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用戶達3.81億!線下教培機構還有春天嗎?

2020-12-23 騰訊網

◆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登陸紐交所14年後,作為國內老牌教培機構之一的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於本月28日正式宣布即將登陸港交所。當前,在變革中的線下教育培訓機構應該如何趕上浪潮?線上線下融合的趨勢下,如何找到新方向?

線上線下融合加快

「21日,猿輔導官方表示,最新一輪的22億美元融資已經到帳,投後估值155億美元,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教育獨角獸。而同一天,線下教育機構優勝教育被質疑爆雷跑路,公司總部被維權老師、家長圍堵,創始人甚至開直播道歉回應。此外,美股上市的跟誰學盤前股價暴跌超30%,跌去了100多億美元。」經歷了疫情的洗牌,在教育行業中摸爬滾打12年的職業經理人孫友曼,感覺近期的教育行業確實瘋狂,甚至有些「失控」,不僅是優勝教育出現關店跑路的情況,很多線下教培機構都明顯虧損,而線上教育卻大步伐進軍,增速驚人。

作為教培機構龍頭的新東方,在上半年受到疫情影響,線下業務受衝擊明顯。此前新東方披露的2021財年一季度(6月1日至8月31日)財務報告數據顯示,新東方當期的營收為9.86億美元,同比下滑8.0%;淨利潤為1.75億美元,同比下降16.4%。雖然新東方在逐步加快線下線上融合,但相比在疫情期間用戶呈現爆發增長的在線教育公司作業幫和猿輔導等,線下業務明顯後勁兒不足。近日,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在演講中提及:「疫情催生了教育手段的變革,未來純線上、純線下的教育都會繼續存在,但線上線下融合的OMO模式或將成為主流。」

愛學習發布的《K12教育培訓機構疫情影響情況調查報告》也顯示,在全國31個省市的2000多家K12教育培訓機構中,超53%的機構表示會將經營模式調整為OMO模式(即Online-Merge-Offline,是一種行業平臺型商業模式)。

「當下,以提升教學效果與體驗為主,通過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新技術打通各環節的數據,並深度融合線上與線下的學習場景,實現標準化流程與個性化服務的OMO模式是必然的趨勢。」濟南萬盛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林佳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疫情讓在線教育滲透率得到快速提升,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培機構都把線下課堂轉移到線上,儘量保障師生的正常教學進度,未來隨著行業巨頭的出現,OMO模式的應用將更為普及。

生源爭奪加劇

「不只是現在,很長一段時間,打開手機微信朋友圈,或者電梯內的樓宇廣告,猿輔導『斑馬AI課』等線上教育品牌的廣告不斷循環,在教育品牌『廣告戰』背後,其實是燒錢大戰。」濟南一小學家長胡曉表示,疫情期間孩子線下課停了,轉而給孩子報了線上課。「去年諮詢客服表示可以報半年課,價格為1200元,但疫情期間課程漲價,半年課是1400元。而且現在只能報一年的課程,優惠後總價為2600元。」

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3.81億,佔網民整體的40.5%,這個龐大的市場也引來在線教育巨頭們的爭奪。

「與在線教培機構背後的資本相比,我們的實力確實太薄弱了。但我認為,教育的本質還是教學效果和課堂體驗,這是在線教育代替不了的。」孫友曼介紹,自己所在的英語培訓機構作為傳統的線下教育機構,一直以來都是通過教學質量以口碑的方式獲客。疫情期間,從高管到老師都利用居家辦公的時間精心準備和打磨產品,希望能夠在英語細分領域的賽道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令孫友曼沒有想到的是,疫情過後,僅有1人退課,很多家長還主動續費,由於在疫情期間推出的「居家英語磨耳朵」系列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好評,暑假期間業務基本恢復到和去年持平。

「教育行業是一個高度分散的市場,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做到通吃。不少在線教育巨頭用融資來加速企業擴張發展,用燒錢換取留存率成為行業內的普遍做法,但問題是現階段在線教育的獲客、轉化是共性難題。」林佳認為,教育機構未來的碰撞必然將越來越激烈,如何打造優質IP、形成教育核心競爭力成為教育培訓機構加碼的重心。

監管趨嚴何去何從

「當初教育顧問聯繫我們家長時稱,如果一次性繳納年費,可以直接打9.2折並且贈課,為了節省費用享受優惠,我們就一次性給孩子交了一年的培訓費用,但我們並不了解教育部的相關監管規定,家長基本上被教育培訓機構『牽著鼻子走』。」胡曉告訴經濟導報記者,自己給孩子報了兩門K12的輔導課程,額外還有鋼琴等培訓,基本上都是半年或者一年一交,其他學生家長也都是這樣交費。

對於教培行業而言,今年即是市場加速優勝劣汰的一年,也是監管政策日趨嚴厲的一年。日前,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在全國範圍內針對校外培訓機構利用不公平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權益違法行為開展集中整治。

「此前,教培行業普遍採用的是預付款制度,即家長向機構預付購買一定課時費用,作為機構方在課程未消耗前不能隨意動用該款項。只有在學生上完課後,機構方才能把孩子已消耗的課時記為『可確認收入』。」山東新華律師事務所律師孫偉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監管機構對企業資金監管沒有硬性要求,更多是靠企業的自律。如果是一般正規機構都會在企業帳戶中留有3-5個月預付款,可是從教育領域頻發的跑路事件看,教培機構「寅吃卯糧」的現象很普遍。

針對優勝教育暴雷、人去樓空等情況,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教授葛平亮表示,應當從完善立法著手,研究或建立預收學費的專門帳戶,使得預收學費用於將來開設課程的支出。另外,在預收學費的保護上,還應當規範合同的內容。

(編輯:徐松麗 陳德罡)

相關焦點

  • 疫情讓線下教培機構停擺 別怕,騰訊教育「抗疫空投包」抵達
    對於眾多線下教培機構而言,寒假期間的線下面授可能「又」不行了。但,好在還可以轉到線上教學。線上教學怎麼做?如何確保和面授一樣提供高價值的服務。有效維繫機構口碑和續費率?面對紛繁複雜的在線教學平臺和資源,該怎麼選?
  • 訊眾×校寶在線,雲視頻會議推動線下教培機構應急轉型
    校寶在線成立於2010年,是中國深受歡迎的教育信息化綜合服務提供商,行業內首家新三板掛牌企業(證券代碼:870705)。「管理學校就用校寶」,校寶在線的產品已全面覆蓋教育培訓機構及K12全日制學校領域,幫助9萬+個教育品牌實現信息化管理,18萬+個校區實現網際網路+教育的業務升級。
  • 漫長「休工期」下的線下教培機構何去何從?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2020年開學通知,通知強調,各地開學後,要根據當地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嚴格控制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未經省級教育部門批准,校外培訓機構不得擅自開展線下培訓活動。該通知讓經歷了漫長休工期的線下機構再次遭受沉重打擊,教培機構應當何去何從?
  • 在線教育創業還有機會嗎?天眼查教培行業白皮書給你答案
    來源:金融界網站11月26日,商業查詢領導品牌天眼查聯合紅星新聞等權威機構發布《2020教育培訓機構行業發展白皮書》,其中以權威數據全面分析了2020年特殊形勢下教培行業的洗牌式格局,為未來的行業的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 在線教育創業還有機會嗎?天眼查白皮書還原「2020年教培江湖」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許潔11月26日,天眼查聯合紅星新聞等權威機構發布《2020教育培訓機構行業發展白皮書》,其中以權威數據全面分析了2020年特殊形勢下教培行業的洗牌式格局,為未來的行業的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 妙小程打造編程教育解決方案,全面賦能線下教培機構
    妙小程打造編程教育解決方案,全面賦能線下教培機構 2020年12月25日 10:20作者:網絡編輯:王動 在市場大環境影響下,少兒編程教育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用戶規模也在不斷擴大。相關數據表明,目前已有超過200家企業投身少兒編程賽道,市場規模預估超過40億元,學員規模預計1500萬。不僅如此,2019年教育部文件表示,要逐漸在中小學推廣編程教育。目前,部分地區學校已經把編程納入課程體系。編程教育從興趣教育轉化為基礎教育,將成為必然趨勢。
  • 線下教培機構轉戰線上 線上線下結合是未來風向嗎?
    諸多線下教培機構在緊急關頭選擇線上,或藉助外力合作,或自主研發探索,進行轉型,踏入了自己原本不熟悉的線上培訓領域。對他們來說,這是一條別無選擇的路,卻能帶來新的希望。在這過程中,線上線下融合逐漸成為一部分業內人士的共識,或許,也將成為下一個新風向。
  • 2020教培行業即將變天?在線教育持續挖人,線下將退出歷史?
    「0元暑期課,報名再送一袋大米和一桶花生油……」這是剛剛過去暑假,最為寫實的在線教育廣告!聽上去有些瘋狂,但真真切切發生了!為了進一步搶佔市場,在線教育機構通常要提前3個月布局課程推廣。有媒體報導稱,4家頭部在線教育機構推廣預算,加起來高達45億元,市面上甚至流傳著在線教育公司廣告投放平均1天1億的說法。 外行人看到的是熱鬧,內行人看到的卻是危機!
  • 新方向看教育:迪士尼英語退出中國市場,線下教培機構出路在哪?
    這家在中國長達十二年的老牌機構的倒閉引發了廣大用戶與同行的惋惜,也給國內教培行業帶來了更多的思考:眾多線下英語教培機構的出路在哪裡?疫情發生後迪士尼英語雖也開展了免費線上課程,但與已開展得如火如荼的在線教育品牌比起來顯得沒有競爭優勢。據統計2015年-2018年至少45家少兒英語品牌斬獲融資,融資總額超過120億元,參投機構達60餘家。[3]迪士尼英語自帶國際品牌光環,在國內的線下拓展之路卻沒有想像中順利。
  • 教育機構跑路潮背後:支付寶和校寶在線要「革教培機構的命」?
    對於線下教培機構來說,由於課程中斷,場地租金、人力成本等帶來的經營壓力無異於一場生死考驗。據中國民辦教育協會調研,針對疫情所產生的影響,超過九成的機構表示存在大的影響,機構經營存在部分困難或嚴重困難。為了降低風險,行業自身也在尋求改變。
  • 教育戰疫與博弈:2億學生和20萬機構線上遷徙以後
    教培機構也深受影響,全國20多萬家教培機構相繼轉型線上求生。 在局外人看來,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線上遷徙。但如果跳入圈內,可以看到其中的參與者,從產業鏈最上遊的供應商,到學校和機構,再到學生和家長,相互之間都在戰疫和博弈。
  • iEnglish賦能線下教培自救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好轉,多行業陸續復工復產,但線下教培行業的復工卻要來的更晚一些。多省市雖陸續明確中小學甚至幼兒園的開學返校時間,但校外培訓機構復學的時間明顯滯後的多。
  • 校寶在線聯合支付寶發布「校寶微校」 打造教培機構線上營業廳
    中新網10月30日電 10月29、30日,在由教育產業服務平臺校寶在線主辦、支付寶協辦的2020 SEE教育服務共建大會上,校寶在線創始合伙人、教培事業部總經理徐世耀與支付寶新教育業務部少兒及教培業務總監吳偉軍宣布,校寶在線將與支付寶展開深度合作,並聯合發布了面向教培機構的數位化解決方案「校寶微校」。
  • 狼性競爭衝擊教培行業迎來大洗牌,90%的機構校長慌了
    整個教培行業隨著巨頭下沉、在線教育衝擊、以及招人力成本持續增加,咬牙堅持到現在的機構們已經快麻木了! 疫情期間,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線上教育經歷了史無前例的增長!教育類APP日活量從8700萬升至1.27億,升幅達46%。K12線上教育規模環比增幅達52%!
  • 校寶在線聯合支付寶發布「校寶微校」,打造教培機構的線上營業廳
    10月29日,在由教育產業服務平臺校寶在線主辦、支付寶協辦的2020 SEE教育服務共建大會上,校寶在線創始合伙人、教培事業部總經理徐世耀與支付寶新教育業務部少兒及教培業務總監吳偉軍(花名:公孫策)宣布,校寶在線將與支付寶展開深度合作,並聯合發布了面向教培機構的數位化解決方案「校寶微校」。
  • 校寶在線:疫情背後,教培機構抗風險能力備受考驗
    在這場新冠病毒疫情下,這個春天的外部市場環境真的特別的「冷」。面對這場戰役,沒有人是「局外人」,整個教培行業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直面疫情,純線下教培機構備受衝擊,有些中小型機構隨著疫情時間的延長,資金鍊逐漸斷裂,像兄弟連、明兮等接連謝幕;反而是擁有線上線下平臺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教育機構發展非常迅速。
  • 如何幫助線下教培機構做好線上轉型?
    編輯導讀:受疫情影響,學生只能在家中上網課,因此很多線下培訓機構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不同於大型教培機構早已有線上課,很多傳統的中小型教培機構對於如何轉型線上完全沒有經驗。本文作者將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 線上教育運營小白,如何用創客匠人做好在線教育、招生、轉化?
    本網10月26日訊近五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一直保持穩步增長,一路從2016年的2218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4041億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9.71%,預計到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達到4858億元。而新冠疫情進一步推動了用戶對在線教育的需求,預計到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用戶將達到3.51億人。
  • 快速轉型,擁抱在線,米盒雲校幫助線下機構線上複課
    根據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門要求,學校延期開學,線下教培機構暫停教學服務。隨之而來,線下機構面臨校區空置,老師工資開支、家長學生焦慮、校長面臨退費等一系列問題。疫情擴散,惟有齊心協力,互幫互助,才能共度難關。米盒雲校緊急啟動「陽光計劃」:面向全國範圍,免費為線下教育機構提供諮詢和線上解決方案,為其搭建專屬線上教學服務平臺,幫助線下教培機構線上複課,幫助學生在家停課不停學。
  • 4.23億用戶、4538億市場份額,在線教育的修煉經
    但2020年的一場疫情改變了在線教育的發展軌跡,數以億計的用戶規模在疫情的殘酷炙烤下裹挾著在線教育走向了新的拐點。即便是在2019年遭遇寒冬的玩家,也找到了一絲喘息的機會。 這一轉折也讓我們看到了在線教育市場背後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到底是深蹲後的起跳,還是一場「春天來了」的假象?一場疫情,真的讓在線教育又活了過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