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簡陵:唐懿宗李漼的陵墓

2021-02-23 關中拍客

唐簡陵位於渭南市富平縣莊裡鎮山西村,修建在縣城西北30公裡的虎頭山上,為唐朝最後一座依山而建的陵墓。2020年5月5日下午,我第三次來到唐簡陵,操作自己的大疆無人機對這裡的神道進行了航拍——


點擊下方 觀看精彩視頻

1956年8月6日,「懿宗簡陵」被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簡陵與陝西境內的多座唐陵一起,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10月1日,遊覽完藥王山後,我和爸爸開車來到富平,計劃尋訪這裡的唐代帝陵。按照地圖的標註,我們先來到簡陵,已經看到虎頭山,但是沒有找到神道;2009年5月29日,再次經過這裡時,才發現路邊的界樁,原來神道就在眼前。

當年,沒有電子導航和無人機等先進科技,唐代帝陵神道上的石刻都比較低矮,所以很難看見,非常容易錯過。如今,只要無人機飛上天空,周圍的景象一覽無餘。無人機從東窯村北側的田野裡升起,簡陵神道南端的西乳臺和東乳臺遺址赫然呈現在眼前。雖然兩座乳臺僅殘存部分夯土臺基,但是均被圍欄包裹起來,兩者之間豎立著文保碑。在乳臺北側大約90米處,原本有一對精美的石翼馬,於1991年移至陝西歷史博物館正門前的廣場上。

西側乳臺

隨後,無人機沿著神道的上方,自南向北飛去,地勢逐漸抬升。簡陵神道位於陵墓的正南側,東西寬約90米,南北長約350米。曾經氣勢恢宏的神道,已消失在層層的耕地裡,隱約可以看到幾件石刻。 唐簡陵和唐貞陵修建於同一時期,形制基本相同。神道上的石刻,原本數量很多,包括華表、翼馬、鴕鳥、仗馬、石人和獅子等。如今,放眼望去,神道空空蕩蕩,沒有什麼特徵。這裡僅存西側的兩件仗馬和兩尊石人,仗馬破壞嚴重,石人頭部殘缺。

從北向南拍攝

神道北端的盡頭是朱雀門遺址,殘存有兩座夯土闕,東西相距約104米。其中,東闕殘高約1.5米,西闕殘高約7米。在兩闕之間,原本還有一尊石獅子。2013年2月10日,這件石獅子被盜;11天後,此案告破,石獅子被追回,存放至文管所。簡陵所在的虎頭山,由東北—西南走向的一條青石巖山組成,東似虎尾,西像虎頭,也被稱為「紫金山」。主峰海拔889米,東西兩峰如翼,地宮開鑿於中峰南麓。

虎頭山

唐懿宗李漼(833—873),唐宣宗李忱的長子,為唐朝第18位皇帝。大中十三年(859),唐宣宗駕崩之後,他被宦官擁立為帝,時年27歲。次年,以宣宗所制《泰邊陲樂曲詞》中的「海嶽晏鹹通」之句,改年號為「鹹通」。懿宗繼位以後,整日尋歡作樂,遊宴無度,驕奢淫逸,任人不能,崇信佛教。浙東、安南、徐州、四川等地先後發生動亂,政治腐敗,民不聊生。鹹通十四年(873)三月,懿宗下詔,迎奉佛骨,招致群臣的勸諫。但是,懿宗充耳不聞,對大臣們說道:「朕能活著見到佛骨,就是死了也沒有什麼可以遺憾了!」佛骨迎入長安後,唐懿宗又一次病重。鹹通十四年(873)七月十九日,懿宗因病去世,終年41歲。因此,有人感嘆道:「佛骨才入於應門,龍已泣於蒼野。」

航拍獻陵:唐高祖李淵的陵墓

航拍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

飛越乾陵:航拍氣勢恢宏的神道

航拍泰陵:唐玄宗李隆基的陵墓

航拍建陵:唐肅宗李亨的陵墓

仲山日暮:航拍唐宣宗李忱貞陵

嵯峨綻放:航拍唐德宗李适崇陵

日照金幟山:航拍唐憲宗李純景陵

航拍光陵:唐穆宗李恆的陵墓

航拍元陵:唐代宗李豫的陵墓

我是申威隆,陝西師範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的「非優秀」畢業生,著名的90後「陝西文博一哥」。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的公眾平臺《關中拍客》吧!

感謝大家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帝陵】唐懿宗簡陵·末世之形
    富平的第一站,是一直沒來得及前往的唐懿宗簡陵,這也是富平地界五座唐陵裡最靠西的一座。簡陵,位於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西北三十公裡的莊裡鎮山西村紫金山上,在當地,這裡也被叫作虎頭山。簡陵之墓主人唐懿宗李漼,在絢麗的唐史之中存在感並不高,而來此之前的我對這位晚唐的帝王更是知之甚少…都說國之將亡,必有先兆,七患居國,必無社稷。
  • 唐懿宗李漼是如何敗光大唐家底的?
    可見唐懿宗在接手朝政的時候是一個大好局面,那麼他是如何在短短十數年間,將所有的政治資本都葬送掉的?唐懿宗在繼位之初,還表現的不錯,勵精圖治,延納讜言。時浙東裘甫正起兵造反,朝廷迅速平定了叛亂。但隨著時間推移,懿宗昏庸的一面就展現了出來。唐懿宗李漼首先,朝政混亂,任人不明,且吏治腐敗。懿宗在位期間一共任用了二十一任宰相,大多碌碌無為。
  • 唐懿宗李漼簡介 唐懿宗實為唐朝間接的亡國之君
    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懿宗李漼(「漼」,拼音:cuǐ),母元昭皇太后晁氏。始封鄆王。宣宗愛夔王滋,欲立為皇太子,而鄆王長,故久不決。
  • 【航拍西漢十一陵2】西漢第二任皇帝陵墓,8年皇帝無子嗣,皇后之位空缺是何故?
    即日起推出《航拍西漢十一陵》專輯。有圖文版和視頻版,歡迎大家關注。今天圖文版第二集,漢惠帝劉盈安陵。
  • 鄭成功陵墓是船形的?真相是……
    在南安市水頭鎮康店村的橄欖山,蒼翠掩映之中,鄭成功的陵墓靜靜地坐落在山上。鄭成功騎馬銅像聳立在泉州市區大坪山山巔。墓園中,一塊《重修民族英雄鄭成功陵墓碑記》道出了鄭成功的簡要生平。鄭成功名森,字明儼,號大木,南安石井人。明天啟四年生,十五進秀才。隆武即位,賜國姓,改名成功,封忠孝伯,授招討大將軍。
  • 大府井村:航拍明秦愍王朱樉墓
    2020年4月4日,我和家人經過這裡,操作自己的無人機對愍王朱樉墓進行了航拍——點擊下方 觀看精彩視頻明秦愍王朱樉墓位於長安區杜陵鄉大府井村東北方向的田野裡,緊鄰雁引路西側,與西漢杜陵相望。按照明朝的制度,為藩王提前修建陵墓,修好後只留一個天井,因為避諱「墓」,所以稱為「井」。同時,每個井由兩營兵護守,後來成為專門的守陵軍。由此可見,大府井村可能就是愍王朱樉墓守陵軍的駐地。
  • 旬邑:飛越石門山,航拍扶蘇廟
    2020年3月7日,經過這裡的時候,我操作無人機對石門山進行了航拍—— 點擊下方 觀看精彩視頻 旬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唐代詩人鄭谷在《春過郇邑》中寫道:「百裡花封俗化淳,名蹤盛跡半猶存。
  • 【航拍西漢十一陵4】千古一帝漢武帝茂陵和英年早逝的漢昭帝平陵
    西漢帝陵最西端的一座,位於鹹陽興平的茂陵,是所有西漢陵墓封土最大的一座。它的主人,正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漢武大帝。漢武帝在位54年,期間國力比較強盛,對外作戰取得了重大勝利,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徵大宛、北破匈奴,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漢武帝因此成為千古一帝!為了彰顯自己與眾不同的歷史功績,建設了一座規模宏大的陵墓。茂陵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
  • 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為何600多年無人敢盜?看完你就明白了
    此乃明朝開元皇帝朱元璋的陵墓。佔地面積達170餘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歷時25年,調用軍工10萬才得以建成。作為中國明清皇陵之首,明孝陵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了明清兩代五百餘年20多座帝王陵的形制。話說自古帝王陵大都免不了盜墓賊的「光臨」。
  • 秦始皇名揚天下,陵墓更是有不少好寶物,為啥沒有人敢去陵墓裡面
    秦始皇陵墓在世界上,都算是非常罕見的文化遺蹟。其工程浩大,還有其內部的寶物等各種東西,其價值都是不可計量的。而嬴政在登基的時候,就開始為自己修建陵墓了,秦始皇陵才開始修建開始,到秦始皇死後,都還沒能成功修完。
  • 中國十大陵墓
    據史書記載,陵墓原有內外兩重城牆,四個城門,還有獻殿闕樓等許多宏偉的建築物。勘探表明:內城總面積240萬平方米。城牆四面,南有朱雀門,北有玄武門,東有青龍門,西有白虎門。從乾陵頭道門踏上石階路,計537級臺階,其臺階高差為81.68米。走完臺階即是一條平寬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這條道路便是「司馬道」。
  • 靜謐.陵墓石雕
    『境·相』陵墓石刻主要有:神道石刻、紀念性碑刻、門儀石刻、建築裝飾石刻等。陵墓神道石刻與佛教石刻並為中國雕刻藝術的兩大基本組成部分。「神道」即為墓道,意為神行之道。這種場合的神,是鬼神的意思;因為鬼神同時也包括死者靈魂在內,所以神道是通向死者之道。把神道當作墓道使用是漢代以後的事。漢代大將霍去病的神道是目前被發現最早的神道。
  • 圖坦卡門墓是必看的陵墓之一
    六十多個法老及貴族的陵墓分布在很大一片區域,以最中間那片劃圓圈的空地為中心,找幾個必看的墓看就可以了。這就是中間那片空地,非常非常曬,一棵樹都沒有,颳起風來還飛沙走石的。公元前2000年以前的舊王國時期,法老的陵墓都埋在金字塔下面,但是那麼大個的金字塔實在太顯眼了經常被盜墓賊光顧,所以到了中王國以後,法老們就把陵墓埋在山谷裡了。KV62,圖坦卡門墓,是必看的陵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