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帝國的興衰歷史

2020-12-23 心之讀歷史

在拉丁美洲安第斯山高原有一塊叫庫斯科的谷地,海拔約有3400米。這裡是印加文明的搖籃。從公元1000年前至1534年。庫斯科一直是印加帝國的首都。16世紀印加帝國處於鼎盛時期它的領土面積達到100萬平方公裡,包括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以及智利和阿根廷的部分地區。庫斯科是高原城市,在印第安語中的原意就是離太陽最近的城市。有關庫斯科的起源,印加人中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創造之神比拉克察在弟弟卡卡湖心太陽島上創造了一對青年男女。男的叫曼科卡帕克女的叫馬馬奧利奧。兩個人互生情意終成眷屬。創造神傳授給他們各種技藝賜給他們神奇的金帳,並告訴他們四處尋找金帳沉沒之地,然後在那裡定居。這對年輕人遵照神的指示帶著金帳浪跡天涯。一天他們來到了庫斯科盆地。像往常一樣,將金帳插入地裡

頃刻之間,緊張消失的無影無蹤。他們終於找到了神靈指引的地方,於是便在這裡安居樂業,生息繁衍建立起庫斯科城。曼科卡帕克成了第一個印加國王。此後,歷代印加帝王不斷興建,庫斯科規模不斷擴大,名揚天下,被印加人視為神聖之地。城內最大的宗教中心是科裡勘察太陽神廟。印加人最崇拜太陽神,他們認為自己是太陽的兒女。太陽神廟是一座長70米寬60米的長方形建築物四周建有王宮和祭祀的官邸。整個廟宇用精心修整的平整而巨大的石板砌成。為了讓空氣流通,屋頂造的很高。

大殿的四周牆壁從上到下全部鑲上厚厚的純金片。所以。這座神廟得名金宮。在神廟正面牆壁上有太陽神像他是個繪有男子臉型周圍放射出光芒的用黃金製成的圓盤。他面朝東方,在受到初升的太陽光直接照射時,就放射出萬道金光。在太陽神下的左右兩側,按照古代習俗,在金玉椅上供奉著歷代印加王的木乃伊

遠遠望去他們就像真人。大殿中央置有一個華麗的玉椅。舉行典禮時,印加王店便坐在玉椅上。印加帝王在這裡以太陽神的化身自居,向全國發號施令,從而把全體印第安人凝聚在一起。太陽神廟的附近建有五座正方形的小神廟,分別供奉眾星神,雷神和閃電神等。這些神廟的牆壁也都是用金銀寶石裝飾。太陽神廟的西部有一座獻給太陽神的黃金花園。園中的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全都是用黃金,白銀製成的

甚至有一片用金銀製成的玉米田。玉米的葉穗竟莖用白銀鑄成而玉米穗的須在用黃金絲製成。他們被焊接在一起。一位西班牙參觀者描寫到。黃金花園裡的植物完全按照自然大小和姿態製作,帶有葉子花和果實,有的正在吐蕾,有的花半開,有的盛開了。花園中金銀制的小鳥去榆林捎名叫蝴蝶和蜜蜂,在花叢中採蜜。各種動物形象栩栩如生,使人真假難辨。相傳西班牙殖民者進入花園後信以為真,直到用手採摘花朵時才發覺全是黃金和白銀製品

印加人除了修建宏偉的宮殿和神廟外,還以首都為中心建設了通往全國的道路網。有兩條主要道路,一條沿太平洋由北向南而行,全長五六百公裡。另一條由西向東從太平洋岸邊通到高原地區,全長4000公裡。這兩條大道貫穿了整個國境,沿途還修了不少支線。這些道路寬達五到八米,逢山駐隧道遇水架橋梁,遇到河面較寬時,則利用吊橋和渡船。路面平坦堅固,還有專人負責養護路面

為了快速傳達信息,印加王擁有一隻信使兵團。信使兵團的工作,是跑步快速傳遞信息。沿路每隔兩三公裡設有一個驛站。信使到達一個驛站前,先用海螺名號告之。驛站聞訊後,準備另一個信使接替跑步送信。這種傳遞信息的體系很有效,每天能傳250公裡。

印加人沒有創造出文字,他們發明了被稱為吉普的結繩記事法。他們在一條主繩上,系上很多小繩以繩上打結的多少來表明數字用顏色和長度的不同來記事。印加是世界農業文明的創造地之一

在安第斯山上修有層層梯田築有,長長的引水渠槽。他們使用用青銅製造刀鐮鋤處等工具,還懂得使用羊糞和鳥糞做肥料,以提高農業產量。印加農民培植了40多種農作物,如玉米花生木瓜番茄馬鈴薯等,對世界農業的發展有著巨大的貢獻。像阿茲特克一樣,印加帝國在1500年發展到鼎盛期。但是他們在殖民者的洋槍火炮攻擊下不堪一擊,不到40年,兩大帝國都落入西班牙殖民者手中,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歷史的悲劇

相關焦點

  • 印加帝國的黃金崇拜揭示了王朝的興衰沉浮
    南美洲的印加帝國是美洲歷史上的一個傳奇存在,這個文明所留下的文明現象是困擾文化界,史學界的百年謎題。印加本來是南美洲的一個小部落,大約在14世紀開始像四處擴張,領土最遠涵蓋了整個安第斯山區,徵服了巴西的一些部落,統治意願一度抵達原始森林。
  • 世界帝國傳奇系列——印加帝國1
    這一婚姻說明了薩帕·印加通常娶其姐(或妹)為妻這一印加習俗的歷史緣由。阿亞爾·曼科改名為曼科·卡帕克,宣告自己為這一新社會的統治者。後來薩帕·印加這一稱號通常傳給coya(王后)的兒子。(薩帕·印加還可能有許多妃嬪)。王位並非總是傳給長子;王位哪個兒子最合適,就繼位為王。印加帝國發祥的另一種說法與曼科·卡帕克、瑪瑪·奧克略和太陽神印蒂有直接關係。
  • 雜談 | 一種以駱駝糞便為食的蟎蟲,見證了印加帝國的興亡
    如何記錄印加帝國幾個世紀間的興衰?刊於《考古科學雜誌》(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一項研究發現,在秘魯高地的一片小湖中,一種以美洲駝糞便為食的蟎蟲通過其數量的增減做到了這一點。
  • 印加帝國覆滅記
    在眾多部落中,有一個名叫印加的小部落,生活在安第斯高原的的喀喀湖畔,公元10世紀,他們在第一代印加王曼科.卡帕克率領下,開始向北遷徙,並在1243年佔領了今天秘魯庫斯科一帶,第五代印加王卡帕克.尤潘基宣布定都於此,並開始向四面八方擴張。經過3個多世紀的擴張,印加帝國成為整個美洲最龐大的帝國,並創造出一系列後人難以置信的奇蹟。
  • 初探南美(05)——高原帝國,失落之城,南美印加文明的興衰(中)
    從庫斯科到歐雁臺一段,是印加人的聖谷,印加帝國糧食主產區,時至今日,很多印加村落依舊保持著千百年來傳統的生活方式。       第三站馬拉斯鹽田,歷史極為悠久,早在印加帝國誕生之前就存在,後成為印加人的主要產鹽區,半個山坡被改造成鹽池,引入高鹽富含礦物質的山泉,晾曬製鹽。
  • 馬丘比丘,印加帝國的天空之城
    PACHAPAPA 餐廳從印加帝國的古都庫斯科出發,Bingham 號列車沿著印加古道,晃晃悠悠地穿過田園、河道、密林和峽谷,直達馬丘比丘山腳的溫泉鎮。馬丘比丘和它所代表的印加文明一樣,凝聚著人類瑰麗的想像。發端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的印加文明,和阿茲特克文明、瑪雅文明一樣,在人類群星閃耀時亦熠熠發光。印加帝國興起於11世紀,處於鼎盛時期的印加帝國雄霸一方,版圖曾一度遍及秘魯、阿根廷、哥倫比亞和智利,並建都於庫斯科。印加人信奉太陽神,更自視為「太陽的後裔」。
  • 孫達人:​皮薩羅是如何徵服印加帝國的?
    皮薩羅是如何徵服印加帝國的文:孫達人 長春師範大學我們當中的很多人都在心裡大致的有那麼一個概念:歷史上的西班牙曾經是一個強大的殖民帝國。然而我們或許還不太了解為這個帝國去開拓疆土的那些殖民者們的故事。印加帝國的位置皮薩羅要徵服的這一地區是印加帝國。「貝魯」不過是一個「秘魯」(Biru)地區的誤稱而已。
  • 尹學龍 | 黃金淚一一印加帝國祭
    公元1200年左右,安第斯山脈中段的庫斯科谷地,一支講克丘亞語的印加民族迅速崛起,他們相繼徵服了相當於今秘魯、厄瓜多、玻利維亞全部,哥倫比亞、阿根廷、智利部分地區共2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將安第斯山脈的腹地囊括其中。印加帝國成為南美洲大陸最強大帝國,物產豐富,農業發達,禮法森嚴,人口達到九百多萬。
  • 第一個馴服羊駝的印加帝國,是如何崛起並慢慢走向衰落的?
    前言在《祖瑪》這款小遊戲興起的時候,人們都對周圍場景神秘的裝飾物頗為好奇,殊不知它正是參考了古代印加帝國的飾品。印加帝國是南美洲極為強大的一個帝國,自15世紀以來,它的力量一直很強大。在印加帝國全盛時期,它的邊界幾乎蔓延了整個南美洲。
  • 西班牙殖民者徵服印加帝國時是怎麼溝通的?
    前幾天看《歷史的溫度5》,裡面提到了西班牙殖民者弗朗索瓦·皮薩羅率領168個人徵服有著600萬人口的印加帝國的故事。
  • 致命衝擊:印加帝國真是被168個西班牙人給滅的嗎?
    然而,歷史早已給出了答案,馬丘比丘完全由本地人所建,歷史上,他們被稱作印加人,馬丘比丘,正是當年印加帝國的遺蹟。它背後的那個龐大帝國,又是怎樣滅亡的?這是人們花了近百年時間嘗試解答的問題。1/7 曾經的南美頭號強國考古學家認為,印加文明的歷史,與歐亞大陸的古文明同樣悠久。
  •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一十九期】11月16日皮薩羅擒獲印加帝國皇帝1532年:169個西班牙人徵服印加(歷史系列第440講)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歷史上的今天,跟著薩沙每天學半分鐘歷史。
  • 12.2 變革的世紀 • 皮澤洛徵服印加帝國
    法蘭西斯克·皮澤洛是西班牙人,曾多次出海探險,而他一生當中最大的 「成就」 ,就是帶人徵服了龐大的印加帝國。 印加帝國曾經是美洲最大的帝國,在滅亡之前,它的領土已經從南安第斯山脈的庫斯科擴張到了哥倫比亞的帕斯託和阿根廷的圖庫曼一帶。這個國家的早期歷史已經無從得知,只知道它原本是南美的一個小國,傳說中的締造者是一名叫做曼可喀巴科的英雄。從14世紀末,印加帝國才開始擴張,但是擴張速度驚人。
  • 世界寶藏 | 馬丘比丘,印加帝國失落的空中之城
    與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並稱「印第安三大古老文明」的印加文明就起源於秘魯。印加帝國有「美洲的羅馬」之稱,以其完整的國家體系和建築而聞名於世。印加人崇尚太陽,因此印加王被稱為太陽之子、神的化身,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印加文明的標誌就是馬丘比丘的印加遺址。馬丘比丘的圖片經常出現在各種旅遊宣傳冊的封面上,可以說是秘魯旅遊的活招牌。
  • 同為美洲帝國:為何阿茲特克的抵抗比印加要強不少?
    16世紀前期,西班牙徵服者對美洲的開發可謂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案例。剛剛涉足美洲大陸不僅的他們,就用很少的兵力掀翻了美洲的兩大古代帝國--阿茲特克和印加。相對而言,現代學者普遍認為印加帝國的文明水平和組織技術,都在北方的阿茲特克人之上。後者有更好的中央集權體系,更加完備的道路系統和更多的金屬武器。但更先進的印加人反而不如阿茲特克人抵抗的要激烈。這究竟是什麼因素造成的呢?
  • 西班牙入侵美洲,為何憑藉為數不多的軍隊就能徵服美洲的印加帝國
    比如當時美洲最為強大的印加帝國,它與西班牙殖民者的較量就是一個例子,至今都有很多人不理解,印加帝國為何會敗給西班牙人,以皮薩羅等人為主的西班牙軍隊數量確實不多。印加帝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他們從一個小國家開始,一步步擴張自己的領土,全盛的時候,印加帝國掌握整個南美洲西部。
  • 從印加帝國的滅亡,來看青銅器與鐵器之間的差距!
    在南美洲的北部,存在著兩個謎一樣的兩個帝國,阿茲特克帝國和印加帝國。他們與亞歐大陸相比落後了好幾個時代,在亞歐大陸進入冷兵器和火器並用的時代時,這兩個帝國還處於青銅器和石器並用的時代,只有將領才能使用青銅器,普通士兵只有石器,並且還沒有騎兵。落後就要挨打,是亙古不變的人類社會真理。落後的印加帝國和阿茲特克有著令歐洲人垂涎三尺的金銀礦,卻沒有與歐洲人同等的技術水平,他們的滅亡早已是命中注定。
  • 老錢推薦:棲居雲巔 印加帝國的最後烙印——馬丘比丘古城
    激流自風雨侵蝕了幾百年的城堡奔騰下洩……」,智利詩人巴勃羅·聶魯達這首《馬丘比丘之巔》仿佛鋪開一副神秘而古老的畫卷,那裡有著戎馬奔騰、群雄爭霸的中世紀傳說以及詩與英雄的讚歌。世紀幾番輪迴,現實中昔日的帝國早已灰飛煙滅,然而關於它的傳說卻經久不衰,今天,就隨老錢一起來穿越歷史,探秘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印加帝國最後的文明——馬丘比丘古城。
  • 維基精選:【西班牙徵服印加帝國】
    西班牙徵服印加帝國,是西班牙殖民美洲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戰役之一。
  • 西班牙帝國興衰——濫用富貴 禍害匪淺
    兩次遠徵探明了古老的印加帝國正是傳說的黃金國度。在他們的遠徵遭到巴拿馬總督阻攔時,皮薩羅曾經鼓動同伴說:「朋友們!在那邊是苦役、飢餓、赤身裸體、傾盆如注的暴雨、荒蕪和死亡,在這邊是安逸和歡樂;那裡是秘魯和它的財寶,這裡是巴拿馬和它的窮困。選擇吧!諸位,什麼是最適合一個勇敢的卡斯蒂利亞人去做的?至於我,我上南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