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老派發動政治驅逐開始全面掌握議會
第一次內戰結束之後,由於議會在反王權戰爭中,發揮了比較重要的決策和領導作用,因此當王權勢力開始不斷遠離之時,議會派開始成為有效統治英國的臨時政府。
儘管這個議會還存在許多弊端,但是其能夠在內戰當中積累大量社會群眾的信任,這成為其能夠於戰後依然穩固存在的重要基礎。
就這樣,議會派在一定時間內,依然發揮著最高執政政府的相關決策權力,這給其內部政治派別的進一步分化提供了條件。
雖然於戰爭期間,對議會內部的保守勢力進行了清洗,但是戰後,那些大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又開始逐漸掌握議會,企圖通過自己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巨大的政治威望,來完全控制議會,令議會完全按照自己的思想去發展,去做決策。
由此,長老派開始利用各種手段去排擠、驅逐議會中存在的中小勢力資產階級。
比如在相關的政治權力規定上,並不是按照所謂的議會成員進行討論、投票決定,而是先通過議會成員的財產多寡進行分級,而這個分級直接代表著其在議會中的政治派別和權力大小。
也就是說,高收入議員一般都是長老派勢力,而那些中低收入的議員,只能夠服從長老派所作出的決策和通過的議案。
如此以來,戰後英國議會內部就出現,依照經濟實力而導致的嚴重派別分化。長老派利用絕對的經濟優勢獲取了對議會的絕對領導權,形成了長老派於議會內部一家獨大的現象。
原來想要通過內戰實現英國社會民主,維護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利益的結果並沒有實現。
由此中小資產階級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對這個由長老派控制的議會心生不滿,一場反議會行動即將開始。
長老派開始在宗教思想上進行高壓統治
在英國第一次內戰爆發的前期階段,議會派軍隊戰事吃緊,對此不得不邀請蘇格蘭軍隊前來支援,並於公元1643年9月,雙方籤訂了"神聖的同盟和合約"。
而這個合約不僅僅是英國議會派與蘇格蘭革命派之間聯合的基礎,更代表著蘇格蘭實際上承認了當時的議會派政府。
如此一來,議會派的臨時政府身份,其實早在第一次內戰爆發之後不久便已經確立了。
這對其戰後對英國社會的統治加強奠定了重要基礎,而長老派在逐漸獲得議會派的領導權之後,在執政方式和政策的選擇上,已經有了非常明顯的專制傾向。
特別是在宗教信仰方面,長老派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治地位,加強對英國民眾思想的控制,他們開始強調以長老派的宗教意志作為全國民眾的信仰基礎。
任何人都不得私自信仰或者宣傳長老派以外的宗教組織和教義,否則將會得到嚴厲懲罰。
不僅如此,長老派對戰後初期英國社會群眾依然不放心,他們開始大肆搜捕宣傳所謂異教分子,甚至對那些反抗長老派統治的正義人士展開了極為嚴重的政治和宗教迫害。
第一次內戰後的英國,政治上依舊波詭雲譎
從第一次內戰結束之後,英國社會的發展局勢來看,反王權戰爭雖然擊垮了王黨派勢力,但是並沒有從根本上清除。
查理一世及其封建政治集團依然存在,時刻給予了議會派的統治巨大壓力和威脅。
另一方面,在戰後英國社會百廢待興之際,已經具備臨時政府性質的議會組織成員,卻遲遲沒有實際行動來恢復社會經濟與穩定,相反大資產階級以及新貴族勢力,為了搶奪戰後社會資源,相繼進行了十分可恥的行為。
議會中長老派代表著大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勢力的根本利益,他們為了維護自己小集團的利益,不斷壓迫廣大人民群眾,甚至是自己曾經的戰友中小資產階級。
長老派把控議會政治,逐漸開始推行專制統治,引發了民眾的極大不滿。
特別是在宗教信仰方面,自英國資產階級快速發展以來,傳統的英國國教已經遭受到了猛烈衝擊,代表資產階級意願的清教逐漸興起。
而長老派隨意依照自己的想法制定宗教教義,並強迫民眾信仰,給當時的社會帶來了一層恐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