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爆發後,中國此司令員提前預警:美軍會在仁川等地登陸!

2020-12-14 陳冠任

1950年6月,朝鮮南北戰爭爆發。隨即,美國宣布介入戰爭,出兵助戰李承晚。7月13日,為了保家衛國,新中國決定組建東北邊防軍,調解放軍第13兵團歸邊防軍建制,任命鄧華為第13兵團司令員。

鄧華原為第15兵團的司令員,由羅榮桓和劉亞樓提議調任第13兵團司令員。

7月底,鄧華率領第38、第39、第40軍等部隊由廣東、湖南、河南等地北上,到達東北中朝邊境地區,保衛邊疆,並隨時準備入朝作戰。

鄧華正好40歲,但是老紅軍出身,是從排長、連長一步步打出來的,具有豐富的作戰經驗。他到達東北邊境後,立即了解和研究朝鮮的敵我情況,並找出對策。很快,他就有了自己的見解。

8月13日,在邊防軍幹部會議上,鄧華提出了一整套的基本設想。

其中,談到與美軍作戰應採取的戰術時,鄧華說:我們應實行大膽勇敢的滲透戰術,選擇敵人的弱點,從敵人的翼側或側後插至敵人的心臟,首先將敵後方聯絡切斷,爾後分割和包圍敵人,一一殲滅之。為什麼?因為在一般情況下,敵人防禦正面是比較嚴密的,尤其美軍火力組織較好,從正面攻擊不易奏效,並且美軍最怕的是聯絡切斷,被人包圍。並且,鄧華還特別強調,與美軍作戰,我們必須「充分發揚近戰」、「發揚夜戰」的長處。

鄧華的這些戰術見解,後來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作為戰略預備隊的司令員,鄧華特別關注戰局的發展,尤其是美軍的行動。當時,人民軍已推進到洛東江一線,但是敵人負隅頑抗,戰爭進入膠著狀態。鄧華分析未來的戰爭,進行了預測,然後親自寫出了一份報告,於8月31日上報中央和東北軍區。

在報告中,鄧華針對美軍以後的軍事行動說:

一、朝鮮半島地形狹長,又為山地,對美軍優勢兵力的容納是有限的。同時我為內線作戰,在戰役上雖是主動的、進攻的,但朝鮮三面環海,敵又有海空軍優勢,敵有可能選擇我之弱點,從我側後登陸,以獲取外線作戰之利。

二、敵人反攻時,可能以一部分兵力在朝鮮沿海側後登陸,主力沿交通線向北推進,或者以小部兵力與人民軍周旋,其主力在側後大舉登陸,前後夾擊,使人民軍陷入困境。

這份報告非常有遠見,指出:1、美軍可能在人民軍的側後登陸;2、美軍可能在沿海的人民軍側後地方登陸(仁川也在其範圍之內)。

果然,不出鄧華之所料。9月15日,「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指揮7萬餘人在朝鮮半島的仁川登陸,並向漢城及其以南水原方向進攻。正面洛東江戰線的美軍和南朝鮮軍亦於16日開始,沿釜山至漢城一線實行反攻。人民軍在敵軍南北夾擊下,轉入戰略退卻。美軍和南朝鮮軍於28日佔領漢城,向三八線推進。10月初,敵人越過三八線,瘋狂向中朝邊境進發。

10月8日,中國決定組織志願軍入朝,協同人民軍打擊以美國為首的侵略軍。

10月19日晚,鄧華奉命率部過江,開赴朝鮮戰場,開始進入他幾十年軍事生涯的最高峰。對於鄧華,彭德懷後來說:

「鄧華這個人,知識豐富,很有頭腦,考慮問題有眼光,也比較周到。」

「有眼光」的評價,自然也包括鄧華的軍事預見性。

相關焦點

  • 韓戰中如何準確預測美軍仁川登陸
    導語: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截斷朝鮮人民軍後路,南北夾擊,朝鮮戰勢立即逆轉。中國組建志願軍赴朝。鮮為人知的是,中國對美軍仁川登陸早有判斷。韓戰初期,本文作者雷英夫時刻關注戰爭走勢,認真研究美軍指揮官的特點,準確預測出美軍將在仁川登陸,為國家領導人進行戰略決策提供了有益參考。
  • 美軍仁川登陸朝鮮,中國提前23天已算準登陸時間,精確到分鐘
    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一時刻,就在麥克阿瑟決定仁川登陸的同一天,中國軍人已算出了自以為天下無敵的麥克阿瑟二十三天後將展開的登陸戰的地點,而登陸具體時間甚至精確到了分鐘,與麥克阿瑟的絕密計劃可謂毫釐不差。《決戰朝鮮》二戰後,美蘇在朝鮮半島劃分勢力範圍,以三八線為界,北朝鮮是蘇聯人,南朝鮮(韓)是美國人。然而,「」三八線」卻是在美國上校臘斯克手上誕生的。
  • 鄧華判斷美軍將在仁川登陸,林彪不置可否,8天後才將信給毛主席
    這4位人員是第13兵團的核心人物,其中鄧華是第13兵團司令員,洪學智是副司令員,解方為參謀長,杜平為政治部主任,他們正在研究韓戰的形勢,這一切還要從朝鮮內戰說起。然而金日成他們並不相信美國會在仁川登陸。」四人和參謀們又研究了很久,最後得出結論:美軍將在仁川登陸!悲觀的結論是可怕的。科學的悲觀結論尤其可怕。他們的內心在經受痛苦的煎熬,為朝鮮戰友的安危,也為他們自己的前途,因為他們都清楚,一旦美軍在仁川登陸成功,中國就非出兵不可了,到時他們都得到朝鮮戰場和美軍廝殺,雖然他們並不畏懼,但還是不希望這種情況發生。
  • 仁川登陸:中國竟提前23天算出美軍登陸地點,且時間精確到分鐘!
    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一時刻,就在麥克阿瑟決定仁川登陸的同一天,中國軍人已算出了自以為天下無敵的麥克阿瑟二十三天後將展開的登陸戰的地點,而登陸具體時間甚至精確到了分鐘,與麥克阿瑟的絕密計劃可謂毫釐不差。仁川登陸戰是軍事指揮藝術的傑作,是戰爭史上的驚世之舉,這是麥克阿瑟最光彩的時刻,是他五十五年戎馬生涯的巔峰。但這位世界級的名將,至死都不知道,比他高明的中國軍人早在23天前就已經算定了他要在仁川登陸,而登陸日期就是他所決定的9月15日,並且預測的登陸時間竟然精確到了分鐘!
  • 騙過北朝鮮的高層,美軍在仁川登陸,這是北朝鮮防守最脆弱的地方
    騙過北朝鮮的高層,美軍在仁川登陸,這是北朝鮮防守最脆弱的地方文/無計讀史朝鮮戰役剛剛打響的時候,北朝鮮的部隊佔據著絕對的上風。蘇聯源源不斷地資助著北朝鮮武器裝備,大量的T-34坦克進入了朝鮮戰場後,成為了殺敵的利器。
  • 韓戰中,14位開國上將榮獲朝鮮一級國旗勳章,他們都是誰?
    1950年6月25日,南朝鮮和北朝鮮圍繞國家統一問題,爆發了大規模的內戰。韓戰爆發後,美帝國主義不顧聯合國的反對,悍然出兵,武力幹涉朝鮮內政。與此同時,美國政府還公開發布聲明,在幹涉朝鮮內政的同時派遣第7艦隊入侵臺灣,幫助蔣介石阻礙解放軍解放臺灣。
  • 在韓戰初期,朝鮮人民軍為何先勝後敗?
    漢城的慘敗極大地打擊了韓軍的士氣,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都是鬥志全無,而人民軍卻在首戰之後看清了韓軍的實力,士氣更加高漲,一路攻城略地、勢如破竹,韓軍實際上已經陷入了全面崩潰,接下來的戰鬥主要在人民軍與美軍之間進行。烏山之戰---美軍失敗在韓戰爆發的當天,美國便決定進行武力幹涉,幫助南韓抵抗北方軍隊的進攻。
  • 韓戰初期,北朝鮮軍隊有多厲害?美軍參戰也被打得連連敗退
    新中國成立後,歷經百年戰亂,早已破敗不堪的中國終於迎來了新生,全國上下一片歡愉,無論是金戈鐵馬的軍隊統帥,還是飽受摧殘的勞苦大眾,都對和平生活充滿了希冀。然而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朝鮮卻深陷戰爭的漩渦,蘇聯和美國相繼從南北朝鮮撤軍後,南北朝鮮圍繞著祖國統一問題,爆發了韓戰。
  • 韓戰爆發時,世界上都不相信中國會出兵,這是為何?
    1949年,在莊嚴的開國大典中,中國對世界宣布成立,在經歷了長久的戰火以及動蕩後,來之不易的和平令人嚮往。然而好景不長,在成立後不久,朝鮮半島的戰爭爆發,一時間一個巨大的問題壓在了新生的中國的肩膀上,出不出兵?
  • 韓戰突然爆發,麥克阿瑟大喜:又該輪到我大顯身手了
    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突然向南韓軍隊發起全面進攻,韓戰正式爆發,得知此消息的麥克阿瑟無比興奮,這位美國二戰名將早就受夠了和平環境的枯燥乏味,他認為軍人只有在戰爭中才能體現出自我價值,此時的麥克阿瑟已經是一位進入人生暮年的老人,他需要把握住這次機會使其軍事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 「黨建治學」齊德學:抗美援朝四大謎團:誰最先判斷美軍可能在仁川...
    中國是誰最早判斷美軍可能在仁川登陸的?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立即進行武裝幹涉,並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組成「聯合國軍」,支援南朝鮮軍作戰。戰爭初期,朝鮮人民軍向南一路勢如破竹,進展順利。8月上旬後,由於戰線延長和美軍兵力增多,人民軍攻勢減弱,戰爭在洛東江一帶形成膠著狀態。
  • 仁川登陸是一場豪賭,麥克阿瑟為什麼如此堅決要在仁川登陸呢?
    仁川登陸的時間是在1950年9月15日,從時間上看當時的半島大部分已經被朝鮮控制了,從位置上看仁川位於半島中部,距離漢城非常近,顯然已經脫離了南方的管控。自從韓戰爆發後,人民軍一路勢如破竹,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太大的抵抗,完全是氣吞山河如虎,橫掃千軍如卷席的態勢。
  • 韓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
    順時針方向從上到下:長津湖戰役中撤退的美國海軍陸戰隊;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在美國M46巴頓坦克前面的韓國難民;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巴多梅羅·洛佩茲(英語:Baldomero Lopez)中尉率領下登陸仁川;F-86軍刀戰鬥機。
  • 韓戰爆發,蘇聯不願意打,中國不得不打!
    1950年6月25日,朝鮮發動了對韓國的突然襲擊,韓戰爆發。先聲奪人之下,朝鮮取得了戰爭的全面主動權,僅僅三天時間就佔領了南韓的首都漢城(現在的首爾),並一路推進把南韓的軍隊壓制在了半島南部的一個小角落裡。
  • 韓戰爆發後,如果中國不參戰,美國有沒有侵略我國的野心?
    如果說在韓戰爆發之前,美國只是在經濟和國際社會外交層面上打壓新中國,沒有派兵侵略中國的野心這一點毋庸置疑,畢竟中國內戰期間,有更好的機會,美國也沒有幫蔣政權參戰。但韓戰不一樣,如果當時美國扶持的韓國統一全朝鮮,那麼會不會像之後的印度和越南一樣在邊境挑起事端,進而得寸進尺想侵佔中國領土的需求呢?這種假設很有可能發生!當時,世界上分裂成東西方兩個陣營,美國最大的敵人或者說競爭對手是蘇聯。美蘇也是當時僅有的擁有原子彈的國家,軍事實力之強,別的國家不可能與之相比。
  • 韓戰中:人民軍先期攻勢如潮,美軍登陸仁川後態勢立變
    朝鮮半島北部領導人,要統一整個朝鮮半島,在獲得了蘇聯政治和軍事支援後,於1950年6月25日,率先發起了對朝鮮半島南部的軍事進攻,於是,就爆發了震驚全球的韓戰。在T-34坦克、1943型152mm榴彈炮、米格-15戰機等蘇制強大火力掩護下,開戰僅72小時,韓國首都漢城就在風雨縹緲的態勢最終失守。
  • 韓戰爆發後,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兩次寫信勸中國出兵內幕
    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雄糾糾,氣昂昂地跨過了鴨綠江大橋,進入朝鮮境內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隊展開了浴血拼殺。那麼中國政府為什麼會出兵朝鮮呢?這裡面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隱情。韓戰是從1950年6月25日爆發的。
  • 金日成的驕狂,遭致戰局逆轉,中國參謀算準麥帥23天後仁川登陸
    驕兵必敗,這是古今中外無數戰爭中得出的鐵律。1950年6月25日爆發的韓戰,朝鮮人民軍對陣南朝鮮軍隊,是一邊倒的碾壓式的狂虐,南韓軍隊落花流水。美國特遣隊來了,同樣一敗塗地,第八集團軍和聯合國軍來了,還是一樣潰敗。
  • 朝鮮人民軍前期優勢明顯擊敗美軍,為何兵敗釜山?仁川登陸成轉折
    節節敗退的南韓不得已尋求美軍的幫助,而早在戰爭初期美國方面就打算出兵,但是短時間內沒辦法召集那麼多的部隊,唯一臨近的便是日本方面的美軍,但是二戰結束後,這裡的美軍進行了裁撤,無論是人數還是裝備上似乎不再像以前那麼極具優勢。
  • 美國歷史是怎樣記載韓戰的?
    二戰後,美國對外發動或者參與局部戰爭中高達240多場,但其中有兩場戰爭是美國歷史最不願意提及的,一場是越南戰爭,一場是韓戰。1945年,麥克阿瑟率領美軍進駐日本,從此麥克阿瑟成為日本「太上皇」,在面對記者採訪時,麥克阿瑟曾這樣說「裕仁在他面前像他兒子一樣」,麥克阿瑟作為戰勝方高高在上的樣子在進駐日本後表現淋漓盡致!對於麥克阿瑟來講,這也許是他軍旅生涯中最輝煌時刻,然而沒想到6年後韓戰讓一世英名麥克阿瑟名譽掃地,匆忙結束了他軍旅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