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會員為何複製不出亞馬遜

2020-12-18 新浪財經

來源:AI財經社

三年前,叮咚買菜副總裁熊衛看到買京東會員送愛奇藝會員,覺得特別詫異。「當時,京東會員比愛奇藝會員售價還低,這麼幹,以後還有誰買愛奇藝會員?這對愛奇藝就是一個損失。」

如今熊衛已經不這麼看了。他負責叮咚買菜的會員工作,目前已經與京東、攜程、凱叔講故事等多家平臺達成了聯合會員合作。

這幾乎已經成為電商行業的通用做法。李梅英是電商會員的老用戶,她就發現最近電商推聯合會員變得越來越多,「買1得N」的活動不斷。算下來,平均20元左右就能拿下一家電商平臺全年的會員服務,與過去相比相當於打了1折。

在二手電商交易平臺上,三四十元出售京東、唯品會會員的比比皆是。賣家們聲稱,有專門渠道能拿到貨。有買家留下的評論:價格便宜、秒充,已經續費到2030年。

曾定價上百元甚至幾百元的電商會員,為何變得越來越便宜?

買1得N,電商會員費低至十幾元

今年雙11期間,李梅英下的第一單是京東PLUS會員,標價149元一年的會員服務,折後99元,還送30元紅包,也就是說消費者只需掏69元。買完會員後,李梅英立即清空了購物車,總花費1500多元,最終節省50元。

「雙11買的東西,就快把會員費賺回來了。」李梅英是京東的老會員,之前覺得會費太高,不值,中間斷檔了一年,這次看到有活動,才再次充值。

與李梅英比,田菁菁就精明多了。作為家庭主婦,早就想買唯品會超級VIP會員的她,得精打細算,但199元一年的定價太高,即便是做活動也要129元。猶豫不決的田菁菁最終在微博上發現,有人20元售賣唯品會會員,立即與對方做了交易。

田菁菁發現賣家更精,他買的是總價218元的唯品會「買1得11」聯合會員(除唯品會會員,還有騰訊視頻等10個平臺的會員權益),但自己又不用,一轉手還能淨賺76元。「騰訊視頻年卡80元出,芒果TV年卡47元出,優酷年卡32元出……下面一堆人留言搶著要,全賣出去以後,他能收回294元。」

後來田菁菁研究了一番,發現賣會員的生意還真行。在二手電商交易平臺上,有不少人在低價售賣會員,像唯品會、網易嚴選等年卡會員二三十元,京東、蘇寧等年卡會員四五十元。「我看了下,其中有不少是常年售賣的。賣家說有專門的渠道能拿到貨。」

AI財經社發現,在二手電商交易平臺上,售賣天貓88VIP、京東PLUS、蘇寧Super、唯品會超級VIP等電商會員的比比皆是。

作為老用戶,李梅英發現電商會員做活動越來越多,打折已成新常態。11月30日,京東PLUS年卡會員優惠後仍是99元,是198元定價的五折;蘇寧Super年卡會員定價299元,打完折99元,還送優酷年卡會員;攜程會員標價188元,做活動88元;每日優鮮年卡88元,優惠後66元。

這還是單獨購買的價格,如果買聯合會員更低。李梅英稱,現在電商推聯合會員變得越來越多,買1得N的活動不斷。比如雙11期間,蘇寧易購Super年卡會員99元,裡面有萬達電影、蘇寧影城、優酷、芒果TV等七大超級生活卡,買電影最低19.9元,還能搶海底撈、雲海餚的0元霸王餐。京東買1得10,包括叮咚買菜、美團外賣、滴滴出行、必勝客等會員,限時優惠102元。

錯過雙11的高露,最近就在Keep上買了聯合會員。「售價148元,平均算下來一家21元,裡面有我喜歡的騰訊視頻、唯品會、酷我、蜻蜓FM等年卡會員。」

AI財經社發現,自2018年7月,京東與愛奇藝推出低至89元的聯合會員以來,捆綁銷售會員已經成為網際網路行業的通用做法,低價並且「買1得N」是兩大主要賣點。最近,喜馬拉雅發布一個123狂歡節活動,118元買1得10,這個「10」包含唯品會、優酷、叮咚買菜等會員權益。

「我今年還續費了天貓88VIP會員,裡面有網易雲音樂,有餓了麼、優酷等,特別適合我這種吃著外賣聽著歌看著電視劇逛淘寶的人。」李梅英如是說。

有流量就值?

從2015年京東推出業內首個電商付費會員算起,中國電商行業在會員付費上已經探索了五年。目前主流電商平臺均推出了付費會員,但會員卡的售價卻在持續走低。

多位業內人士坦言,促銷加「買1得N」等活動的推出,使得中國電商行業會員費整體在往下走。以京東為例,最初會員費是149元,2018年升至299元、折後198元,到今年,活動期間已經降到99元。這一現象在其他電商平臺上均有體現,天貓88VIP雖然仍是88元,但今年加入了網易雲音樂會員權益等,也算是變相降價。

在消費升級的當下,電商會員的售價卻沒有立住,而且為什麼會越來越便宜?

叮咚買菜副總裁熊衛告訴AI財經社,「我們自己開始做了後,反推京東和愛奇藝的做法,發現因京東便宜就不從愛奇藝買會員的,並不主流。」熊衛發現,購買者此前大多不是愛奇藝用戶,但通過這種聯合會員的方式,等於為愛奇藝帶來了新增量。

目前叮咚買菜已經與京東、攜程、凱叔講故事等多家平臺達成了合作。熊衛稱,與這些平臺合作主要是為了換量,比如說京東給叮咚買菜倒10萬會員,叮咚買菜也要給京東倒10萬會員,雙方的合作主要是基於流量考慮,「行業裡聯名會員都是用量結算,用現金結算的特別少」。

據熊衛透露,通過換量的方式結算,沒有財務方面的壓力,也不涉及口徑問題,更容易操作。「網際網路領域稀缺的不是用戶付了多少錢,而是注意力。」叮咚會員的活躍度是普通用戶的2.5倍,如果獲得一個會員的成本比2.5個新客的成本低,那即便是花錢買也是划算的。更何況換量,還不需要花錢。

「談的時候,我們一般會預估能要多少量。假如京東給我們倒10萬會員需要一周,那我們還可能要還一兩個月,直到滿10萬會員為止。」熊衛說。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告訴AI財經社,當前電商均面臨著新客增長的瓶頸,熱衷促銷和「聯姻」的背後,就是因為新客增長乏力以及拉新成本高。「該吸收成會員的都吸收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是價格敏感度大的,有活動購買的意願才會強。」

Keep會員運營負責人郝雲龍告訴AI財經社,將聯合會員定價148元,也是其團隊研究的結果,認為這一定價對用戶比較有吸引力。「聯合會員中的12家企業,是我一家家談下來的。」

據熊衛介紹,目前電商行業幾乎放棄通過會員盈利的做法,大家都是通過會員做黏性,提高用戶的購物頻率,通過這種方式間接做盈利,而不是直接靠收會員費盈利。

京東方面稱,無論是消費頻次、用戶質量還是消費黏性,京東PLUS會員均遠高於非會員。「電商行業已進入拐點,網購用戶的數量和整體消費規模都在放緩。未來企業必須挖掘存量市場,會員經濟無疑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京東PLUS會員業務負責人孟春慧曾如是說。

這也是中國電商平臺即便降價、打折、做活動也要做付費會員的根本原因。

沒人再提複製亞馬遜Prime

時間退回到幾年前,各大電商平臺都興致勃勃地做付費會員,覺得能在中國複製亞馬遜Prime會員的成功。但如今平臺方對會員業務的發展沉默不語。

一位電商上市公司相關人員坦言:「老闆覺得會員這件事特別小,不值一提。」而兩年前,付費會員曾被當成該公司財報中的一大業績亮點,重點突出。

這背後是中國電商會員整體進展的不如意。賴陽稱,中國絕大多數消費者並不願意辦會員,覺得沒有多大價值。雖然平臺們會強調自己提供了價值多少錢的權益,但消費者全部用到的寥寥無幾,享用一半的都很少。

一些選擇不續費的用戶表示,作為曾經的電商付費會員,並沒有得到應有的權益,感覺被騙了,最終並沒有選擇續費。還有用戶吐槽:「我想買的只有兩三個,結果一下子塞進來十幾個,好多完全沒用。」「會員應該持續為用戶提供價值,現在好多平臺都把其當成低成本獲客的手段,搞成了一錘子買賣。」

業內人士透露,中國電商會員的續費率普遍不高,例如某頭部平臺的續費率只有五成,這也是為何各大平臺不願意出來接受採訪的原因。

AI財經社獲悉,儘管電商付費會員已經推行五年,但目前各大平臺的會員數並不高,大多在幾十萬、幾百萬量級。即便是京東、阿里巴巴兩大電商平臺,付費會員在總用戶數佔比僅為個位數,這與亞馬遜等國際電商平臺截然不同。

據了解,截至2020年10月,京東PLUS會員數為2000萬,在其4億多的活躍用戶中佔比並不高。阿里巴巴方面同樣如此,截至9月底,88VIP和淘寶省錢卡的總付費會員數為3500萬,與其8.81億的總活躍用戶相比,佔比只有3.97%,且兩家在財報中都沒有提對營收的貢獻度。

與之相比,亞馬遜和沃爾瑪不僅會員數量高,貢獻的營收還不低。市場調研機構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亞馬遜付費會員Prime會員數量已達1.18億,按照99美元的會費計算,僅會員費就高達116.82億美元。今年前三季度,亞馬遜包涵Prime會員的訂閱服務淨銷售額為181.46億美元,同比增長29.8%,在總營收中佔比6.9%。

沃爾瑪方面,山姆會員店今年三季度會員費158億美元,對其總營收的貢獻度超一成,為12%,且會員續費率超80%。去年,山姆會員商店中國電子商務與市場部高級副總裁陳志宇在接受媒體採訪表示,中國很多電商的付費會員制走偏了,「他們只談會員總數量。」

「與會員量相比,續費率和用戶的活躍度才是付費會員制零售的核心。」陳志宇稱,山姆從不謀求大眾市場,做太多市場推廣會吸引來很多與品牌定位不匹配的用戶。這部分人最終失望後,很快會退卡。而原來一些本來是會員的人,可能會因為沒有享受到應有的服務而離開。

資深網際網路人士張棟偉稱,中國電商付費會員制的出發點與國外截然不同,幾乎清一色局限於「價格優惠」和「服務優先」,在拉新、創收的壓力下,很容易流於形式。說白了,電商平臺並沒有弄清楚哪些錢是用戶內心不想支付的。

有業內人士觀察,美團剛上市時,曾提出要做類似亞馬遜那樣的Prime會員體系,但如今美團上市已有兩年多的時間,財報裡對此隻字不提。「主要是成本問題,怎麼算都算不過來成本,推多了會影響財報。」

京東集團副總裁韓瑞曾坦言,京東PLUS會員如果從收入和支出來看,是遠遠入不敷出的。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天貓營運事業部總經理家洛則表示,雖然阿里巴巴很多業務靠數字指標推動,但88VIP是個例外,KPI考核最佛系,沒有盈利預期。

「電商會員進展不順利最核心的還是盈虧平衡問題,貼錢補貼用戶容易,但如何持續下去,實現雙贏最難。」熊衛分析說,歐美模式在國內走不通。因為國內電商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很多企業以極低毛利運營,很難在增加用戶粘性上無限投入。

賴陽舉了個例子:中國物流費極低,5元的東西都能包郵,競爭激烈程度與國外完全不一樣,誰會為了免運費成為會員?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李梅英、田菁菁、高露為化名)

相關焦點

  • 爭版權、創運動品牌 電商巨頭亞馬遜為何搶灘體育?
    在實現自身業務升級的同時,這也傳遞出電商巨頭進軍體育的又一信號。在網際網路大數據迅猛發展和當前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體育已經成為他們爭相佔領的一塊高地。自創運動品牌進軍高端產品市場前幾日彭博社爆料稱,著名電商巨頭亞馬遜準備推出自有運動品牌,並且這個品牌目標直指Nike、UA等知名的運動服飾大品牌。
  • 全球電商領航者亞馬遜,打造數字新消費的「飛輪效應」
    如何讓已經活躍起來的消費熱潮不受經濟周期下行或疫情等不確定的因素影響而出現停滯狀態,電商行業需要找到能夠拉動市場自循環的「飛輪效應」。例如目前熱鬧非凡的「雙十一」,通過整場打折促銷活動強化全民購物熱潮。不過為了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這還不夠,電商企業還需要商品的豐富度、品質的穩定性以及適應數字新消費的服務創新進行相互補充,顯然來自大洋彼岸的亞馬遜不可缺席。
  • 剖析102家公司會員模式(1):亞馬遜的prime會員有何奧秘?
    從會員體系層面,梳理出亞馬遜Prime會員的演變歷史,權益體系,這些權益在亞馬遜的生態下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它反映了一種什麼樣的發展趨勢?從產品設計層面,理解亞馬遜Prime會員體系設計的獨到之處,在亞馬遜電商交易中是如何做會員轉化的?
  • 電商時代的7種會員體系:來自亞馬遜、Nike、絲芙蘭、星巴克們的經驗
    各大航司紛紛刷新了自己的新會員體系,對於喜愛旅行的人而言,誘惑力可謂非常大。一提到用戶運營,會員體系成了大多數產品必經環節。然而會員體系是有針對性,並不是所有產品都適合搭建會員體系。明確這一點後,才能進一步探討不同類型的產品匹配什麼樣的會員體系與權益分配。在零售圈,會員體系一直都在迭代,因此我們不妨看看來自亞馬遜、Nike、絲芙蘭、星巴克、小米們的會員邏輯。
  • 沃爾瑪將推出Walmart+會員,與亞馬遜正面PK有幾分勝算?
    近日,根據外媒Recode消息,沃爾瑪將於本月正式推出Walmart+會員,正面PK亞馬遜的Prime會員。消息一出,亞馬遜的股票隨即上漲7%。其實早在今年年初,沃爾瑪就曾計劃推出Walmart+會員制,與亞馬遜正面競爭線上零售市場,但因疫情的原因不得不推遲。
  • 摸透電商2大弱點!Nike如何甩開亞馬遜威脅,讓客人回流實體店?
    亞馬遜能夠如此深入每個家庭,《財富》(Fortune)雜誌特約編輯布萊恩.杜曼(Brian Dumaine)認為,他們以客為尊的理念,還有優秀的線上購物體驗,都是改寫零售市場版圖的關鍵。 從公司管理、工作方法到貝佐斯的個人魅力,眾多商管書從各種角度拆解亞馬遜為何成功,杜曼在《貝佐斯經濟學》中指出的答案相對簡單:AI飛輪。
  • 亞馬遜直播的現狀及趨勢,如何抓住電商直播風口?亞馬遜直播帶貨的...
    亞馬遜發展亞馬遜直播基於國內電商直播的啟發,成功複製。國內直播,相信你這兩年也感受到了國內直播的的強大,不管是帶貨還是品牌宣傳直播無疑是國內商家必玩的,已經領先國外兩年,發展到全民直播,全民帶貨的時代。
  • 電商的會員制度給購物中心最重要的啟示是什麼
    從20世紀80年代,Costco推出付費會員制開始,再到後來亞馬遜prime覆蓋了50%的美國家庭,全球的電商以及線下購物中心都開始試水付費會員。那麼購物中心開啟付費會員是否真的能提高客戶粘性?能提高到什麼程度呢?有多少客戶願意續費呢?
  • 跨境電商亞馬遜測評可靠不?真的可以賺錢嗎?
    每一位想進入亞馬遜測評的人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亞馬遜測評好做嗎? 答案是:努力就好做,不努力跟著傑夫.貝佐斯也不好做。 只需要一臺電腦,一個人可以輕鬆控制幾十個帳號,通過匯率差和佣金獲利,可以說是傻瓜式操作。一般都能做到每天盈利一千塊,月收入兩三萬。
  • 亞馬遜電商平臺靠譜嗎?跨境電商平臺——亞馬遜介紹
    作為跨境電商新人,是絕對無法忽略電商巨頭亞馬遜的,了解亞馬遜平臺,這一篇文章足以。亞馬遜平臺覆蓋的市場基本上是當前世界上最核心的主流市場,包括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和日本,在這些國家,亞馬遜都是當地最大的網上購物平臺。作為跨境出口賣方,最好的選擇就是在這些國家的亞馬遜平臺上開店。
  • 跨境電商裡的亞馬遜是做什麼的?
    近幾年跨境電商這個詞已經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我們對於電商的理解,大多是在國內的電商平臺的基礎上,那麼什麼叫跨境電商呢? 現在國外的跨境電商平臺也有很多,有在北美市場非常出名的亞馬遜跨境電商,也有在東南亞市場非常火爆的shopee跨境電商。
  • 2021亞馬遜跨境電商,一定要避開這2個坑?
    作為站在跨境電商鄙視鏈頂端生物,不得不說亞馬遜是一個風險與收益並存的平臺。不開玩笑的說,一旦不小心踩到亞馬遜跨境電商的坑,被被平臺標記,凍結資金,你就什麼都不再擁有了。 都知道亞馬遜的利潤是非常可觀的,年年都是由數不清的商家入駐,卻只有8%的商家銷售額能達到10萬美元。
  • 為搶灘中國市場,亞馬遜使出的「飛輪效應」,真會奏效嗎?
    2016年年底,亞馬遜開始了一場新的冒險,他們希望把在美國取得成功的Prime會員服務帶到中國,把數百萬海外商品賣給中國消費者。面對中國市場,現在大約沒有什麼外企不焦慮。它早已不是十來年前那個對任何外來品都極度渴求的發展中市場;美國市場最推崇的「創新」在這裡不一定管用,這裡培育出許多並不孱弱的本土公司;類似亞馬遜這樣的被稱為「正在吞掉全世界」的科技巨頭們,面對這個市場卻唯恐拿不出有競爭力的產品。
  • 亞馬遜又出新功能!亞馬遜Prime專享折扣功能介紹
    Kris浩堅持原創分享跨境電商知識和經驗,樂於同各位同行交流。
  • 亞馬遜:如何讓沉重的「飛輪」轉起來?
    李祖濱告訴記者,「Prime會員既是亞馬遜在線上零售的立足點,也可以算作是整個亞馬遜的核心。每年99美元的會員費用可以享受包括產品優惠、物流配送、線上訂閱服務、音樂網劇、雲存儲空間等一系列會員權益。當顧客成為會員後就會發現,在亞馬遜的平臺上可以購買到生活所需的幾乎所有種類商品,並且普遍有著更低的價格,這也是Prime會員服務想要達到的目的:一日會員,終身會員。」其次就是亞馬遜最具人氣的Kindle電子書,作為線上實體書銷售的老大哥,Kindle的問世可謂是亞馬遜自己革自己的命。
  • 國際電商戰場猛如虎,阿里巴巴在海外卡了什麼關?
    阿里巴巴自2014年底在美國上市,一直希望將電商業務版圖擴張,雖然市場佔比和海外溢利逐年錄得增長。然而,增長速度始終不及預期般理想……阿里巴巴在國際電商市場,為何不能像在國內般獨領風騷呢?儘管京東、拼多多等群雄環伺,阿里巴巴在國內電商市場的「一哥」地位始終無法被挑戰。即使站在國際舞臺,阿里巴巴無疑也是全球第一大電商平臺。
  • 興歐國際亞馬遜跨境電商,新鄉樂境通亞馬遜跨境電商
    我做跨境電商也有六年的時間了,在電商這個行業也有自己的一些經驗。經驗也許沒有其他大賣家豐富,但會將我知道的都進行分享。
  • 亞馬遜、雅虎、樂天三巨頭激戰日本電商市場,未來誰是老大?
    亞馬遜目前尚未稱霸日本市場 由於商業模式的差異,日本衡量電商零售市場份額的方式是計算分銷產品的總價值。截至2016年,日本樂天仍然領先於亞馬遜日本站和雅虎日本站。 ,在過去幾個月獲得了很多的新聞報導,但基本上都不是什麼好新聞。
  • 一天內收穫歐冠、NFL兩大IP,亞馬遜要用體育為其電商平臺引流
    從2016年拍攝《孤注一擲》(All or Nothing)系列體育紀錄片開始,亞馬遜一步一個腳印,下著「優質內容、頂級IP、會員服務、電商消費」的一盤大棋。幾年間,亞馬遜在影視劇方面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公司旗下的流媒體平臺Prime Video擁有7500萬訂閱用戶,排名世界第5,愛奇藝、騰訊和優酷則分列2到4位。如今,他們正沿著當初的方向,將體育作為新的突破口。
  • Facebook、亞馬遜、阿里搶灘印度雜貨電商,要做印度版「京東到家」?
    4月23日,全球最大電商平臺亞馬遜在印度開啟「亞馬遜本地商店」計劃,思路和Facebook類似,把社區商店吸納到亞馬遜平臺,讓用戶就近下單,完成購買,同時也通過數位化方式為店主來增加人流,擴大商鋪零售規模。 雜貨電商為何如此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