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大物博,自然風光秀麗多姿,山水名勝更是不計其數。山峰之中,最著名的要數五嶽——東嶽泰山(泰安市),西嶽華山(華陰市),南嶽衡山(衡陽市)、北嶽恆山(大同市)和中嶽嵩山(登封市)。
古人看到山勢雄偉,氣勢磅礴,總是會心生感慨,覺得非人力可為。著名的古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就曾經賦詩:
五嶽歸來不看山
也就是說,遊覽過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這五嶽以後,就不需要再看其他的山了,因為五嶽已經相當於天下山川。
而其中,東嶽泰山是五嶽之首。在泰山的山體上,刻有「五嶽獨尊」的文字,其第一順位的地位可見一斑。
不過很奇怪的,若是論及海拔高度,泰山並不佔據最大的優勢。具體數據如下:
中嶽嵩山(海拔1491.71米)、東嶽泰山(海拔1545米)、西嶽華山(海拔2154.9米)、南嶽衡山(海拔1300.2米)、北嶽恆山(海拔2016.1米)。
五嶽之中,南嶽最矮,西嶽最高,就算是北嶽恆山,也高出泰山1/3左右,那憑什麼泰山可以「五嶽獨尊」?
為什麼其實不算最高的泰山反而是第一?
首先,這座山是先秦時代當之無愧的東方第一高山。
五嶽的概念,不僅是地理名稱,還象徵著國土和疆域。在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統治者選定五座名山,就像撐起帝國江山巨帳的擎天柱,打上國家四方上下地理坐標的烙印。
然後,泰山雖然不高,但在整個東部大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下遊平原),即上古中國乃至整個古代大部分時期絕對的人口重心,泰山是最高的山峰,其位置得天獨厚。
其相對周圍的低地來說落差比較明顯,這可能是當時生活在其他地區的人也認同泰山是五嶽之首的原因。即使是像華山這樣的絕對落差也很高的山,附近別的山還很多,看起來反而沒有那麼氣勢磅礴。
其次,泰山的位置有特殊性,位於齊魯文化的地理中心。齊魯大地,在孔子、管子、墨子、孫子、孟子、曾子、晏子、左丘明、魯班等一批文化巨人的影響下,齊文化和魯文化不斷交流、融合,形成齊魯文化。齊魯文化的地理中心,就是山東的南北分界線——泰山。
因為上面兩點,泰山還有幸成為封禪之地。
站得高望得遠,皇帝必須高瞻遠矚,一覽眾山小,哪兒合適?泰山。這個就和現在的某國賓館一個道理,只要和皇帝沾了邊,想不騰飛都難!
泰山牛逼到什麼地步呢?孔子臨終,自知已日薄西山,想到顏回、子路相繼死去,唱出「泰山其頹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的最後歌聲,把自己的生死與泰山聯在一 起,足見泰山在孔子心中的地位。
至於我們,拿出一張5元人民幣,看看反面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