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冬至至後日初長,遠在劍南思洛陽。青袍白馬有何意,金谷銅駝非故鄉。」
杜甫曾在《冬至》中表達了思鄉之情,相信很多人長大後都是背井離鄉在外打拼,每當遇到傳統節日或者委屈、疲憊的時候,總是不自覺的想念家鄉,想念父母。李白也曾在《靜夜思》中寫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大家應該非常熟悉,兩岸最有名的詩,每逢佳節倍思親,這首詩簡單、直接,卻能深深的觸動我們的心弦。以前我們的異地思鄉,都是在其他城市思念故鄉,都是在國內,現在社會高速發展,很多人為了拓寬見識、增進學識或者賺取財富,會走出國門到異國他鄉,每到中秋佳節,在外打拼的人不能回家與家人團聚,總是借著月光,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現代文學家余光中有首詩叫做《鄉愁》,是一首連接海峽國他鄉去爭取自己想要的。其中有些人走出去之後還是會回國,剩下的選擇繼續留在國外,隔著重重大洋思念家鄉。
曾經大部分人出國會選擇去西方大國,比如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之類的。他們去到這些國家留學,之後留下來工作並定居,最後獲得相應的國籍。現在人們出國不一定是去這些西方大國,反而去到我們認為比較貧窮或者落後的地方,例如非洲,而且入了之後幾乎都留在那裡不再回來。可能大家有點疑惑,非洲那麼貧窮的地方為什那麼要留在那裡,留在那裡幹什麼呢,又不像西方大國,留下來是為了追求更好的工作或者生活。為什麼有中國男性在非洲不想回國,驢友:在那兒土豪,回來變窮人。
非洲
在我們的印象中,非洲荒涼貧瘠,大部分國家常年戰亂。那裡的人們都是黑皮膚,因為經濟落後,生活條件和水平不好;並且到處沙漠或者草原,還有原始森林,裡面有很多保護動物,比如:大象、獅子、長頸鹿、羚羊等等。除此之外,非洲著名還有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埃及,和它的著名文化物質遺產——獅身人面像。
實際上,非洲很多地方確實如此,貧窮落後已是它們目前摘不掉的標誌。相信大家在很多影視劇中都看到過,那裡很多國家太貧窮,經濟、醫療、教育等都很落後,很多小朋友上不了學,很多人生病了沒錢就醫。那裡衛生條件也很差,所以會經常發生傳染病,例如之前的伊波拉病毒。還有很多人吃不飽飯,經常飢腸轆轆食不果腹,所以很多雜誌影視資料裡面的非洲人,尤其是小孩子,都是差不多瘦骨嶙峋的模樣,因為食物不多,營養不良導致的。而且非洲很多地方常年戰亂,各個黨政為了爭奪權力,不顧民生,戰爭讓很多地區家園破敗,動蕩不已。這樣的地域,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要去,還要定居在那裡呢?
其實他們去非洲是因為那裡有著非洲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人去追尋它的魅力。首先,非洲的風景漂亮,那裡有著遼闊的非洲大草原,草原上有著各種各樣的動物自由生長,像非洲雄姿颯爽的獅子、大隊遷徙的斑馬、成群結隊的羚羊還有脖子特長的長頸鹿。喜歡看人與自然或者BBC紀錄片的人應該特別熟悉。很多去非洲旅遊的人都會沉浸在美麗的景色中,羨慕那裡自由生長的動物。其次,非洲除了美景,也有很多值得科研探究的地方,比如埃及文明、木乃伊。非洲的石油、礦物質也是很豐富的,也算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區域。
為什麼去非洲
現在很多人去非洲大部分分為三種,一種是做科研,一種是國家幫扶,還有一種是務工。其實科研和國家幫扶性質有點類似,自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一直對非洲有定向幫扶,例如促進非洲貿易的平衡發展。拓展相互的投資領域,幫助建設基礎設施等等。尤其是基礎設施的建設,都是由中國人過去建設完成的。另外,因為非洲礦產資源和石油非常豐富,但非洲人自身懂開採技術的人很少,所以中國也派遣了很多技術人才過去幫扶。並且也派遣了很多勞務工人過去務工。還有,因為中國的大力幫扶,中非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好合作關係,中國人去非洲的門檻不高,很多人會選擇去非洲開廠,這樣不僅能帶動當地的就業率,還能拉動經濟發展。
目前去非洲的人大多都是男性,很多去了之後就留在非洲,在哪裡娶妻生子定居下來,很多人覺得好奇,為什麼有中國男性在非洲不想回國,驢友:在那兒土豪,回來變窮人,這也是事實。非洲經濟落後,在非洲務工的華人雖說不是很有錢,但生活成本低,在那裡至少能保證生活富足,沒有壓力。回來的話要面對生活、工作、房子的各種壓力。所以他們基本上都會留在非洲發展,那怕是做一些開飯店或者賣服裝都能賺道歉,在非洲可能100萬你就是大富翁,可是在中國,很多大城市,100萬連一套房都買不到。
結語
當然,這只是一小部分人的選擇,其實去什麼地方、留在哪裡,都是個人抉擇。無論是在國內、在西方大國、還是周邊一些小國家,只要自己能生活的有意義有價值就好。非洲很多國家一直是我們中國的友國,兩國之間多一些人才交流或者貿易互惠對相互的發展有很好的作用。去非洲的中國人也越來越多,希望他們能給非洲帶去更多中國人民的美好祝願和行動。
參考資料:《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