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新冠疫苗誰能打?什麼時候打?去哪打?
疫苗接種兩步走
國產新冠疫苗來了!
12月1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重點人群新冠疫苗接種工作舉行發布會。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冬春季節到來之際,對部分重點人群開展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後續爭取做到高風險人群「應接盡接」,凡是符合條件者都能夠按時接種。
此次接種的重點人群包括從事進口冷鏈物流、口岸工作人員、國內國際從事交通工作者、醫療疾控等感染風險較高人員以及前往感染風險高的國家地區的人員。
全國接種疫苗實施「兩步走」方案
我國按照分步走方案,在全國實施接種。
第一步,主要是針對部分重點人群開展接種,這些人群包括從事進口冷鏈、口岸檢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鮮市場、公共運輸、醫療疾控等感染風險比較高的工作人員,以及前往中高風險國家或者地區去工作或者學習的人員,盡力緩解輸入性疫情防控的壓力,降低本土病例發生和國內疫情暴發的風險。
第二步,隨著疫苗附條件獲批上市,或者疫苗產量的逐步提高,將會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過有序開展接種,符合條件的群眾都能實現「應接盡接」。逐步在各人群當中構築起人群的免疫屏障,來阻斷新冠病毒在國內的傳播。
曾益新表示,部分重點人群由於工作的關係,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比其他人群更高,所以要把這部分高風險人群優先保護好。他同時表示,在新冠疫苗作為公共產品、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要強化公民接種疫苗的義務和責任意識,爭取做到高風險人群「應接盡接」,凡是符合條件者都能夠按時接種。
曾益新提醒,儘管我們相信疫苗安全有效,但是接種之後,還是要求大家繼續維持個人防護措施,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等習慣。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疫苗保護率能達到百分之百,打了疫苗之後防護措施不減,才能更好保障大家安全。
各地將及時公布轄區內的接種點和能夠接種疫苗的單位
新冠疫苗要到哪兒打,是群眾關心的問題之一。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二級巡視員崔鋼介紹,目前各地都在積極落實為群眾接種疫苗提供便利服務的各項措施。通常情況下,接種單位都是設在轄區的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或者綜合醫院,一般所在的轄區都是涵蓋的。
崔鋼表示,已經要求各地把轄區內的接種點、能夠接種疫苗的單位及時公布,包括地點、服務時間。如果接種涉及到一些集中的單位,也會考慮設立一些臨時接種點上門服務,接種條件將有嚴格規範。
另外,有需要的群眾可以諮詢所在的轄區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相關信息發布平臺也將會給大家提供這些信息。
崔鋼提醒,接種疫苗時,大家一定要按照當地通知的安排和提醒做好準備,如攜帶身份證等。接種疫苗時,一定要按照平常去醫療機構的要求,做好個人防護。
關於疫苗的價格,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表示,疫苗定價首先是以企業為主體,但是有幾個原則必須遵循。疫苗首先是公共產品屬性,既然是公共產品屬性,最終定價的依據就是成本。而且,這個疫苗的價格,還會隨著生產規模和使用規模擴大而改變,隨著疫苗批准附條件上市以後,它會形成相應的價格機制。
疫苗產量是否能滿足需求?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負責人毛俊鋒在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國藥中生的北京所、國藥中生的武漢所、北京科興這三大企業已經圓滿完成了今年的產能建設任務,同時也通過了多部門聯合組織的生物安全檢查,已經具備了規模化生產的各項條件,目前能夠滿足現階段重點人群的接種需求。待藥監部門按照相關法律法規批准上市之後,可以立即組織大規模的生產。
目前累計完成100多萬劑次的新冠疫苗緊急接種工作,沒有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預防病毒性疾病最有力的科技手段。
疫情發生後,我國迅速成立科研攻關組,從滅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組亞單位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這五大技術方向,並行推進疫苗研發。
「到目前為止,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我們進入臨床試驗的疫苗,都處於全球第一方陣,而且我國國藥中生的兩款滅活疫苗,還有科興中維的滅活疫苗是全世界最早開展三期臨床試驗的。」鄭忠偉介紹,由於我國疫情防控做得很好,國內不具備開展三期臨床試驗的條件,所以我國五款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的疫苗都是在國外開展三期臨床試驗。
針對我國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問題,鄭忠偉表示,為了保護高風險人群,我國在6月份依法依規批准了新冠疫苗緊急使用,從7月份開始了新冠疫苗緊急使用的接種工作,從7月到目前,在自願、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對高風險暴露人群進行了緊急接種,目前累計已經完成100多萬劑次的新冠疫苗緊急接種工作,經過嚴格不良反應監測和追蹤觀察,沒有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表示,疫苗接種是預防傳染病的有效途徑,但也有個別人在接種疫苗以後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
前期疫苗接種情況觀察到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頭痛發熱、接種部位局部的紅暈或出現硬塊、咳嗽、食欲不振、嘔吐、腹瀉等。
焦雅輝提醒各位接種者,在接種過程當中要實事求是地向醫務人員如實反饋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有什麼樣的基礎疾病,現在是不是正處於疾病的發病期,有沒有過敏史,是不是過敏體質等。
接種完以後,要按照接種的工作人員安排,儘可能停留一段時間,如30分鐘,以便於觀察。回家以後,如果出現不良反應相關症狀,要及時就醫。同時,也提醒各位接種者,要注意飲食、休息,保持接種部位的清潔、乾燥,讓身體機能儘快恢復到正常狀態。
國產新冠疫苗能夠藉助現有全球疫苗冷鏈體系進行儲存和運輸
截至12月2日,全球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共有14個,其中中國的有6個,包含4個滅活疫苗。
「這本身就是我們國家多年來,在疫苗領域研發能力、技術和經驗積累的結果,體現了我國在疫苗研發方面具有比較好的技術優勢和制度優勢。」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專家組副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表示,滅活疫苗在我國是比較成熟的,技術也比較好。
滅活疫苗,是指先對病毒或細菌進行培養,然後通過物理或化學手段將病毒滅活。滅活疫苗的主要特點與天然病毒結構最接近,所以應用以後人體的免疫應答反應比較強,安全性也是可控的。
「滅活疫苗的整個研發、生產、質量控制及安全性、有效性評價標準比較成熟。我們有豐富的經驗,採用先進的純化技術和質量控制技術,使抗原的純度達到95%以上,這和重組蛋白疫苗的標準一致。」王軍志說。
原上海疾控中心免疫規劃科疫苗醫師陶黎納表示,滅活疫苗屬於傳統技術,保險係數很高。「我們國家在選擇5條技術路線的時候,把滅活疫苗這種傳統技術也放在其中,主要的考量因素就是滅活疫苗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有很多成功的先例,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有較強的技術支撐。我們的工藝很成熟,比較有把握。」
作為生物製品,疫苗對溫度極其敏感。例如,莫德納公司研發的疫苗必須在零下20攝氏度的條件下運輸;輝瑞疫苗需要的冷鏈條件更加苛刻,要求在零下70攝氏度儲存。這大大增加了疫苗的運輸難度。
陶黎納表示,輝瑞、莫德納研發的疫苗屬於mRNA疫苗,本質上是一段基因,人體細胞根據這段基因進行病毒S蛋白的生產,通過S蛋白誘發人體免疫。「mRNA疫苗在常溫下的穩定性較弱,所以需要超低溫的儲存條件來維持它的穩定性。如果達不到溫度的要求,疫苗裡的一些有效成分就會降解。」
相比之下,中國研發的新冠疫苗運輸更容易。陶黎納表示,滅活疫苗比較穩定,儲存溫度是常規的2至8攝氏度。此外,陳薇院士團隊研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重慶智飛在做的重組蛋白疫苗的儲存溫度也是2至8攝氏度。從全球視野來看,中國的疫苗能夠藉助現有的全球疫苗冷鏈體系進行儲存和運輸。
「中國研發的疫苗,可以到達鄉村基層,可以到達廣大的發展中國家。」陶黎納說。
新冠疫苗接種將全面有序地鋪開
成功研製以及大規模接種新冠疫苗被視為抗擊疫情的重要環節。在四川省衛生健康委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領導小組疫情防控組副組長、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授欒榮生看來,如果開展全民接種,疫苗接種率達到百分之六七十,甚至百分之八十以上,病毒就很難再流行了。
目前,我們國家的疫情防控總體形勢良好,但是「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仍然很大,不僅要防止感染的人引發的國內疫情,還要防止物流帶來的病毒。冬春季來臨,疫情防控形勢將更加嚴峻。對部分重點人群開展新冠疫苗接種工作,能緩解輸入性疫情防控的壓力,降低本土病例發生和國內疫情暴發的風險。對重點人群接種疫苗,就等於為更多的群眾在日常生產、生活場所或者環境先築起一道屏障,有利於總體疫情防控工作。
目前先為一部分重點人群安排了疫苗接種,其他暫時沒有接種的群眾只需做好個人防護,不必過多擔心。崔鋼表示,那些有效的防控手段,比如在公共場所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等,這些措施在前期新冠疫情防控過程當中,包括疾病預防控制的長期實踐當中,都被證明非常有效,所以大家做好個人防護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疫苗優先用在哪部分人身上,世界衛生組織有明確指南。」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首席專家何劍峰介紹,第一優先接種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和運行的人群,包括負責口岸、冷庫、定點醫院、流行病學調查等工作的人員。他們面臨的危險係數最高,需要先給他們建立免疫屏障降低感染風險。其次,慢慢再到疫苗的研發人群對象,比如老年人、患重症機率更高的人群等。「普通公眾沒必要著急接種。」何劍峰建議。
不過,疫苗距離人們已十分接近。曾益新強調,這一階段對這部分重點人群的接種,只是我國新冠疫苗接種「分步走」第一步,後續隨著疫苗附條件上市或者正式批准上市,特別是隨著生產供應保障能力、產量逐漸提升,對於涉及數億人的老年人群和有基礎疾病的感染以後危險性較大的,即高危人群,以及後續普通人群,疫苗接種工作都會全面有序地鋪開。
「我們的目標是力爭通過接種疫苗主動免疫的方式建立起群體免疫保護力,使新冠肺炎疫情能夠儘快得到更加有效控制。」曾益新說。(本報記者 李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