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是誰
為了生動地描述不同樂器的咖位,人們習慣於將樂器們進行擬人化的形容。
比如,談起西洋樂器中無可撼動的一哥,大家會用『國王』的稱號為它加冕,它的名字是鋼琴。而說到『王后』,對古典音樂稍有了解的人,也能很快反應出這是小提琴的別稱。
那麼,『王子』呢?恐怕很多讀者就不清不楚了。
有什麼樂器,可以綜合鋼琴和小提琴的特點嗎?停,這畢竟不是生物意義上真正的遺傳,我們之所以將一件樂器命名為『樂器王子』,是因為它在西方古典音樂界,和鋼琴、小提琴一起並稱為『世界三大樂器』。
它就是古典吉他。
真要追述歷史的話,這位『王子』可比『國王』和『王后』還要資歷深厚。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音樂博士(Doctor of Music Art ,簡稱DMA)在讀的劉允宸就為我們描述了古典吉他的『發家史』:在以前的歐洲宮廷中,國王就喜歡叫上家人,心腹大臣和宮廷樂手們,組織一場House Concert,在這樣的小規模形式且追求小眾情調的音樂會形式,吉他(魯特琴家族)就是當仁不讓的C位。而大家熱愛這一樂器的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於它豐富飽滿的和弦,以及輕柔典雅的音色。
不過,這也成為了古典吉他的發展的雙刃劍,正因為它受限於自身音量的局限性,因此,越來越多的作曲家更願意為『大嗓門』的鋼琴和小提琴作曲,而『國王』和『王后』的桂冠,也順理成章地落到了它們的頭上。
到了今天,『樂器王子』的名號在很多地方就更顯小眾了。不過,在古典音樂的發源地——歐洲,包括大多數的西方國家,古典吉他依然是音樂學院和綜合性大學的音樂學院裡最重要的專業拼圖之一。
而在劉允宸就讀的亞利桑那大學音樂學院(Fred Fox School of Music),古典吉他更是絕對的王牌專業。
選中美國
即將從上海音樂學院畢業時,劉允宸面臨著雙重的選擇。
歐洲還是美國?
論沉澱,歐洲的古典音樂教育享譽全球,亦是古典吉他的起源地。在執教理念上,歐洲的高校更專精於音樂演奏,許多追求技藝提升的學子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這裡。
而美國的音樂教育則將目光放得更寬。除了演奏教學外,由音樂衍生而來的音樂心理學、音樂技術、音樂商業等跨學科類合作課程是美國高校最大的特色。亞利桑那大學音樂學院常年與Entrepreneurshipand Innovation(企業精神與創新)專業進行合作,而該專業在全美排名前五。
一言以蔽之,歐洲更像一座歷史悠久的演奏廳,而美國則是一棟現代的音樂研究所。
劉允宸的選擇是後者。『兩個原因。其一,『跨界』與『融合』是未來世界音樂產業的趨勢,在音樂領域掌握更全面、更多元化的知識對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劉允宸解釋說,『其二,音樂演奏使我從我的音樂生涯中獲得了絕大多數的快樂和成就,而我在演奏之外取得的成績(當然仍舊與音樂和藝術有關),能給我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大的挑戰。』
確定了是美國後,亞利桑那大學音樂學院也只是劉允宸的四個選擇之一。
他說,當年自己剛出機場,立即就產生了回家的想法,因為這片美國西南的土地實在是太炎熱了,校園所在的圖森市,也遠不及紐約等大城市的繁華。
實際上,亞利桑那並不優越的生活條件,反而是促成他做此選擇的重要原因。
劉允宸出生在上海並在這繁華的大都市長大,出國留學前,他的教授就曾建議他:你沒必要從上海跑去紐約或者舊金山,相反,你應該去一個艱苦一點的城市,通過留學生活去磨鍊自己。
『留學不僅僅是學習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拓寬視野。』劉允宸解釋說,『不是說要去最繁華的地方,有時候視野的拓寬優於拔高,要看到這個世界形形色色的一面,這對人格和世界觀的完善都是有益處的。』
『應試教育』
雖然亞利桑那州圖森市的生活條件遜於一線大城,但是音樂學院的古典吉他專業卻是處於全球領跑的第一集團。
從學業而言,來到這裡的確是劉允宸相對完美的選擇。『我們古典吉他專業(Bolton Guitar Studies)憑藉著自身的名氣與專業,收到了來自全世界的很多慈善贊助,這當然也得益於我們的吉他終身教授Thomas Patterson,他為學生提供了來自世界各地最優秀的吉他演奏家和教育家的資源,更多的獎學金、基金會的支持和鍛鍊平臺,而獲得全額獎學金也更讓我感受到了他們的重視與青睞。』
從2014年到2020年,劉允宸擔任了超過6年的助教工作,完成了自己的碩士學業,並行將博士畢業。
六年的沉浸,他已經成為校園裡最了解學院執教風格的學生之一。『這裡,是區別於很多其他地方的,另一種的「應試教育」。』劉允宸總結說。
劉允宸所說的『應試』,是指很多項目的研究方向都藏密在書本和資料裡,學生要做的是花大量的時間去閱讀並理解其中的文獻和作者的觀點,通過自己的理解,去合理地運用,從而支撐自己的研究或理論上。
以他最近的研究項目『音樂表演焦慮』為例,項目開始時就已經明確了要在哪一類書本裡去尋找理念和觀點,並對這些展開深層次的批判性思考。
而對於博士生來說,這些批判性思考是需要強大的理論依據和事實實踐來為你的理念所佐證的,並不單單只是簡單地「輕輕撫過」這些學術家所留下的寶貴財富,甚至是要把它們刻在心裡,並體現在最終的博士答辯中,而這,是博士評委會一致認為的,一個即將畢業的博士生所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而已。
劉允宸認為,在這樣的學習背景下,實際上很多課題都會被限定於那些必讀資料裡,當然你也可以去讀很多課外的文獻和資料,只是這些「必讀」就已經多到讓你覺得焦頭爛額。
美國的大學一旦接近期中或者期末考試,圖書館中是找不到任何空位的,甚至連地上都坐滿了人。這其實是「應試教育」的另一種形式,但是,這種「應試」卻能在你腦中刻下很難磨滅的印象和記憶,並讓你自己去學會: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同樣,亞利桑那大學音樂學院的博士博士畢業的必要條件也是『苛刻至極』:攻讀另一門副專業;完成必修、選修以及副專業的所有課程要求;4場音樂會,連續10小時的寫作綜合考試;連續5小時的口試綜合考試;幾近上百頁的最終博士論文;博士最終答辯。
『我將它評價為更高級的應試教育。』劉允宸說,『教授會非常注重班級討論等過程的發生,換句話說,從資料到成果的過程中,學校會設置各種各樣的方式來鼓勵學生自發地學習和表達。』
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會為了考試、為了和同學一起做研究,從而自發地去學習很多東西,自主的變得勤奮。學術氛圍就在不經意間,感染了每一個人。
『大家印象中,國外的教育都很開心快樂,實際上要『應付』這邊的考試,是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的。』劉允宸說。
劉允宸博士為古典吉他師資培訓的老師講解並示範技巧訓練
回到教育
在亞利桑那就讀的音樂演奏博士生,是必須要攻讀除音樂演奏以外的一門副專業,劉允宸選擇了音樂教育。
如何從事教育並推廣古典吉他的影響力,這是他一直堅持不懈和努力的目標。準確地說,在選擇留學地時,這一初心就在影響著他的選擇了。
在劉允宸看來,相較於很多其他的西方國家,美國教育體系能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是培養一名綜合型的人才。
在他看來,美國教育對綜合性的看重,讓更多的音樂商業模式得到了實踐——正如尤克裡裡是在社交媒體和綜藝節目中打開知名度的。
這是劉允宸更為推崇的推廣古典吉他及其音樂的方式。『古典吉他單單只依靠音樂會是很難去追趕鋼琴和小提琴的,只有和各個領域(包括藝術與非藝術)進行多元交互合作,才有機會被更多人知曉。』
他的確也是這麼做的。
在過去的幾年,除了本專業的學習外,劉允宸還策劃並參與古典吉他與博物館、數學邏輯、手工藝術和古代珠寶等等跨界活動,他同樣致力於古典吉他推廣、演出經紀、遊學和藝術節策劃等項目上。
無論是將國內的孩子帶到國外參觀學習,還是邀請著名的教授前往國內講學,都讓他感到自豪。『每多一個人接受到良好的古典吉他教學,就讓我對這條道路的信心多添一分,希望我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去為古典吉他的事業盡一份我微薄的力量。』
我們正在尋找故事的主角
藝術人物專訪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