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劇《想見你》的收視節節走高,這部劇不但火了新人許光漢,也讓伍佰24年前的歌曲《Last Dance》登上熱搜。
作為「老藝術家」,若伍佰沒發生「意外」,基本就等於與熱搜絕緣。此次,他憑舊作登上熱搜第8名,本尊心裡樂開了花。昨日,他在社交平臺發文:「我怎麼這麼厲害。」
伍佰今年52歲,是臺灣「土味搖滾」的代表。在年輕人的印象中,成軍20年的五月天似乎是華語樂壇最長壽的樂隊。可各位有所不知,伍佰&China Blue已經在樂壇存活28年。他們是五月天的偶像,數度被邀請擔任演唱會的嘉賓。
伍佰原名吳俊霖,讀書時,他成績不錯,以全校第三名的成績考進嘉義高中,也是在那時他接觸到吉他,頻繁在比賽中獲獎,一度成為學校的風雲人物。
遺憾的是,高三那年,他患上類風溼關節炎,為治療輾轉數家醫院,因此耽誤了學業,沒能考上大學。而他的體重也從那時開始飆升,被同學戲稱「五百斤」——坊間傳聞,藝名「伍佰」的靈感就來源於此。
80年代中期,為求生計,吳俊霖從嘉義「漂」到臺北。他做過美語推銷員,待過保險公司,擺過地攤,當過臨演,還送過海報……可惜這些都沒做很長時間,因為他長了一張很兇的臉,常被人誤會充滿了惡意。記得在臺北東區地下街擺攤,因為生意不佳,他決定送下一個駐足的客人一條項鍊。可當他上前送出項鍊時,客人卻嚇得拔腿就跑。
在一次採訪中他告訴我,自己常常因為這張臉被人誤會。實際上,摩羯座的他很沒有安全感,以前沒有導航的時候,他開車無論去哪裡,一定要先到臺北忠孝東路,再前往目的地。此外,他也沒什麼自信,戴墨鏡不是為了耍酷,而是避免與人目光相接。
80年代末期,生活將吳俊霖推向絕境。
兩個弟弟因意外相繼去世,而他只能眼睜睜看著母親以淚洗面卻束手無策。說什麼「笑對生活的難」,吳俊霖當時心中全是咒罵。
回到臺北,他進入琴行工作,卻因沉迷練琴而被多家琴行辭退。最終,他師從吉他大師崔可銓,並有機會以樂隊代班的身份上臺演出。
就算生活清貧,吳俊霖也沒有放棄音樂。並不是他對音樂有多麼熱愛,而是因為做音樂可以不用跟人打交道,他說,「我不想做正常的上班族,那麼玩音樂可以不要工作,還可以有酬勞,雖然不是很多,但是至少可以生活,我很開心。」
因為高層的賞識,吳俊霖相繼籤約水晶唱片和波麗佳音。
在那段時間他賣出了第一首歌《小人國》;為電影《少年吔,安啦﹗》做原聲音樂;發行了第一張專輯《愛上別人是快樂的事》;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組了一支叫「伍佰&China Blue」的樂隊;遊走臺北大大小小的Live House……彼時,花500臺幣聽伍佰的Live,成為熱血青年最時髦的消遣,而他卻因為用嗓過度,不得不入院手術。
1993年,在小眾搖滾圈風生水起的伍佰&China Blue投入滾石唱片的懷抱,並用四張專輯奠定了他們在樂壇的位置。
首先是1994年的《浪人情歌》。
很多人說高明駿眼拙,退掉了伍佰為他所寫的《浪人情歌》。實際上伍佰這張專輯,在推出後也沒有掀起水花,甚至因為被主流收編有些畏手畏腳。伍佰很沮喪,不得不重回Live House,腳踏實地的演唱。
真正讓伍佰打響名氣的,是《伍佰的Live—枉費青春》專輯。很純粹、很直接、很血氣方剛。
1996年,伍佰推出《愛情的盡頭》,《Last Dance》就收錄其中。這是一張純情歌專輯,許多年輕人都是因為《想見你》回頭來聽這張專輯,一改對伍佰「土搖」的錯誤認識。
最後,就是1998年推出的閩南語專輯《樹枝孤鳥》,它是伍佰職業生涯的高峰,獲得第十屆金曲獎「最佳演唱專輯」。
伍佰&China Blue成立28年,陣容不曾改變。
我曾經問過他,China Blue之所以穩定的原因是什麼,他說:「首先,團員需要的是紀律,要有明確的中心人物——就是我——這是我的團,這是我的音樂,那就要跟著我走。其次,在樂團中,高的人要低姿態,低的人要墊高點,彼此要平衡一點。最後,組樂團並不是靠朋友的關係,這是很多組團的人最容易忘記的事,所以我們的定位特別明確,就是團員關係。」
伍佰從不否認自己是個強勢的人,他對一件事要絕對的掌控權,包括去餐廳點菜、成員拍合影,伍佰都會下達明確的指令。
2008年,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成立縱貫線,遊說伍佰入夥。伍佰呵呵一笑,反問一句:「這個團聽誰的?」最終,他拒絕了縱貫線的邀請,同年發行了專輯《太空彈》。
《太空彈》也是他「強勢」的產物,基本上就他一個人比較滿意和暢快,但伍佰無所謂,他說,「一意孤行很辛苦,要克服很多人和自己的疑慮。好的是,會去到自己想要的地方,那個價值會讓人豎拇指——不一定是對的,但一定是我要的。」
近些年,「人氣式微」的伍佰也在尋求突破:
2008年,他為推廣《你是我的花朵》,自創花朵舞,希望能吸引年輕群體;
2011年,他脫下黑衣黑褲,穿起了嫵媚的女裝;
2017年,他還參演了電影《奇門遁甲》。
但在音樂上,人到中年的伍佰既沒有原地踏步,也沒有吃老本——2016年,他推出的閩南語專輯《釘子花》,依舊生辣炫酷!
伍佰的作品,在過去28年間鼓勵和感染了很多來自不同工作階層、不同年齡段、不同生活族群的歌迷。最被人稱道的是,他從不受市場的影響,也不向歌迷低頭,他說:「是我提供音樂給他們,我為什麼要為他們改變?他們喜歡的就是我做的東西。」
此刻再被人提起,他不僅僅是一代人追憶的青春,也是一位音樂上的先鋒。時至今日,仍然有讓人「魂穿」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