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許慎
「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這首歌是著名歌手王力宏改編自侯德健於1978年寫下的《龍的傳人》,這首歌在王力宏加入了中國元素之後,讓無數的中國人愛上了這首龍的傳人,而對於無數的國人來說,龍就是我們心中最神秘最強大的信仰,但是龍是真實存在的嗎?當年營口墜下的到底是何物,至今還是未解之謎。
只有忠實於事實,才能忠實於真理
自古龍在中國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在民間也有著無數關於龍的傳說,但不管是在《西遊記》等神話故事,還是民間故事,龍都有一個共通的能力,那就是掌管天氣,而在農耕時代人們靠天吃飯,因此人們對於龍是有著天然的敬畏,加上無數的龍的故事,在經過人們口口相傳之後,慢慢的在民間也有了許多他們的廟宇與雕塑,甚至還有許多言之鑿鑿的親身經歷或者親眼看見,但是龍一直都生活在人們的想像中。
在千年的演變中,龍已經成為人們心中的信仰,甚至在封建時期皇帝就是龍的化身,因此常常會有「真龍天子」的說法,而帝王同時也有著使用龍袍的特權,此時的龍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圖騰與信仰,它同時代表著凡間最高的權力,尤其是龍袍是皇帝的專屬,即便是皇帝的孩子被稱之為「鳳子龍孫」也頂多是穿蟒袍,而百姓作為皇帝的子民,經歷一代又一代的皇權更迭,龍的地位卻從未動搖過,可說龍早已經刻在了中國人的骨血中,因而《龍的傳人》已經傳唱引起了無數國人的共鳴,這首歌至今也有許多人還在哼唱。
對於現在的人來說,龍似乎已經漸漸的脫離了我們的生活,為了生活奔波的人們,更加依賴的是自己的雙手與智慧,不會再像過去的人一樣還會禮拜神佛,天公不作美也阻擋不了科技的進步,但是龍一直是人們心中非常大的疑惑,雖然古代有著無數的神話的故事,但是他們其實都是有著各自的原型,如與龍並稱的鳳就有非常多的原型,而且根據不同種類有著不同原型。
在神話的許多故事中有非常多奇特生物的描述,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大都有著原型,因此他們在神話的故事裡也有著非常明確的描述,如果這些事物純屬杜撰他們在描述過程中就會產生非常大的差異,可是龍在中國的許多的記載描述中都是有著高度統一的形象,甚至許多細微的描述都是非常一致的,這就導致人們雖然沒有見過龍,但是卻堅信龍是真實存在的重要原因。
而在1934年的7月,在田莊臺勞作的人們說看到了一條從天而降的龍,後來根據走訪目擊者了解到,說是一條灰白色的蛟龍,有鱗片,有龍鬚,各項細緻的描述之下與我們傳說中的龍幾乎一樣,但是這條龍的精神看上去並不好,要知道龍是祥瑞的化身,如今它都受傷了,是不是自己做了什麼不好的事,當時目睹此景的人們心中非常的忐忑,於是他們為這條「神龍」修建了涼棚,還用水給它降溫納涼,在村民看來弄可能是因為受傷太熱了,而神奇的就是,不久之後下了一場暴雨,而龍也就此消失了。
這段有頭無尾的故事,在人們的口口相傳的過程中也被稱之為「營口神龍」,因為第一次神龍事件之後,又再一次發生了,那就是在同年8月的時候,報導一條龍由天而降,這一次他沒有受傷,而是因為他導致三隻小船翻船,掀翻火車導致9人死亡,而這個故事在隨後還有了一個結局,那就是說在20多天的暴雨之後,人們在附近發現了疑似龍的屍體。
科學是永無止境的,它是一個永恆之謎
屍體在發現之後幾乎只剩下了骨架,不過從骨架中也是能夠看出它軀體十分的龐大,整體構成與傳說中的龍也是十分的相似,甚至在骨架的附近還有著一些鱗片,這一些似乎都昭示著這是龍的屍體,但在經過無數的科學研究之後,也只能得出是古代生物化石的結論,當年營口墜下的到底是何物,至今還是未解之謎
參考資料:《說文解字》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