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在《 濟南 的秋天》一文中這樣寫道:
濟南 的秋天是詩境的。設若你的幻想中有個中古的老城,有睡著了的 大城 樓,有狹窄的古石路,有寬厚的 石城 牆,環城流著一道清溪,倒映著山影,岸上蹲著紅袍綠褲的小妞兒。你的幻想中要是這麼個境界,那便是個 濟南 。設若你幻想不出--許多人是不會幻想的--請到 濟南 來看看吧。
請你在秋天來。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終年給你預備著的。可是,加上 濟南 的秋色, 濟南由古樸的畫境轉入靜美的詩境中了。這個詩意秋光秋色是 濟南 獨有的。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我對於大明湖的最初印象莫過於當年那部家喻戶曉的電視劇--《還珠格格》。而大明湖又是夏雨荷和乾隆皇帝最初邂逅的地方。縱然有萬般繁華,也不及他的風流倜儻,哎,正所謂「一見君子誤終身」,這才方有了之後的愛恨情仇的故事……
我們從北門碼頭乘坐遊船畫舫前往湖心小島--歷下亭。過垂花門而入,門板上的一副楹聯為清朝著名詩人、書法家何紹基手書 「海右此亭古, 濟南 名士多」。
在等遊船畫舫返回的時間,遠眺大明湖的景色,只見岸邊楊柳煙翠,繁花似錦,遊人如織,亭臺樓閣更是與這山水湖色融為一體,微風拂過,湖面漸起漣漪,畫舫遊船穿行其間,當真有「楊柳春風萬方極樂」的景致。
北極 閣又名 北極 廟,又名真武廟,是一座道教廟宇。
北極 閣始建於元代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明代永樂年間重修。廟宇建在7米多高的石砌 高臺 上,由前後殿、鐘鼓樓、東西配房組成。正殿內供奉北方水神真武帝君像,像旁有龜蛇二將、四天君塑像,均栩栩如生,口目傳神。正殿兩側壁上繪有關於真武修煉成仙的壁畫,具有極高藝術價值。後殿名啟聖殿,供奉著真武父母的塑像。
南豐 祠院內的晏公臺上有一座明昌鍾亭,亭為方亭,建於1993年,亭臺高10.6米,闊8米,四面八柱,兩重飛簷,點金彩繪,紅柱青瓦,上有寶頂,飾脊獸32件,上下八個簷角均懸風鈴,天風激蕩,玎玲有古韻。
千 佛山 , 古稱歷山。相傳上古虞舜帝為民時,曾躬耕於歷山之下,故亦名舜山或舜耕山。據史載:隋朝年間, 山東 佛教盛行,虔誠的教徒依山沿壁鐫刻了為數較多的石佛,建千佛寺而得名千 佛山 。原本整齊的石級小路,竟然變得凹凸陡峭起來,不由得放慢了爬山的速度。歷山院,在 興國 禪寺東側,與 興國 禪寺緊相毗鄰,左右呼應,各具韻致,可謂珠聯璧合。歷山院亦稱東廟,原是佛、道、儒三教合居的寺院。門額上的"歷山院"三字,為乾隆御筆親書。
三聖殿,裡面祭祀的是炎黃子孫的三位先聖--堯、舜、禹。趵 突泉 位居 濟南 "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見於古代文獻的 濟南 名泉。
龍潭觀魚,泉城 濟南 的著名景觀。一潭碧水,明鏡可鑑,五彩錦鯉,成群嬉戲,遊人於潭邊餵魚、賞魚,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