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關注加勒比華裔黑人在中國尋根:家譜上有了一位非裔女性

2021-01-07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2月10日報導 美媒稱,現年65歲的電視臺退休高管葆拉·麥迪遜曾經總是遐想,她的華裔親人如今是什麼樣子。她在紐約市黑人聚居區哈萊姆區長大,母親尼爾·維拉·羅·威廉士卻是來自牙買加的華裔非裔混血兒,有著一副明顯中國人的長相。五年前到中國出差和在加拿大的一次偶遇幫助她找到了自己在廣東的親人,後來還和一些中國親戚開始一起做生意。頗具意義的是,她已經成為許多其他尋找中國根源的人的非正式嚮導,特別是牙買加和其他加勒比地區的混血兒。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2月8日報導,華人移民在加勒比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他們大部分是客家人,有些人與當地人通婚,從而產生了成千上萬個華裔非裔組合家庭。個人關係的變幻莫測、兩地之間的遙遠距離,以及歷史的曲折使得許多混合家庭骨肉分離,在幾代人的時間裡失去聯繫,但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嘗試重新建立聯繫。

艱難尋親之旅

葆拉自己看似非同尋常的故事其實在很多方面都相當典型。她一直都知道,外祖父叫塞繆爾·羅(本名羅定朝),1905年從中國南方移民到牙買加,並於1918年與一個名叫艾伯塔·坎貝爾的非裔牙買加女子生下了尼爾,但還在另一個牙買加城鎮與一名女子組成了家庭。尼爾三歲時,羅定朝告訴艾伯塔自己的父母為他找了一個中國新娘,即將來到牙買加,他想和他的中國妻子撫養尼爾。為此,尼爾的母親和他分手,並拒絕讓他探視孩子。尼爾15歲時去了羅定朝商店所在的城鎮,但是得知他已於兩個月前回國。留在牙買加的兩個叔伯長輩告訴她,其父曾經嘗試找她未果。尼爾最終到了美國,在那裡和一個非裔牙買加人結婚,養育了葆拉和她的兩個哥哥。尼爾在2006年去世,但是葆拉·麥迪遜從未放棄過尋找外祖父羅定朝的夢想。

2008年,葆拉作為NBC電視臺的高管參加北京奧運會,這是她第一次造訪中國,這種願望隨即越來越強烈。2012年,葆拉和兩個兄弟去參加了多倫多客家大會,這是一個為有著客家背景的人群舉辦的聚會,每四年一次。通過大會聯合創始人羅金山的聯絡,葆拉在中國廣東見到了幾十個中國親戚,包括86歲的舅舅羅祖舞,其母是羅定朝的中國妻子,還遇到了當時93歲的阿姨羅碧玉,她是羅定朝和他的另一個牙買加愛人的華非混血女兒。

報導稱,對於一些擁有中國血統的黑人來說,尋找久違的中國親戚的想法可能令人心煩意亂,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將受到歡迎還是遭遇偏見。「起初,他們感到有些困惑,」葆拉說到她的中國親屬對她的反應時表示,「我的祖父帶回了碧玉阿姨,所以他們知道他有黑人孩子,但不知道他還有第二個家庭。」

然而,葆拉很快就得到了熱情的接納,幾個月後,在羅碧玉的敦促下,葆拉和她的兄弟及其家人回到了中國。在這次旅行中,他們見了大約300名羅氏宗親,並去祭掃了位於廣州的羅定朝墓。

那次命中注定的歸國旅程之後,中國已經成為葆拉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她現在每年都會數次前往那裡探親,並開始和幾位親戚從納帕谷進口葡萄酒到中國。葆拉甚至收購了羅定朝在牙買加的老店的幾扇門,然後和一張他的舊床一起運到羅家在深圳的老村,計劃創建一個關於客家華人在全球範圍內移民和通婚的互動展覽。

此後葆拉根據親身經歷寫了一本關於自己家人的書《尋找塞繆兒·羅》,並拍了相應的紀錄片,在葆拉推介她的書籍和影片的講話活動中,人們經常向她詢問如何在中國尋親,在後來證實為其表親的羅金山的幫助下,葆拉已經開始組織並主辦紐約客家大會。

重建文化紐帶

報導稱,除了家庭紐帶,客家大會的目的是重建文化紐帶。去年8月在紐約,葆拉和她的表弟羅金山共同歡迎大約一百人來到唐人街社區中心,葆拉告訴他們,幾年前才知道自己是客家人。但在2012年的多倫多客家大會上,她很驚訝地看到兩個哥哥用一種她聽不懂的語言回憶一些詞彙,以及數數,原來那是客家話。在接下來的兩天中,與會人員了解了福建的土樓建築,在烹飪課上做了有著苦瓜和豬肉的菜餚,並觀看了關於修整古巴和牙買加的華人公墓的幻燈片,幾個尋根組織的代表就如何追查中國和加勒比地區的祖先提出了建議。

身穿紅綢唐裝的與會者53歲的卡羅爾·錢有著非裔牙買加血統,從小就搬到美國。會議期間,卡羅爾找到了一個尋根組織牙買加中華會館的一名代表,並強調「我有中國曾祖父的名字和出生證明」。

卡羅爾說,幾年前她第一次到中國旅遊。她在西安發現,自己那個通常拼寫成Chin的姓氏和拼音裡的Qin(秦)是一個字,她說:「當我發現這一點的時候,我感到非常激動,因為我意識到自己的祖先可能來自這裡。」

報導稱,對於卡羅爾來說,對中國的親戚和祖先有所了解具有重要意義,因為跨大西洋奴隸貿易意味著尋找關於非洲那一邊的祖先信息都極其困難,甚至完全不可能。

葆拉仍在試圖追蹤有關她的非洲祖先的信息。她說:「在我尋找華裔親戚之前,我就開始尋找他們了,但事實證明,這樣做的難度更大,因為奴隸貿易意味著巨大的障礙。」

相比之下,她出乎意料地與中國的羅氏宗親建立了緊密的聯繫。葆拉自豪地指出,雖然家譜傳統上並不包括女性,但她說服宗親將她的母親尼爾納入其中,成為了上面的第一位非裔女性。在隨後的中國之行中,寶拉不僅帶著自己的兄弟和家人回來,她還找到了姨媽羅碧玉現在定居在美國的已故弟弟的孩子,並把他們帶到了中國。

在客家大會開幕式上,葆拉呼籲與會者感受彼此之間的聯繫,以及自己與更廣泛的非裔和華裔群體之間的紐帶。「環顧這個房間,看看我們中的一些人的樣貌,想想為什麼我們的祖先來到這個國家,想想為什麼人們會愛上彼此,」她說,「我們中的一些人是華裔,或華非混血後裔,或華裔拉丁裔混血,抑或有著其他血統,但我們都是華人的後裔。」

2012年12月,葆拉首次來到祖父羅定朝墓前。(美國《紐約時報》網站)

相關焦點

  • 美激進非裔組織到亞特蘭大中國城示威
    美國非裔民族主義組織「新黑豹黨」(New Black Panther Party)成員19日下午,到亞特蘭大中國城(Atlanta China Town)示威,抗議華裔商家賺走所有非裔人的錢,未讓非裔賺得一毛錢,揚言不要買華人商品,並要抵制所有華人。
  • 英媒:英國華裔和混血族裔死亡率相對最低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據英國《英中時報》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在英國流行後,有學者注意到英國不同族裔呈現出不同的死亡率。英國國家統計局在8日上午公布的數據則證實了這一點:英國的黑人族裔感染新冠肺炎致死的可能性是白人的四倍多,這些數據涵蓋了英格蘭和威爾斯3月2日至4月10日的死亡人數。直接從數據上來看,黑人的死亡率甚至達到了白人的四倍多,其次是孟加拉與巴基斯坦裔和印度裔。
  • 美貿易代表是華裔?曾任中國名校教授,專家:拜登釋放重要信號
    值得一提的是,她於上世紀90年代回到中國,在中國985大學——中山大學擔任英語老師。21世紀初,戴女士進入美國政壇,出任眾議院籌款委員會經貿專家,接著一路升職,終於坐到美國貿易辦公室法律顧問之首的位置上。
  • 川普向黑人兄弟示好!首個非裔將軍擔任美國空軍參謀長
    還有一則消息值得關注,據《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多家美媒報導,美國參議院在當地時間10號全票通過非裔將軍查爾斯.布朗出任美國空軍參謀長的提名!據悉,這個職務首次由非裔美國人擔任。這次提名黑人將軍查爾斯.布朗為美國空軍第二十二任參謀長,是美國總統川普提名!
  • 美媒:紐約首位非裔市長戴維丁金斯去世 終年93歲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美媒:紐約首位非裔市長戴維丁金斯去世,終年93歲【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曉雅】美聯社24日最新消息稱,經美國紐約州紐約市警察局證實,該市首位非裔市長戴維丁金斯(David Dinkins
  • 「邦德」變「納美」,首位非裔女性007演員引爭議
    此前,著名系列電影「007」劇組曾宣布新一代007形象將由非裔女演員擔任。近日,該角色扮演者拉什娜·林奇發文回應了網絡上對此事的激烈爭論。2019年,網上曾有人爆料「007角色將由黑人女演員擔任」,而在11月5日,007電影劇組公開宣布了該角色的扮演者為英國黑人女演員拉什娜·林奇,且007角色名字也將從「詹姆斯·邦德」改為「納美」。由於這個設定和007傳統形象反差過大,因此引起了不少爭議。據輿情分析機構輿觀調查發布的統計結果,相比有58%的受訪者支持黑人扮演007,僅36%的人能接受007角色由女性擔任。
  • 華裔師生:我們的尋根之路
    中國尋根之旅第三屆東南亞華裔青少年(惠州)冬令營活動18日開營了,在十五天裡,來自7個國家的320名華裔青少年將分組學習客家山歌和民族舞蹈,進入「結對子」家庭中體驗生活、共度周末美好時光,參觀客家文化古文化村落、觀看麒麟舞龍形拳表演、參加「發現東方之美」華裔青少年尋根之旅微信大賽等。
  • 大坂直美因黑人遭槍擊罷賽:運動員之前我首先是黑人
    大坂直美(美聯社) 海外網8月27日電 日前,美國非裔男子布萊克遭警察槍擊事件持續發酵。日本網球選手大坂直美27日在推特上宣布,自己不會出戰辛辛那提公開賽半決賽,「運動員之前我首先是一位黑人女性。」 綜合多家日媒及推特27日消息,在26日舉行的2020年WTA超五系列賽辛辛那提賽中,大坂直美贏下16號種子雅斯特雷姆斯卡,殺入巡迴賽八強,原本計劃參加半決賽。
  • 黑人有多少種英文稱呼?
    也有的可能來自加勒比海域或南美洲區域的黑人移民。比如,在上海罵人的這名外籍人士,從五官、肢體動作和膚色上看,祖先更可能來自於美洲加勒比(加勒比海盜)附近的黑人。在醫學研究上,通常用Black泛指黑色人種。所以Black是一個中性詞,但又是略帶有一些歧視。比起Negro要更加禮貌。
  • 美國印度裔為何比華裔地位更高呢?
    所以我們看到,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的華人,其實都是非常優秀,尤其是我國海外華裔,基本上非富即貴。而印度人一直以來,那是要遜色很多,而且現在的發展差距那是尤其的巨大的。但是這個也有例外,最典型在美國,美國印度裔為何比華裔地位更高呢?其實原因主要是三點。
  • 美國公開數據,大量中國裔博士建設美國,華人人均收入落後於印裔
    自2017年川普上臺,高喊「製造業回流」衝擊中國製造、挑起中美貿易戰飽受爭議、制裁打壓中國企業等一系列措施將美國完全放置在中國的對立面,中美外交關係陷入僵化。很明顯美國將中國當成了最大的競爭對手,同時遭受「無妄之災」的可不只是中國,任何與中國有關的人、物統統受到波及。
  • 宗族文化 || 中國家譜沉浮
    日本人得知了,金錢誘惑、武力威脅,就為了得到這一本家譜。」李吉說。總之,「日本對中國家譜非常關注。」他說,「尤其名門望族的家譜裡,歷史學、地理學、政治學、經濟學、倫理學、民族學,無所不包。你想了解中國,家譜是最主要的渠道。」在戰爭中流往日本的中國譜牒難以數計。李吉說,一個數據是20世紀60年代日方統計的東洋文庫、國會圖書館、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等所藏中國家譜,總計1600餘種。
  • 「政治正確」的拜登會選華裔當商務部長嗎?這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古巴裔的馬約卡斯(Mayorkas)被拜登提名為國土安全部部長。現年61歲的馬約卡斯將會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擔任國土安全部部長的拉美裔。 如今,51歲的海恩斯將成為美國史上首位女性國家情報總監。 68歲的格林菲爾德(Greenfield)則被提名為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這是一位非洲裔的黑人女性外交官,其曾擔任過歐巴馬政府的助理國務卿。 此外,前美國國務卿克裡(Kerry)則被提名為氣候問題特使。氣候問題正是拜登在競選綱領中提到的重要環節。
  • 百名美國非裔名人喊話拜登:不選黑人女性做搭檔就等著輸吧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百名美國非裔名人喊話拜登:不選黑人女性做搭檔就等著輸吧近日,美國前副總統、2020年總統選舉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再次被要求提名一名黑人女性作為其競選搭檔。100多名著名黑人男性在10日發表了一封措辭強硬的公開信,警告拜登說,假使不選擇一名黑人女性作為競選夥伴,那麼他將輸掉此次選舉。
  • 有印度裔血統、有中文名字……拜登選的競選搭檔是什麼人?
    消息一出,這位多種族背景的女性搭檔立刻成為美國媒體關注的焦點。在大多數人眼中,身為加利福尼亞州參議員的哈裡斯是一名傑出的黑人政客,但其實,她同樣也以自己的印度裔血統為傲。「我名字的讀音是『卡瑪—拉』,像有個重音符號,」卡瑪拉·哈裡斯在2018年出版的自傳《我們所堅持的真理》中這樣寫道。
  • 美國華裔下場比黑人還慘
    紐約華裔新冠死亡率第一超過黑人。
  • 非裔女性的奮鬥史!Netflix《白手起家:沃克夫人的致富傳奇》5大看點推薦
    真實歷史上的沃克夫人被金氏世界紀錄列為全美首位白手起家的女性百萬首富,出生貧窮的莎拉布裡德勒夫(Sarah Breedlove)從 7 歲起就成了孤兒,沒有受過什么正規教育,14 歲與第一任老公結婚,育有一女阿奧利婭沃克(A'Lelia Walker)。
  • 有印度裔血統、有中文名字、從政經驗豐富...拜登選的競選搭檔是...
    消息一出,這位多種族背景的女性搭檔立刻成為美國媒體關注的焦點。在大多數人眼中,身為加利福尼亞州參議員的哈裡斯是一名傑出的黑人政客,但其實,她同樣也以自己的印度裔血統為傲。「我名字的讀音是『卡瑪—拉』,像有個重音符號,」卡瑪拉·哈裡斯在2018年出版的自傳《我們所堅持的真理》中這樣寫道。她在書中解釋了她的印度名字,「它的意思是『蓮花』,這在印度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賈敏:黑人民權運動缺乏經濟賦權,非裔精英的成功無法掩飾缺憾
    這裡有一個問題是,現在很多黑人都在說要抗議,但問題是究竟抗議什麼?因為種族問題背後更大的問題是階級問題。這些街頭抗議會觸及到深層的社會結構或者制度矛盾嗎?還是說表達一下公平訴求就結束了?賈敏:現在很難找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非裔美國人領袖。
  • 美國疫情暴發後,最慘的竟是紐約華裔?俄媒:死亡率已超過黑人!
    美疫情爆發之後,美國的種族歧視也日益顯現,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醫院會搶先救治白種人,而對於非裔美國人、華裔美國人則是能拖就拖。近日,俄羅斯媒體聲稱,紐約華裔新冠死亡率已經超過了黑人,高居第一。華裔向來安分守己,而且經濟收入也很不錯,怎麼可能會淪落到如此艱難的困境,難道是俄羅斯在說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