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派《紅樓夢》來襲,小戲骨劇如何再造經典劇作熱潮?

2020-12-23 深度文娛

2017年,一部由萌態十足的小朋友演繹的《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上線,引發了不小的關注,小演員們對角色精準的把握令觀眾耳目一新,網友的熱議甚至在微博產生超過2.5億閱讀量的超高宣傳聲量。

2月,同樣由潘禮平團隊操刀製作的《紅樓夢之桃花詩社》在騰訊視頻上線。本次團隊以網絡大電影的形式對《紅樓夢》中桃花詩社等情節進行改編呈現,保留上一部中薛寶釵、王熙鳳、李紈等熱門角色的演員陣容,並新增了不少其他紅樓人物。上線後,幾位主演的神仙顏值不僅令眾人眼前一亮,也帶來了不一樣的驚喜。

亮點突出,全細節高還原紅樓世界

與《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相比,《紅樓夢之桃花詩社》在多處細節上進行了改進。首先便是場景布置上的精心設計,與上一部集中取景於大觀園內不同,《紅樓夢之桃花詩社》選取了賈府、薛府和蘆雪庵等多處建築取景,讓場景轉換更加真實自然。除此之外,該片還增加了薛蟠帶領薛府眾人大搖大擺騎馬進京、林黛玉死後進入太虛幻境等戶外場景,眾多群演和特效的加入建構出更為豐富的視覺體系。

在畫面呈現方面,創作團隊時刻追求一種細節上的「真實感」,例如賈府眾人房中裝飾的書畫屏風顯露出貴族大戶的書香雅致,桌子上的茶香小點和寶玉門前的鞦韆突出生活氣息,雕欄玉砌的門廊石柱、富麗堂皇的窗帷床幔、女子頭上各色紋飾的梳釵簪花……無一不在訴說著一個盛世芳華、流光溢彩的貴族世界,極強地代入感令觀眾仿佛置身「紅樓世界」。

在《紅樓夢》中作者很注重寫人,每個角色都有各自的個性,服飾作為人的第二皮膚也成為本片中展示人物性格特色的一種美。跟第一部相比,演員戲服數量較上一部明顯增加,林黛玉、賈寶玉、薛寶釵、香菱、晴雯等主要人物角色都有3套以上不同風格的服飾。以香菱為例,日常穿著白紅相間裙,雪天則為淺粉色背心棉襖,結尾處太虛幻境身著天藍色紗裙,天生麗質的小演員穿著精緻唯美的服飾更顯「翩若驚鴻,婉若遊龍」。

創作團隊在服飾的設計與搭配上也要求做到精益求精,例如本片中寶玉身上一件從「俄羅斯進貢」而來的貴重的雀金裘是特意找來手工編織的匠人,歷時數月用金絲一針一線編織而成。

此外,在服飾與頭飾的選擇上充分考慮到人物的身份與個性,塑造出飽滿立體的人物形象。例如,「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的王熙鳳更多以彩繡輝煌濃墨重彩的形象出現,綾羅綢緞、富貴裝飾集於一身無不訴說著顯赫地位和張揚個性;相反,溫柔嫻靜的李紈則偏重以純色白色為主的服裝,款式簡單大方,更符合端莊優雅的「賈家大嫂子」形象。服飾文化的融入,讓東方古典美學時刻洋溢在影片之中,傳遞出經典文學巨作背後中華傳統文化的底蘊和美感。

人物風格鮮明,小戲骨演技持續在線

當提到小戲骨劇,最大的特點莫過於小演員們真實而不做作的演技,甚至與不少成人演員相比依然出類拔萃,而本片中小演員們的表現依然可圈可點,演技持續在線。

本次拍攝新加入的成員中不乏有經驗的小演員們,如曾在《天真派西遊記》中飾演活潑調皮高小姐的蘇魏舞,在《紅樓夢之桃花詩社》成為眉尖若蹙、弱柳扶風的林黛玉,花容玉貌、言行舉止間頗有「心較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的一番風味。

而在上一部《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中飾演元春的14歲演員陳舒宜,此次則轉為挑戰人物刻畫跨度極大的晴雯一角。她在天真派《紅樓夢之桃花詩社》中演繹「晴雯撕扇」「怒罵小丫鬟」等重要情節,在表演上拿捏到位,眉眼間的演技自然生動,將晴雯的機靈乖巧、心比天高展現得淋漓盡致。

從最終呈現的表演效果來看,本片的團隊與小演員們都下足了硬功夫。為了還原劇中冬日蘆雪庵聯詩之景,小演員在烈日炎炎下穿著冬日厚實衣物也堅持拍戲。受季節條件限制,劇組臨場新增調用多架造雪機,最終成功塑造出劇中白雪皚皚的大觀園。小演員們還跟隨紅學會的禮儀老師認真學習古代的各種禮儀,更好地把握人物儀態和形體,高度還原古代大家族成員間嚴苛複雜的封建禮制。

本片中最受歡迎的是香菱的扮演者鄧琳漾,不僅扮相令觀眾眼前一亮,演技也足夠精彩。她在薛家為妾受到夏金桂的欺負陷害,多場哭戲對演技是不小的挑戰,但她將香菱面對夏薛二人時那種膽小懦弱成功演繹,更顯人物命運悲苦悽慘,令人同情。片中反面角色夏金桂的表現也是一大亮處,她行事囂張陷害香菱,面對婆婆的管教不屑不顧,將薛府弄得雞犬不寧,劉樂樂年紀雖小,卻完全駕馭住乖戾悍婦夏金桂的形象。

此外,聰明靈秀、善良多情的寶玉,和善感性的賈母,驕橫跋扈、仗勢欺人的薛蟠等等,都憑藉自然嫻熟的演技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演員們也成功引發了社交媒體的熱議,網友們紛紛在微博上自發為所喜愛的演員宣傳打call,還通過製作圖冊、寫真集的方式擴大影響力。

小戲骨劇口碑下滑,劇本改編問題突出

即便誠意十足,天真派《紅樓夢之桃花詩社》的表現卻不如預期。相較於《小戲骨白蛇傳》《小戲骨放開那三國》《小戲骨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等小戲骨系列劇集,《紅樓夢之桃花詩社》在網絡播放量、觀眾口碑和討論度等方面均有所不及,難掩口碑下滑的事實。

從豆瓣評分來看,《小戲骨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獲得了9.1的高分,最早走紅的小戲骨系列翻拍劇《小戲骨白蛇傳》也有8.6的好成績,而天真派《紅樓夢之桃花詩社》目前豆瓣評分僅為5.8分。

此外,從單網播放量來看,《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上線兩月後突破2億次,而此次《紅樓夢之桃花詩社》截止目前播放量不足2000萬次,要想追趕前作尚有一定難度。

從觀眾肯定和追捧小演員們的「神演技」到小戲骨系列翻拍劇口碑略有下滑,究其原因在於劇集缺乏創新性造成觀眾的審美疲勞。小戲骨系列翻拍劇的特色在於少兒演員出眾的演技,而劇本改編方面則一直處於短板,內容的拍攝依賴於原有的經典劇集,缺乏優秀的原創劇本。

此外,劇組將原本幾十集的「長劇本」改為十幾集甚至幾個小時的「短劇本」的做法,對於劇本的駕馭是個不小的挑戰。一旦改編不當,很容易拿來與原作進行比較,例如《天真派武林外傳》的翻拍就不盡如人意,被網友認為「不夠搞笑」。

《紅樓夢之桃花詩社》上線後,主線混亂和情節冗雜是受到部分業內人士詬病的主要原因。部分影評人觀後發表評論,導演刻意讓香菱和晴雯成為本片的主角人物,以較多的片長講述二人的生平,相比之下桃花詩社聯詩的內容則顯得相對單薄,違背了主次原則。

此外,劇中有意去強化晴雯和襲人的矛盾,將原著中不少麝月身上的劇情給了襲人,引起了部分原著粉的不滿,認為此舉傷害了襲人原本溫柔寬厚的人物形象。

因此,面對反覆播放的熱門劇集,大部分觀眾對劇情梗概早已耳熟能詳,當低齡化演員團隊不再製造出新鮮感,他們的追劇興趣往往難以持續。

加強創新與突破,精細化運作方為上策

在各類影視作品層出不窮和觀眾選擇多樣化的背景下,小戲骨系列翻拍劇要想真正實現市場化不可繼續打「安全牌」,在精細化運作中追求創新與突破才是應有之策。

影視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用小演員翻拍經典劇的模式無法長久獲利,小戲骨系列劇需要更加明確自身定位,強化劇本改編的能力。導演潘禮平曾在採訪中表示,小戲骨劇原本是作為面向兒童的影視作品,對於大量成人觀眾的好評屬意料之外。在第一部作品爆火之後,創作團隊有意調整了戰略,翻拍了《武林外傳》《紅樓夢》等經典熱門劇集,不難看出團隊在「教化兒童,傳遞經典」之餘,爭奪成人觀眾市場的野心。

從本質上來說,面向兒童和成人的影視作品有著明顯差異,要想收割全年齡段觀眾群體尚有一定難度。出於對未成年人保護,兒童影視作品難免會對原作中複雜的情愛、暴力等元素進行刪改,使原著的內核精神更容易被兒童觀眾理解,但這無疑是對原著劇目思想性和藝術性的一種損害。而對於熟知原著內容、生活閱歷更豐富的成年觀眾而言,多樣化創造性地解讀作品更符合他們的收視趣向,簡化文學作品內涵和底蘊的行為無異於「一出兒戲」。

因此,明確自身定位是小戲骨劇在創作之初就應思考的問題,根據群體特性的不同有區別的選擇與改編劇本,在不傷害原作思想內核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化呈現。

另一方面,現有的小戲骨系列翻拍劇很大程度上參考了該電視劇的經典藍本,例如《小戲骨白蛇傳》以1992年新白娘子傳奇為藍本,《小戲骨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在人物造型上參考了87版《紅樓夢》,在人物行為方式和性格特徵的演繹上難免會有他人的影子,這也是部分網友質疑小演員表演「照葫蘆畫瓢」的原因。

在未來的翻拍劇中,主動改「模仿式表演」為「創造式表演」,加強對人物心理的揣摩領悟,呈現更為走心本真的表演,小演員們方能繼續驚豔觀眾。

即便算不上絕對的完美無暇,小戲骨系列翻拍劇依然為中國影視劇行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與蓬勃的生命力,將在未來擁有一片廣闊的天地。小演員們的走紅也絕不是偶然,對表演的熱愛與夢想的執著一定會讓他們走得更遠,我們也期待更多懷揣表演夢想的優秀小演員們為大眾帶來更多良心好劇,創造更多美好。

相關焦點

  • 天真派《紅樓夢》襲人和晴雯人設是什麼鬼,經典名著秒變宅鬥劇
    因為我以前愛過《小戲骨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這次我第一次看到《天真派紅樓夢之桃花詩社》。最直接的感覺是,青春是美好的,顏是真的不值得採摘,尤其是香菱是真的在心裡。但也因為他們年輕,演員不了解自己,所以他們被一群成年人「摧毀」。
  • 同個團隊精心打造,天真派的香菱為何輸給了小戲骨的劉姥姥?
    好希望小戲骨們能夠把整部紅樓夢都拍下來。前段時間,看到小戲骨原班人馬打造的「桃花詩社」已經上映了,興奮不已,立馬就看了。上次的小戲骨以劉姥姥三進大觀園為線索,來展現賈府的興盛和衰落,這次的天真派以香菱為主角,串聯起許多經典的場景。小演員們的表現都還不錯,就是故事的講述差強人意,觀感比不上小戲骨的劉姥姥。
  • 《天真派:武林外傳》首播,佟湘玉飆戲郭芙蓉,還是寧財神味道
    不過,這部《天真派:武林外傳》是一群孩子在做主演,等於說是對老版的少兒化改編。隨著首播劇情的公開,少年演員們演技如何,也呈現在觀眾們面前。從目前情況來看,這部「天真派」確實呈現了較為不錯的質量。首集劇情,以郭芙蓉殺入同福客棧「替天行道」作為主線,最終好心辦壞事做底,讓佟湘玉和郭芙蓉屋頂暢聊什麼才是江湖與大俠做升華,最終將七俠鎮各色人等展示一遍。
  • 87版紅樓夢劇組重聚,滿滿的回憶殺來襲
    87版紅樓夢劇組重聚25日飾演「賈寶玉」的歐陽寶玉1987在微博曬87版《紅樓夢》劇組主演重聚的照片,並發文感謝袁玫(襲人)的精心安排和宴請。照片中飾演王熙鳳的鄧婕、飾演平兒的沈琳、飾演惜春的胡澤紅等主演同框合影,笑容燦爛。
  • 《小戲骨白蛇傳》的小青,還演過「花木蘭」,如今13歲越來越美
    由潘禮平團隊打造的《小戲骨》欄目相信很多觀眾都有看過,從2016年的《小戲骨白蛇傳》開始,一播出就受到觀眾的紛紛好評,一群七八歲的孩子幾乎零差異的還原了當年經典,惟妙惟肖的表情更是震驚到了無數觀眾,還獲得星光大賞年度驚喜網劇。
  • 《紅樓夢》首部網絡電影來了,「小戲骨」擔綱,主角成了香菱和晴雯?
    據悉,此次出演的小演員大都是久經沙場的天真派「老戲骨」,他們的年齡大都在13歲左右,最貼合原著對主要演員的要求。寶玉造型「團寵」寶玉由13歲的段智文飾演,從《天真派西遊記》歷經磨難、六根清淨的最美唐僧,到大觀園中最是深情的帥氣寶玉,段智文這些年演繹了不少不同的角色,演技也大有提升。
  • 演員年齡最貼合原著,網絡電影《紅樓夢之桃花詩社》明日上線
    近日,改編自《紅樓夢》的網絡電影《紅樓夢之桃花詩社》定檔——明日在騰訊電影上線。 《紅樓夢之桃花詩社》前所未有地避開「寶、黛、釵」故事,立足紅樓夢中的詩詞文化,由此特別梳理出兩個小人物:香菱和晴雯,以底層人物命運展示了封建大家族的興衰。
  • 「徐王」寶黛組合再登臺,經典版《紅樓夢》千呼萬喚始出來
    作為「越·聚黃金一代」系列演出的壓軸劇目,經典版《紅樓夢》今晚在上海大劇院「千呼萬喚始出來」。錢惠麗、單仰萍兩位梅花獎、文華獎演員帶來的經典唱段「寶玉哭靈」「黛玉焚稿」表演細膩傳神、唱腔韻味醇厚,充分展現出中生代藝術家紮實的功力。
  • 潘禮平天真派劇組、院線、網大……眾多影視劇組入駐本屆時裝周!
    國內首個規模最大影視劇組入駐高定周國內首個試鏡通過率最高的高定周通過拍攝的童模高達30%本屆時裝周我們邀請潘禮平團隊天真派▼01/潘禮平團隊天真派關於「潘禮平團隊天真派」,你百度也好,知乎也好,這個團隊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 從《紅樓夢》看清代戲曲的繁盛與荒蕪
    即使到了民國,戲迷的痴狂程度還是未減,比如經典電視劇《大宅門》中的白玉婷就極度迷戀唱戲的萬筱菊,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與萬筱菊的照片成親。 在八十回的《紅樓夢》中,就有十四回涉及到「唱戲」,可以說動不動就要搭臺唱戲。 首先是生日必唱。
  • 經典重現,北昆版《紅樓夢》將登天橋藝術中心
    崑曲《紅樓夢》劇照 北方崑曲劇院供圖中新網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 應妮)經典文學名著《紅樓夢》與首批被聯合國評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崑曲相遇,成就了這部經典佳作——崑曲《紅樓夢》。12月2日至3日,北方崑曲劇院將在天橋藝術中心帶來這部經典大戲的上下本。北昆版《紅樓夢》共5小時,分為上下兩本,以賈寶玉入世和離世為主線,展示了榮國府從興盛到衰敗的景象。該劇是北昆近年來的一部力作,從2011年排演至今,該劇已經演了十個年頭,並曾在2013年一舉斬獲中國政府最高獎項——文華大獎。
  • 《天真派西遊記》:想一睹高老莊八戒媳婦卯姐的芳容嗎?
    今天一群少年正在用他們的行動演繹《天真派西遊記》,與其說是發起挑戰,還不如說成是向六小齡童經典《西遊記》致敬更好!不得不為你們這些孩子豎起大拇指點讚!加油!天真派西遊記西遊記裡面的故事情節,在這裡就不用多說了,大家都耳熟能詳。我們今天就聊聊這群孩子,這群少年,這群天真派的精彩個性演繹吧!先介紹其中5個可圈可點的孩子們!大多都是2005年出生,14歲左右哦!
  • 打磨十年 北昆《紅樓夢》歸來
    一個是中國經典文學名著,一個是首批被聯合國評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曲種,兩者相遇成就了獲得文華獎的崑曲《紅樓夢》。北方崑曲劇院《紅樓夢》分為上下兩本,共5小時。以賈寶玉入世和離世為主線,展示了榮國府從興盛到衰敗的景象。該劇副導演楊帆介紹,已演出了上百場的《紅樓夢》是北昆的拳頭產品,所有主演始終全員堅守在舞臺上,一直和這部作品共同成長。
  • 梗王張雨劍又一部劇作來襲,言默是我對他最大的誤解!
    這不他的又一部劇作來襲了!這部劇的名字叫做《彗星來的那一夜2》,這部講述的是一位霸道總裁和一位00後的女孩,在年齡上相差巨大,不過卻因為一場彗星的到來,打亂了兩人的人生軌跡,還愛上彼此的故事。什麼樣的張雨劍都認識了,是不是更期待他了呢?
  • 光明冷飲x百聯TX淮海|年輕力中心,創新「國潮」,經典再造,奇形娃娃...
    各路潮人來襲,為這個夏末,再掀「奇形」熱浪。本次活動首次推出獨具特色的藤椒巧克力口味娃娃雪糕,將椒香麻香帶入醇厚巧克力,是「創新」和「經典」的「實力碰撞」,共同迎接「Z世代」的再造奇形娃娃,順應年輕潮流,實現品牌年輕化,成功吸引了年輕消費者的關注。
  • 87版《紅樓夢》:經典成就演員,也因經典無法超越而葬送演員
    這不禁讓人懷念起以前的經典劇,回看千百次也不覺無味,並且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這大概就是經典的魅力。比如劉亦菲版的《天龍八部》,又或者是胡歌版的《神話》等均無後者超越。而夕陽今天要說的是87版《紅樓夢》,甚是經典之中的經典,萬看也不厭。
  • 嫋嫋迪音——記上越袁派花旦陳慧迪
    生長於江南水鄉,耳濡目染,孜孜勤習,上越袁派花旦陳慧迪在越劇的天地裡塑造了許多人物形象,定格了自己的唱功特色,勤勤懇懇、專心致志地領悟、鑽研、承習著袁派藝術,大放光彩,絢麗多姿,璀璨奪目。 越劇《西廂記.琴心》選段 陳慧迪
  • 紅學會會長張慶善:越劇電影《紅樓夢》是「經典的改編,改編的經典」
    紅學會會長張慶善:越劇電影《紅樓夢》是「經典的改編,改編的經典」 2020-12-22 21:15:44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張慶善說。  在2020年國家圖書館讀書周期間,國圖藝術中心日前策劃舉辦了「光影中的名著·中國優秀電影展映——越劇舞臺藝術片《紅樓夢》及映前導賞」活動,採用展映與導賞講座相結合的方式,邀請到張慶善進行映前導賞。
  • 87版紅樓夢的幕後人員(結)
    改革開放初期,領導派他去英國學習,有擔當的他並沒有沉迷於泰晤士河的美麗風光,而是不斷地前往BBC交流學習,其中被英國改編話劇所深深震撼,不禁萌生出拍攝古典名著的想法,回國後他先後與臺領導反映並提出拍攝《紅樓夢》的觀點,一時間引起了國內特別是紅學界的激烈抨擊但是經過臺領導的反覆商議,最終決定頂住壓力拍攝,可是人生不可能心想事成,迎面而來各種困難:文學顧問、製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