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全文4300字,閱讀大約需要8分鐘
全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脫貧路上不落下一戶一人!
這是韶關重若千鈞的莊嚴承諾。
韶關做到了嗎?
事實是最好的回答,且看韶關交出的「答卷」:
2016、2018和2019三年,韶關扶貧開發工作在全省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中均被評為「好」等次,綜合成績在全省有脫貧攻堅任務的地級市中均名列第一。
韶關市在全省率先實現278個相對貧困村、32376戶82823名貧困人口達到脫貧出列標準。2020年,全市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平均每村達23.39萬元,比2016年底增長626%;全市所有貧困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513.3元,比2016年底增長146%;全市有勞力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359.06元,比2016年底增長203%。
「五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市堅決落實中央、省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堅持戰疫戰貧同步,圓滿完成脫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市扶貧辦負責人欣慰地說。
以上「成績單」充分說明:韶關不折不扣兌現了莊嚴承諾。在這場為民謀幸福的時代大考、能力大考、智慧大考中,交出了優秀的脫貧攻堅戰「韶關答卷」。
頂層設計高屋建瓴
精心謀劃精準施策
位處粵北山區的韶關,脫貧工作點多、線長、面廣。
全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對於經濟欠發達的韶關來說,是壓力山大任重道遠。尤其是今年,疫情肆虐,要取得戰「疫」戰貧雙勝利,這對韶關決策者的執政能力是一次大考驗,對韶關幹群的凝聚力是一場大檢閱。
久困於窮,冀以小康。在今年的脫貧攻堅戰中,韶關的決策者秉初心、擔使命,運籌帷幄,堅持目標導向,把提高脫貧出列質量擺到突出的位置。今年以來,共召開47次全市性會議和11次工作分析會,研究部署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市委書記、市長帶頭開展扶貧工作專題調研。市、縣兩套班子認真落實聯縣掛鎮包村掛牌督戰責任,「四級書記」全面落實遍訪責任,協調解決實際問題;加強統籌協調。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每季度召開領導小組會議研究新情況新問題,壓實行業部門和定點幫扶責任,構建起各級各部門各工作隊上下貫通、責任到底、合力攻堅的責任落實體系;強化資金保障。堅持以財政支出優先保障為導向,引導並統籌整合各類資金投入脫貧攻堅,同時紮實開展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和產業扶貧資金「回頭看」,確保扶貧資金髮揮效益;強化政策支撐。制定《韶關市開展脫貧攻堅訪貧問效工作方案》《關於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長效機制的實施方案》等文件,不斷研究深化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及時將已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納入管理臺帳進行監測幫扶。
乳源一六鎮火龍果扶貧產業基地帶動不少村民就近就業。韶關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偉 攝
落實落細
全面兌現保障政策
教育方面。2016年來,累計足額發放貧困生補助122456人次,學生資助工作連續五年位列全省第一,目前全市貧困戶子女適齡就讀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99.57%。
醫療和養老保險方面。今年,全市80541名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員由政府代繳100%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合規醫療費用救助比例達91.36%;42115名符合條件貧困人員由政府全額資助100%參加養老保險,全省社保扶貧統一部署以來政府代繳參加養老保險的貧困人員累計226241人次。目前,全市278個貧困村衛生站全部實現醫保即時結算。
通過脫貧攻堅,翁源縣壩仔鎮金星村舊貌換新顏。韶關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偉 攝
住房保障方面。完成16163戶貧困戶危改任務和229戶無房戶新建住房安置,足額撥付補助資金5億元。
飲水保障方面。全市278個貧困村2757個20戶以上自然村已實現集中供水全覆蓋,所有貧困戶均已有安全飲用水。
兜底保障方面。符合條件貧困人員39714人100%納入最低生活保障。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韶關在脫貧攻堅戰工作中,堅決摒棄墨守成規抱殘守缺之工作作風,勇於創新,其中,精準扶貧「六種幫扶模式」、「三個在先」黨建促脫貧、「六個機制」產業扶貧、「五個一系列」督戰工作機制等經驗做法獲國扶辦推廣,韶關在今年全國扶貧資金項目資產管理培訓班上作交流發言,全省脫貧攻堅現場推進會、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現場會、扶貧資產管理專題調研座談會、精準扶貧檔案管理培訓班均在韶關召開。
正是由於有了高屋建瓴的頂層設計,有了「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恆心毅力,韶關今年在戰「疫」的同時,其脫貧攻堅戰披堅執銳,攻城拔寨,成果顯著。
大興特色產業 鋪築致富「黃金路」
發展產業才是高質量脫貧的根本之策。
韶關發展特色產業得天獨厚。在脫貧攻堅戰中,韶關組織各地圍繞發展「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特色扶貧產業和優勢扶貧品牌,改革創新了「六種幫扶模式」、「六個一批」等產業扶貧方式方法,形成了一批有規模的扶貧產業和叫得響的區域特色優勢扶貧品牌,包括翁源蘭花、黃金香印葡萄、馬壩油粘米、南雄絲苗米、友豐茶籽油、丹霞貢柑、譽馬葡萄酒等。目前,全市共有546個扶貧產品進入《廣東省扶貧產品目錄》。
特色產業的蓬勃發展,給了貧困群眾打開致富之門的「金鑰匙」。
南雄下湖村稻香小龍蝦基地帶動第三產業發展,實現地方、企業、農民的共同致富。「基地帶動貧困戶800多戶……」 總經理楊鵬自豪而言。
韶關蘭花產業蓬勃發展,圖為溫室大棚的蝴蝶蘭。 羅銳詩 攝
翁源縣是全國最大蘭花產業基地和全國最大蘭花供應基地。為帶動村民增收,蘭花產業園內4個企業與19個村327戶貧困戶籤訂《委託代種花卉項目合同》,每戶貧困戶可增收2736元;通過吸納1.7萬多名農村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勞動力年均增收4.5萬元;帶動3000多戶農戶參與種植蘭花,年增收1.5萬元;蘭花已名副其實成為當地貧困戶脫貧之「富貴花」。
誠然,以上只是韶關特色產業給貧困戶帶來不菲紅利的冰山一角。
數據顯示,2020年,韶關全市實施產業扶貧戶項目3.37萬個、收益2.24億元,帶動1.5萬戶貧困戶增產增收。其中,全市15萬千瓦光伏產業形成的收益惠及13926戶貧困戶。
「目前,全市已發展省級扶貧農業龍頭企業18家,培育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1376名,278個貧困村平均每村4.9名,21人獲評省「優秀創業致富帶頭人」,創業致富帶頭人總數和優秀創業致富帶頭人數量均排名全省第一。」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相關人士高興地介紹。
毋庸置疑,在脫貧攻堅戰中,韶關蓬勃發展的地方特色產業,託起了廣大貧困群眾的致富夢。
興旺發達的韶關特色產業,也讓村集體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
日前,記者來到樂昌樂城街道下西村,村支書眉開眼笑地告訴記者:「去年我們村集體收入35萬元,是幫扶前的27倍。全村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萬元,比幫扶前增長386%,與之前相比,我們村現在是坐上高鐵快速前進了。」
南雄靈潭村實現由「醜小鴨」到「白天鵝」的蛻變,特色產業的發展功不可沒。
作為省定相對貧困村,靈潭村在省直幫扶單位的大力幫扶下,以壯大村集體產業為主線,通過成立村集體公司,培育了光伏發電、腐竹廠等六大扶貧產業,村集體收入近幾年滾雪球般壯大。
「以前我們村集體經濟年收入不足萬元,去年就達到了110多萬元,預計今年可達150萬元,幸福生活的日子真的來到了我們靈潭村啊!」村支書眉開眼笑地對記者說。
毫無疑問,如今在韶關大地上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的扶貧產業,在效益化、規模化和品牌化上均有明顯突破,給貧困群眾帶來了滾滾財富,讓他們矯健邁步在脫貧奔康的大道上。
「三個創先」,發揮脫貧攻堅堡壘作用
推進脫貧攻堅落腳到村,必須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
韶關聚焦黨建扶貧,加強扶貧力量配備,全市33個脫貧任務較重的鎮平均配備 扶貧幹部8名以上;加強村「兩委」委員 、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素質能力培訓,2020年全市累計舉辦培訓班92期,培訓幹部近2萬人次。
同時,創新「三個在先」黨建引領工作機制。韶關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黨組織優化設置在先、黨組織領導決策在先、黨員作用發揮在先為抓手,充分激發廣大黨員幹部和貧困村貧困戶的內生動力,有效加快全市脫貧攻堅的步伐。在278個貧困村中廣泛推廣黨組織優化設置在先,把黨支部建到自然村一級,精準整頓26個軟弱渙散貧困村黨組織;推廣黨組織領導決策在先,全面推行村級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及村「兩委」成員交叉任職,推動村黨組織書記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三個職位一肩挑」比例達98.1%,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影響力和掌控力;推廣黨員作用發揮在先,組織2.46萬名黨員幹部以「第一家長」身份幫扶貧困戶。
黨建引領與美麗鄉村相結合,使農村面貌大變樣。韶關日報全媒體記者 馮兆宇 攝
「三個在先」村級決策運行機制在278個貧困村中廣泛推廣,26個軟弱渙散貧困村全部完成整頓工作,駐村幫扶和結對責任人「一對一」幫扶得到全面強化,構建起農村三級黨建網格和黨群協同治理大格局,助推韶關全市如期實現貧困村貧困戶脫貧出列的目標任務。
「南雄一個個項目得以順利推進,扶貧開發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這些都離不開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可以說,農村基層黨建已成為南雄引領扶貧開發工作的抓手。」南雄市委書記王碧安感慨地說。
一個黨員帶動一群人,一個組織築起一個堅不可摧的戰鬥堡壘,鮮紅的黨旗在脫貧攻堅陣地上迎風飄揚——這已成為韶關新時期精準扶貧開發工作的一大亮點。
「三個在先」決策運行機制在全省得到推廣。央視《新聞調查》欄目、新聞聯播頭條、國扶辦先後宣傳報導了韶關市「三個在先」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經驗做法。
創新訪貧問效工作機制
為進一步鞏固脫貧出列成果,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在做好脫貧攻堅常態化督查指導工作的同時,韶關於2020年6月出臺《韶關市開展脫貧攻堅訪貧問效工作方案》,把「五訪十問四整改」作為完成脫貧退出任務後續幫扶的有力抓手。
在訪貧問效過程中,市領導帶頭,組織各級各部門、社會組織和愛心人士開展脫貧攻堅訪貧問效,對訪問對象政策享受再對標一遍、幫扶成效再核算一遍、短板弱項再核查一遍、整改落實再核對一遍、數據檔案再核實一遍、五年脫貧攻堅典型經驗再總結一遍、滿意感恩再激勵一遍,掌握脫貧出列情況的真實性,關注貧困戶的獲得感和滿意度,進一步調整完善措施,加強問題整改,夯實脫貧攻堅基礎,提高脫貧出列的質量,提升貧困地區和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截至2020年11月底,市、縣、鎮、村各級領導幹部開展訪貧問效共149327人次,訪問普通農戶、貧困戶、邊緣戶和不穩定戶共52843戶,100%遍訪全市貧困戶,幫助解決扶貧問題17949件,進一步補齊了脫貧攻堅短板弱項,集中力量鞏固提升了脫貧質量和水平。
韶關創新推動「五訪十問四整改」訪貧問效機制的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2020年7月,新華網對韶關創新推出訪貧問效機制鞏固脫貧成果進行了報導,《中國扶貧》第21期登載了《廣東韶關:用訪貧問效鞏固脫貧成果》的亮點做法。
潮平岸闊催人進, 風勁揚帆正當時。
2020年,韶關圓滿完成脫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成效顯著。
下一步,韶關將認真落實黨中央和省委關於「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不斷提升貧困村出列水平,提高貧困人口脫貧穩定性,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原標題:《韶關人的《脫貧攻堅宣言書》》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