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 生而高貴,但並非人人都玩得起,於是有了「石」。
今逢太平盛世,人們都過上了幸福美滿的小康生活。人們在酒足飯飽之後,開始追求自己喜歡的業餘文化生活。奇石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當仁不讓地成為了最受歡迎的喜好之一。奇石收藏不再是達官貴人的貴族文化,普通百姓也紛紛走進了奇石收藏的行列!
在石友之間交流時,看著別人收藏的石頭總是溫潤沉穩,光鮮亮麗,羨慕不已!面對自己收藏的石頭總是感覺缺點什麼。那麼收藏石頭的道道究竟在哪裡呢?
奇石收藏和其它收藏一樣,都有自己的門道!之前給朋友們介紹過奇石清洗的幾種方法,今天就給大家談一談奇石要怎麼保養?
怎麼養?既然您不懂,那麼小編就來說說吧。
一、油養或蠟養!
如果大家玩過壽山石、雞血石等等這類石頭就知道,這玩意兒離不開油,特別在前期,離開了油就很容易顯得乾澀,有些甚至會褪色。
油養或蠟養的石頭硬度應在4-5度以上,低於這個硬度的石頭石質疏鬆吸油或
蠟後顏色易變深變黑,有的會反油或反蠟,即不塗油或蠟後石頭表皮會出現白斑。奇石養護常用的油有BB油、橄欖油、矽油、茶油及目前市場上出售的奇石養護專用油等。常用的蠟有地板蠟、凡士林等。
如果不小心上錯油或蠟的話,可用洗衣粉和較熱的水洗刷(用熱水器花灑更加方便),然後放幹即可。若洗衣服和熱水清洗無效,則可用少許草酸兌水浸泡然後用溼毛巾擦拭,三兩天後即回復原樣。
當然啦,保養油只是輔助,如果可以,最好莫過的人體的油脂了!
二、手養!
作為一個文玩人,咱們都知道最養文玩的,就是人體自然分泌的油脂了,所以對於玉和各類手串,最好的保養方法,當然就是通過手盤和佩戴(木串不手盤是因為本身帶有油性,再接觸油脂更容易變黑)
對於大件的奇石我們不方便盤玩,但是對於那些像手把件一樣、大小適中的奇石,我們就不妨直接利用人體的油脂來保養了。
資深的奇石藏家往往會不斷地用手撫摸石頭,用手和心與石交流。如此一來,會在石頭的表面,形成一層溫潤光亮的皮層,收藏圈稱包漿。這種包漿是一種歷史的見證,包漿越凝重賞玩價值越高。
手養,其實也是在用手對石頭進行最高精度的拋光!此法適合那些體量較小的手玩石,以及那些自己特別喜歡的精品奇石。
用手養石,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強身健體。也是生活中的一大樂趣。在人與石的交流中,石頭的表面經常會發生一些有趣的變化,只要仔細觀察,經常會發現各種美妙的圖案。只要用心保養,石頭就會天天給您帶來驚喜!
三、水養!
不單止油能滋潤石頭,水也同樣可以,要知道除了戈壁奇石,其實還有許多的奇石是來自水裡、或是河灘上的,比如長江石、雨花石等等。
用溼布或者噴壺每天對石頭進行洗刷衝洗,使石頭表面清潔,保持足夠的水分,石頭會變的溫潤而靈動,富有朝氣和活力!水養,適合石質粗獷的水石和山石。
千百年來,它們都是靜靜地躺在水裡被浸泡、衝刷著,所以即便被人類發現之後,帶離了水,但如果後期需要養護,那麼用水浸泡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當然水養的方法可能不便於盤玩和觀賞,所以一般情況下,泡個一兩天、兩三天,把水份補足便可以拿上來了,待下一次覺得發乾,可以繼續再泡,如此循環。
四、布養!
有一些資深玩家每天會用幹布擦拭石頭,擦拭石頭上的灰塵,同時相當於在用幹布對石頭進行拋光!時間久了就會在石頭的表面形成包漿。使石頭變得古樸典雅!身價倍增!令人愛不釋手!
五、蛋養!
用刷子或者棉布將雞蛋清均勻的塗抹到石頭上。適合石質粗獷的畫面石。
六、漆養!
用刷子將清漆均勻地塗抹於石頭上。適合打磨拋光的畫面石。
無論哪種保養,都需要首先將石頭清洗乾淨,晾乾,再進行相應的石頭養護。
我也相信這樣的「奇石」,大家手裡多多少少都有那麼一兩件。大家也不用特別在意小編「覺得如何」,畢竟你喜歡的才是最好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