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記錄:臺北,22歲,大陸交換生,這裡並不像網絡上那樣的邪惡

2020-12-14 騰訊網

疫情後各位親友聚到了一起,而在眾多親戚中有一個人特別引起大家的矚目,這就是在去年在臺灣大學做交換生的表弟。由於我們對臺灣這個地方比較感興趣,加上近日兩岸關係不是很好,大家對臺灣更具特殊的神秘感,於是和表弟交談就成為了各位非常感興趣的事情。

到底臺灣是不是如同網絡和報導中一樣,表弟也用自己的親身體會告訴了大家:這裡的人並不都那樣邪惡。

表弟在臺灣大學做交換生半年的時間,雖說半年時間不算長,但他也走過了臺灣不少地方,也和臺灣學生和普通民眾有深層的交流,雖對臺灣的看法不能面面俱到,但半年的體會也算是比較深刻,可以清晰的描述一個真實的臺灣。

臺灣面積3.6萬平方千米,排名全國各省的28位,人口有2300萬人,臺灣有其獨特社會制度,而臺灣人口構成非常複雜,包括原住民,古時大陸移民,民國撤退老兵等等,由於各自有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家庭出身的也有著不同的想法。

但是表弟說,事實上無論你來來自於臺北,臺南,高雄,大多數臺灣普通老百姓對大陸人並沒太多惡意和偏見,這個和網絡上那些言論區別很大。反而他感覺臺灣人大多數都是很有禮貌和友善的,而且對於大陸人比較熱情。在臺灣他感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非常融洽,對於陌生人戒備心也不大,這點是好於大陸這邊的。他說經常在臺灣問路,就算目的地很遠,有時候當地人都會親自帶過去,甚至開車載過去,搞的表弟都非常不好意思。

臺灣民眾對於大陸其實也是很感興趣,但由於大半臺灣人沒來過大陸,對大陸的看法大多都停留在媒體和身邊人道聽途說中,由於新聞中報導大陸人全世界大買特買,於是所以多數臺灣人都覺得有很多大陸人都很有錢,然後認為大陸的一線城市基礎建設做的非常好,網際網路經濟非常發達。也有不好的印象,大多數人覺得大陸這邊貧富差距嚴重,除開一線大城市發達,其他城市都非常落後,然後就是汙染嚴重。

由於臺灣的媒體對大陸的報導較少,而且大多都是負面新聞。在此宣傳下大多臺灣人對大陸沒有特別的興趣甚至有些害怕,於是臺灣人都願意多次去日本遊玩,而不願意來一次大陸。

表弟總結了一些關於臺灣社會的體會,讓大家能真實的認識一個真正的臺灣:

1. 飲食習慣

由於歷史原因,臺灣臨近福建,加上民國有很多老兵都遷移去了臺灣,在臺灣也能吃到全國各省不同的小吃。但由於臺灣口味本土化的改良,口味偏清淡,食物忠於原味,同一個菜品,味道還是有很大的區別,但是還是非常不錯的。

臺灣各地都是有夜市,夜市其實就是小吃的聚集地,各種各樣的小吃,只要你想得到,他都做得到,而且都很有特色,衛生乾淨還非常好吃。算是臺灣引以為豪的一種文化現象,因此去夜市吃飯也成為了每個臺灣人生活的一部分。

表弟認為臺灣最具特色應該就是牛肉麵和滷肉飯,雖然大陸這邊也有,但是味道真的不一樣,建議大家可以去試試;

2.住宿情況

表弟讀書的時候跑過很多地方,也住過不少酒店,在臺灣不能稱「酒店」,因為「酒店」這個詞在臺灣是風月場所的代名詞。住宿的地方一般稱飯店。臺灣的飯店都比較小,就算小,服務也非常到位。臺灣還有一個比較有特色的就是民宿,也就是住家的人把自己的房子做成的旅館,價格不高,老闆都很熱情,讓住客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在臺灣還有一種叫做汽車旅館的地方,本地人都喜歡去,可以直接開車進去,一樓停車,二樓住宿,進出方便,也非常隱蔽,可以滿足一些特殊人群的需求。

3.交通狀況

臺灣的火車也叫臺鐵,提到臺鐵又不能不提到吃的,臺灣的臺鐵便當又是一個特色,每個車站的便當都有自己的特色,也因此去吃臺鐵便當也成為了乘坐檯灣火車的必須。

臺灣也有高鐵,從臺北到高雄,這條高鐵是用的日本技術,速度和大陸這邊差不多,但是表弟感覺比我們這邊會更晃蕩。最大的缺點就是貴,相同的路程在大陸這邊僅需一般的車費。由於臺灣的特殊民情,車廂裡比較安靜,感覺還是很舒適的。

臺灣中間有一個臺灣山脈,也將臺灣分成了東邊和西邊,靠臺灣西邊平坦的位置有高速公路,而東這些地方只有老公路。臺灣宣稱是為了環保,但是大家都知道在東邊修建高速公路的成本太高,而且容易出現塌方,也因此靠近東邊的臺灣地區發展較為落後。

最後就是橫衝直撞的摩託車,臺灣也稱作機車,數量巨多讓人感嘆。

4.旅遊景點

如果你想看名山大川恐怕臺灣不會給你驚喜,甚至會讓你失望。臺灣的景點特點就是精緻,而且每個旅遊景點都有不同的特色,比如日月潭的靜,阿里山的秀,墾丁的放鬆,故宮的珍寶。這些東西需要用心來體會的,他建議去臺灣除了走一下大風景,泡溫泉和看臺北故宮國寶也是必須的。

5. 關於其他

對於一些上了年紀的臺灣人來說,對大陸是有天然感情的,他們普遍受過傳統的中國教育,一聽你來自大陸的,別提有多熱情,都會拉著你問東問西。而30歲以下的年輕人,受到的教育已經開始去中國化了,由於扭曲的教育導致他們認為我們和臺灣不是一個國家。即便他們來過大陸,覺得大陸發達,大陸好,但也覺得我們不是一家人,嘴巴裡總說你們中國,你們中國的,聽起來非常不舒服。

在臺灣的電視臺上很少看到國際新聞,要不就是社會上的雞毛蒜皮,要不就是顏色嘉賓大吵大鬧,要不就是稀奇古怪的節目上嘉賓大放厥詞。對大陸的報導大多都是負面的,扭曲的,也因此導致年輕人覺得大陸是一個邪惡的存在。導致臺灣年輕人沒有國際觀,也沒有根的歸屬,只會享受自己一畝三分地的「小確幸」。

在臺灣不友善的言論大多都來自於網絡,其實大陸這邊也一樣,實際上普通老百姓都是很善良的。雖然茶葉蛋和榨菜大陸人吃不起的梗玩了好久,但在現實中幾乎沒有臺灣人會這樣認為。要知道這種簡單的博出位的言論才會讓一些名嘴出名,大家不能上了當。

PEEKER評論:兩岸多數老百姓只想過好普通的柴米油鹽的生活,未來兩岸怎麼發展自己也無法左右。但有一點大家都認可,就是大家都是炎黃子孫,除了極個別極端個體。對於統一,大家都覺得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只不過通過何種形式,而當下大家更關心日子過得怎麼樣!

還是希望兩岸年輕人多多交流,給對方多一點空間,多了解一下對方,這樣才能少些誤解,多點理解,這樣兩岸的關係才能更好的發展下去。

聲明:此文內容均為作者採訪相關當事人並經過文學處理寫出,真實性不能保證100%,請各位讀者仔細甄別。如有錯誤或冒犯之處請指出,作者會在第一時間修改。

本文原創圖片文字版權屬於品客PEEKER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臺灣學子:在大陸感受真實
    隨著兩岸民間交流的不斷深入和大陸高等教育的發展,臺灣學子赴大陸求學深造已經漸成趨勢。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上萬名臺灣學生來大陸求學,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進一步了解、感受真實的大陸,成為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紐帶。第一次來,就愛上了大陸張先鵬,1968年出生在臺北,現在北京清華大學攻讀公共管理學博士。
  • 大陸人看臺灣:懷念臺灣的真實魅力 感受風土人情
    中新網12月6日電 臺灣《旺報》6日刊發大陸赴臺交換生周雪林的文章稱,之前在雜誌上看到一篇關於臺灣的文章,題目是《臺灣人的溫和善良,令我們自慚形穢》,讀了以後感觸良多。它說:「臺灣真正的魅力在於人,而不在於物。」說出了作者的心聲。  文章摘編如下:  我身邊很多的人都說想去臺灣旅遊,因為最近臺灣陸客減少,旅遊價格變得比較便宜。
  • 臺灣人看大陸:我與大陸交換生——雖在不同地方成長 回憶卻驚人相似
    文許哲瑋(臺灣政治大學法律系學生)飛機起飛,滑過天際,在湛藍的天上留下白白的痕跡,像是一聲綿長的再見,對著地面仰望的人們道別,此去一別,不知下次相見時隔幾年,也許我們能透過手機屏幕了解對方的生活,但是一起走在校園、走過臺北大小街道的快樂,卻不是一個小小的屏幕可以帶來的。
  • 赴臺大陸交換生:和臺灣說再見 其實並不容易
    中新網1月10日電 臺灣《旺報》10日刊出一名大陸在臺交換生的文章稱,來臺的半年,已經發現,臺灣同學常常掛在嘴邊的小確幸,是深深烙印在他們的心裡的,慢節奏的生活能讓人感受到好多想不到的快樂和平靜。轉眼就到要離去的時候,才發現,想和臺灣說再見,其實並不容易。
  • 隨心而旅,與愛同行——臺灣交換生心得體驗
    之前的旅行都是去一個景點,一個景點的一路上忙碌地接受這旅行風景,每次都是幾天或者說頂多十多天。而這一次,在臺灣,作為交換生可以一路慢慢地旅行四個月,慢慢地體會旅行的意義,感受一路上那些美麗的風景,充分的感受當地的人情,體會當地不一樣的生活。如今,細細想來,這趟旅行從此賦予旅行一種不同的定義。
  • 鬥羅大陸中真實存在的事件!這讓鬥羅更加真實!
    《鬥羅大陸》是唐家三少創作的穿越玄幻小說,2008年12月14日——2009年12月13日首發於起點中文網。 主要描繪了一個名叫鬥羅大陸的武魂世界。唐門外門弟子唐三,因偷學內門絕學而為唐門所不容,跳崖明志時卻發現穿越到另一個世界,即鬥羅大陸的聖魂村。
  • 新黨副主席李勝峰表示:正確認識大陸才能找到臺灣未來路
    海外網臺北11月5日電 (記者陳曉星)新黨副主席李勝峰今天在其新書《臺灣謀略》發表會上表示,臺灣只有擺脫「反中」的意識形態,正確認識歷史的中國和現實的中國,才能找到未來的路。
  • 在陸臺生呼籲島內善待大陸在臺學生
    沒來到大陸之前,對大陸存在各種擔心;到了大陸,才感慨大陸經濟社會等各項進步非一般人所能想像。在3月22日舉行的「臺青看兩會」———民革中央第七次臺青之友沙龍暨第十二次兩岸青年觀點論壇」上,部分來自臺灣在大陸就讀臺生或交換生,將心比心,暢談對大陸發展的信心,讚嘆大陸對臺胞關照的細心。
  • 真實記錄:廈門,29歲,臺灣遠徵軍後代,我回祖國這段路並不簡單
    認識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臺灣年輕人,他已隻身來大陸打拼好幾年的時間,現在在廈門從事視頻創作工作,做自己夢想的演員工作。他也是一名資深的漢服愛好者,在大陸做傳承中華文化和兩岸交流的工作。從他的表面看上去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從他家族的經歷來說可謂非常傳奇,完全就是那段鮮為人知中國近現代史的真實寫照。
  • 臺北和大陸比城建,結果大跌眼鏡,大陸三線城市都「笑」了!
    自古以來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在中國佔有重要的位置,70年代以後,這裡的經濟發展速度特別快,以前也被稱為「亞洲四小龍」, 臺灣最大的城市是臺北,這裡也是臺灣經濟發展最好的城市,臺灣政治經濟中心文化的發展中心,以前這個城市既有輝煌也有失去,但很多去臺灣旅行的人覺得臺灣城市建設的程度比大陸落後得多
  • 話劇《盛宴》臺北上演:兩岸合作「有戲」
    新華社臺北9月22日電(記者許雪毅、趙博)「人生是一場盛宴,還是煎熬……」作為2019關渡藝術節的「重頭戲」,閩臺合作大戲《盛宴》20至22日在臺北演出。同一位臺灣劇作家、同一個劇本、同一位大陸導演、同一套劇場設計方案、來自兩岸的兩組演員分別上演……《盛宴》以生動的故事印證兩岸合作「有戲」。
  • 臺灣人:認識很多大陸朋友後 覺得自己真像井底之蛙
    2014年赴北京大學作交換生的臺生張緯麒表示,報紙雜誌以及身邊一些親友學長學姐聲稱,大陸是一個比較封閉的社會,但當你認識很多大陸人時,會覺得自己像井底之蛙。臺生:認識很多大陸人後覺得自己像井底之蛙臺生張緯麒(25歲,2014年北京大學交換生)與陸生馬牧歌(20歲,2015年臺灣世新大學學位生)談了各自到對岸上學的感受。
  • 高校交換生的光鮮與尷尬:交換真能實現「國際化」?
    「爭取保研資格需要完整的成績單,可我的成績是缺失的」——當交換生會錯過一些重要節點 「我的英語跟出國之前沒有太大的變化」——如果不主動去學習,僅靠課堂上短暫的聽說,是不會有多大提高的 「畢竟有語言障礙」——因為大部分時間和中國交換生在一起,有些人感覺自己壓根兒就沒出國 當同學埋頭保研、考研和出國申請,寢室寂靜無聲時,林穎卻在朋友圈發著刷屏的「
  • 交換生的大學學習與生活——在臺灣的點點滴滴
    時間已經過去快一年了,最近時常想起一年前在臺灣生活學習經歷的種種,看著過往拍的照片,以及合影留戀上那些還留在海峽對岸生活的朋友,真的很想有機會能再去見他們一次。猶記得去年離開前和相識的朋友們道別,依依不捨只盼來年還能相見,不曾想剛回大陸沒多久,就得知了不再有赴臺灣個人遊的機會的消息。
  • 真實記錄:廣州,35歲,臺灣人,我們並不醜,只是你不懂我們而已
    還記得第一次和他聊天,經他的同意,我將他部分關於他認為大陸不熟悉的一些臺灣的真實情況告訴大家,揭示一個真正的臺灣,讓大家靜下來心來,認識思考一下:臺灣看起像日本,因為臺灣親日嗎?去過臺灣和日本的朋友會覺得臺灣的感覺有些像日本,這點不可否認。
  • 在塞拉峽谷高中做交換生,17歲身高已經2米22,擁有出色籃球天賦
    湖人與雄鹿之間的較量可謂是十分精彩,最後以雄鹿失敗告終結束了這場戰鬥,打完比賽的詹姆斯自然是要休息一下了,比賽完第二天的詹姆斯就帶上了自己的妻子來到了自己大兒子布朗尼的高中學校,當天是布朗尼的籃球比賽。
  • 華中科大武昌分校 15名赴臺交換生返回(圖)
    本報訊(記者萬建輝 實習生唐曉柯)結束了1個學期的交換學習後,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15名就讀於臺灣義守大學的交換生昨日返回  昨日,15名交換生之一、該校新聞專業學生陳含東回到老家湖南長沙,將自己的人人網籤名改成「臺灣,我愛你!像愛長沙一樣愛你」。  此次回大陸的該校交換生之一陳晨表示,在臺灣上課非常自由,學生在課堂上可以邊開茶會邊討論報告,有事也可中途離開且無須和老師打招呼。  她說,《財務金融》課的任課教師上第一節課時,要求每名學生買1隻股票,並指導學生炒股。
  • 亞運會,臺北專和大陸、韓國較勁,蔡英文趁機揩油.
    環環(ID:huanqiu-com)注意到,臺北隊在某些項目上戰勝老對手韓國和大陸時,島內似乎表現得尤為興奮。今年亞運會,中華臺北代表隊共參加38個項目,其中包括教練108人、選手588人,成為其參加亞運史上最大代表團。
  • 臺灣「最大」城市臺北,城建放在大陸是什麼水平,二線還是三線
    在大陸人眼裡,臺北不是大城市,不能與北上廣深相比,也不能與很多二線城市相比,臺北的城市建設似乎有點落後,由於臺灣發展得比較早,大部分建築物建於80,90年代,看起來比較陳舊的高樓也不多,在國內城市等級上,臺北是三線城市。
  • 臺北文藝生活
    ,附在文章最後,感謝大家的支持。    我去過永樂座二手書店聽張鐵志和臺大教授林國明與陸生臺生的對談,去行天宮附近的錦州公園看「舞工廠舞團」「文化就在巷子裡」的社區表演,去郵政博物館看情人節郵票特展,去市立美術館看陳澄波的畫展,去國家戲劇院看雲門舞集的《九歌》……踢踏舞團「舞工場」在社區公園臨時舞臺上為居民熱舞    交換生們的活動也許比我安排的更豐富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