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起,湖北建築企業開始分區分級、分類分時有序復工復產,為確保員工順利到崗務工,各企業推出了相應的措施和對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訪並梳理了幾家企業的經驗。
「點對點」包車接送,有速度更有溫度
3月20日,鄂州S203(鄂州機場快速通道)項目現場,80多名工人正在進行橋梁主體結構樁基施工。「首批返崗的127名工人已進場,正在加班加點搶工期」,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項目經理李春言說,項目全長21.1公裡,涉及2座橋梁建設,須在4月底汛期來臨之前完成橋梁下構施工。
這是鄂州市臨空經濟區首批覆工項目之一。3月10日,通過復工審批當天,5輛「復工號」專車從鄂州出發,兵分多路,有的前往宜昌、鄂州梁子湖及周邊等地區,有的前往河南信陽、江西九江、安徽六安等省外集結點,兩天內接回的建設者即滿足了復工需求。
據了解,在復工準備期,中建三局就與勞務分包密切聯動,按高中低風險來源地對工人分類造冊,提前對其身體情況進行摸排,核驗相關健康證明和健康碼後,在線上辦理準入手續。
接送過程,則採取管理人員跟車監督、對每輛大巴車進行嚴格消殺等措施防範風險。「我們上車、下車,都要量體溫,20個座位大巴只坐了10人,大家互相錯位、帶著口罩,儘量都不說話。」3月18日,中建三局荊門207國道改造項目的工友王師傅,乘坐項目安排的大巴車,從重慶平安抵達荊門。
李春言介紹,工人抵達鄂州第一天,由入場接待小組對其信息一一登記復驗,並發放床上用品三件套、口罩等物資,送至集中宿舍實行封閉管理;第二天,所有工人須接受CT、核酸檢查,待結果出來後,合格人員方可進場施工。
「施工現場也採用『點對點』模式,工人從宿舍到各自施工區域都由項目部安排車輛統一接送。我們還給工人配置了袖標,帶黃色袖標的人員只能在生活區、施工現場活動,帶紅色袖標的人員才能外出採購物資。」李春言說。
減少聚集增加儲備,防疫生產兩不誤
3月20日中午,由湖北工建承建的秭歸縣人民醫院金缸城院區項目部食堂外,約10名工人正以間距1.5米的距離排隊取餐,每人所站的點位以黃線標明,清晰醒目。
「今天上崗的有近70名員工,我們按10人左右分成幾個小組,分批次從前門進,後門出,鼓勵員工取餐後各自回宿舍分開就餐。」項目負責人徐煒說,該項目工人已到崗近三分之一,以前6人一間的宿舍僅安排2人居住。
據了解,該項目部還配備了專門的防疫員,每天嚴格執行湖北省近期發布的《房屋市政工程項目復(開)工及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如對施工現場、辦公生活區域及其他活動場所,清潔通風和消毒殺菌不少於2次,對所有管理人員和工人體溫測量不低於2次,不少於14天。
徐煒透露,由於未能趕在武漢關閉進出通道前回漢,他在項目上度過了春節,至今未離開過秭歸。項目部為復工生產籌備了2000個口罩、100升84消毒液、100升洗手消毒液、6臺電子測溫儀、3電動噴霧器臺、1000雙一次性防護手套等疫情防控物資,能保證近一個月的使用。「一是我們動手快,疫情初期就把當地及周邊地區的市場摸排了一遍,能買的都買回來,二是我們的業主單位是醫院,在防疫物資上也有一定的支持。」
在生產資料方面,項目所需要的鋼筋、門窗、模板等主要由宜昌本地供貨商供應。準備復工前,徐煒已經與他們一一對接供貨信息,均得到了肯定答覆。
在十堰,3月11日上午,湖北工建商混公司員工近乎全員報到。5天後,根據項目施工需要,該公司開始為十堰市西苑醫院疫情防控汙水處理應急項目供應商砼。
公司總經理陳國銀表示,西苑醫院是十堰市新冠肺炎患者收治點之一,該汙水處理項目是疫情防控重點工程。作為十堰市內唯一的國企商砼公司,他們全力配合項目建設,目前已儲備的原材料可保證15天的使用,隨著上遊供貨商復工後生產狀態漸趨飽滿,貨源將更加充足。
3月18日,由中建三局城市投資運營有限公司投資的黃岡管廊項目順利復工。項目經理張澤勇告訴記者,項目採用目前全國最大的直徑的頂管進行施工。這是一種預製管,春節前他們已為復工儲備了20天的生產需求量。項目所需的鋼筋、混凝土也已有15天的儲備量。(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張倩倩 通訊員 李健 向延昆 沈年慧)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