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深圳樓市的魔幻似乎正在廣州重現。新年剛過,11月房價漲幅創下全國第一的廣州,部分小區二手房業主開始「抱團漲價」,大有追趕深圳之勢。
近日,廣州多個小區業主群發出倡議書,呼籲齊心協力抬高房價至目標水平。抱團漲價的風氣由豪宅區珠江新城蔓延至天河東、黃埔的多個熱門樓盤,大有一路向東,至黃埔科學城的趨勢。
2019年底、2020年初,深圳也是出現了業主聯合炒房的行為,並由南山區傳導到福田、龍崗等地區。
眼見著二手房市場越來越浮躁,廣州住建局周二緊急發聲滅火,稱要嚴打哄抬房價的行為。
不過,雖然抱團漲價不足懼,專家們指出,廣州樓市本輪行情有更深層次的規律支撐,2021年的行情或將持續反彈。
部分小區業主拉高掛牌價
妖風醞釀自廣州著名的豪宅區珠江新城。近日,該區域內小區「保利心語」兩套房源的成交單價突破了14萬元/平米,直接讓資質更好的兩個小區「中海花城灣」和「匯悅臺」的業主群炸開鍋了。
「匯悅臺」有業主調侃稱,「保利心語」的「破房子」都能賣到快15萬,頂級豪宅「匯悅臺」賣到30萬都不算高。也有業主稱,已有中介打電話問25萬賣不賣。
相比「匯悅臺」的業主放衛星,「中海花城灣」的多名業主則頗為認真地呼籲鄰居們共同努力,將小區房價提到18萬。
很快,這場豪宅小區的互踩與攀比,讓一些剛需盤也躁動了。天河、黃埔等多個熱門小區業主群裡發出了步驟清晰的漲價倡議書。
天河東「天朗明居」業主群的聊天截圖顯示,有人在群裡設置了推高小區房價的詳細目標:
同在天河東的熱門小區「中海康城」、「盈彩美居」也在拉高掛盤價。
老黃埔的「金碧世紀花園」業主群內,也有人設置了詳細的抬價戰術,他還稱抬價是為了「讓金碧能漲贏其他盤,大家以後置換的時候,就可以往市中心有更多選擇」,言辭頗有一種「人在江湖,不得不捲」的感覺。
從貝殼APP的數據來看,掀起風暴的「中海花城灣」的確有房源存在提價行為。新年之前,該小區某業主將178.26平米的房子掛牌為2600萬元,但在新年元旦這一天,業主突然將房子總價漲了50萬,變為了2650萬元,單價也漲為了14.8萬元/平米。
看來,跳漲50萬元的幅度還不足以讓他的鄰居們滿意。按照業主群裡放出的「18萬元/平米」的單價目標,這套房源還得再漲570萬元才夠給力。
部分業主眼高於頂,想把資產價值吹到天上去。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操作起來有難度、且不能改變整體趨勢,購房客無需對此恐慌。
廣州中原項目部總經理黃韜認為,抱團漲價的行為實際操作起來較難,因為每個業主的心態都不一樣,有人有條件捂盤,但也有人急著拋售。
廣州地產業內人士鄧浩志認為,業主聯合控盤的行為(如有)屬於妄想,房價走勢最終還是由更宏觀的市場規律決定,部分業主瞎嚷嚷漲價頂多算廣州樓市「長牛」路上的「噪音」。鄧浩志還做了一個直白的類比:「試試叫鶴崗的業主聯手,看他們能不能推高當地房價?」
眼看著「長牛」要變成「瘋牛」,廣州官方也緊急發聲滅火。針對業主哄抬房價的坊間消息,廣州市住建局周二傍晚呼籲,請公眾理性研判,防止被誤導。
住建局表示,正深入開展房地產市場秩序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哄抬房價和虛假房源、虛假廣告、虛假銷售等違法違規行為,進一步整頓和規範房地產市場秩序。
深圳官方曾直接暫停帶頭「抱團漲價」的小區的網籤手續辦理,並約談相關人士。尚不清楚廣州住建局會不會效仿深圳的做法,但官方高調發聲,會對部分浮躁的業主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
廣州樓市結束三年橫盤期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業內人士認為「抱團漲價」的行為不足懼,但也有專家指出廣州樓市在2020年底已有明顯的升溫,行情在2021年還會繼續反彈。
從價格端來看,自深圳去年「715」樓市最嚴新政後,廣州的房價就開始顯山露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8月份廣州二手房房價漲幅衝到全國70個大中城市首位;到了11月份,二手房漲幅再度回到70城首位,新房價格也被帶火了,漲幅位居70城第二。
從成交量來看,儘管價格已快速衝高,但並不阻礙廣州樓市壓抑了三年的購房需求繼續快速釋放。
廣州中原數據顯示,2020年最後一季度,廣州新房網籤量接連創下新高,10月達1.1萬套,創近三年新高;11月增長至1.3萬套,創近四年新高;12月,新高再度被打破,新房網籤量觸達1.6萬套的天量。
二手房方面,廣州年內成交量一路走高,經過8月、9月的快速去化後,10月因房源緊缺而成交量有所回落、至1.1萬套,11月的成交量則大幅反彈34.6%,再度回到上升通道,11月和12月的成交量分別為1.4萬套和1.5萬套。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2020年支撐廣州樓市行情最直接的因素為深圳限購,導致資金流入環深和廣州;其次,廣州本地存在大量潛在的住房需求,而且廣州房價相對較低,潛在的需求容易被激活起來;另外,2020年華南的信貸普遍比較寬鬆,貨幣流通量加大容易流入龍頭城市的樓市,也有助於廣州樓市升溫。
總體來看,嚴躍進認為,2021年廣州樓市將保持穩中向上的態勢,成交量和價格可能會繼續反彈,政策層面也會出臺一些監管措施,及時防範樓市過熱的風險,化解房價上漲過快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