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迪馬利亞最近有點煩。向馬賽後衛阿爾瓦羅吐口水,遭遇禁賽四場的處罰;南美世預賽阿根廷大名單,他又榜上無名。
不過在兩件事上,阿根廷球星的態度截然不同。
對于禁賽,他沒有悔恨之意:「我只是為了要一個說法,他說的話我不喜歡而已。」對於落選,他耿耿於懷,解釋也是有理有據:「如果考慮新老交替的話,主教練必須對每個人都這樣做,梅西、奧塔門迪或其他高水平球員將不得不離開。」
「國家隊的大門不會向任何人關閉。」這是阿根廷主帥斯卡洛尼的回應,多少有點王顧左右而言他的意思。就連功勳馬斯切拉諾也為迪馬利亞叫屈:「我認為過去十年裡,迪馬利亞是阿根廷國家隊發揮最好的三、四名球員之一。」
反對的聲音容易積攢成對立的情緒,但絲毫不會動搖主教練的生殺大權,沒有被一視同仁的迪馬利亞只能被老大哥安慰運氣不好。
運氣?對於迪馬利亞而言,他確實欠缺。比如年少時因為一次受傷,導致他無緣河床,比如上個賽季他追隨的巴黎輸掉了與拜仁的歐冠決賽,時間往前推一點,有些畫面浮現時如鯁在喉。
比如2014年巴西世界盃上,1/4決賽中拉傷大腿肌肉的迪馬利亞無緣最後的決賽;比如一度是英超最貴引援的他最終成為老特拉福德的水貨,加上最近的兩件煩心事,迪馬利亞似乎禍不單行。
有這樣一句話:「有時候真實比小說更加荒誕,因為虛構是在一定邏輯下進行的,而現實往往毫無邏輯可言。」
傷病本身就猝不及防,只是世界盃的舞臺效應製造的遺憾刻骨銘心,在曼聯的掙扎並非個例,弗蘭、法爾考、桑切斯等南美球星也曾水土不服,這兩段傷心往事就是毫無邏輯可言,對於當事人而言,他情願理解為虛構的小說。
2
或許,能理解他的只有他的父親米格爾·迪馬利亞,因為他也曾抗爭著壞運氣。
年輕的米格爾也曾擁有一個成為職業球員的美夢,但青年時代就遭遇了膝蓋粉碎性骨折的他不得退役,本以為可以安心成為河床球迷的他卻也受困於生活。為了養家餬口,他已經很少去現場看球,只為攢錢,失業後又不得不從事高危的挖煤工作,只為活下去。
命運就是如此捉摸不透,米格爾年輕的時候也曾被人讚譽過天賦,可惜傷病中斷了一切幻想。與其哀怨,不如認清生活的真相,他從沒有抱怨工作時間之長,體力付出之大,因為在他內心裡從沒有淡忘過夢想的形狀,而且他早早就將個人意願寄托在長子安赫爾·迪馬利亞身上,差一點加盟河床的安赫爾被認為天賦異稟。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懂事的迪馬利亞很早就幫助父親挖煤,但父親只給他二選一的機會:「要麼踢球,要麼挖煤。」並不是父親不領兒子的情,而是堅信足球是改變貧困家庭的鑰匙,他不想兒子重複自己吃過的苦。
被家鄉隊伍羅薩裡奧中央籤約的他還在父母的管轄範圍內,區別在於他有嶄新的球服和合腳的球鞋,和往常一樣的是他用速度和技巧成為這裡的孩子王,但後來的他回憶:「我必須全力以赴,因為父親的期望沒有極限。」
3
迪馬利亞開始成為家庭的經濟支柱,父親至少不用去挖煤了,但已經轉為職業球員的他顯然也要用自己的方式開拓兩代人的理想。他在U20世青賽上5場3球的表現不但幫助阿根廷拿到冠軍,一年後他的制勝球又力助阿根廷國奧拿到奧運金牌,穿插在中間的另一種快樂就是他加盟葡萄牙豪門本菲卡。
——「我要買一個大房子給我的父母,我要帶他們去度假。」在本菲卡被廣泛看好的迪馬利亞心系養育之恩。
——「你記住你為什麼來到歐洲,你的足球才剛剛開始。」米格爾·迪馬利亞時刻監督兒子不忘初心,疊加的夢想分外沉重。
於是,從本菲卡到皇馬,從葡超冠軍到西甲冠軍再到歐冠冠軍,迪馬利亞成了真正的天使,即便在曼聯遭遇滑鐵盧,但足球之路上的鮮花多於荊棘。幾年前迪馬利亞也坦誠:「生活中最艱難的事情可以變成最簡單的事情,你所付出的一切努力終究會得到回報。」
好運都藏在努力中,就像在世青賽一夜成名前,他小小的心靈已經歷經洗禮,就像巴黎現在已經著手續約他一樣,在內馬爾和姆巴佩的鋒芒中,輔佐過梅羅的迪馬利亞看似瘦弱,卻從未敷衍過自己的職業,甚至愈發堅韌。
2015-16賽季15球和25助攻。2016-17賽季14球和15助攻。2017-18賽季21球和15助攻。2018-19賽季19球和17助攻。2019-20賽季12球和23次助攻。羅列數據並非呈現他的偉大,也不是為他的落選鳴冤,而是這個家庭出身不太好、近況不佳的男人並非一直被厄運纏身,有些事只是漫長人生的插曲,終究有人會計算他的好運,丈量他的實力。
結語
好運和厄運沒有絕對的時間極限,唯有如從前一般認真聆聽父親的教誨,認真銘記真實的夢想,才有條件卻扭轉所謂的標準和標籤。何況32歲的迪馬利亞並不老。