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蠑螈、蜥蜴……為什麼這些醜陋的動物,也值得愛?

2020-12-14 騰訊網

說到動物,能得到人們寵愛的,一般都是貓、狗、兔子等小動物。哪怕網上得到了額外關注的野生動物,比如海獺、兔猻,大多也毛茸茸的、呆呆的。

然而在真實的世界裡,很多動物並不在意自己的長相。其中有一類代表,就是大多「面目可憎」的兩棲動物

其實,兩棲動物是「爬寵」中的熱門選手。但如果你朋友養了一隻蛇、蜥蜴、烏龜、蠑螈……你第一反應是什麼?噁心?恐懼?醜陋?

△ 斑馬尾蜥蜴

然而在人類文明中,它們卻被賦予了各種各樣的象徵,蛇代表重生、青蛙代表雨水,蜥蜴代表慈悲……為什麼人們一邊嫌棄它們醜,卻一邊又為它們創造神話與傳說?

今天,就一起了解一下,這些「醜陋」但同樣值得愛的生物

我們可能是蛇、蝌蚪、蛙的後代?

長相可怖的兩棲動物,在人類的不同文明中,一直是矛盾的結合體——有時被認為是邪惡、貪婪等的化身,有時又被尊敬為神物

典型代表之一,就是蛇。

在亞當和夏娃的故事裡,我們知道,蛇是邪惡、魔鬼的化身。然而在有些傳說裡,蛇卻是他們的先祖神明

在澳大利亞原住民心中,所有的生命均可追溯到古代神聖時代——夢世紀的先祖神靈。這些神靈一部分是人類,一部分是其他動物,如鱷魚、巨蜥、龜、蛇、鴯鶓或袋鼠。(這倒很符合土澳物種豐富的設定)

彩虹蛇就是土澳人的先祖神靈之一。它原本沉睡於地下,當它甦醒後,爬到了地面上,降下了雨水、造就了山脈,身軀蜿蜒而過形成了河流。當空無一物的大地豐富起來後,彩虹蛇便喚醒了其他動物,也喚醒了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教會人們生活,教導人們守護土地。

如果蛇是創世神明還不夠驚奇,那麼你可以再看看緬甸佤族人的故事——他們認為自己是蝌蚪的後代

在佤族人的傳說裡,他們的祖先曾以蝌蚪的形態生活在一個高原湖中。當他們變成蛙之後,以鹿、野豬、山羊和牛為食。然而他們卻沒有子孫後代,於是有兩個佤族人遊歷到人的居住地,抓了一個人吃肉,便生出了許許多多長成人類模樣的小食人魔。

蝌蚪是人類的祖先這件事雖然聽起來不太靠譜,但不僅是佤族人,在很多地區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中,蝌蚪、蛙類都是生育、重生的象徵,與人類的繁衍關係緊密。

我有毒,但並不想毒到你

除了將它們奉為神明,人們最常對待動物的另一種方式——食用——也發生在兩棲動物的身上。

不過歐洲中世界和中國古代,人們把兩棲動物放入口的原因,大多是因為治病。

那時候人們通過聯想蟾蜍、蝌蚪、蛇、烏龜的自然屬性,為它們設定了許多「治病奇效」

比如,往樹蛙嘴裡吹氣就能治療哮喘、吃拌了蜂蜜的碎海龜殼能治頭痛、用蝌蚪的骨灰塞住鼻孔可以止鼻血、每年用烏龜血漱口三次永遠不會牙痛……

比起這些像是在胡扯的治療手段,我們或許更熟悉可以壯陽的蟾酥、治頭疼的壁虎,還有五蛇酒、龜苓膏。當然,很多都已經被證明為——絕無奇效

如果因為想像兩棲動物可以治病而食用,理由尚且說得過去,那麼單純為了嗨,兩棲動物們就真的有苦說不出了。

一些反主流文化吸毒者,發現美國有一種科羅拉多河蟾蜍,它的腮腺分泌物是強效的天然致幻劑中的一種。癮君子們就開始舔蟾蜍找樂子,以至於如今在美國和澳大利亞,舔舐蟾蜍都是違法的

除了製藥、找樂外,人們還把兩棲動物的毒液和巫術、下蠱聯繫在一起。中國古代有人把蜈蚣、蛇和蠍子放在一起下蠱,讓人服下後,產生幻覺、精神錯亂;歐洲的女巫傳說裡,蟾蜍皮做的軟膏可以讓女巫的掃把飛起來,而女巫害人的毒藥裡總是有蟾蜍的影子:活的、剛殺死的、乾屍體、糞便或者血液。

其實,當我們被蛇咬了的時候,能救你的,還是去注射一劑抗蛇毒血清。既可以殺人又可以救人的,竟然是同一種毒液。

對蛇和蟾蜍們來說,它們分泌毒液的時候,不過是想自我保護,哪想到給自己招惹來了如此之多的「負面名聲」。

當它們變成盤中餐、變成寵物……

在當代人的心裡,兩棲動物逐漸變成了盤中餐、籠中物

很多人覺得,蛇肉、烏龜肉、青蛙肉是大量蛋白質的來源。

在印度尼西亞每年都有1.4億隻青蛙出口,但本地人吃掉的更多,是出口的7倍;

在日本和菲律賓等地,都有吃海蛇的習慣,還有無數海蛇被加工燻製成肉乾,變成珍奇特產賣給遊客;

△ 食用海蛇在日本衝繩島上很普遍。左:伊良部湯,即海蛇湯。右:幹海蛇碎末。

當東南亞地區的淡水龜被捕殺到瀕臨滅絕後,人們甚至開始從北美地區進口龜類,然而龜類的生長繁殖十分緩慢;

甚至就連蝌蚪,也難逃被人類放入口中的命運:在尼泊爾等地,蝌蚪可以被燻烤、被生吃或者被晾乾醃製。

……

啤酒風味油炸娃娃魚、玉米粉蒸蠑螈肉、香辣響尾蛇意面、鱷魚肉排、咖喱烏龜肉、原汁燜鬣蜥……這些奇珍菜品,其實也只是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

為了滿足獵奇心,還有越來越多人,把兩棲動物當做成寵物飼養。有動物學家認為,很多人的飼養只是為了被認為很「酷」,也有人認為,把一隻蜥蜴、一隻蠑螈當做寵物,可以讓人們愛上這些不尋常的動物。

不管怎樣,與我們所飼養的其他任何寵物一樣,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需要負責任的主人。可悲的是,這種情況並不常見。

不合格的照料、隨意遺棄、失去興趣,都正在發生,甚至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有不少「爬寵」主人,就因為「懷疑它們攜帶病毒」,而把這些小動物,扔出了家門。

兩棲動物很醜,它們表面大多色彩鮮豔到詭異,自帶劇毒體質,原本在神話傳說、民間故事裡,充滿了神秘、承載了某種文化意義的它們,如今正在喪失身為生命應獲得的尊重

當然,也有一些值得學習的案例,日本大鯢曾經是被日本人尊崇的動物,二戰後卻成為日本人蛋白質的來源。在過度捕捉,造成大鯢數量銳減的情況下,日本人才開始保護、關注它們。

大鯢的圖案被印在T恤上、大鯢的科普被寫在小學生的課本裡,它成為國寶,開始被人們喜愛——即便它沒有大眼睛、沒有毛茸茸的外表、也不可愛漂亮

△ 郵票上的兩棲動物

如果你希望了解更多的這些「爬爬」,不是以獵奇的菜品、或很酷的寵物的方式,可以看一看爬蟲學家兼科普作家馬蒂 · 克倫普寫給他們的頌歌——《兩棲爬行動物的神話與傳說》

在這本書裡,你可以認識到蟾蜍、蛇、蠑螈和蜥蜴、鱷魚和烏龜,了解到世界各地、從古至今關於它們的民間傳說。

青蛙據說能帶來雨水,但也可能引發洪災。烏龜因為智慧長壽被人崇拜,因為膽小懦弱遭人嘲笑。蛇因為癒合和復生能力受人尊重,但又被視為邪惡的象徵。蜥蜴被尊為慈悲的守護神,但又被視為魔鬼,讓人膽戰心驚。

△ 美國鈍口螈,是很多人會選擇的寵物

從創世神話到小道消息,從生育和重生到火災和雨水,從兩棲爬行動物在民間醫藥和魔法中的用途到它們在文學、視覺藝術、音樂和舞蹈中扮演的角色,克倫普揭示了我們為什麼會對這些動物又愛又恨。

《兩棲爬行動物的神話與傳說》

[美] 馬蒂 · 克倫普丨著

黎茵丨譯

2020年1月 未讀 · 探索家丨貴州人民出版社

聊 幾 句

提到蜥蜴、青蛙、大鯢等,你的第一感受是什麼?

你支持飼養兩棲動物嗎?為什麼?

點擊這裡,了解更多兩棲動物的神話傳說

相關焦點

  • 英舉行醜陋動物評選:我很醜但也很珍貴(組圖)
    原標題:英舉行醜陋動物評選:我很醜但也很珍貴(組圖)近日英國一個社會組織正在舉行一個評選比賽,選出最受人們喜愛的醜陋動物,以此來喚醒人們對這些動物的保護。  據報導,這個名為「醜陋動物保護組織」的團體希望通過此次評選活動來保護一些瀕臨滅絕的醜陋動物,此次活動將於12月結束,屆時將會公布保護醜陋動物活動的「吉祥物」。
  • 遠古「萌「獸——蠑螈
    六角恐龍(即美西鈍口螈),兩棲類動物,因其獨特的外表而作為寵物被全球各地的某靈長類動物瘋狂飼養。那它的六角是什麼呢,可能有些人已經知道了,沒錯,那便是它的羽狀外鰓。   當然,蠑螈可不止是六角恐龍。蠑螈科在世界上共有20屬77種,包括紅蠑螈,泥螈,虎皮蠑螈等,主要廣布於北非、歐洲、亞洲東部及北美東部和南部。
  • 花鳥魚蟲市場出售的烏龜蜥蜴是受保護野生動物
    花鳥魚蟲市場出售的蜘蛛、蜥蜴、烏龜、青蛙,沒準都是受保護的野生動物。執法人員在對「花鳥魚石」市場現場檢查的過程中,現場查獲蛛類、蜥蜴類、龜類、蛙類、蠑螈類、蠍類等野生動物共11個種類、86隻,其中3隻麗紋攀蜥、13隻烏龜、13隻中華花龜、25隻疣尾蜥虎等屬於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今天,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曝光一批違規交易野生動物典型案例。
  • 兩名澳大利亞人向中國走私野生動物被捕,警方繳獲大量蜥蜴和烏龜
    根據此前《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公約》組織秘書處最新披露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野生動物已經成為排在毒品和武器之後的全球第三大走私對象。而這三者的共同點之一就是能給走私者帶來驚人的利潤,以至於儘管世界各國都在嚴厲打擊走私行為,還是有很多亡命之徒鋌而走險。日前有兩名澳大利亞人試圖向中國境內走私將近200隻野生動物而被警方逮捕。
  • 蜘蛛、蜥蜴、寵物蛇?養恐怖寵物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
    我自己就像一隻爬行動物@丁苯酞 學生 養蛇和蜥蜴兩年對動物的喜愛源於幼時看《動物世界》,我從小就不害怕蟒蛇、鱷魚,反而覺得它們既好看又很酷,常常對媽媽喊:「媽我要養一條鱷魚!」媽媽也怕它們,但她對我的家庭教育是讓我不要恐懼這些動物,畢竟它們並不是害蟲。大二時,我自己兼職賺錢,終於花2300元買回了一條寵物蛇。此前我做了多年功課,對蛇的品種、習性、飼養方法等都了如指掌,這才把它帶回了家。學校離家很近,我就把它養在家裡,幾乎每天都回去看它。養蛇並不麻煩,只需給它準備一個合適的保溫箱,裡面鋪上木屑,每隔半月餵五隻小白鼠就好。
  • 似蛇非蛇!諸暨大叔挖到的「山鰻」竟是瀕危保護動物
    提示信息諸暨竟然有這麼神奇的動物!大家快來看看。像蛇又不是蛇!像蜥蜴又沒有腳!像鰻魚但卻長在土裡!▼▼▼昨天,愛粉周女士報料說,她的公公在山上挖到了 一種稀有的保護動物 !大家都不知道是什麼。大叔上山挖筍,挖到一條小「蛇」周女士告訴小編,她的公公叫傅成苗,東白湖鎮裡四村王坑自然村村民,今年62歲。12月28日下午3點多,傅師傅背著鋤頭上山挖筍。一鋤頭下去,把土翻出來的時候,突然看到一個「蛇頭」!傅師傅驚了一下,立刻又補了一鋤頭下去,然後從土裡翻出來一條大約30釐米、成年男子大拇指粗細的「小蛇」。
  • 再毒的蛇遇到這幾個動物也是避之不及!
    再毒的蛇遇到這幾個動物也是避之不及!蛇類對我們來說是非常神秘的一個物種,大家往往對它們是又敬又怕。但是,動物其實也都是都是相生相剋,再毒的毒蛇在自然界也有避之不及的天敵,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蛇類都有哪些天敵。
  • 浙江的蠑螈們
    說起蠑螈,你也許會覺得陌生。可是說到娃娃魚,幾乎人人都聽說過,或許有人還會脫口而出,「那不就是大鯢麼?」對呀,娃娃魚就是大鯢,大鯢也是蠑螈們的一種。標題中的「蠑螈們」。表明蠑螈不是一種動物,而是由很多種相似動物組成的一個類群。這些相似動物,我們把它們歸類於兩棲綱(Amphibia)蠑螈目(Salamandriformes)。換句話說,蠑螈們是兩棲動物中的一個類群。
  • 野生蠑螈生活在什麼地方?吃什麼食物?它有再生能力嗎?
    蠑螈,隸屬蠑螈亞目、蠑螈科、蠑螈屬,有尾巴,體形和蜥蜴相似,但體表沒有鱗。那麼,野生蠑螈生活在什麼地方?吃什麼食物?它有再生能力嗎?一、野生蠑螈生活在什麼地方?蠑螈屬動物生活在丘陵沼澤地水坑,池塘或稻田及其附近。10月到次年3月多在水域附近的土隙或石下進入冬眠。
  • 蜥蜴亞目科普,翠蛇蜥類篇
    巨蜥科巨蜥科是翠蛇蜥類最有名的類群了,有些人可能沒有聽過「翠蛇蜥類」這個分類單元,但絕對知道巨蜥。它們可以說是整個蜥蜴亞目最大的成員…們了。其中最經常被提到的就是科莫多巨蜥。食性科莫多巨蜥生活在生長矮草叢的山腰開闊林地以及乾燥的河床,他們也在那裡覓食,完全以活的動物或者腐肉為生。它們有靈敏的嗅覺,能夠聞到五千米之外的腐食。不過他們大多情況下還是靠伏擊狩獵。年輕的科目多,巨蜥會攻擊蛇,蜥蜴和嚙齒類動物。而成年的科目都巨蜥則可以攻擊體型大得多的獵物如山羊野豬和水牛。
  • 這些動物不能抓!湖南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全面禁獵
    三、禁獵(捕)物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湖南省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的野生動物。自覺不獵捕、不買賣、不吃食受保護的野生動物;發現病弱、受傷、受困的野生動物,應立即向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報告;對非法獵捕、出售、購買、利用、運輸、寄遞野生動物及其製品,侵佔或破壞野生動物生息繁衍場所及其生存環境的違法行為,有權舉報或者控告,有關部門、機關應當及時依法處理。
  • 蜥蜴可不簡單!即便是最毒的眼鏡蛇,都害怕它!
    蜥蜴可不簡單!即便是最毒的眼鏡蛇,都害怕它! 2020-11-18 14:13 來源:動物大觀察
  • 不是蛇!竟然是瀕危動物!
    諸暨竟然有這麼神奇的動物!大家快來看看。像蛇又不是蛇!像蜥蜴又沒有腳!像鰻魚但卻長在土裡!▼▼▼昨天,愛粉周女士報料說,她的公公在山上挖到了一種稀有的保護動物 !大家都不知道是什麼。大叔上山挖筍,挖到一條小「蛇」周女士告訴小編,她的公公叫傅成苗,東白湖鎮裡四村王坑自然村村民,今年62歲。
  • 兩棲類 | 浙江的蠑螈們
    2000年安吉小鯢被國家林業局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004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全球極度瀕危(CR)動物之一。中國瘰螈(Paramesotriton chinensis),蠑螈科瘰螈屬,體長約13~15釐米,頭部扁平,頭長大於頭寬,吻端鈍圓,軀幹圓柱形,尾側扁,指4趾5,皮膚粗糙,體背與體側布滿瘰粒,背部中央有縱稜,頭背部暗棕色,依生長環境不同而有顏色深淺差異,腹面有橘紅或黃色斑塊。
  • 我們看待動物的態度可歸結為兩個維度:一是情感,二是效用
    【編者按】《兩棲爬行動物的神話與傳說》是一首關於蟾蜍和蛇、蠑螈和蜥蜴、鱷魚和烏龜的頌歌。在這本書裡,爬蟲學家、科普作家馬蒂·克倫普探索了世界各地從古至今的民間傳說,從創世神話到小道消息,從生育和重生到火災和雨水,從兩棲爬行動物在民間醫藥和魔法中的用途到它們在文學、視覺藝術、音樂和舞蹈中扮演的角色,克倫普揭示了我們為什麼會對這些動物又愛又恨。本文摘編自該書第一章《與動物對話》,由澎湃新聞經「未讀」授權發布。
  • 「揭秘」為什麼瑜伽體式用動物命名?
    瑜伽課上,貓式、牛式、眼鏡蛇式…當瑜伽老師喊出這些體式時,您是否恍惚自己身在動物園中?您可曾想過為何瑜伽體式要用動物命名? 1、鷹式鷹式可能很難讓人全神貫注,但這也是為什麼它可以更好地練習專注力。鷹式有益於肩膀、臀部、大腿、小腿和腳踝。
  • 揭秘:為什麼瑜伽體式要用動物來命名?
    瑜伽課上,貓式、牛式、眼鏡蛇式…當瑜伽老師喊出這些體式時,您是否恍惚自己身在動物園中?您可曾想過為何瑜伽體式要用動物命名?,隨時都可能變為兇猛動物的晚餐,但它們不會生病,不會抑鬱,仍在繁衍生息。眼鏡蛇式適合於初學者,這個體式模仿了蛇站起來攻擊的樣子。
  • 萬寧市森林公安局放生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蛇雕
    本報訊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引發了全民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 2月8日上午,萬寧市森林公安局民警將一隻救助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蛇雕放歸大自然。據了解,2月7日下午,萬寧市森林公安局接到萬寧市萬城鎮番村社區街道楊先生電話稱,屋外飛來的一隻「老鷹」捕食了自家的鴿子,老鷹已被抓住,因為知道捕食野生動物是違法犯罪行為,希望民警儘快過來處理。接報後,民警迅速趕到楊先生家裡,對老鷹的身體狀況進行檢查,並餵食水、豬肉等食物。
  • 大蜥蜴闖入民宅 消防員用捕蛇器將其捕獲
    家中闖入一隻大蜥蜴常報全媒體訊 屋子裡突然闖進一個綠油油的小動物,頂著個三角腦袋,眼睛直直地盯著人,模樣初看有些嚇人。9月13日中午,新北區銀河灣第一城一戶居民家中闖入一位不速之客——一隻大蜥蜴。
  • 壁虎為什麼被稱為「五毒」之一?它真的有毒嗎?
    而民間常說的五毒其實就是毒蛇、蜈蚣、蟾蜍、蠍子、壁虎這五種動物的總稱,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們最常見的壁虎會是五毒之一呢?它到底有沒有毒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壁虎到底有沒有毒?正是因為這些傳言,讓壁虎的處境非常的尷尬,有些人甚至會主動地消滅自己家周圍的壁虎,其實,這種做法是嚴重錯誤的,因為壁虎無毒。壁虎屬於蜥蜴目壁虎亞目壁虎科,現存的壁虎科下有31個不同的屬,950種不同的壁虎,它們廣泛地分布於世界各地(寒帶較少),其中在我國分布的壁虎超過了10種,最常見的有兩種:多疣壁虎和無蹼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