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戰女兵駕全地形車直衝70度高坡 戰車幾乎懸空站立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國軍網記者張藝藐參加女子特戰隊員戰術課目訓練。

  女兵一天,從體驗到懂得……

  距離任務結束,已經過去整整18個小時,此時我依然全身酸痛……

  「報告!張藝藐請求入列!」這句話開啟了我的特戰女兵一天。

  寒風刺骨,白茫茫一片。4輛「山貓」全地形車踏雪而來,我是戰鬥小組16名女兵中的一員。久聞「山貓」大名,坐上去卻是另一番感受。駕駛員李賀猛踩一腳油門,巨大的慣性將我甩起,頭盔向後撞,「梆」的一聲腦袋嗡嗡作響,好一個「見面禮」。

  「你是沒見過更刺激的!」想起上車前,李賀曾給我科普:「山貓」車如其名,不僅能原地360°旋轉,還能兩棲浮渡。女特戰隊員葛芳曾駕駛山貓橫穿1米寬的壕溝,直衝70°高坡,整個戰車幾乎懸空「站立」。

  衝向目的地,全員跳下「山貓」,迅速到達戰位,跪姿射擊。此時我大口喘著粗氣,耳膜鼓脹,周圍一片寂靜。長時間據槍,手臂酸痛,槍口逐漸向下脫離目標。

  節奏越來越快!忘掉身份、忘掉性別,迅速進入戰鬥狀態!

  新一輪的進攻開始。班長一個手勢,我們迅速起身行進,10米、8米……我們變換隊形,對準目標。兩輪戰術課目練下來,體能已突破極限,路面不平,我一腳踩進雪坑撲倒在地。

  「加油!咱倆可都是新兵!」同組的李娉朝我喊道。她這招激將法還挺管用,我提口氣向前衝,結果回嗆幾口涼風,一陣猛咳,眼淚直往上竄。再看同行的戰友,已經衝向戰車,我連忙趕上。

  「你的彈匣呢?」上車後,班長指著槍問我。

  「糟糕!」我一摸胸前的子彈袋,果然少了彈匣。車上一陣短暫的沉默。

  「全體都有!下車找彈匣,直到找到為止!」班長一聲令下。戰友還在安慰我,但是我明顯能感覺到班長強壓著的怒火。在任何時候,這都是嚴重錯誤,我的臉上一陣泛紅,羞愧極了。偌大的訓練地域,戰友們一遍遍細細捋過。最終,班長李婷找到了被雪半掩著的彈匣,降至冰點的氣氛這才稍微融化,我悄悄舒了一口氣。

  「丟槍」風波之後,我記住了這位特殊的戰友。

  下午3時,女兵宿舍,所有上午使用過的槍擺放整齊等待保養。被我弄丟彈匣的那把槍擺在我面前,像一位被我虧欠多年的好兄弟,委屈卻又試著和解地站在那裡,我內心百感交集。

  李婷一步一步教我分解槍枝,她有一雙巧手,指節分明,摸起來還有點兒硌人。正是這雙手能讓她蒙眼20秒內進行槍械分解結合,打敗一眾男兵,在全旅出盡了風頭。

  提起「當年勇」,她就露出一口大白牙嘿嘿一笑,眼神裡還是藏不住驕傲。在她的指導下,我艱難地將槍枝分解完,按順序排好,挨個擦拭。

  這可是個細緻活,最難的是要同槍膛裡的火藥殘渣較勁,將沾了槍油的布條從一頭捅向另一頭,不亞於擦拭瓷器般小心細緻。一遍、兩遍、三遍……用白布襯著槍膛,眯著眼睛看裡面亮堂堂得無一雜質,這才算完。

  手上沾滿槍油,皺起鼻子一聞,一下子難以習慣。「晚上吃飯用手抓饅頭,咬一口滿嘴煤油味」,大家紛紛伸手比誰手上的槍油多。槍枝保養在她們看來,似乎是一天中的放鬆時刻。

  夕陽西下,槍械入庫,我告別這群戰友,結束了「客串」特戰女兵的一天。我將永遠記住這一天,因為這讓我懂得了特戰女兵的汗水,更讓我懂得青春熱血何處可棲。

相關焦點

  • 她來了,駕著一輛戰車
    ▲下了坦克,瞬間靦腆,秒變「擰不開瓶蓋」的小姑娘 女兵走上主戰位,是部隊為戰導向的生動縮影。在「金剛鑽」紅軍旅,同樣有一群駕戰車踏黃沙的裝甲女兵。 ▼下面這位「颯」到不少網友的女兵,便來自「金剛鑽」紅軍旅裝甲女兵排。
  • 從「嬌嬌女」到「特戰王」,這群大學生特戰女兵經歷了什麼……
    從「嬌嬌女」到「通信兵」,從「理論迷」到「播火者」,從「專業通」到「特戰王」……她們是第75集團軍某特戰旅指揮通信連大學生女兵群體,平均年齡只有22歲。在連隊,大學生女兵群體就像一個巨大的磁場,對每名女兵都有極強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就像呼吸空氣一樣自然,她們成為全旅的排頭兵。她們把黨的創新理論當作陽光雨露,堅持每天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寫心得,人人床頭都有一摞枕邊書,個個都有理論升級規劃圖,班班都有厚厚的理論剪報本。
  • 我軍羞澀女兵一人駕駛鋼鐵怪獸,座駕居然是最新型全地形裝甲車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最近陸軍第74集團軍某合成旅展開了一場野戰條件下的衛生勤務演練,一名略顯柔弱羞澀的女兵駕駛一輛外形怪異的鋼鐵猛獸,在粵東的叢林泥濘中奔馳,履帶碾過積水的路面迅速向戰場前進。衛生員將傷員抬上擔架後運送上寬敞的車廂中,一側的女兵持槍警戒,這是鏗鏘玫瑰的別樣風採!
  • 巾幗不讓鬚眉,特戰女兵:青春就是用來拼搏的!
    特戰玫瑰,傲雪綻放。 本周,特戰女兵 登上《誰是終極英雄》挑戰擂臺。 她們中既有出類拔萃的女兵班長, 也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新兵尖子。
  • 寧波特警全地形突擊車亮相街頭
    據悉,這是公安部、省公安廳關於開展全警實戰大練兵的一項重要舉措。 據了解,寧波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在完成了為期一周的全地形突擊車特駕培訓後,列裝配發的兩輛全地形突擊車駛上街頭,正式加入巡特警武裝機動加強型巡邏執勤工作。
  • 解放軍高原特戰旅換裝星空迷彩
    ,能夠更好地適應國內外不同的地形地貌。演兵場之前就講過,作為新裝備的「星空迷彩」的目前產能有限,全軍快速完成全面換裝顯然不現實,因此需要完成特戰任務的特戰旅肯定優先配發的對象。例如在某特戰旅「鷹眼槍王」孫兆輝的相關報導中,無論是在潛伏穿過森林,亦或是山崖快速索降的過程中,身披星空迷彩的孫兆輝幾乎難以被察覺。
  • 實戰格鬥,特戰女兵加入!
    ▲實戰格鬥賽現場訓練預備期,怎麼訓?▲集訓隊員在練習拳法▲特戰女兵在進行格鬥術訓練如今,實戰格鬥在該旅掀起熱潮,特戰女兵也主動加入,開始進行步法拳法、力量技術的基礎練習。
  • 淺談我軍國產「山貓」全地形突擊車
    國產「山貓」全地形車 近年曝光的「山貓」全地形車是解放軍裝備的一款輕便靈活,越野能力極強的小型全地形突擊車。國產「山貓」全地形車,是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研製的一款全地形車。外形尺寸與微型轎車相似,在動力裝置為一臺柴油機,8*8驅動,封閉式船型車身,具備浮渡能力,浮渡時使用車後的螺旋槳前進。該車最大載員6人,擁有數個貨架,最大載重量可達一噸,足夠攜帶一個班的戰鬥物資。
  • 「血狼」特戰旅草原跳傘 女兵人生首跳
    「血狼」特戰旅草原跳傘 女兵人生首跳 (1/9) "← →"翻頁
  • 「西南獵豹」實戰格鬥,特戰女兵加入
    近日,在「西南獵豹」特戰旅組織的實戰格鬥賽中,贏得散打賽冠軍的某營七連下士張永輝說。在「西南獵豹」特戰旅營區,激烈的格鬥訓練讓人熱血沸騰。從基層各個營連遴選出的近百名格鬥骨幹,正在進行為期數月的集中強訓。
  • 臺灣美女車手Vita跨界全地形車
    2015中國全地形車錦標賽全面升級,在運動ATV車型賽、通用ATV車型賽、傑納UTV車型賽的基礎上增開UTV公開組,所有UTV均採用群發,開全國先河。臺灣車手李睿紜Vita也將隨正新輪胎新動力車隊出戰2015「馳誠」杯中國全地形車錦標賽暨國際邀請賽(鄧州站),駕駛XDL Prokart出戰UTV公開組。
  • 「Z世代」特戰女兵龔文露的青春寫真
    槍·貓·遠方 「Z世代」特戰女兵龔文露的青春寫真  龔文露的眼前一片漆黑。  耳邊除了靜靜流淌的風,便是在場眾人的呼吸聲。左邊一米遠,站著一位男隊員,那是她今天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跟她一樣,眼罩阻隔著他的視線。發令聲響起的一剎那,龔文露迅速伸手向前,摸到桌面上擺放的槍械零件,開始動手組裝。
  • 實機傘跳遇險情,特戰女兵經歷高空驚魂80秒!
    實機傘跳遇險情,特戰女兵經歷高空驚魂80秒! 跳傘時意外突發: 備份傘纏繞、 傘繩繞傘、 被傘衣拖行20多米, 特戰隊員該如何處置
  • 稀有戰車列傳:德軍四號坦克殲擊車L/70(A)技戰史(上)
    【軍事家二戰專欄】地面猛虎篇-稀有戰車列傳:德軍四號坦克殲擊車L/70稀有戰車列傳:德軍四號坦克殲擊車L/70(A)技戰史(上)一.但也有說法認為,四號坦克殲擊車L/70(A)是四號坦克搭載70倍徑超長管火炮計劃的最終結果。既然活動炮塔無法搭載這種重炮,那麼就選用固定戰鬥室。也就是說,阿爾凱特型的設計初衷是充當一款坦克,而不是和沃馬格型一樣是「戰車獵手」。但這種說法還有待更多資料驗證。四號坦克殲擊車最具威力的莫過於那門超長管KwK-42型70倍徑75毫米炮。
  • 徒手撼動5.7噸戰車,炮火貼面而過,特戰尖兵:這才是真實戰場!
    徒手撼動5.7噸戰車,炮火貼面而過,特戰尖兵:這才是真實戰場! 《誰是終極英雄》 西出大漠戈壁,東進林海雪原, 看沙場礪兵,突破極限挑戰, 錘鍊特戰刀鋒,誰是終極英雄
  • canyon首發全地形公路車Grail,雙層車把重新定義物理減震
    蠶蛹剛剛在前些天發布了自己的首款公路越野車,或者應該叫做全地形公路車會更加貼切一些,下邊,我們就來看看這臺全地形的公路車,是用什麼樣的新技術或者外觀,在這幾天佔據幾乎有所戶外,以及自行車網站的首頁頭條位置的吧。這輛命名為grail的全地形車,中文直譯為聖杯,是不是暗含著像達文西密碼當中聖杯的含義呢?
  • 雙手反綁,遭遇「囚禁」,看特戰女兵上演密室逃脫……
    雙手反綁,遭遇「囚禁」,看特戰女兵上演密室逃脫…… 2020-08-30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冷兵器時代的大殺器,為何成為壓垮車戰的最後一根稻草?
    車戰的地形限制春秋時期是,首先變車戰為步戰的是鄭、晉兩國。因為他們經常與戎狄交戰,而戎狄地區多在山林地帶,車戰行動不便。車戰的地形限制,是車戰被拋棄的首要原因。因此,在戰役頻發的戰國時期,訓練大量完全沒有基礎的他們成為戰車兵,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這位步兵取代車兵成為戰役的主力,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其二,戰車是個消耗品。製造一輛戰車和戰後的維護、修補費用,是一筆昂貴的費用。
  • 金河林業局森林消防隊配備全地形運兵車 夯實森林防火裝備力量
    為適應林區森林防滅火工作需要,金河林業局森林防火處在現有裝備的基礎上,又配備了兩輛新型履帶式全地形運兵車,機械化裝備建設又有了新發展。日前,金河林業局森林防火處組織技術人員在金都大橋北側測試新型防火車輛,檢驗全地形運兵車的運行情況。
  • 【故事】中國古代的戰車究竟是怎樣的?是怎麼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
    「車轔轔,馬蕭蕭」,描述的雖然已主要是唐代軍中的輜重運輸車輛,卻也讓人聯想起我國商周時期戰爭的主力軍——戰車曾經的輝煌。《兵車行》。 在中國古代戰爭中,何時開始用駕馬的車子參戰,至今還不十分清楚。有人從夏啟伐有扈氏的甘之戰前所作《甘誓》說,軍中有「左、右、御」之名,認為是指車上位於左側(車左)、右側(車右)和居中駕車(車御)的武士,推測當時已使用戰車。 戰國末年的《呂氏春秋》記載,商湯滅夏,戰於鳴條時,軍中有七十輛戰車。到了周代,車戰日趨興盛,周武王伐紂時,軍隊主力是「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而諸侯兵會於牧野時,有戰車四千乘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