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小區裡經常能看到蔬菜水果專賣店。我問過不少幹這行的朋友,幹的一般的,每個月賺5000塊錢,幹的稍微好一點的,每個月能賺到1萬。這也代表了大多數行業生態,勉強謀生還行,每月能掙個七八千。但想要發財賺到大錢卻很難,畢竟全國幾萬家超市只出了一個錢大媽。
所有行業基本上都是金字塔結構,能在頂端賺到最多錢的,永遠只是少數。
(2)我先大概說一下錢大媽的商業模式。錢大媽用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用時間打折的方式,我說出來,大家都可以去模仿。
比如在7點9折,8點7折,10點6折,直到12點不要錢,越往後,折扣力度越強。有的人說,那我等到12點去拿不就行了嗎?但最後的結果是錢大媽所有商品出手的價格,基本上是在7折左右,而且因為量特別大,還沒有庫存的壓力,所以賺的利潤要比一般的蔬菜超市多得多。最關鍵的是錢大媽做到後面完全是做加盟和賣品牌賺錢,已經遠遠的走在了普通競爭對手的前面,市場已經被錢大媽提前佔領。
(3)一年幾千萬幾個億的利潤,和我們普通老闆沒有關係,但是稍微努力一點,做到50萬60萬的利潤,是完全可行的。
我就認識一個專門賣蔬菜的小老闆,姓劉。
劉峰,劉老闆就是在小區開了一家天天鮮蔬菜超市。菜就是早上去批發市場買回來,今天賣不完,第2天接著買。
沒有專門的供貨渠道,每天能賺多少錢,完全由批發市場上的菜販子說了算。
今天土豆我批給你三塊錢一斤,你就得三塊拿,4塊錢一斤你就得4塊。但是劉老闆在線下賣的時候可不能今天5塊一斤,突然明天就漲到6塊。客戶不會買你的單,因為在同一個小區裡還有其他賣蔬菜的地方。
(4)關於怎麼解決上遊成本有兩個方法,第1個自產自銷,從別人那裡買,改為自己直接去做。第二,當自己手裡的客戶體量足夠大過後,去和上遊談判。
不外乎就這兩種方法,實質其實是一樣的,自己得有資本。
在這個案例中,劉老闆解決的不是上遊成本問題,而是自己的線下銷售問題。
既然是的做小生意了,說什麼壟斷上遊市場就不切實際,唯一可行的就是改變自己的銷售策略,每天爭取多賣一點出去,多拉一點會員回來。
80後劉老闆用的策略非常簡單,就三個策略,結果實現了每年50萬左右的盈利,每天賺個1400塊錢左右的純利潤。
策略很簡單,也許有些老闆平時就在用,但完全就是憑感覺,並不知道背後的邏輯。今天借著劉老闆的這個案例,我就給大家好好說清楚。
【1】從眾心理:製造稀奇,吸引目光
在小區裡開一家普普通通的蔬菜超市,要想一年掙到50萬,確實是不容易,但只要掌握了這三個策略,也能夠做到。
我給大家出的所有方案第1步永遠都是吸引客戶,不管是打折也好,送贈品也好,辦會員卡也好,都是為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但是有的時候吸引客戶的注意力不一定要給他們好處,有的時候給他們營造一種稀奇感也可以做到。
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這類新聞,超市大媽把衛生紙啊泡麵啊擺成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造型去博人眼球。不少網友把這些造型拍下來發到網上,結果這些超市就火了。
劉老闆也用了這個方法,把自己家賣的蔥,擺成孔雀的形象,並美其名曰孔雀蔥,就放在店門口。
這下路過劉老闆蔬菜超市門口的客戶,目光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不少客戶紛紛拿出手機拍照合影並發在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