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大家談》第3期:分享嘉賓
王心安(曾署王新安),字老安。
齋號大豐堂、漢風居、漢風堂(曾署鏤金齋,沛風堂)。
1954年生於江蘇沛縣,1990年畢業於中央美院壁畫系,1991修業於中央美院國畫系。任曲阜市第十、十二、十三屆政協委員,曲阜市藝術研究所所長,曲阜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齊魯理工學院兼職教授。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環境藝術委員會理事,中國壁畫學會會員,中國舞美學會會員,中國國畫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孔子壁畫雕塑藝術研究院院長,北京飛天書畫院院長,東方儒商書畫院院長,山東省壁畫藝術研究院常務理事。
主要成就:
1989年《大成樂舞圖》獲中國書畫優秀作品展優秀獎。
1990年《八十七神仙卷》獲中國畫新秀作品展一等獎。
1991年《夢》、《暝》、《簫韶樂舞圖》三件均獲中央美院畢業作品優秀獎,其中《夢》被收藏。
1996年《源》獲聯合國教科文世界藝術大賽銅獎。
1999年入展首屆《國畫家》中國水墨小品精作展。
1999年《大山的對話》入展紀念孔子誕辰2550年全國書畫展。
2004年《孔子施教圖》入展全國首屆壁畫大展。
2009年連環畫《孔子》入圍全國十一屆美展。
2012年《綠色的呼喚》獲八荒通神全國美術雙年展優秀獎(最高獎)。中國美協收藏。
2012年《自行車時代》入展全國錦繡中華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收藏。
2012年《迷失》入展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收藏 。
2005年舞美設計《石龍灣》獲中國文化部銅獎,獲山東省文化廳一等獎。
作品出版:人民美術出版社:《畫說孔子》,《顏子聖跡圖》。
人民中國出版社:《孔子畫集》。
作品發表:《美術報》,《中國書畫報》,《人民日報》,《大眾日報》,《文化報》,《中國戲劇》,《中國舞蹈》等。中央電視臺,江蘇電視臺,山東電視臺報導……。
我的《飛天》夢
——作者(畫家):王心安
緣起
飛天屬於宗教藝術,飛天形象不僅出現在中國,印度、中亞、東南亞以及日本均有飛天出現。
宗教題材是繪畫的一個永恆主體。中世紀,西方的一切藝術都要服務於宗教,這對中國繪畫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中國畫家根據自身的地域文化特性,形成了獨具民族風格的東方宗教藝術。
王心安《飛天系列》作品之1
敦煌莫高窟藝術,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宗教藝術。
敦煌,是中國通向西域絲綢之路的集散地,是商賈雲集的廣袤商場。敦煌連接著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從這裡經過無垠的沙漠戈壁,通向各國進行商貿文化交流。途中,天災盜匪,險象迭生,絲路人面對災難,無可奈何。人們為了祈求路途平安,順利往來,便寄託於神靈護佑以滿足精神願望。於是在公元四世紀,開始修建千佛洞,歷經1600多年,雕塑、壁畫彩繪,形成了兼容印度、波斯、不達米亞、希臘等中西文明交融薈萃的宗教藝術寶庫。
王心安《飛天系列》作品之2
由於王圓籙的愚昧,莫高窟藝術被國外列強蠶食,其文物的散落以至於環繞了整個地球,同時,莫高窟藝術也影響了整個世界。
莫高窟的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窟有飛天,總計4500餘身。記錄了從16國到元朝各個時代各地域的審美特徵和宗教信仰。
而且,飛天也在榆林、雲岡石窟等地相繼出現。飛天藝術在千年的演變中,逐漸趨於完善。
自隋朝以來,飛天、菩薩、樂舞伎等形象,日趨女性化,至唐以臻完善。
飛天女性化的主要原因,歸根結底是取決於東方以陰柔為美的審美觀。它契合了東方儒釋道文明的懷柔、上善若水的倫理信念。女性之美,也正蘊含了佛教慈悲柔和的內質。就像世界上的最愛,莫過於母愛一樣。
王心安《飛天系列》作品之3
林語堂《青春美好》中說:「科學無非是對於生命的好奇心,宗教是對於生命的崇敬心。文學是對於生命的,藝術是對於生命的欣賞。"
飛天,作為宗教,是帶給人類福祉的美神;作為藝術,是對人類生命的欣賞。
人們往往寄情於山水之間,對周圍的一切讚嘆不已,卻忽視了人類本身的完美!相對其他物類,可以說人體之美是無與倫比的。這種美,取決於環境的改造,取決於長期的勞動進化。
餘秋雨說:「它是一種聚會,一種感召。他把人性神化,付諸造型,又用造型引發了人性,於是,他成了民族心底一種彩色的夢幻,一種聖潔的沉澱,一種永久的嚮往,它是一種狂歡,一種釋放。在他的懷抱裡,神人交融,時空飛騰。於是。它讓人走進神話。」
王心安《飛天系列》作品之4
飛天,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飛天是神化了的人,是人類的神話。人類塑造飛天的完美形象,其目的是以浪漫主義形式頌揚人類文明的結晶。通過對這種藝術的創造和欣賞,從中發現人體結構勻稱、陽剛陰柔、動態生動、舞姿優雅,即可產生出人們的自信、自愛、自尊。誠如劉海粟先生所說:「人體美是美中之至美,人是物質發展的最高成就。人體藝術,是歷代中外藝術家對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對宇宙生命的體驗。「
因此,有史以來,人體繪畫在西方早已成為至高無上的描繪頌揚對象,在美院以及學術機構,也作為最高的藝術研究課題。但在我國民間,由於受封建思想的影響,反而對人類本身缺少了自尊自信,對人體諱莫如深,人體藝術相對較少。卻常以宗教的藝術形式,寄託於神化的偶像,來反映對人體藝術的欣賞。
比如,宗教藝術中的飛天,就多以裸體或半裸體的形式出現。裸體維納斯被尊為西方的美神,那麼,飛天就應該是東方的美神。
王心安《飛天系列》作品之5
薪火
莫高窟的藝術魅力,吸引了無數的藝術家為之而獻身。他們是敦煌莫高窟藝術的守護者,也是其藝術的傳承人。
於是,出現了一批又一批的藝術家來到了敦煌,對莫高窟藝術進行臨摹和保護。
1937年,李丁隴先生是臨摹敦煌壁畫的第一人。
1941年至1943年,張大千團隊:張心智、孫宗慰、竇佔彪、李夏、張比德、謝稚柳、劉力上、蕭建初等。
1943年至1947年。常書鴻團隊:常沙娜、邵芳、董希文、張林美、周紹淼、蘇寶輝、段文杰等。
1912年至2000年陸續有:關山月、王子云、吳作人、葉淺予、劉開渠、吳冠中、梁思成、潘潔茲、黎雄才、王朝聞等。
可以說,常書鴻先生是保護敦煌藝術的第一人。如果沒有常書鴻先生的傾力保護,敦煌可能早就被洗劫一空了。常書鴻先生放棄了在法國成為世界油畫藝術家的前途,攜妻女全家來到敦煌。張大千與常書鴻在敦煌分別時說:「你呆在這裡,這是一個長期的無期徒刑啊。」後來,妻子走了,朋友走了,他卻傾其一生,守護和弘揚著敦煌文化。至今,他的墳墓一直守望著敦煌。
王心安《飛天系列》作品之6
這便是藝術的魅力!
藝術家對敦煌藝術的不斷探索,形成了以傳承為主的國粹派;以學術為主的學院派;以古為今用的創新派。留下了大量的非常寶貴的藝術成就,弘揚了敦煌文化,形成了敦煌學研究,在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因此,飛天成為敦煌的名片,也成為了中國的標誌。
王心安《飛天系列》作品之7
育化
畫飛天,是我與生俱來的緣。
還是懵懂時期,在牆壁上、黑板報上塗鴉了很多的舞蹈人物。在長輩的讚許聲中,越發的自我表現。
我出生於江蘇沛縣。少年時期,在縣文化館參加展覽時,有幸認識了程大利先生,程門立雪,納為弟子,親聆教誨,日有所進。
1974年,考入滕縣(現滕州市)工藝美術廠,畫畫出口,愛好成了工作,幹自己喜歡的事覺得佷幸福。受劉繁昌先生教導,臨摹了大量的古畫,期間,古典工筆人物畫漸入佳境。
1978年,任曲阜市劇團舞美設計。工作之餘,人物畫一直是我的研究方向。西方的素描集,我臨破了幾本。戲曲人物速寫,是我的必修課。曲阜是儒家文化發祥地,孔子題材的作品,也畫了不少。
1985年,受中央美院國畫系教授姚志華先生和廖靜文先生器重,委託我對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進行放大著色,再現成品效果。同時也是完成徐悲鴻先生的生前遺願,我欣然接受並誠惶誠恐。對原稿作了深入的研究,初稿放大後發現,人物的結構比例失調,原稿前後殘缺,並少了一個人物。通過參考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圖》,完善了畫面。用仿古絹,放大到約7.7米,著以古樸的重彩。既是一次臨摹學習,也是一次再創作的歷練。歷時三年完成。完成後,得到專家的認可。姚志華、廖靜文、黃均等先生題詩作賦,較高的評價。
1987年,在軍事博物館展出,獲全國唯一的一等獎。中央美院破格錄取為中央美院工筆畫室插班進修生。
後來又考入了中央美院壁畫系。親聆大師教誨,對國畫創作有了正確的認知。為後來的飛天創作,做實了牢固的基礎。特別是每天的人體寫生訓練,使我在以後的寫意《飛天》創作中,對人體的把握,起到了關鍵作用。
王心安《飛天系列》作品之8
飛天,從緣起到敬畏,從工筆到寫意,是我藝術之路的發展軌跡,也是藝術規侓的發展必然。
在《飛天系列》研究中,我堅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功課:
一、造型。人物畫,造型是首要的。在眾多品類中,人物畫是最能體現造型能力的,這也是考美院為什麼把人物畫作為必考科目的原因。顧愷之說:「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飛天是源於生活中的人,大量的人物訓練是我不變的堅持,也是畫好飛天的基礎。由量到質,熟能生巧。成竹在胸,才能左右捭闔,隨心所欲而不越規矩。
二、筆墨。用筆,在於書寫。線條質量取決於書法功底。書畫同源而不同功,畫畫用線較為豐富。關鍵處在於筆筆生發而發乎情,散其懷抱而止乎禮。
用墨,在於用水。我常用漬墨宿墨,是為自家言而張目。筆墨一體,墨中見筆,筆中顯墨;筆出勢,墨出韻,以臻氣韻。
三、明理。飛天藝術作為主攻方向,那麼,對飛天的淵源就必須作深入的研究。飛天的特定審美取向,也決定了飛天繪畫的獨特圖式。
四、去俗。飛天即美神。她接近於西域的人體藝術,美人與人體畫最容易媚俗。要想去俗,須靠修養。多讀書,從古詩詞中尋找文人情懷;多練字,從書寫中體現書卷品格;多品畫,從藝術中鑑賞真善美。使《飛天》作品去俗而高雅。
五、練功。一幅《飛天》畫的品味高低,是作者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其中詩書畫印是必修課。在作品中,儘量自撰詩文,自治印章,書法過硬,才能使畫有高格,自出機杼。
王心安《飛天系列》作品之9
緣於此,讀書、寫字、敲詩、速寫、畫畫、治印偶爾為之,便成了我的生活常態,且幾十年以一貫之。
《飛天》系列作品,2016年在聯合國大廳展出並召開了新聞發布會,緊接著在美國紐約、華盛頓等七大城市巡展。二十多家媒體報導,作品銷售一空。2018年至2019年三次在揚州展出,倍受青睞,爭相購買。曾在多家媒體出版報導並參展,作品被各社團及個人收藏。著名畫家程大利先生看了《飛天》作品後高度評價,並揮毫題字「青蓮入心,筆精墨妙」。
師友的鞭策,激勵我倍加努力。堅信:夢中的《飛天》,一定會扶搖直上,飛的更高。
教化
《飛天》,已經畫了近兩千年了,是敦煌藝術研究成果。今天依然存在著現實意義。她不光有著輝煌的藝術成就,而且存在著「成教化,助人倫"的社會功能。
《飛天》,源於絲綢之路,正契合了當前所偶導的「一帶一路」思想內容,而且成其為標識。
《飛天》,她屬于吉祥題材。她象徵觀音菩薩,象徵美好善良。她代表著大道無私,降福獻壽,把幸福祥瑞撒滿人間。
王心安《飛天系列》作品10
編者按
王心安對人物、山水、花鳥畫均有涉獵,主要擅長人物畫,先後師從程大利,姚治華,胡勃等先生。
從工筆轉入寫意,專攻《飛天系列》水墨已30餘年。
《飛天》是天上的飛仙,是降福人間的美神。是人們的嚮往,是中國人的飛天夢。
《飛天》,是王心安繪畫的一個載體,以此而展現的,是中國畫的筆墨語言,是惚兮恍兮的哲學思想。
他的飛天系列,得到專家和收藏界的青睞,程大利先生看作品後欣然題詞曰:「青蓮入心,筆精墨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