地一王、王氏一家親、王氏自家的平臺、
傳承先祖《成吉思汗》的精神、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王氏文化,傳播王氏正能量,打造王氏宗親交流平臺,團結髮展王氏文化、英才輩出、經邦濟世、共鑄輝煌。
中國共產黨萬歲!!!拖雷伊金祭祀
拖雷
拖雷伊金祭祀史料
神秘的火鐮.拖雷生前用過的,現在《成吉思汗陵》
原拖雷伊金祭祀宮
現拖雷伊金祭祀宮
宮殿
拖雷伊金祭祀是成吉思汗祭奠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蒙古族祭祖文化、祭天文化、祭伊金(聖主)文化、祭聖火文化的集中反映。
拖雷(1186-1232年)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幼子,是建元大帝忽必烈的父親。成吉思汗在世時,拖雷經常隨父親徵戰,不僅為統一蒙古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國付出了汗馬功勞,而且也為建立大元王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吉思汗逝世後,拖雷以監國身份治理國家,忠心耿耿,遵循成吉思汗遺囑,召開黃金家族忽拉勒臺,順利實現了窩闊臺汗的登基,維護了國家的穩定和安全。拖雷作為成吉思汗幼子,繼承了蒙古本土中心地帶,繼承了成吉思汗家業,自然成為傳承成吉思汗家族聖火的人。
拖雷逝世之後,窩闊臺汗為他舉行祭奠儀式,在成吉思汗大鄂爾多附近建立祭祀宮,敬奉他的遺物。1260年,忽必烈建立大元王朝後,追諡其父為「睿宗景襄皇帝」,史稱元睿宗拖雷汗,形成了成吉思汗——拖雷汗——忽必烈汗這樣一個世代承襲的正統朝綱。於是拖雷祭祀宮與成吉思汗白宮一樣成為「伊金」祭祀宮,成為舉行四季大奠的帝王祭奠,成為舉行「嘎日利」祭祀的祖先祭奠,成為舉行灶膛祭祀的「聖火」祭祀。
拖雷逝世之後,在怯綠連河源頭的成吉思汗大鄂爾多旁邊建立拖雷伊金祭祀白宮,由成吉思汗九傑之後裔鄂爾魯特氏達爾扈特人世世代代守護和祭奉,15世紀中葉與成吉思汗八白宮一起來到鄂爾多斯地區。
拖雷伊金祭祀是集蒙古族祭天文化、祭火文化、祭祖文化為一體的經典祭祀。祭祀活動次數繁多,內容豐富多彩。有日祭、月祭、季祭、年祭、嘎日利祭、聖火祭等,一年365天都有祭祀活動,香火不斷,聖燈長明。
日祭由守護祭祀宮的值班達爾扈特完成。每日早晚在祭祀宮前的祿馬風旗祭臺下焚燒柏葉,誦「伊金桑」(供養詞),吹螺號,向天灑奶祭。祭祀宮中的拖雷遺像遺物前點酥油燈,點香柱,火撐子中燃柏葉。
月祭由輪值月班的達爾扈特祭祀。每月輪值的達爾扈特於當月初三日從家中備一隻全羊供,來祭祀宮與上個月的輪值達爾扈特進行接交班,舉行月祭。司祭達爾扈特職官以及全體達爾扈特前來參加。月祭結束後,當月輪值的達爾扈特守護祭祀宮一個月,完成一個月的每日祭,待到下個月初三交班。
季祭分別為農曆三月二十一日「查幹蘇魯克祭」、五月十五日的「淖爾祭」、九月十二日的「斷奶祭」和十月初三日的「達斯瑪祭」。季祭都由黃金家族人主祭,即拖雷、忽必烈的後裔——旗札薩克和臺吉們主祭。
年祭在新年的正月初一舉行。代表旗札薩克前來主祭的臺吉於除夕日到拖雷伊金祭祀宮守歲,新年初一舉行祭天儀式。
主祭:布仁巴雅爾
月祭、季祭、年祭的程序基本相同。將全羊等祭品擺在拖雷伊金遺像遺物前的供桌上,先焚柏葉、吹螺號、灑奶祭,誦「伊金桑」、「蘇勒德桑」;舉行三次祈禱儀式,即捧哈達祈禱、捧酥油燈祈禱、捧全羊供祈禱,分別誦祈禱詞;祭灶(火撐子),將全羊供的羊尾分割成許多小方塊,獻祭人員和司祭人員各捧一塊,主司祭人誦「金帳祭文」,誦畢人們將手中的羊尾塊放入火撐中焚燒;向祖先獻酒,獻祭人在祭祀宮前站立,在專用連座雙杯中盛酒,捧在胸前步入祭祀宮內跪下,司祭人員接過雙杯,把酒倒入祭臺上的金質高腳杯中;其間奏樂,敲蟒頭板(查日格),邊敲板,邊唱「天語歌」,唱十二首歌,獻十二次酒;讓參加祭祀者分享高腳杯中的聖酒;參加祭祀的每個人在供桌前跪下,接受「聖火」的洗禮,即主司祭人從拖雷遺物神位中取出火鐮,在人們頭上把火鐮和燧石相碰撞打出火星,為人們驅邪消災;向專職司祭者分「雅木」(從全羊祭品中分給他應得的那一份),誦「成吉思汗大祭文」。在祭祀宮前鋪地毯,堆放當天的所有祭品,讓參加祭祀的人們爭搶、分享。
聖火祭祀是臘月二十三日在拖雷伊金祭祀宮內舉行的祭祀蒙古祖先灶火儀式。旗府準備羊胸等祭火供品,旗扎薩克或者代表扎薩克的臺吉前去拖雷伊金祭祀宮,與守護祭祀宮的達爾扈特一起祭祀以拖雷灶火為代表的蒙古族祖先的聖火。
拖雷伊金祭祀內容豐富,規模宏大,顯示著古老,神秘的傳統的遊牧文化特點,表達了對長生天、祖先、英雄人物的崇拜,再現了古老蒙古族牲祭、火祭、奶祭、酒祭、歌祭等形式。特別是守護拖雷伊金祭祀宮的達爾扈特赴成吉思汗陵,以守護成吉思汗聖火的管家身份,主持查幹蘇魯克「嘎日利」祭奠,為祖先獻祭舍施。這一祭中之祭,舉世無雙。祭祀儀規及祝詞、頌詞、祭文、祭歌等都涉及蒙古族古老、原始的歷史、文化、信仰、觀念、風俗等諸多方面,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
記者: 王氏家族
供稿:南陽市拖雷伊金祭祀協會
編輯:孛兒只斤.王帥
審稿:拖雷伊金祭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