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TC智庫專家
趙江河
趙江河,中國能源研究學會配電物聯網學組組長,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系統自動化專委會委員,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高級會員,全國電力系統管理及其信息交換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EPTC智能配電專家工作委員會主任,北京市標準評審專家,國家電網智能電網專家,國家電網配電自動化領域專家、標準評審專家等。主持及參與多項國家電網公司智能電網綱領性技術報告的編寫工作、國家電網配電自動化相關標準的制定和技術研究。
電網是供電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配網自動化建設能夠使先進的信息技術和供電技術相結合,有效提升供電效率和供電質量,保證供電的可靠性。隨著配電網改造的推進,配電自動化的覆蓋率逐年提高,為配網智能化技術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文對配電自動化建設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進行綜述,並進一步強調設備檢測對把好設備質量關的重要性,指明配網智能化技術發展方向。
配電自動化建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根據國網公司《「十三五」配電自動化建設實施意見》和2020年配電自動化覆蓋目標,近幾年配電自動化覆蓋率快速提升,智能化水平也不斷提高,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通過加強配電網工程改造後的運行管理,保證配電網的安全可靠運行和配電網設備健康運行水平,提高各設備的使用壽命,以實現後續良好的經濟效益;通過智能化,運行可靠性提高,配網專業管理水平提高,加強精益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益;通過減少故障停電時間、提高供電服務質量、提高企業社會形象等方面提升電網公司社會效益。
根據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按照可靠性需求和負荷重要程度,以科學劃分供電區域類別為基礎,強化差異化供電設計,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產利用效率,因地制宜滿足不同區域發展對電力供應的需求。
加快建成新一代配電自動化主站,全面提升配電網智能化管控水平。通過實時的大數據採集分析,可實現對配網的實時監控,無論是日常的運行監控、調度操作還是故障處置,都能做到快速、準確地切換電網運行方式,隔離故障停電區域,全方位地顯著提高供電可靠性。基於新一代主站開展配電網大數據微應用,發掘各類數據的特徵與規律,提升配電網發展評估及診斷分析能力,強化項目執行與全過程管控。
設備檢測提高了設備質量
根據國網公司《「十三五」配電自動化建設實施意見》和「十四五」規劃,將持續提高配電自動化覆蓋率,全面建成配電網運行狀態監控體系,全面提升配電網精益化管理水平。因為,大量的配網設備將部署到現場,如何保證這些設備的質量確實對配網的安全、可靠和經濟運行起到關鍵性作用。
通過近幾年的實踐,不可否認的是,入網檢測和到貨全檢的實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入網設備的質量,提升了行業整體水平,但仍然存在部分檢測項目不合理、未落實全檢的現象,給設備的後期運行帶來了一定的隱患,如何把好設備質量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專業檢測應重點解決現場運行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難點問題,推動供應商改進產品及技術方案,提高現場投運的可靠性,提升行業整體質量和技術水平。
通過自動化測試系統的部署提升檢測效率,滿足全檢的要求,設備的全檢對其質量、安全、可靠性是至關重要的。目前很多檢測裝備的製造企業推出的檢測設備的自動化程度、效率都是很高的,完全可以滿足全檢的要求,因此一定不能有麻痺、放鬆的想法,要在源頭上控制住產品質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配網的安全、可靠和經濟運行。
充分利用好這些設備手段,提升到貨全檢工作的有效性,做好電力系統品質把控工作。
儘快建立配網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管理產品從需求、規劃、設計、生產、經銷、運行、使用、維修保養、直到回收再用處置的全生命周期中的信息與過程。這是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企業信息化的關鍵技術之一, 又是管控產品質量的有效技術。
配網智能化技術仍在不斷發展
配電網智能化最基礎的工作是數據的獲取和管理,高質量的數據可以獲得準確的配電網系統、設備狀態的感知和管控。隨著配電網改造的推進,配電自動化的覆蓋率逐年提高,為配網智能化技術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配網智能化技術發展包括:
一是提升數據質量。數據驅動經濟,要求提升數據質量,只有對配電網供電可靠狀況的實時監控,可實現故障預警、分析和決策,達到電網自我預防和自我恢復的目的,實現電網運行狀態最優。
二是電網與用戶互動性將大為增強。隨著再電氣化進程加快、新能源高比例接入、儲能規模化應用、數位技術與電網技術深度融合,電網的物理特性、運行模式、功能形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尤其是伴隨電力改革及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新能源、分布式電源、電動汽車、儲能裝置快速發展,終端用電負荷呈現增長快、變化大、多樣化的新趨勢,傳統模式下用戶僅為電能接收者和使用者,已經不能滿互動需求了。
三是雲大物移智等物聯網新技術的應用。建設配電網智能化運維管控平臺過程中,充分發揮雲平臺對於計算、存儲、服務與應用的支撐作用。融合營、配、調基礎靜態數據與海量動態運行數據基礎上,充分發揮大數據智能分析能力,挖掘數據資產價值,提升配網運維管理水平。
基於多種通信方式與傳感技術,採用物聯網技術提升各類配電終端的功能應用,實現同一平臺上的靈活業務功能配置,實現就地化的分析計算與決策處理。
基於移動網際網路構建統一框架的移動應用,實現配網工程、運維、檢修、搶修等作業的移動化作業管理,支持跨平臺快速迭代、更新與發布應用。
引入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技術手段,深度挖掘配電網現有數據資源,提升智能分析決策水平。
文章來源於《輸配電觀察》
▼▼▼
更多《輸配電觀察》內容,請持續關注EPTC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