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是『中國緊固件之都』,是全國最大的標準件生產基地和集散中心,產銷量佔全國市場份額的55%。」近日,由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主辦,永年區委、區政府,河北新聞網共同承辦的「區長當主播,談談特色產業經」系列活動走進邯鄲市永年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王玉剛攜當地兩家代表企業做客演播間,大方分享永年標準件產業經。
永年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王玉剛(右)正在接受訪談。
標準件,也叫緊固件,是用作緊固連接、應用極為廣泛的一類機械零件,被稱為「工業之米」,包括螺栓、螺母、墊片等。很多人只知道今天的永年將標準件產業發展得如火如荼,但鮮有人知,早在春秋時期,生活在永年的先民們就與「標準件」結緣了。
據記載,邯鄲為春秋戰國時期三大冶鐵中心之一,而春秋著名鑄劍師幹將的兩個徒弟便在永年廣府古城韓屯村鑄劍,戰國時期趙國將易陽(今永年區洺陽村、柴凹村)作為弓箭打造基地。隋唐時期,農民起義領袖竇建德定都永年廣府,永年冶鐵工藝蓬勃發展,現在弘濟橋上連接用的鐵腰子,是永年地區保留最早的標準化生產「標準件」。
永年的第一顆螺絲釘是「紅色」的。抗戰時期,為支援前線,在當地地下黨員組織下,永年朱莊村、睢寧村的能工巧匠,利用小烘爐和手工製造的土車床、絲錐等簡易工具,為抗日前線秘密修配槍枝、製造槍枝,由此誕生了永年第一顆螺絲釘。
新中國成立後,臨洺關鎮和劉營鎮等部分村莊開始鍛打簡單的螺絲、螺母,標準件由農業生產服務向現代工業轉變。改革開放後,因為門檻低、效益好,永年標準件作坊遍地開花,各類加工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在永年崛起,最鼎盛時數量近萬家。
深圳大和實業河北分公司生產副總經理白雪凱推介本公司產品。
經過50多年的發展,標準件產業已然成為邯鄲市唯一產值近300億元的地方特色產業,是河北省十大特色產業之一。據王玉剛介紹,2019年,永年區標準件產量達到430萬噸,產值279億元;2020年1—6月份,全區標準件產業產量227萬噸,同比增長5.6%;產值147億元,增長5.4%。
說到永年標準件產業振興的經驗時,王玉剛用「五個一批」「五級聯動」和「五個平臺」來介紹了永年區委、區政府的具體做法。
「五個一批」實現標準件產業「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在推進標準件產業發展上,永年區從2017年開始,按照「五個一批」原則(取締淘汰一批、規範提升一批、入園進區一批、整合重組一批、高端引進一批),以「猛藥去痾」的決心和「壯士斷腕」的勇氣整治提升標準件產業,實現了產業「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全區新增規上入統企業27家、高新技術企業1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76家、研發機構26家,產品平均利潤由每噸100~500元增長到300~1000元。永年區標準件產業分類施治、嚴禁「一刀切」的做法也受到了生態環境部和省市的充分肯定。
邯鄲市美堅利五金製造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崔國亮推介本公司產品。
「五級聯動」推動標準件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在標準件產業規範提升工作中,永年區堅持「五級聯動」(區級領導,鄉鎮、部門、村街幹部,企業業主)抓推進。成立由區委書記任政委、區長任指揮長,其他區級領導為副指揮長,各有關部門、鄉鎮為成員的標準件產業規範提升工作指揮部,實行「三包」(區級領導、相關部門包鄉鎮,鄉鎮幹部包村,村幹部包戶)和「五保」(保摸排、保關停、保取締、保規範、保穩定)工作機制,狠抓「五個一批」促提升,加快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五個平臺」喊響「永年緊固件」品牌聲量。為深度發展標準件產業,永年區成立了「五個平臺」。科技創新平臺,如省緊固件協會、省級緊固件產業技術研究院,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撐;物流交易平臺,完善了工業園區、標準件聚集區配套設施,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每年舉辦一屆標準件廠商聯誼暨產品展示會、緊固件及設備展覽會,進一步把「永年緊固件」品牌喊響叫亮;信息檢測平臺,如河北省緊固件協會網站、河北國鼎信檢測中心的建設,進一步提高了產品質量;管理服務平臺,加快標準件企業轉型發展,借鑑嘉興海鹽「績效評價」做法,開展標準件企業經濟績效綜合評價工作,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企業更優更強;人才服務平臺,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人才、科技支撐。
「下一步,永年將圍繞『國際標準件產業集群和集散中心、全國產業轉型發展示範園區、國際緊固件陸港、全球中高端標準件產業基地』的發展定位,進一步推進標準件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產業向中高端邁進。」王玉剛最後說道。
原標題:《小螺絲如何成就河北永年成為「中國緊固件之都」?答案在這裡》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