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默然 國軍 丁蕾
煙花三月,揚州春潮湧動。
昨天上午,2019中國·揚州「煙花三月」國際經貿旅遊節開幕式暨重大項目籤約儀式在風景秀麗的江都南水北調源頭公園舉行,我市重大項目建設再譜新篇:
看項目數量。節慶期間,共有55個重大項目籤約落戶,總投資658億元,其中單體投資50億元以上項目6個,製造業項目38個。
看項目質量。人工智慧產業園、高效光伏電池線、德衡金融數據產業園、深圳灣科技園、中航機載系統等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資體量大的重大項目落地生根。
……
這一個個重大項目,讓揚州未來發展更加底氣十足。
如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揚州的答案就是抓重特大項目,尤其是抓技術含量高、創新能力強、引領示範作用大的優質項目。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項目為王,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發展的頭版頭條,以「釘釘子」的精神紮實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不斷調優、調高、調強、調綠全市產業結構。一大批重特大項目拔地而起,成為揚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壓艙石」。
鍥而不捨、久久為功,重大項目建設交出靚麗「成績單」
4月17日,江都。
一批重大項目集中奠基,讓人深切感受到古城揚州的活力與魅力。
這些重大項目包括光線(揚州)中國電影世界、揚州航空產業基地、中集智城(揚州)等。其中,光線(揚州)中國電影世界暨影視文旅片區開發建設項目總投資160多億元,建成後將成為國內最大的現代題材影視基地;揚州航空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50億元,將建設SK105通航飛機的中國研發和生產中心;中集智城(揚州)項目將以產業為先導、以人才為核心、以科創為引擎、以文化為紐帶,努力打造產城融合示範區……
項目建設的累累碩果,背後是這幾年全市上下一起想、一起幹、一起苦,咬定重大項目建設不放鬆,鍥而不捨、久久為功的執著與努力。
2012年,節後一上班,市委、市政府就召開全市項目建設推進大會,要求全市上下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把服務保障項目建設作為「第一重點」,把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問題難題作為「第一任務」,把事情辦好、問題解決作為「第一標準」,把服務項目效果作為檢驗幹部隊伍能力作風建設的「第一導向」。
從此,重大項目建設成為這片熱土上響亮的聲音,更在城市經濟發展的版圖上留下深刻印記:
2012年重大項目建設突破年,2013年重大產業項目突破年、重大城建項目會戰年,2014年重大產業項目提升年、重大城建項目決戰年,2015年產業項目升級年、重大城建項目決勝年,2016年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優化年,2018年全市項目質量優化年……持續抓大抓重,逐年提標提質,舉全市之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已經成為揚州人的共識。
調整提升市重大項目建設領導小組,明確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每一個重大項目都明確一名領導全程掛鈎協調,幫助積極向上爭取政策和審批支持,做到分秒必爭、提高效率,對項目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馬上辦、現場辦、幫助辦。
2012年以來,全市累計舉辦項目集中開工活動17次,四套班子集體觀摩項目建設17次,媒體每月第一個工作日公示重大項目進展情況84次。
揚州一年接著一年推進「543」重大項目建設,每年新開工50個重大工業項目、40個重大服務業項目……我市實現了沿江地區100億元、沿河地區50億元重特大項目群兩輪全覆蓋,目前還有在手推進的50億元、100億元重特大項目10多個,項目建設在揚州大地呈現「滿園春色」。
……
在重大項目的推動下,揚州經濟社會發展連續實現跨越,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經濟總量連續跨上3000億、4000億、5000億元臺階。
大項目催生大產業,八大產業集群在揚紮根生長
今年以來,揚州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捷報頻傳:
上汽大眾儀徵二期項目加速推進。該項目負責人介紹,二期項目投產後,上汽大眾儀徵板塊的整車及配套零部件產能將提高一倍以上。
濰柴亞星銷售迎來「開門紅」。今年前兩個月,亞星客車累計生產385輛、銷售375輛,同比增長51%、57%。
……
大項目頻頻落地,大企業持續發力,短短幾年,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已經成長為揚州產業發展的一條「巨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王正年說,只有上汽大眾、濰柴亞星這樣的「壓艙石」和「大塊頭」,才能更好地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近年來,揚州始終堅持圍繞基本產業抓項目建設,依託項目建設帶動產業成鏈,百億級的重特大項目不斷取得突破,僅去年就有六個百億級項目。「龍頭」帶動,揚州八大產業集群發展氣勢如虹:
看汽車產業,上汽大眾、濰柴亞星、江淮汽車相繼投產,一批零部件配套項目紛至沓來……目前已形成三大園區支撐、整車龍頭帶動、產業鏈配套不斷完善、後市場加快發展的格局。
看高端裝備產業,全市已經形成數控成形工具機、食品飼料機械、工程機械、節能環保裝備等多個優勢產業,擁有揚力集團、揚州鍛壓工具機、金威環保科技、海沃機械等20多個基礎紮實、發展穩定的龍頭企業,千億級高端裝備產業集群呼之欲出。
看軟體和網際網路產業,近年來,揚州培育了萬方電子、國脈通信、智途科技、航盛科技等一批百人以上軟體企業,並與騰訊、華為、京東、軟通動力等國內外知名IT企業開展全面合作。去年,總投資超百億元的騰訊雲大數據中心、總投資24億元的電信雲數據中心、總投資18億元的齊網雲數據中心相繼落戶……軟體和網際網路產業正跑出揚州「加速度」。
……
體量要大,質量更要優。揚瑞新材經常被媒體譽為「畝均英雄」,為什麼如此?一組數據是最好的說明:佔地24畝,去年實現營收2.65億元,淨利潤7350萬元,畝均開票近1300萬元,畝均入庫稅收近180萬元。更可貴的是,該企業擁有國家發明專利6個,高分子食品級罐用內塗、高分子蛋白飲料罐包裝塗料還獲評「國家高新技術產品」。
這幾年,像揚瑞新材這樣的項目還有很多。「對產業項目而言,最大的挑戰就是土地等資源要素日趨緊張、行業競爭越發激烈。如何以有限的資源消耗獲取最大的發展效益,這是擺在每個城市面前的一道必答題。」市發改委主任楊蓉說。近年來,揚州始終堅持以畝均論英雄,並嚴格遵循五條原則,即投資體量過小的不要、科技含量不高的不要、資源消耗大的不要、對環境影響不好的不要、與城市特質不契合的不要。
聚焦創新、聚力轉型,新項目積聚發展新動能
3月30日,揚州航空產業發展揭開新篇章:作為全市新興科創名城建設的「1號工程」,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揚州協同創新研究院正式揭牌,網友形象比喻:科創名城「主航道」上駛來「1號艦」!
「沈飛與揚州牽手,是雙贏之舉,更是揚州城市發展大勢所趨。」揭牌儀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孫聰興奮地說,沈飛之所以把航空技術尖端、前沿領域研發放到揚州,正是看中了揚州這塊科技創新沃土。協同創新研究院後續的項目、帶來的效益都會形成爆發式、持久性的增長。
通過一批重大科創型產業項目的實施,揚州建成了4家國家級研究中心,培育了亞普、海沃、牧羊、晶澳等7家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工廠,5家中國機械500強企業,36個細分行業內的單打冠軍,投資50億元的晶澳太陽能項目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單體工程。
……
「近幾年,揚州產業發展越來越『高大上』,技術高端、產品一流、創新力十足。」市重大辦負責人說,尤其是協同創新研究院這樣的大院大所項目,上汽大眾、寶勝海纜這樣的重大產業項目,已經成為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標杆。
隨著一個個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的國內甚至國際的龍頭項目在揚州成長,揚州科創名城建設有了更強勁的創新引擎:近年來,揚州獲批「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成功創建國家高新區、國家農業科技園……一個個含金量十足的金字招牌花落揚州。2018年,揚州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64家,新增省級以上「三站三中心」82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比重達46%,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17%。
大項目肯定是好項目,好項目首先是大項目。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大項目的種子,不僅結出了產業崛起的果實,更結出了城市創新轉型發展的碩果,凝聚起城市發展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