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歸來的首輪比賽,上演了多場精彩的對決,大連人和魯能的這場比賽更是讓球迷們大呼過癮,賽後更是成為了各大媒體討論的焦點。復盤整場比賽,魯能到底贏在了哪裡?李霄鵬說有運氣的成分,仔細分析下來,本場比賽可謂是跌宕起伏,從魯能佔盡優勢到大連人首先取得進球,再到魯能連扳三球,最後時刻大連人的進球看到了扳平的希望,不得不說,這場比賽看的很過癮,無論是對魯能球迷還是大連人球迷。
其實本場比賽可以劃分成四個階段,那就是上半場、下半場開始到大連人進球、大連人進球後到費萊尼帽子戲法、比賽最後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會有幾個關鍵的點,成為了這個階段兩隊表現的晴雨表。
按照慣例,先送上雙方的首發以及換人:
山東魯能泰山隊:
18-韓鎔澤;
6-王彤(第74分鐘 11-劉洋)、3-劉軍帥、5-鄭錚、39-宋龍;
22-蒿俊閔(第63分鐘 13-張弛)、10-莫伊塞斯、17-吳興涵(第54分鐘7-郭田雨)、33-金敬道、36-段劉愚(第54分鐘 21-劉彬彬);
25-費萊尼
大連人隊:
1-張翀;
11-孫國文、22-董巖峰、30-丹尼爾森、16-童磊;
5-吳偉、17-哈姆西克、28-林良銘、10-薩姆·拉爾森(第81分鐘 20-汪晉賢);
31-鄭龍(第59分鐘 18-何宇鵬)、9-龍東
上半場關鍵點:魯能球員配合默契、嘗試中路滲透、李霄鵬嘗試多種進攻套路無果
整個上半場,魯能在控球率上佔據絕對優勢,但雙方射門次數均不多。魯能進攻方式主要倚仗於邊路傳中,特別是右路傳中,然而在大連人針對性貼身防守之下,右路吳興涵錯失不少傳球機會。第41分鐘,莫伊塞斯打門被破壞,費萊尼接球後一腳抽射打高。第43分鐘,宋龍接球,傳中給費萊尼,費萊尼頭球轟炸不進。
不過上半場魯能給球迷的一個驚喜就是,魯能的小範圍內的配合打的非常出色,尤其是在中路靠右側,費萊尼、吳興涵、段劉愚、蒿俊閔等球員在中路的滲透非常的多,儘管最後總是要傳遞到右路傳中,但是之前的小配合往往首先嘗試的是中路滲透,球員們默契的配合讓大連人感到很不適應。看一下上半場的技術統計:
上半場魯能的控球率達到了64%,傳球次數324次比大連人的181次多出不少,長傳雖然一直是魯能的慣用戰術,但是上半場短傳次數的增加凸顯了李霄鵬打造的魯能技術細膩的特點。
再來看大連方面,剛剛參與球隊合練不久的大連人外援仍在找狀態階段,龍東與拉爾松的前場配合併沒有掀起波瀾。大連人在尋求反擊的時候始終沒有一個好的出球點,很難組織起有效進攻。直到45分鐘,雙方在魯能禁區一片混戰,大連人險些攻破魯能大門。下半場,魯能必須提防大連人突然的進攻。
上半場魯能得勢不得分,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大連人上半場體能充足,陣型保持的非常緊湊,對費萊尼等球員的盯防非常的到位,魯能進攻的空間被壓縮,很難找到射門的空間,僅有的幾次機會也因為過於緊張和對方的逼搶浪費掉。
2、大連人對魯能的邊路限制非常的有效。上個賽季大連人可以雙殺魯能,就是對魯能的戰術打法研究的非常透徹,有針對性的限制,上半場大連人依然延續了這種打法,上半場主打吳興涵的右路,結果吳興涵連續5腳傳中都被大連人後衛封堵出去,大連人有效的限制讓魯能的邊路傳中無法形成威脅。
3、費萊尼客串中鋒,魯能缺少一擊致命者。剛剛達到鋒線位置的費萊尼一開始顯然不適應,而且面對著對方嚴密的盯防,不得不說費萊尼很難找到空間,這和一直在鋒線位置的佩萊有所區別,攝像機多次把鏡頭給到了替補席上的佩萊,顯然也是更有深意。
關鍵點:大連人攻出來、魯能防守注意力下降、李霄鵬神奇換人
下半場開始之後,雙方的攻守之勢發生了變化,魯能不再像上半場那麼有攻擊力,獲得喘息機會的大連人開始攻了出來,吳興涵的進攻威脅下降,蒿俊閔出現了體能問題,魯能整體的注意力有所下降,比賽進行到了56分鐘,大連人一個45度傳中,精準的找到了禁區內的龍東,其實這正是對龍東盯防不嚴的結果。
我們可以通過幾個鏡頭來看一下這一個階段的表現:
第一個鏡頭:大連人在右路獲得的突破單刀機會就是魯能防守球員配合不默契的表現,直接把球漏給了大連人右路突破的球員,丹尼爾森已經形成了巨大的空檔,可惜沒有選擇傳球,如果選擇傳球,估計比賽進行到第48分鐘,魯能已經丟球。
第二個鏡頭:大連人組織起了快速反擊,在前場已經形成了3打3的局面,從這個畫面可以看出魯能的中場已經出現了脫節,無法形成有效的攔擊,好在這個回合下,大連人的進攻也沒有打成,不過大連人頻繁的進攻,還是為接下來的丟球埋下了伏筆。
第三個鏡頭:吳興涵低頭向前跑著防守和搶球,踢過球的朋友一定知道,當吳興涵做出低頭跑的動作的時候,已經說明他體能到了極限,已經是跑不動了。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李霄鵬已經看到了問題的所在,所以在54分鐘接連換上了劉彬彬和郭田雨,換下了蒿俊閔和吳興涵,意圖非常的明顯,那就是控制住比賽的節奏,防止因為體能出現的問題導致被動。
結果剛換上不久,大連人還是利用一次45度傳中的機會製造了進球,李霄鵬的換人比較及時,但是沒有止住頹勢。
再來看一下這個進球:進球可以說有些意外,因為之前大連人製造的機會顯然比這一次威脅比較大,但是魯能還是出現了盯人不緊的情況,看似兩人包夾龍東,其實倆人距龍東還有一段距離,當欠點冒頂之後,龍東進球也就是水到渠成了。
總結一下這個階段,大連人看到了魯能進攻稍有放緩的趨勢,而且球隊的體能出現了問題,中場開始出現脫節,於是大連人加強了進攻,而且節奏打的非常快,雙方可以快速通過中場。不過大連人進攻的時候兵力投入的並不多,反倒是魯能,留守的並不多,總是給大連人以多打少的局面。
關鍵點:堅決打邊路,使用簡單粗暴的打法
先來看費萊尼的三個進球:
第一個進球:郭田雨靈光閃現,在1v4的情況下突圍成功,然後抬頭看了一眼左路的大空檔,於是把球精準的分給了劉彬彬,在這個極端,大連人並沒有對劉彬彬實行幹擾,和上半場盯防魯能的右路完全不同,劉彬彬完全有時間判斷和調整。再來看對費萊尼的盯防,也早已經沒有了上半場的嚴密,費萊尼打進的第一個進球幾乎沒有人盯防,前點球員甚至都沒有爭搶。
第二個進球和第三個進球:注意觀察費萊尼的位置,身邊根本沒有大連人的球員專門盯防,對於費萊尼來說,無人盯防進球豈不是如砍瓜切菜。
為什麼大連人連續丟掉了三個頭球呢?而且還是被費萊尼一個人打進去的,大連人在丟掉了第一個進球之後就不知道盯防嗎?關於大連人丟掉的這三個球,分析一下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1、大連人進球之後有所鬆懈,70分鐘之後,魯能的進攻開始凸顯,這和大連人思想上的鬆懈有關係。
2、費萊尼打了一會後腰,既保存了體能又麻痺了對手。在比賽中,大連人進球之後費萊尼曾經打過一段時間的後腰,李霄鵬賽後的解釋是讓費萊尼回到後腰的位置上保存體能,其實李霄鵬另外的一層意思就是穩固球隊的防守,先保證不丟球。
3、大連人體能開始下降,防守注意力不集中。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到了60分鐘之後,大連人的體能也出現了問題,防守的注意力也不集中,魯能的進攻開始出現了威脅,費萊尼打進的第一個進球,郭田雨可以在1v4的情況下突圍,就說明了這些球員有些鬆懈,否則四個人怎麼可能讓郭田雨突破成功。另外就是劉彬彬在左路獲得了多次傳中的機會,大連人都沒有能夠進行限制。
4、大連人對新換上來的球員不熟悉,魯能換上來的劉彬彬和郭田雨成為了比賽獲勝的轉折點,不得不說,大連人對這兩人的盯防顯然是沒有做到位,在打進第一個進球之後,魯能的左路又發起了一次突破進攻,結果郭田雨中路的推射被大連人後衛用腳尖捅了出去,否則魯能反超用的時間更短。
小結:魯能的不放棄和大連人的鬆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果打進第一個進球情有可原的話,那麼費萊尼連續打進第二個、第三個依然無法引起大連人足夠的重視,第二個進球、第三個進球甚至都沒有人盯防費萊尼,這的確是有些匪夷所思,從這個角度講,大連人輸球其實一點也不冤。
通過本場比賽,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魯能的進攻脈絡,上半場魯能嘗試短傳滲透,把短傳滲透邊路突破結合起來,結果效果並不理想,場面佔優但是實際上創造的威脅並不多。下半場魯能開始拋棄了短傳滲透的打法,開始一心一意的打邊路,結果收穫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看起來「簡單粗暴」的打法似乎更適合魯能,而且魯能的這種打法,估計中超球隊沒有誰能夠抵擋得了。
最後,看一下全場的技術統計,魯能下半場的傳球次數明顯少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