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張生在普救寺初遇崔鶯鶯,意境使人深思

2020-12-12 小希的情感觀

《西廂記》是我國古代一部文學小說,世人皆為白丁張生與相國小姐崔鶯鶯二人的愛情而傳揚,領略一段才子佳人情意綿綿的清麗傳說,但同另一個視覺觀看,也氤氳著禪意和美。

平日讀到喜歡的作品,就會去了解作者的成長經歷,結合作品中走向,更能解讀作者心中一二用意了。

作者王實莆曾在朝為官,只是不屑於朝廷的腐敗之風,辭了官,屬心在人間過著閒雲野鶴的日子,但又不滿朝中的不憤,執筆寫起雜劇,西廂記就是其中之一。

圖片來自網絡

西廂記於古時代的存在一直響有爭議,詞藻華麗,詞風獨秀,情景多變且香豔,作者還賦予它追求自由的精神,在封建社會,權利時代,大家族的領導者所不容,但又是年輕一代喜歡,追求,嚮往的精神食糧。

比如:我們熟知的慈禧太后就不喜,有一次嬪妃在看西廂記就被她呵責,道:情情愛愛的有何好看盡看些傷風俗之物。剛剛說完,嬪妃們紛紛收起。但慈禧卻喜歡看紅樓夢,不難看出,其實紅樓夢裡一直是老太君把持著全局,年輕如何鬧騰,她都看在眼,而西廂記一個白衣書生求娶相府小姐,已經跳躍出父輩管理區線。在權力者眼裡這是有傷風俗的,屈尊下降有失臉面。

圖片來自網絡

而西廂記的存在雖然被權力者不喜,但情感一直是人所需要,不可缺失的依存,在那被束縛緊實的時代,這種追求是唯一打開封建思想的樞紐,它如一股清泉使人酣飲到一絲清冽的甜味。

01張生初遇崔鶯鶯,意境使人深思

張生初遇崔鶯鶯是在普救寺,張生原名張珙,字君瑞,西洛人氏,父曾拜禮部尚書,不幸因病身亡,一年後母親也跟著去,他未考得功名,書劍飄零,遊於四方,白衣一名。

普救寺有一蓮花池,蓮花開得正是時期,崔鶯鶯和仕女紅娘追隨蝴蝶到此,在蓮池上和蝴蝶嬉戲,這一幕被路過的張生看見,被崔鶯鶯迷得失去了魂魄。

作者是這樣形容崔鶯鶯的:解舞腰肢嬌又軟,千般嫋娜,萬般旖旎,似垂柳晚風前。又言:世間有這等女子,豈非天資國色乎?休說那模樣,側那一對小腳兒,價值百鎰之金。

圖片來自網絡(劇中崔鶯鶯)

偌大的普救寺,為什麼相遇在蓮花池邊呢?

在佛教蓮花是菩薩的法座,代表著純潔,作者在拉開帷幕時就表達了,這是一段純潔的愛情,他的骨子裡是反封建,崇尚自由婚戀的。

02崔鶯鶯對著蝴蝶說:飛吧!去尋找你的自由

圖片來自網絡

崔相府被抄,崔鶯鶯放飛蝴蝶那一幕很唯美,古話有言「破繭成蝶」從蟲卵經過寒冬孵化,終化成美麗的蝴蝶,這也是作者給崔鶯鶯賦予的命運。

崔鶯鶯因張生給她留下無字書,離她而去而傷感,她望著蝴蝶說道:飛吧!去尋找你的自由,看著蝴蝶往窗外飛走,語落剛落,也提醒了自己,她跑起來去找張生,她內心渴望能像蝴蝶一樣,追求自己的幸福。

作者筆下是一個故事,也是幅讓人流連忘返的畫卷。

03崔夫人棒打鴛鴦,紅娘牽紅線

圖片來自網絡

崔夫人是相國夫人,她是封建社會的代表,她多次阻撓張生與崔鶯鶯的發展,打著為家族的興衰存亡的名義,把所有希望強壓在一個弱女子崔鶯鶯身上。她自私、虛偽、思想固執。

圖片來自網絡

紅娘雖然是一個丫頭,她卻是新派思想的代表,她尊重崔鶯鶯的想法,幫助崔鶯鶯聯繫張生,傳遞她們之間的情感,一個守舊的人是做不出這等事,畢竟舊社會的家族集團裡,她的命如螻蟻,如果做出出格的事不被打死也會被賣掉,或攆出家門。

她為了她家小姐的幸福,做出了一個丫環不該的事情,使得有情人終成眷屬,她功不可沒。

作者把她刻畫得栩栩如生,人物性格跳躍,思想前衛,也是筆下的驚豔人物。

終究張生考得功名,迎娶了崔鶯鶯,她們的反抗,認清自我,最後追求到自己的幸福。

想知道更多的情感問題,請「關注」小希的情感觀。

免責聲明: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鶯鶯傳:是元稹假借張生的名義,寫自己對崔鶯鶯一見鍾情的情緣
    鶯鶯傳:是元稹假借張生的名義,寫自己對崔鶯鶯一見鍾情的情緣《西廂記》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古典戲劇名著,它敘述了書生張君瑞和相國小姐崔鶯鶯邂逅相遇、一見鍾情,在紅娘的幫助,私下結合的愛情故事,它表達了青年男女對美好愛情的憧憬和追求。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通過林黛玉的口,稱讚它「曲詞警人,餘香滿口」。
  • 山西普救寺因《西廂記》而聞名,它是天下唯一可以談情說愛的寺廟
    元代王實甫《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普救寺內,這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千百年來一直撼動著人們的心靈,使普救寺成為蜚聲著譽的遊覽勝地。唐貞元年間,前朝崔相國病逝,夫人鄭氏帶女兒鶯鶯、侍女紅娘和小童歡郎一行30餘人,護相國靈柩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暫住,當時就住在這梨花深院。
  • 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為什麼這麼曲折?
    文/十三喵哪怕是對戲曲一無所知的人,對於京劇《紅娘》中「叫張生」一段也耳熟能詳。這不能不說是這個故事的魅力。故事梗概是書生張珙看上了已故崔相國之女崔鶯鶯,並借著退匪人孫飛虎的功勞贏得了崔夫人的口頭承諾。
  • 《西廂記》中崔鶯鶯人物形象
    在《西廂記》中,詩詞刻畫和細節描寫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從這兩方麵塑造人物,使創造的角色不是概念的,單一的,而是複雜的,充實的,這是西廂記的藝術成就之一。本文通過細節描寫和詩詞刻畫來看《西廂記》中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形象在如今依然有著很深的意義。
  • 普救寺:千年古剎覓良緣
    但是,山西省永濟市的普救寺卻是個例外。天下寺廟不談情,唯有山西普救寺。普救寺是一座因談情說愛而聞名於世的寺廟。這裡是歷史名劇《西廂記》中張生與崔鶯鶯愛情故事的發生地。從張崔的愛情故事開始,普救寺便與《西廂記》、與堅定不移的愛情追求緊密相連,這座寺廟也被賦予了「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願望。
  • 由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寫成的《西廂記》,是一部怎樣的劇本?
    元代著名的戲劇家王實甫寫的《西廂記》是中國戲曲史上成就很高的劇本。《西廂記》寫的是張生和崔鶯鶯的戀愛以及及他們反封建鬥爭的故事。劇本描寫了張生和鶯鶯愛情的產生、發展、遭到破壞以及他們如何為愛情而鬥爭,並終於獲得勝利的過程。作者在劇本中開展的衝突,實質上是維護封建禮教、封建婚姻制度的封建勢力和要求自由表達愛情、自由結合的青年一代的衝突。
  • 《鶯鶯傳》:一個令人同情的悲慘故事
    《鶯鶯傳》是唐代傳奇小說,主要講述的是貧寒書生張生對沒落貴族女子崔鶯鶯始亂終棄的悲慘故事。每個人都羨慕忠貞長久的愛情,羨慕「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愛情誓言。但是在《鶯鶯傳》中,給人呈現了不同的結局,看到了徘徊於封建禮教制度與追求愛情自由浪漫之間的崔鶯鶯,以及曾經對她許下誓言但是最後卻離她而去的張生。張生在旅居蒲州普救寺時發生兵亂,出力救了鄭氏一家,在鄭氏的答謝宴上遇見了崔鶯鶯並且一見傾心,彼此產生了好感。
  • 大地恩情,綿綿不盡——西廂記老夫人
    長大後再讀《西廂記》,有恍如隔世之感。我突然明白了,老夫人才是全書裡最聰明的人,她說的話,做的事都是對的。我小時候竟然反感她,只怪那時候太幼稚,太不通世故。叛將孫飛虎圍困普救寺,要強娶崔鶯鶯。老夫人公開宣布:誰能擊退叛軍救她全家,就把女兒許配給誰。張生一封信擊退了孫飛虎,結果老夫人又含含糊糊。
  • 【遊記賞析】普救寺佳作-《月光仙子》
    全國共招募十二人。僅蒲州就去了三位。  分別是普救寺的行友法師、神泰法師,以及棲巖寺的道卓法師。可見唐時普救寺之盛、蒲州之盛。  大殿內香菸繚繞,法器鳴響。鐘聲佛號,令人安詳。  著佛教黃僧袍的老法師立在香案前,誦經念咒。另有一位,謙恭有禮,接待隨喜香客。  我跪在紅色繡龍蓮花拜墊上,雙手合十,虔敬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