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番禺區,一對夫妻因已生育2個孩子,在生下第3個孩子後,番禺區衛健局決定對夫妻二人的超生行為予以處罰,徵收社會撫養費合計近32萬元。
目前,夫妻二人銀行帳戶被凍結,法院已啟動強制執行,對夫妻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擾,比如計劃之中的房貸車貸和父母的贍養、子女的撫養問題都壓在夫妻兩的頭上,如緊箍咒般難受。
生活如此艱難,有沒有後悔選擇結婚生子?如果給你人生重來的機會,你又會怎麼選擇?
儘管身體已經到了該成熟的年齡,你的靈魂還跟得上這些年被意外打亂的節奏嗎?想清楚該如何承受這些事情的後果嗎?心情還像當初進入婚姻的決心一樣義無反顧嗎?
一點彷徨加一點失落,就有想要逃離一切束縛的欲望,就會想去重新開啟往日自由的單身生活:一邊和女性保持著適當的「性友誼」,一邊呼吸著自由的單身空氣,豈不樂哉?
這種問題還真不是臆想的,早在上個世紀,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就向我們描述了一個這樣的活生生的男人形象。
他任性自私地處理這些生命中感情問題帶來的煩憂,引發了我們對生命中靈魂、肉體、性與愛之間的複雜交融的反思。
一個有前途的外科主任醫生託馬斯,因為不能忍受和妻子離婚之後,妻子總以支付撫養費為制約,阻攔自己看兒子,於是託馬斯繼續支付著撫養費,從此拒絕看望兒子。
和兒子斷絕關係之後,他遭到了父母的譴責後,又毅然決然地斷絕了與父母的關係,踏上了絕對自由的單身約炮生活,有沒有感覺很爽,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高峰?
過著絕對的自由和愜意的單身生活的託馬斯,卻因為一次偶遇,一個改變他生活的姑娘特蕾莎,一個他願意為之改變的愛人,改變了不想負責的作風,到這裡才真正展開了人生中輕與重的角逐。
★愛是重情重義的掩飾不住的流露,性是輕浮浪蕩的自我放逐的盾牌。
真愛告訴我們:和誰結婚真的不一樣,他不想結婚只因為結婚對象不是他想心疼的那位。
託馬斯離婚之後一直過著舒適的單身生活,和女人保持著適當的距離:只上床,不過夜,只留情,不負責,這種單身生活就像走過一個又一個的驛站卻不知道停歇的趕路人,空洞地忙碌著。
當生活的大浪來襲時,我們是否也有過這樣失落的心情:不知道為什麼而忙碌,不知道生活的意義在哪裡,總是感覺孤獨和無助?殊不知,解救生活熱情的稻草就藏在愛之中。
當特蕾莎懷著一顆神聖的愛情之心追隨而來時,託馬斯開始意識到了愛情的分量,開始意識到了愛情的自私性和唯一性,於是他給予了特雷薩責任----象徵著安全感的婚姻,卻仍然戒不掉一夜情的刺激。
特蕾莎只能以身試法,與酒吧吧友發生一夜情,企圖了解愛與性之間的無關聯性,可是一次放縱的出軌不但沒有讓特蕾莎領悟愛與恨的剝離,甚至讓她徹底崩潰,因為對於女人而言,愛與性是精神與肉體高度結合的愛情產物。
真愛從來是自私的,不可分享和無法兩全的,所以在國難時期,權衡了愛情和性慾的輕重之後,託馬斯選擇了與特蕾莎遠離喧囂的城市生活,過上了安寧平靜的鄉村生活,當起了玻璃清潔工,遠離了政治的紛擾和私慾的誘惑之後,託馬斯反而收穫了純粹的幸福。
不得不說,是特蕾莎的愛喚醒託馬斯對愛與性的思考,幸福無疑是託馬斯權衡了愛與性的輕重之後的選擇。
這也說明了所有沒有的愛的性只是生理的發洩,是靈魂的放縱,是行屍走肉的狂野;所有沒有性的愛是蒼白無力的膚淺,是無根的浮萍,不值得追逐,也不會長久。
靈魂飄忽於肉體之上的各種掙扎,讓託馬斯做出各種反常理的選擇:離婚、不停獵豔、離不開女人的身體,又害怕承擔責任,將愛與性完全分開,這無疑對專情且純情的特蕾莎的一種折磨。
★靈魂是肉體的引領者,是人生意義的主宰者,肉體是靈魂的追隨者,是人生意義的執行者,所以靈魂的歸宿重於肉體的私慾。
託馬斯因為一次婚姻的失敗喪失了對愛情的掌控力,和對親情的絕望,從此任由靈魂放縱不羈,肉體盲目地附和行事。
無數的情人和性愛都沒能讓託馬斯駐足,因為他碰到的都是同樣飄忽的靈魂,不為愛情停留和為生活負責的無根的靈魂。
當單純而熱情的特蕾莎出現時,託馬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心和保護欲,為特蕾莎找工作,甚至開始為特蕾莎的不安而著急。
不得不說,真愛的感召力就是一種來自靈魂的呼喚,彼此的感應就是一種愛情升華的雙向引導。
當靈魂有了歸宿,一切的責任和負擔都變得不再是束縛和負擔,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心甘情願的付出,是一種甜蜜的負擔。
所以靈魂的主導重於肉體的追隨,只有靈魂安逸了,肉體才會放鬆,整個人才會安心。
不管是在親情、愛情還是友情的相處中,只有來自靈魂的三觀相合,才能打通溝通的任通二脈,做出相互理解和相互愜合的互動行為來。
當託馬斯收穫了特蕾莎的愛情果實後,開始收到來自兒子的信件,又重新開啟了親情的脈絡,這也是一種靈魂歸屬的魅力所在。
在鄉下做著體力勞動的託馬斯徹底放鬆了精神,感受到來自靈魂深處的愉悅,這是一種新生活的開始,也完成了託馬斯追尋幸福與自由的完美結合。
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打破了生活的平靜,託馬斯和特雷薩的生命戛然而止。
★生命使人生有了意義,死亡是人生的終結,生命的過程在於享受,而不是終結,生重於死,是生命賦予了人生色彩。
生活就是生命在生活過程中,對親情、友情、愛情的集結,生命的意義完全融合在了生活之中。生命重在過程,在生命終止的那一刻,生命顯得無比的渺小,死亡也隨之縹緲。
託馬斯為了追尋生命的自由,斬斷了親情的羈絆,為了擺脫愛情的束縛,害怕承擔婚姻的責任,拒絕結婚。
婚姻見證愛情,愛情滋潤婚姻才能找到幸福的源泉
最後特蕾莎對愛情的執著和對生活的熱愛喚醒了託馬斯對愛情的責任,給予了特蕾莎婚姻的安全感。
在社會這個大的環境和生活無限意外的影響下,託馬斯找到了延續愛情和自由、承擔婚姻責任、延續親情的明路。
至此愛情、親情和友情找到了完美的結合點,生活變得無比幸福和和諧。
當一場車禍結束了託馬斯和特蕾莎的生命時,生命變得輕如鴻毛,死亡讓我們認識到了生命的輕盈,敬畏生命,認真生活變得彌足輕重。
託馬斯兒子西蒙,希望通過父親的情人薩比娜,了解父親生前的點滴,也是一種對生命追根溯源的莊重,拾回了託馬斯親情的那根線,使他的生命變得圓滿。
而薩比娜,一個從小開始背叛的女人,背叛著親人、丈夫、愛情和祖國之後,她的背叛之旅走到了盡頭,從此生命變得無足輕重。
她從做託馬斯的情人開始,從沒想過要留住什麼。在做了日內瓦大學教授弗蘭茨的情人後,弗蘭茨決定改變自己墨守成規的生活,與老婆離婚,與薩比娜結婚時,她又一次選擇了逃離。
薩比娜一次次的逃離和背叛,她的前半生在託馬斯和弗蘭茨死後,就抹殺得一乾二淨。薩比娜的前半生既不是空白的,卻又是無痕的,人生走到到這種境地,無疑是空虛和落寞的。因為她始終把自己的靈魂作為逃離眼前的嚮導,覬覦遠方,從來沒有停歇的欲望。
生命於薩比娜而言,就是一場沒有目的的埋頭追逐,得到的也只能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正如薩比娜的遺囑所言,死後將屍體火化,拋灑骨灰,死亡於她而言也是一場輕揚。
所以熱愛生活,珍惜當下,重在享受,把握自己的靈魂,無疑是對我們敲響的一記警鐘。
愛與性、靈與肉其實就是一次次尋找靈魂和肉體、責任與義務、自由與自律結合點的生活之旅。
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尋找著人生的意義,尋找著自由的出口,殊不知,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生活本身之上才有意義。
對於人生中所有的自由和約束都是相對的,只有更自律和更忠於自己靈魂的人,才能找到承載生命輕重的源頭。
學會生活,接受磨難,在磨難之中探索自己最真的需求和最深的渴望,才能更好地詮釋生命的輕與重。
找到靈與肉、愛與性的結合點,才能理智權衡出生命在生活中的輕與重。
在戰爭面青,生命如此渺小,活出真誠才能賦予它重要的意義
在網絡日益發達的今天,很多人都迎著風口浪尖,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走上了生命的制高點,難免讓我們這些在迷途中掙扎的人迷茫和彷徨。
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房貸車貸和雞毛蒜皮的拖累,人生難免苦惱,理清生活中的輕重緩急,我們可以活的更輕鬆自在。
抓住生活的重點,專注自己的靈魂,學會用愛去化解生命中的疙瘩,一切的困難都會迎刃而解,我們也可以穩健地踏上自己的人生巔峰,實現生命的價值,完善人生的意義。
人生就是一場以生命為主導,用愛情、親情、友情環繞生命展開的生活之旅,主宰自己的靈魂,明確自己的方向,每個人都可以活的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