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到機器人這個物種,這幾年隨著AI科技的發展真是越發的大紅大紫。它們有的今天跟你下個圍棋,明天還想跟你打麻將;也有的幫你哄哄孩子,或是號稱會踢足球。看起來天花亂墜的功能但實際上要麼不接地氣,要麼還不成熟,甚至有的機器人所謂的智能幹脆就是偽智能。
要說到接地氣又技術成熟的機器人,恐怕還得說是掃地機器人了。這個物種這幾年算是在一票家電企業的死拉硬拽下開始逐漸被消費者接受。雖然逐漸被消費者接受,但掃地機器人行業實際上由於缺少行業標準市場上也一直是良莠不齊的狀態。上到七八千塊下到千元機跨度巨大,但到底是不是貴的就一定好,便宜的就一定差那就未必了。
今天郭老屍就為大家帶來一款國內市場最有名,在京東上0差評,擁有眾多自來水的掃地機器人的二代產品的開箱體驗。它就是米家(小米)掃地機器人二代,石頭掃地機器人。
可能你會好奇好端端的小米掃地機器人的二代為啥叫石頭。這是因為這款掃地機器人和和它的前一代產品都是出自小米生態鏈品牌石頭科技之手,一代機器人石頭科技將其納入到小米體系之中,而二代它們則像前一段智米推出的空調一樣,完全獨立運營和銷售。石頭機器人大體上看和初代的小米機器人差別不大,但卻比初代多出了一個拖地功能,但要說清掃是不是給力,拖地是不是靠譜我們就要詳細的分析和體驗了。
01. 先簡單看一下包裝和配件
石頭掃地機器人的外包裝延續著一貫小米產品的風格,牛皮紙箱+線框產品圖,這也基本上是米家大件產品亙古不變的包裝風格了。箱體正面的角標貼有「米家有品」的logo,這也僅僅是說明它在米家有品有售而已。箱體側面的標籤用米家產品一貫所用的標籤標示著產品的型號、顏色、重量等主要參數。
打開包裝盒就能看到說明書和機器人的配件,包裝下層才是石頭掃地機器人的主機。整個機器人除了主機外還附送的了充電器、充電線,拖地用的水箱和抹布,以及隨機附送的兩個規格的連結水箱和抹布的小閥門,以控制出水量的大小。
從充電底座我們能看出,二代機器人由於機身後部裝配水箱,所以將此前機身後部充電觸點而是改到了機身底部。此外充電底座的尺寸比一代也是更為小巧,背部也沒有像一代一樣有收納線材的功能,電源連接線就在充電底座的一側,直接裸露在外面便於尋找。
水箱是這次二代產品新增的配件,和一般的掃拖一體的機器人一樣也是通過水箱+抹布的方式實現。不同的是二代機器人是通過物理方式滲水,它在水箱中心設置了兩個滲水小閥門,水通過這個閥門滲入抹布中。此外隨機還附送了不同滲水量的小閥門。
02. 主機:渾身上下都是傳感器
石頭掃地機器人仍然採用的是純白配色,造型上和它初代的小米機器人整體上看差別並不大,一樣的圓形設計只是比初代產品的直徑更大一點,高度更高一點。一樣的在機器人的頂部凸起一塊放置LDS雷射測距傳感器用於清掃時繪製室內地圖。和初代產品不同的是小米機器人的機身上只有清掃和回充兩個選項,而石頭機器人則多了個區域清掃按鍵。
機身正面,石頭機器人在它的緩衝板上新增了防撞緩衝條,由於將尾部充電改為了頭部充電,緩衝板上也新增一個用於回充的紅外接口,同時下方的防撞軟條可以讓機器人更溫柔的對待障礙物。
石頭掃地機器人頂部和初代的小米機器人一樣配備LDS雷射測距傳感器,和後者不同的是石頭的位置靠近機頭而小米機器人靠近機尾。當開啟機器人後傳感器會以5×360度/秒的速度掃描房間,地面的障礙物會在傳感器裡做對應標記,然後傳感器會根據標記的像素序號來計算到雷射測距傳感器的中心距離,很快掃地機就能繪製出房間地圖。這也是石頭掃地機器人的核心功能。此外石頭掃地機器人在脫困的問題上考慮的更多,它在LDS傳感器上增加了全向壓力傳感器,這樣當機器人清掃時遇到高度不夠的情況可以及時發現並退出,避免被困。
機器人底部配置和初代小米機器人有所不同。除了主刷、邊刷、懸崖傳感器和機頭的萬向輪沒什麼變化,充電觸點和機身尾部的水箱卡槽都是初代機器人所沒有的。
水箱採用的是卡扣式設計,滲水閥門採用的是物理結構,可通過不同的閥門調整出水量。
打開蓋子就能看出石頭機器人和初代的小米機器人大體結構相同,但塵盒容量從0.42L升級到0.48L,而和初代一樣附送的清潔工具這裡提供了收納位置,不會像此前一樣容易丟失。此外塵盒上的濾網也從普通濾網升級成為可拆卸的水洗濾網,更節省耗材。
和初代小米機器人的對比,除了我們看得見這些區別外,二代的石頭掃地機器人升級的細節更多。首先最大吸力由1800pa升至2000pa,更大的吸力帶來更強的清掃能力;其次石頭機器人全新推出了地毯增壓功能,地毯是最容易藏汙納垢的地方,當機器人檢測出正在清掃地毯時會自動增加吸力,以保證對地毯的清潔能力;脫困能力的提升除了通過全向壓力傳感器避免上蓋卡住外,在越障高度也由之前的1.5cm提升到了2cm;在硬體傳感器上還將單Compass電子羅盤升級為雙Compass,沿牆傳感器由紅外升級為雷射等等。可以說二代的石頭機器人的改變更多的不是外殼可以展示出來的,而是在它的內部。
03. 掃地:應對更多的使用場景
既然是掃地機器人,清掃效果肯定是檢驗它的最重要標準,那麼二代的石頭機器人清掃能力到底如何,我的答案是更智能也更聰明。首先1800pa到2000pa隨著吸力的提升清掃效果肯定是值得放心的。而在功能上石頭機器人做出了更多的拓展,區域清掃和劃區清掃足以應對更複雜的用戶使用需求。
在使用機器人進行清掃時,路徑規劃和脫困往往是決定機器好壞的重要因素。石頭掃地機器人的路徑規劃實際上才是它的過人之處,它也繼承了初代小米機器人的優點。在實際清掃過程中機器人只從屋內轉了個圈就建立好了地圖並開始了沿牆清掃,在沿牆清掃的過程中不斷的細化地圖細節,當完成沿牆清掃後一個相對完整的地圖就完成了。當完成沿牆清掃後機器人就開始對圈起的空間有條不紊的以蛇形路徑進行逐一清掃,整個過程非常的有規律完全沒有四處亂撞的,甚至測距精確到機器人幾乎貼到牆壁但碰不到。當是石頭機器人遇到屋內障礙物時躲避的也十分巧妙,不會因為碰到障礙物就會漏掃,尤其在桌腿等位置,它還會盡力鑽到桌下進行清掃。
石頭機器人整個清掃過程效率很高,覆蓋面積也基本滿足需求,但遺憾的是由於石頭機器人比初代略高了一點,以至於小米機器人可以勉強進入的沙發下石頭機器人無法進入,造成漏掃。所以說掃地機器人的高度也是影響它清掃面積的重要因素。但從行進路徑上看,石頭機器人可以說邏輯性更強,線路也更合理。
除了標準清掃,作為新功能的劃區清掃和指哪到哪的功能也為掃地機器人清掃方式帶來更多的使用場景。例如對於廚房的水漬,餐桌下的食物殘渣等某一特定區域進行分區清掃或擦拭。雖然它們的功能略微重複,但它們的好處還是十分明顯,就是可以讓清掃區域更為精準,也讓清掃更具針對性。此外在APP上石頭掃地機器人還有更多新功能,例如預約定時、自定義清掃強度、開啟地毯增壓模式和設置語音包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列舉。
04. 拖地:滲水量適中 擦拭滿意
說到拖地,我一直都不認為它是掃地機器人的必要的功能。一方面如果你掃地次數足夠頻繁實際是減輕了拖地的壓力;另一方面機器人在拖地時抹布汙染是一定的,如果你不給予理睬髒抹布對你的地板實際上是一種汙染,但如果你每次拖地多次清洗抹布到底是省事還是費事?目前在市場上或許是由於價格原因,目前掃拖一體的機器人明顯比單純掃地機器人更受關注,這或許也是石頭機器人沒能堅持做單獨掃地的機器人的原因吧。
拖地功能是本次石頭機器人最重大的升級,即使郭老屍不是那麼喜歡掃拖一體的機器人但仍然不妨礙我去公正的測試它。當開始為水箱注水後,我能發現抹布開始緩慢的變得潮溼,這裡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那個滲水閥門的作用,抹布可以維持在一個相對潮溼的狀態但沒有水滴下,像郭老屍一樣常幹家務的人知道,這其實是一個擦地的理想狀態。
至於拖地效果,石頭機器人在郭老屍家中走過的地方還是非常明顯的變乾淨了,和我平時用拖布拖地並無二致,甚至就連門口的腳墊都被機器人清理過後像是洗過一般。只是正如前文所說,每隔一段時間我還得把水箱上的抹布拆下清洗一下再安裝上,擦拭一遍兩室一廳一廚一衛的房間我差不多拆下清洗了1-2次,還是比較勞神費心,這也是我不喜歡掃拖一體機器人的主要原因。
機器人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協助人類生活的更便捷,但如果使用機器人反而出現了額外的累贅,那就要考慮它是否真的必要了。雖然不喜歡掃拖一體產品這是我個人的態度但這也不能抹殺石頭機器人的拖地效果,確實擦拭的非常乾淨。
總體評價來看,石頭掃地機器人對比初代的小米機器人升級的地方還真不少。除去拖地功能不說,單論掃地功能,更多的傳感器為它帶來更寬泛的使用場景,而多個傳感器的升級也讓機器人的智能化和精準度更上一個臺階。「劃區清掃」和「指哪到哪」的功能雖然略顯重複但確實能對清掃模式進行更完善的補充。其實可以看到,無論是LDS傳感器的向下壓力傳感器還是新模式的推出,再或是動態調速邊刷、地毯加壓功能等等,石頭科技都是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真正是去挖掘用戶的需求來進行產品的改進,這才是一個品牌一個產品最難能可貴的精神。
而比初代的小米機器人上漲800元的2499的價格,在我看來,縱觀整個行業還是非常厚道的。即使我個人不是那麼喜歡掃拖一體的產品形態,但我也仍然願意推薦這款石頭機器人。如果你單獨清掃的機器人就能滿足你需求那你可以考慮初代的小米掃地機器人,但如果你鍾愛掃拖一體的機器人,那石頭機器人是你不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