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昌古納拉揚寺溼婆神廟木結構框架複製

2021-02-17 國際木文化學會
尼泊爾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是一個有著虔誠宗教信仰的南亞國家,作為祭祀活動載體的宗教建築歷史悠久,具有獨特的地域文化風格。

 

 視頻長度 2′ 15″

建議您在WIFI環境下觀看

9天的時間,使用531塊木材,422個榫卯和7噸回收的當地硬木——薩爾木(Sal Wood),複製完成尼泊爾昌古納拉揚溼婆神廟the Kuleshwor, Lord Mahadev Temple層疊式木結構框架,是一個創舉!

昌古納拉揚寺溼婆神廟(Chungu Narayan ShivaTemple)整體是一個綜合建築,這裡是尼泊爾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也是尼泊爾最古老的寺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

木結構框架複製品(左)和原始建築(右)

本次複製是「2016世界木材日」系列慶祝活動中的一個項目,該項目展示了尼泊爾獨特的傳統木製建築體系精髓。

  

由國際木文化學會和尼泊爾政府森林與土壤保護部聯合主辦的「2016世界木材日」慶祝活動得到了當地政府各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尼泊爾總統比迪婭·德維·班達裡蒞臨本次活動開幕式並發表講話。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位嘉賓參與了本次慶祝活動。


購買創意木藝品和木工工具請到

淘寶店鋪:百源有樹

*複製淘口令¥E16l1FLEHFn¥到手機淘寶
*瀏覽詳情可識別左圖二維碼

關注「國際木文化學會」微信公眾號

請長按下方二維碼,了解更多訊息

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尼泊爾加德滿都:帕斯帕提那神廟重開了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16日,尼泊爾加德滿都,帕斯帕提那神廟重開,印度教信眾進入帕斯帕提那神廟祈禱。帕斯帕提那(Pashupatinath)神廟始建於公元5世紀,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印度教聖地之一,供奉破壞之神溼婆(Shiva),是尼泊爾最大的印度教神廟,也是次大陸最有名的溼婆神廟。尼泊爾加德滿都,帕斯帕提那神廟重開,印度教信眾進入帕斯帕提那神廟祈禱。
  • 神秘的溼婆洞穴神廟——能量超過所有聖地!
    本質上是溼婆的居所,該地也被視作33 Koti(1koti=1000萬,33 Koti=3.3億)神的棲息地。人們認為,在這裡做崇拜勝過在所有聖地做崇拜。 洞裡有個聖水池 A small holy water kund inside cave 當你凝視著這座古廟的入口時,你的心臟仿佛會停止跳動,它被自然地切割成洞穴的形狀,你需要沿著自然形成的陡峭、光滑、狹窄的階梯才能到達底部的神廟。
  • 虔誠者之城尼泊爾巴德崗 中世紀王城
    「就算整個尼泊爾都不在了,只要巴德崗還在,就值得你飛越半個地球來看它。」這句極致的讚譽,出自英國著名旅行家鮑威爾之口。 巴德崗(又譯巴克塔普爾),尼泊爾語中意為「稻米之城」或「虔誠者之城」。這座位於加德滿都谷地內的尼泊爾第三大城市,是「尼泊爾的文化之都」,也是「中世紀尼泊爾城鎮生活的櫥窗」。在這裡,除了能體驗到尼泊爾的古老文化,還能感受到一種極度寧致的生活氛圍。
  • 尼泊爾最大的印度教神廟,卻是最大的火葬場,死亡都成了一場修行
    眾所周知,印度教流行於印度文化圈,尼泊爾即是其中的代表。帕斯帕提那寺坐落於加德滿都東部的巴格瑪蒂河,始建於1696年,是尼泊爾最大的印度教神廟,也是南亞次大陸四大供奉溼婆的寺廟之一,並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印度 凱拉薩神廟
    凱拉薩神廟開鑿於公元8~9世紀,相傳為拉什特拉庫塔國王克利希那一世(Rashtrakuta king Krishna I)敕建,由巴德格的建築師巴拉姆希瓦爾·塔克謝格設計,是世界上由人工在整體花崗巖上雕鑿成的最大石窟古廟,是祀奉印度教大神溼婆(溼婆(Shiva)與梵天(Brahma)和毗溼奴(Vishnu)為印度教三相神。
  • 生死輪迴,一切皆有定數—帕斯帕提那神廟(燒屍廟)
  • 尼泊爾遊記十五,巴德崗
    10.巖塊基座,青石雕刻,紅磚建築,木雕門窗,黃銅鑄像.我們徜徉在這些輝煌程度不輸中國古建的宮殿和神廟之間,深感這個國家昔日的強盛。14.雖然,我們是第二次來尼泊爾巴德崗,但如果沒有Dipesh,我們保證會迷失在頗具規模的古城複雜紛亂的街道中,錯失許多輝煌的宮殿和神廟。
  • 【睡前閱讀】萬般輪迴,尼泊爾的「寺廟之城」加德滿都
    佛教徒則以為,印度教三大主神,創造神梵天(Brahma)、保護神毗溼奴及破壞神溼婆(Siva),皆為佛祖原始化身。尼泊爾以印度教立國,對其他宗教亦極為寬容。國民中,雖印度教徒約佔九成,佛教徒僅不足一成,但雙重信仰現象頗為普遍,一個人皈依了佛祖,並不意味著他不再是印度教徒。如此錯綜複雜的宗教生活,舉世罕見,乃至有人斷言,在尼泊爾,佛教與印度教早已因相互結合而衍生出新型體系,理應正以新名:尼泊爾宗教。
  • 尼泊爾13天自由行日記----DAY 11
    巴德崗杜巴廣場----「五十五窗宮」主體宮殿是一座四層磚木結構建築,因其上開有五十五扇黑漆檀香木雕花木窗而得名,其窗欞飾以寶石、雕花,顯示出尼泊爾中古時期精湛的木雕藝術巴德崗----陶馬迪廣場緊鄰著杜巴廣場,這裡有尼泊爾最高同時也是尼泊爾紐瓦麗風格寺廟建築典型代表的印度教神廟——尼亞塔波拉神廟(Nyatapola Temple),這座寺廟供奉著拉克希米女神
  • 文明的奇幻:古印度《溼婆像》
    印度教藝術家設計建造了變化多樣的神廟,象徵宇宙的生命,但在用雕塑的形式對印度教教義進行圖解以吸引信眾時,他們更忠於印度本土雕塑的一貫神韻,那種對人體肉感和強烈動態的偏好、那種繁複甚至有些擁擠的構圖,那種建立在超凡想像力之上的奇幻形象,都是印度本土藝術的一貫特色。相比之下,佛教造像還是平易近人且具有現實主義的,但印度教雕塑總在刻意營造出令人敬畏的超現實形象,以為自己的作品蒙上一層怪誕離奇的面紗。
  • 尼泊爾地震中RC框架結構震害的啟示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8.1級強震,之後多個強餘震相繼發生,建築破壞、人員傷亡嚴重。在建築物震害調查中發現,Sindhupalchok縣首府Chautara、Dolakha縣首府Charikot以及Singati的部分鋼筋混凝土(RC)框架結構震損嚴重,少數倒塌,其震害呈現一定共性,其結構受力特點與我國RC框架類似。
  • 印度神話中,毀滅之神溼婆為什麼脖子上戴著一條蛇,因為時髦?
    印度教的神明,雖然不勝枚舉,不過從它的起源說起來的話,怎麼也繞不過三相神:梵天,毗溼奴和溼婆。雖說三者同為宇宙的不同面貌體現,但還是衍生出了各自派系的信徒,而這3者之中,又數溼婆的信徒最多。據不完全統計,在印度國內單獨供奉著溼婆或和他妻子的神廟多達3000多座,毗溼奴有1000多座的神廟,而同為三相神之一的d梵天,僅有零星幾座廟宇單獨供奉。
  • 喜馬拉雅隨筆:尼泊爾「七天必逢節」敬奉諸神
    中新社加德滿都9月18日電 題:尼泊爾「七天必逢節」敬奉諸神  中新社記者 符永康  「去尼泊爾旅行,只要待上7天,一定能遇到某個節日。」這是尼泊爾「驢友」中流行的一句經驗之談。  作為文明古國,尼泊爾民族眾多,印度教、佛教等宗教盛行,蘊育出許許多多的盛典節日和奇特風俗,可謂「三天一小節,五天一大節」,讓人應接不暇。
  • 尼泊爾深度11日|加德滿都、藍毗尼、奇它旺、博卡拉、瑪納卡瑪納、廓爾克、納加擴特
    有時兩岸青山相對出,河谷迤邐流轉,流水碧綠清澈),抵達後參觀位於山脊上的著名瑪納卡瑪納神廟-供奉著成就大願的女神(含上下纜車:是尼泊爾最神聖神廟之一,是印度教裡面一個非常重要的廟。每年都有很多印度人不遠千裡來這裡參拜,其重要性跟「帕蘇帕堤」差不多,人們相信這座廟的供奉的——巴格沃蒂女神,她是溼婆神的配偶「帕爾瓦蒂」的化身之一。
  • 【灑紅尼泊爾】3月2日-3月10日尼泊爾灑紅節博卡拉、奇特旺、納加闊特、巴德崗全景尼泊爾
    住博卡拉D6(3月7日):博卡拉-薩朗科看日出觀喜馬拉雅山脈-下午漫步費瓦湖賞落日-有時間可以去當地村寨,或者自由選擇滑翔傘,住博卡拉D7(3月8日):博卡拉-猴廟-加德滿都.住泰米爾D8(3月9日):加德滿都灑紅節,加德滿都杜巴廣場,女神廟,皇宮。
  • 源浩臻品鑑賞第103期 印度教溼婆坐騎——神牛南迪雕像
    本期為大家介紹一件西安源浩華藏博物館珍藏的印度教溼婆坐騎——神牛南迪雕像。
  • 尼泊爾「活女神」退位後,靠補助勉強生存,無人敢娶還遭人嫌棄
    尼泊爾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他北面與中國的西藏相鄰,其他的幾個方位則跟印度接壤,這樣獨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了一個多元文化的聚集之地,那裡的宗教文化經過千年的洗滌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魅力。那裡究竟有著怎樣神秘的制度,制度的背後又有多少受其摧殘的人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關於尼泊爾女神崇拜的故事。
  • 尼泊爾「女神」退位後,靠國家補貼維生,無人願娶遭人嫌棄
    南亞次大陸北端的尼泊爾,是一片被神秘雪山圍繞的寺廟之國。「尼泊爾」一詞在梵語裡指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家園,在我國唐代時被稱之為「泥婆羅」。在地理位置上,尼泊爾北鄰中國西藏,其他三面則與印度接壤。這個國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多元文化的匯聚之所,其宗教文化也在多年的洗滌與淬鍊後形成自己獨特的魅力和風格。作為文明古國,尼泊爾創造出了獨屬自己的燦爛文明和光輝歷史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