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遊戲」都是有遊戲規則的,股市更是如此,
要想不被莊家們耍得團團轉,認真地學習與研究,深刻地了解和掌握遊戲規則,
是散戶們要想出奇制勝,首先就要解決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散戶是這個市場很龐大但又很弱勢的群體,
也許乍一看,會覺得這句話有點兒矛盾,但細品品,就會發現這是「真理」。
散戶雖然在數量上佔有絕對優勢,據統計,我國股民開戶量早已突破一億大關,
但這裡的數量卻不能代表力量,由於散戶決斷較為獨立,個體資金量小,
基本沒有什麼凝聚力,很難與莊家抗衡,
再加上莊家佔有「天時、地利、人和」(即信息來源廣、分析能力強、資金力集中)等多方面優勢,散戶要想看破莊家的詭計,戰勝莊家,認清遊戲規則必不可少。
交易真諦:始終押注大概率事件,但永遠不要孤注一擲
市場永遠都是不公平的,任何尋找公平的行為都會導致不公平的後果,
當我們帶著主觀上的欲望和恐懼色彩的時候,很多事情就會變得沒有那麼絕對,
本來的水到渠成也會扭曲成一廂情願。
交易的事情,單純的說是知易行難問題有點牽強,
因為在絕大部分的時間內我們往往都會忽視一個問題:片面性的執行偏好;
如果你覺得你可以在市場一直獲得50%的優勢概率,
那最終的結果肯定是必輸無疑,概率並不是絕對的公平,
甚至說,決定能不能享受概率帶來的公平的前提是交易者自身的實力。
在所有「博弈"(賭博)的行當裡(股市,期市),
從來都沒有神,那些最終獲勝的"神",無怪乎是因為概率和賠率這毋庸置疑。
均線經典操盤形態
所謂均線的背離形態,是指部分均線與另外一部分均線沿著相反的方向運行,
出現了不同均線的走勢相互背離的形態。相互背離的形態一般發生在短期均線和長期均線之間。
從炒股價值分析的角度上看,由於短期均線敏感度高,
緊跟股價的走勢,而長期的均線相對滯後,
因此長短期均線之間自然有時會出現相互背離的現象。
而從具體分類上看,均線的背離形態可以分為底背離和頂背離兩種分支的形態。
經典的主力洗盤K線形態
1、慣壓洗盤:經歷長時間股價下跌後稍稍有所回升,
隨後主力卻主動拋出手中的籌碼來逼迫股價下跌;
低位買入的投資者因擔心手中利潤會減少則選擇落袋為安,
乖乖地交出手上的籌碼。慣壓洗盤這種方式能夠較快地把不堅定的投資者洗出去。
2、形態洗盤
這是一種時間比較漫長的洗盤手法,是以時間換空間。
主力意圖在於長遠所以需要獲得更多的籌碼,也擔心快速打壓可能會帶來籌碼的流失,
所以主力用超長的時間來磨投資者的耐心,從而達到自身目的。
形態比較多種例如:箱體,三角形,菱形等。
均線中捕捉主升浪
1、均線系統收斂法
均線系統以常規技術參數(不要聽別人之言,故弄玄虛去修改技術參數,充當技術分析專家),即5日、10日、30日、60日均線。
具體運用方法:當莊家吸籌時成交量逐漸放大,股價隨之上升,
5日均線上穿10日均線之後,5日、10日又上穿30日均線,
在整個均線系統形成多頭排列後,股價也有了一定漲幅,這時莊家自然要洗盤。
洗盤時莊家一般會將股價打壓得很低,
股價先後跌破5日、10日和30日甚至60日均線,使短期均線呈空頭排列,5日和10日均線持續走低。
2、均線系統發散法
短中期均線發散法,主要是使用短中期均線來預測變盤的一種技巧。
一般來說,5日、10日、30日這三條短中期均線的全部或者部分接近黏合的話,
股價在波段高位或者低位的變盤概率較大,
通常黏合越緊密、均線黏合越多、持續時間越長,後市突破的力度越大。
理由是:絕大多數情況下,不同時間的均線所代表的市場平均成本,
其本身應該是不同的。也就是說,相同或接近,是偶然的、暫時的;
不同的,才是經常的。
窮獨善其身,達兼濟天下
在市場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怪現象,那就是很多人做模擬盤的時候,
盈利狀況都相當好,甚至模擬盤的業績在短時間內翻番幾倍乃至幾十倍也是很普遍的現象。
市場行情容易引誘新手下定決心敢於重倉滿倉做實盤的誘餌,
因為新手做了一段時間後,若是幾個月就實現了數番,其心理自然是極度膨脹,
自認為做得如此了得,那麼實盤也就不過小菜一碟。
結果當其真正投入重金滿倉重倉交易時,往往沒過多少時間,
不是重虧就是暴倉。因為模擬和實盤之間存在著天壤之別,
是心與心的間隔,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現實交易中也根本不存在絕對的100%執行力,但交易時應該最大程度的力求接近100%的執行力。
不過模擬盤始終無法替代實盤的作用,因為模擬是不符合實際的,
是理想主義產物,即使模擬時做得再完美,也將被實盤的殘酷擊得粉碎。
也許模擬時很多人能做到坦然自若,
但真正實盤時就不免驚慌失措了。唯有實踐才能出真知,
也只有實踐才能磨練人的心性和意志,讓人在交易中有所收穫。
投資最重要的事——敬畏人性,敬畏市場
投資中最不需要的是聰明,資本市場是一個由幾百萬,上千萬最聰明人組成的。
要打敗市場,聰明是最不需要的要素,做一個好的投資人,
聰明也是最不重要的因素。
市場是所有人組成的智慧,而聰明只是依靠個體。在任何時間,
個體都無法戰勝一個整體的組織。
那些自認聰明的投資者,最終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被市場消滅。
第一種聰明的投資者,把別人當作韭菜來收割,想賺市場博弈的錢。
市場博弈中最核心的部分來自於你把股票看作簡單的籌碼,
然後你覺得有人會把你的籌碼在高位接走;
在這個「擊鼓傳花」的遊戲中,你永遠接的不是最後一棒。
然而作為一個群體,這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
永遠有人接最後一棒,而如果你不斷是在做博弈,必然會成為接那個最後一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