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個話題是因為豐田在廣州車展上發布的兩款軸距為 2750mm 緊湊級車型,廣汽叫做凌尚,一汽叫做傲瀾。
去了廣州車展的小夥伴們相信對一汽豐田傲瀾都有一定了解,如果只看車尾的話,其實就是現款卡羅拉的樣子,只不過多了 ALLION 的名字代號。
但是車頭有了相當大的變化,前包圍有了大量的鍍鉻裝飾,非常有氣勢,營造出與現款卡羅拉完全不同的氣質。
不過仔細看,車燈其實沒有變,輪廓還是有相似之處的。
凌尚與傲瀾 2750mm 的軸距,意味著比現款雷凌與卡羅拉的 2700mm 還要長 50mm,這或許能夠有效緩解現款雷凌卡羅拉,自換代採用 TNGA 架構之後後排空間縮小的問題。
▼為了凸顯空間,卡羅拉官方的宣傳圖不惜將前排座椅調至最前
不過話說回來,加長之後的凌尚與傲瀾就變成了徹徹底底的中國特供車,按照中國汽車市場的規律,中國特供車必定會在消費者不注重的地方進行簡配,還是希望豐田不要步入本田的後塵。
回歸正題,一直以來車企為了滿足消費者大空間的需求,會在特定市場上推出軸距比其他地區更長的相同車型,這類車就稱為加長版。
其實加長版的車型並不是中國市場的特色,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加長林肯。
▼ 這不是 P 的,這是真實存在的車
那是美國汽車品牌林肯在 2004 年以自家豪華大型轎車 TOWNCAR 為原型做出的加長禮賓車版本。
原車長度為 5469mm 軸距 2990mm,放在現在的市場上也能算上一個龐然大物了,加長之後,長度提升到 8500mm,十分恐怖。
▼林肯 TOWNCAR
這輛林肯就是豪華的代名詞,在美國汽車歷史上有過一個說法,長度越長,代表著階層越高,這個觀念也間接影響了中國的汽車文化發展。
如今林肯已經不再生產這種極端長度的車型,而這種加長的文化卻來到了中國。
BBA 當中第一個吃螃蟹的就是一汽奧迪了。
一汽與奧迪的合作始於 1988 年,1999 年一汽奧迪生產的 A6 C5 比全球版軸距加長了 90mm,這款車一直銷售直到 2005 年退市。同年,一汽奧迪宣布全新車型 A6L 上市,隨後 2009 年推出 A4L 車型。
▼ 1999 年上市的奧迪 A6 C5,第五代 A6
而華晨寶馬在 2006 年開始生產加長版的 5 系轎車,北京奔馳的加長版 E 級則在 2010 年亮相。
軸距加長,不僅可以增大汽車的體型,形成豪華的視覺感受,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內部空間,特別是後排空間,讓乘坐感受更加舒適。
例如 2021 款的奔馳 C 級標準軸距的版本為 2840mm,車長 4704mm,長軸距版本為 2920mm,車長 4784mm。而 2020 款奔馳 E 級標準軸距 2939mm,車長 4947mm。
▼ 奔馳 C 級標準軸距與長軸距
軸距直接跨越一個級別,而奔馳 C 級長軸距版本起售價 30.078 萬,E 級標準軸距為 42.58 萬,從實用性來講,長軸距車型的性價比是非常高的。
這些年,有越來越多的全球車型,國產之後拉長了軸距,但並不是所有加長的車型都能收到消費者歡迎。
今年最經典的一件事是,北京奔馳推出了第一輛國產的奔馳 AMG 車型 A35L,結果讓 AMG 的粉絲非常失望。AMG 作為奔馳的性能車,要的就是強勁的動力以及靈活的操控,但是國產將之加長,無疑是對 AMG 的侮辱。
▼ 國產奔馳 AMG A 35L
當然軸距的加長,是要付出代價的,首先車身拉長,車重增加,會直接影響車輛的操控與油耗。
軸距加長,意味著輪子之間距離變長了,在轉彎的時候,車子的行駛半徑必定會增大。
在通過某些角度較大的彎道,或者掉頭的時候,靈活性肯定不如短軸距的車型。
停車場停車可能是這些車型最讓人絕望的時候,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車位,結果因為過道寬度不夠導致停不進去,那就尷尬了。所以部分軸距較長的車型,會通過搭載後輪轉向系統來消除這樣的影響。
▼ 奧迪 A6L 搭載後輪轉向系統,停車更方便
另外,加長後的車型動力也來的更遲緩。
例如 2021 款寶馬 3 系,同樣是搭載 2.0T 中功率渦輪增壓發動機的 325 車型,標準軸距百公裡加速數據為 7.3 秒,長軸距版本加速時間為 8.1 秒,足足慢了 0.8 秒。
不過為了更舒適的乘坐體驗,消費者還是更傾向於選擇長軸距的車型。
操控性能下降的缺點也隨著技術的發展,慢慢被削弱。畢竟許多人買車不是為自己買的,而是給家裡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