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記者從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獲悉,日前,該院二審審結了一起分時段出租視頻網站VIP帳號的不正當競爭糾紛案,法院經審理認為「馬上玩」APP運營商對愛奇藝VIP帳號進行分時出租的行為不具有正當性,構成不正當競爭,應向愛奇藝公司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300萬元,最終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當視頻網站會員制逐漸成為常態,一種遠低於市場價的「共享會員」模式悄然興起。記者此前調查曾發現,一種針對視頻網站的「共享會員」生意在市面上盛行,原價數百元的視頻網站年度會員,只需區區數元便可買到。
分時出租愛奇藝VIP帳號
兩公司被判賠300萬元
愛奇藝公司是愛奇藝網和愛奇藝APP的經營者,用戶支付相應對價成為愛奇藝VIP會員後能夠享受跳過廣告和觀看VIP視頻等會員特權,但會員僅獲得有限的使用權,不得轉讓、出借、出租、售賣或分享予他人使用。愛奇藝公司發現龍魂公司、龍境公司在涉案APP中通過技術手段將愛奇藝VIP帳號非法分時出租,使其用戶無需向愛奇藝公司付費即可獲得愛奇藝VIP視頻服務,違反了愛奇藝VIP帳號用戶協議。
愛奇藝公司認為,上述涉案行為一方面通過吸引用戶觀看視頻進行導流,造成愛奇藝APP下載量降低;另一方面對愛奇藝APP部分功能進行限制,導致用戶體驗下降。愛奇藝公司將兩公司訴至一審法院,請求消除影響並連帶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300萬元。
一審法院認定涉案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判令兩公司停止侵權,並賠償愛奇藝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300萬元。龍魂公司、龍境公司不服一審判決,上訴至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
法院查明,龍境公司系馬上玩網ICP備案的運營主體,該網站亦對涉案「馬上玩」APP進行了介紹並可在該網站上直接點擊下載涉案APP的手機端。龍境公司上訴主張,其已於2017年8月將涉案APP轉讓與龍魂公司。
愛奇藝公司通過愛奇藝APP提供網絡視頻播放服務,龍魂公司、龍境公司通過涉案APP提供遊戲軟體分發服務,網絡用戶均為雙方爭奪的重要經營資源,並且其經營成敗的核心往往也在於網絡用戶的數量,雙方構成競爭關係。
兩公司利用流化技術使用戶無需向愛奇藝公司付費即可接受愛奇藝VIP視頻服務,並對愛奇藝APP部分功能進行限制,妨礙了愛奇藝公司合法提供的網絡服務的正常運行;兩公司理應知曉愛奇藝公司VIP付費制度,但其仍然實施被訴侵權行為,並在愛奇藝公司發送侵權通知後,對涉案APP中愛奇藝視頻所處位置進行了多次調整且逐漸隱蔽化,主觀惡意明顯。
此外,兩公司實施的分時段出租愛奇藝VIP帳號的行為顯然破壞了愛奇藝公司基於自主經營權對其VIP帳號所做的限制,具有不正當性和可責性。
法院表示,被訴行為不僅直接損害了愛奇藝公司的經營收益,而且從長遠來看也將逐步降低市場活力,破壞競爭秩序和機制,阻礙網絡視頻市場的正常、有序發展,並最終造成消費者福祉的減損。法院認定,被訴行為具有不正當性,違反了相關法律規定,已構成不正當競爭。
關於賠償數額,一審法院綜合考慮涉案APP的下載量較大、涉案APP中愛奇藝視頻人氣數高達數百萬、侵權人的主觀過錯程度及權利人會員收入和用戶流量損失等因素酌情確定賠償數額為300萬元並無不當。
綜上,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作出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視頻網站「共享會員」生意
4元可購買視頻網站年度會員帳號
當視頻網站會員制逐漸成為常態,一種遠低於市場價的「共享會員」模式悄然興起。
「出租共享會員,帳號出售,低價拿貨,免費收代理,要的dd.」南都記者此前調查發現,以「共享會員」「共享VIP」等關鍵詞搜索,便可搜出大量宣稱出租或出售會員的網站。社交群組內,「愛奇藝優酷會員共享群」「B站大會員共享群」等群內人數均至千人。
記者注意到,部分低價會員系用戶自行轉賣,或是眾籌共用,也有網站專門設有「賣家」分區,供賣家發布帳號出租、出售、交換帳號等信息。
在一個「XX大會員共享群」內,有賣家稱,群內進行大會員眾籌,僅需4元就可購買視頻網站年度會員帳號。不過,該賣家聲稱,「此號僅用於共享,禁止將其作為盈利手段。」南都記者注意到,該網站年度會員價格為233元,截至10月28日,該群組內已超過千人。網站「租XX」上,設有「我是賣家」板塊,網站客服告訴南都記者,可將自己的各大視頻平臺會員帳號在其上發布,審核通過後便可上架出租、售賣。
事實上,多家視頻平臺的會員協議均禁止用戶出租、出售VIP帳號。以騰訊視頻VIP會員協議為例,用戶不得將享有視頻VIP會員服務的QQ或微信帳號以任何方式提供給他人使用,包括但不限於不得以轉讓、出租、借用、分享、出售等方式提供給他人。否則,因此產生的任何法律後果及責任均由用戶自行承擔,且騰訊有權中止或終止對其提供服務。
「將自己的會員帳號出借、出售,顯然是違法行為。」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向南都記者指出,在網絡實名制的背景下,將自己註冊的帳號給他人使用違反了網絡安全法的規定。
國家網信辦今年10月發布的《網際網路用戶公眾帳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中明確規定,不允許私下買賣個人帳號。個人的視頻帳號買賣時需經過平臺的同意,並進行變更登記,也不允許私下買賣。「因此,打著共享的旗號去從事違法行為,這屬於黑灰產業鏈。」朱巍表示。
「用戶將自己的會員帳號出租給他人並以此獲利,涉嫌違約。」陝西恆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師趙良善認為,因視頻平臺用戶協議中已明確要求會員帳號不得與他人分享、買賣,用戶違反此協議公開出租帳號謀利,明顯違反了用戶協議,可能面臨帳號被停用、禁用並賠償平臺損失等風險。
來源:南方都市報(nddaily)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