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記者走進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信息技術所軟體科,一位帶著眼鏡,臉上掛著微笑,斯文靦腆的青年人映入眼帘,他正在伏案進行「智能鐵路網運輸徑路設計及運力資源優化支撐平臺」的研究。他就是蘭州局集團公司「十百千人才」工程專業技術帶頭人、勞動模範,先後兩次獲得「感動蘭鐵年度人物」稱號的蘭州局集團公司信息技術所高級工程師李世春。
自2003年7月參加工作以來,李世春始終堅持「創新提升效益、科技推動發展」的理念,一次次突破技術瓶頸、挖掘效益金礦、挑戰行業高度、提升運力運能,以科技創新助力鐵路高質量發展的「巨龍號」揚帆遠航,用智慧點亮降本增效的燦爛星空。
2015年,《全路通用貨籤列印服務系統》零散貨物快運平臺中貨籤列印技術遇到瓶頸,該系統只適用於特定貨籤印表機,而該印表機價格每臺高達8000元。面對如此昂貴的價格,為節省費用,他下定決心,帶領團隊深學細研、不斷優化,最終突破成功,能夠對多種市場上使用的普通貨籤機可以用一套模板即可列印,擺脫了專用設備的限制。後得到國鐵集團的認可並在全路推廣使用,為快運平臺在全路建設和部署做出了突出貢獻,為全路節省大量建設費用。
2016年,他主持編制完成《可視化鐵路網車流徑路分析系統》,該系統原創性地設計了可視化鐵路網信息集成平臺,擁有自主產權,榮獲2018-2019年度蘭州局集團公司科技進步特等獎。國鐵集團和相關路局使用後,在輔助決策、規章制定、業務管理、相關信息系統建設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在歷次車流徑路優化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每年產生的經濟效益在數億元以上。
2018年,國鐵集團進行貨運承運清算體制的建設,當時無法準確計算承運企業的工作量,他主動擔當作為,潛心研究業務知識,反覆演算和模擬計算,逐步形成了承運清算工作量計算模型,最終構建了全路計費徑路計算服務平臺,有力地推動了全路承運清算統計工作的順利開展,極大地提升了清算工作量的準確性,為國鐵集團承運清算辦法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先後兩次得到了國鐵集團發改部的通報表揚。
2019以來,他先後承擔國鐵集團《鐵路貨運車流徑路動態優化調整與管理關鍵技術研究》研發等多個課題,應用大數據和雲計算等先進信息科技手段,研究全路車流徑路動態優化調整的管理機制與智能決策技術框架,為新時代我國鐵路在市場條件下優化路網重車車流組織提供了理論技術支撐;完成國鐵集團《鐵路貨物運到時限監控預警關鍵技術深化研究》中車流徑路等模塊研發工作,並在全路推廣應用,使全路貨櫃和批量快運貨物的全程時限速度分別提升17%和9.5%;負責國鐵集團95306網貨運運營條件管理模塊研發工作,該系統對國鐵集團管理範圍內的線路、車站、專用線及相關運輸條件形成從提報、審核到公布全流程的管理機制;組織研發了《施工電子登銷記系統》和《營業線施工作業監控系統》,在集團公司推廣應用,為高鐵綜合維修一體化順利實施提供技術保障。
今年以來,由於疫情影響,鐵路客貨運運量下滑嚴重,為助力節支降耗,他依託現有的研究平臺,按照國鐵集團黨組降本增效、穩貨補客的戰略要求,通過優化調整車流徑路,降低全程運費,提升鐵路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實現增運增收的目標,向國鐵集團貨運部提供浩吉(浩勒報吉—吉安)、唐張(唐山北—豐潤西)、成渝(成都—重慶)等10條線的徑路調整方案、並給出具體的裡程、運量和運費變化情況,為國鐵集團貨運部在制定具體政策時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作為勞動模範、兩次「感動蘭鐵年度人物」稱號獲得者,李世春不斷刻苦鑽研,超越自我。面對快速更迭的信息技術,堅持創新提升效益、科技推動發展,帶領團隊緊密結合科技前沿開展技術創新10餘項,相關應用在鐵路多個重要生產系統中得到廣泛應用,為蘭州局集團公司「節支降耗、改革創新」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供稿: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